一种消防解救滑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5735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解救滑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消防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防解救滑梯。



背景技术: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时代,走进大中小城市,映入眼帘的首要景观便是高楼林立,高楼林立可以使有限的土地在解决居民住房中发挥最大的效能。然而高楼林立也给城市带来了安全隐患,比如,某栋楼房一旦失火,往往会迅速蔓延,殃及全楼,为此要求消防员必须将火灾楼中的人员迅速解决出来。然而,目前常用的解救设备就是伸缩臂式起重机,利用起重机的长臂优势和吊篮将楼上受困人员一篮一篮的吊到楼下,解救效率难随人愿。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快速解救火灾楼上受困人员的设备,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滑道式的消防解救设备,在楼房发生火灾或偶发事故时,能够迅速到达现场且能够快捷连续地将楼上被困人员解救出来。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防解救滑梯。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消防解救滑梯,包括滑道载车6,滑道载车6上设有滑道1,滑道1包括可折叠滑道,可折叠滑道伸展后的高度即为消防解救所需要的高度;可折叠滑道下端设有可使可折叠滑道360°水平转动的滑梯水平转动机构5,滑梯水平转动机构5固装在滑道载车6的车箱底面上。

所述可折叠滑道包括首段滑道101、中段滑道102和尾段滑道103,中段滑道102至少包括两段滑道,各个相邻滑道衔接处的端部均沿垂直于滑道1轴向的方向水平排列并连接,可折叠滑道整体上为s形。

所述滑梯水平转动机构5的正上方固装有在可折叠滑道下方铰接的底盘4,底盘4上设有与首段滑道101中部连接的滑道升降缸2。

所述可折叠滑道中每个相邻滑道之间安装用于使滑道卷折的滑道段转动缸3,滑道段转动缸3的两端铰接固接在滑道上的液压缸支座,其中,滑道段转动缸3活塞杆一端朝上。

所述首段滑道101与中段滑道102的两端、尾段滑道103下端在离端头二分之一滑道宽处均横向固装有滑道连接套107,滑道连接套107中间套有滑道连接轴,滑道连接轴穿过相邻滑道端部的滑道连接套107将相邻滑道连接。

所述可折叠滑道中的每段滑道滑槽底部外侧沿纵向贴装滑道托梁105,滑道托梁105两侧紧贴滑槽外壁每隔一定间距横向固装有滑道加强筋106。

优选地,所述滑道1还包括落地滑道104,落地滑道104的上端与可折叠滑道的下端活动连接且其纵向互相垂直,落地滑道104的下端与地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滑道1沿其轴向为u形滑槽。

所述滑梯水平转动机构5包括固定齿轮503,固定齿轮503的中心孔中垂直固装有齿轮轴504,齿轮轴504的轴体朝上,齿轮轴504转动连接在底盘4上。

所述固定齿轮503固装在滑道载车6车箱底面上,固定齿轮503上设有与其外沿相啮合的转动齿轮502,转动齿轮502上固装转动马达501,转动马达501沿其轴向垂直固装在底盘4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滑道可折叠式的消防解救设备,利用滑道载车承载滑道,而且滑道可通过滑梯水平转动机构实现整体360°水平转动,能够迅速到达现场、快捷连续地将楼上被困人员解救出来;本发明的消防解救设备灵活性好,解救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滑道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c截面的剖视图。

其中,1是滑道,2是滑道升降缸,3是滑道段转动缸,4是底盘,5是滑梯水平转动机构,6是滑道载车;101是首段滑道,102是中段滑道,103是尾段滑道,104是落地滑道,105是滑道托梁,106是滑道加强筋,107是滑道连接套,108是滑道连接轴ⅰ,109是滑道连接轴ⅱ,110是液压缸上支座,111是液压缸下支座;401是升降缸支座,402是滑道支座;501是转动马达,502是转动齿轮,503是固定齿轮,504是齿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消防解救滑梯,包括滑道载车6,滑道载车6上设有滑道1,滑道1包括可折叠滑道,可折叠滑道伸展后的高度即为消防解救所需要的高度;可折叠滑道下端设有可使可折叠滑道360°水平转动的滑梯水平转动机构5,滑梯水平转动机构5固装在滑道载车6的车箱底面上。其中,滑道1由多段滑道首尾衔接而成,整个滑道1由滑梯载车6承载,随滑梯载车6移动至所需要的地方。

所述可折叠滑道包括首段滑道101、中段滑道102和尾段滑道103,中段滑道102至少包括两段滑道,各个相邻滑道衔接处的端部均沿垂直于滑道1轴向的方向水平排列并连接,可折叠滑道整体上为s形。s形的滑道可以缓冲人体下滑速度,使人体更安全滑落至地面。其中,首段滑道101与中段滑道102的下端处固装有液压缸上支座110,上端处固装有液压缸下支座111,尾段滑道的下端的滑道托梁105上固装有液压缸上支座110。

所述滑梯水平转动机构5的正上方固装有在可折叠滑道下方铰接的底盘4,底盘4上设有与首段滑道101中部连接的滑道升降缸2。其中,底盘4上还设有滑道支座402和升降缸支座401,升降缸支座401与滑道升降缸2的下端活动铰接,滑道升降缸2的上端即活塞杆的端部活动铰接在首段滑道101下端的液压缸上支座110上。

所述可折叠滑道中每个相邻滑道之间安装用于使滑道卷折的滑道段转动缸3,滑道段转动缸3的两端铰接固接在滑道上的液压缸支座,其中,滑道段转动缸3活塞杆一端朝上,滑道段转动缸3的下端活动铰接在一段滑道的液压缸下支座111上,其上端即活塞杆端部活动铰接在这段滑道上方的滑道的液压缸上支座110上。可折叠滑道卷折时,首先尾段滑道103与中段滑道102之间的滑道段转动缸3的上端发生转动、伸缩,下端不动,使尾段滑道103以其与中段滑道102的衔接处为支点做向下的转动;然后中段滑道102与首段滑道101之间的滑道转动缸3的上端发生转动、伸缩,使中段滑道102以其与首段滑道101的衔接处为支点做向下的转动,同时中段滑道102转动时带动尾段滑道103一起向下转动,最终可折叠滑道形成卷折状态。

所述首段滑道101与中段滑道102的两端、尾段滑道103下端在离端头二分之一滑道宽处均横向固装有滑道连接套107,滑道连接套107中间套有滑道连接轴,滑道连接轴穿过相邻滑道端部的滑道连接套107将相邻滑道连接。其中,首段滑道101的下端设有滑道连接轴ⅱ109,滑道连接轴ⅱ109穿过首段滑道101下端的滑道连接套107、底盘4上的滑道支座402将首段滑道101与底盘4活动铰接;首段滑道101与中段滑道102、中段滑道102之间、中段滑道102与尾段滑道103的衔接处的滑道连接轴为滑道连接轴ⅰ108。

所述可折叠滑道中的每段滑道滑槽底部外侧沿纵向贴装滑道托梁105,滑道托梁105两侧紧贴滑槽外壁每隔一定间距横向固装有滑道加强筋106。

优选地,所述滑道1还包括落地滑道104,落地滑道104的上端与可折叠滑道的下端活动连接且其纵向互相垂直,落地滑道104的下端与地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滑道1沿其轴向为u形滑槽。

所述滑梯水平转动机构5包括固定齿轮503,固定齿轮503的中心孔中垂直固装有齿轮轴504,齿轮轴504的轴体朝上,齿轮轴504转动连接在底盘4上。

所述固定齿轮503固装在滑道载车6车箱底面上,固定齿轮503上设有与其外沿相啮合的转动齿轮502,转动齿轮502上固装转动马达501,转动马达501沿其轴向垂直固装在底盘4上。

本发明在不使用时,首段滑道101处于水平状态,尾段滑道103和中部各段滑道102处于卷折状态。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针对火灾楼层,首先将滑梯车6行驶至适宜的位置,启动滑道升降缸2按钮使其启动,此时滑道1整体将以滑道连接轴ⅱ109为中心产生向上的转动,转至一定的角度,紧接着启动滑道段转动缸3按钮,则各滑道段转动缸3从下到上依次起动,此时中段滑道102中的第一段滑道首先从里向外转动至与首段滑道101在同一直线上的位置,中段滑道102中其他滑道和尾段滑道103从下到上依次转动至与首段滑道101在同一直线上的位置,最终中段滑道102、尾段滑道103和首段滑道101处于同一直线上。同时启动转动马达501,带动底盘4以齿轮轴504的轴线为中心转动,从而使可折叠滑道转动一定角度,转至可折叠滑道的尾段滑道103的尾端移至预想的楼层窗口位置,将落地滑道104转移至适当位置且与地面接触,这样因灾被困在楼中的人员即可迅疾通过滑道1的滑槽连续不断地从楼中滑至楼外地面,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解救功能。

当受困人员解救任务完成后,此时反向启动滑道段转动缸3按钮,则尾段滑道103首先通过尾段滑道103与中段滑道102相连的滑道段转动缸3由外向内翻转,接着中段滑道102的各段滑道带动着尾段滑道103通过中段滑道102的滑道段转动缸3从上到下依次由外向内翻转,最终中段滑道102带动尾段滑道103通过中段滑道102与首段滑道101相连的滑道段转动缸3卷折至首段滑道101的下面,然后反向启动滑道升降缸2按钮,则滑道升降缸2活塞杆收缩,整体可折叠滑道落至水平位置,将落地滑道104也移至水平位置,与此同时启动转动马达501按钮,则滑道1恢复至原始位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