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2735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灭火器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石油灭火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灭火器箱。



背景技术:

灭火器箱专门用于长期固定存放手提式灭火器的箱体,是商场、工厂、仓库、办公楼、车站和码头等场所必备的消防器材,箱体使用薄钢板、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造,具有牢固和美观的特点。

现有的灭火器箱按照放置方式分为置地式和嵌墙式,或是按照开启方式分为开门式和翻盖式。其中,翻盖式灭火箱主要包括顶部盖板和可活动竖板以及内置箱体,其中内置箱体用于放置灭火器,而顶部盖板和可活动竖板与内置箱体连接,两者均需要手动打开,才能顺利取出灭火器。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手动打开顶部盖板和可活动竖板打开步骤较多,延长了灭火器的取出时间,造成无法及时灭火,使得小火灾蔓延成大火灾,并且极易划伤灭火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火器箱,能利用杠杆原理快速快速打开盖板取出灭火器,有利于快速灭火。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火器箱,用于存放灭火器,包括盖板、箱体和连动组件。

灭火器放置在箱体的腔体内,箱体顶部设有用于取出灭火器的开口,盖板的一个侧边铰接在箱体的第一侧壁顶端,并盖设在开口上。

连动组件设置在腔体中,连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伸出箱体外部并形成踩踏端,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抵接在盖板底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可随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的下降而抬起,以带动第二连杆沿竖直方向移动,并推动盖板转动。

在上述灭火器箱中,优选的是,箱体的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取出灭火器的槽口,槽口上盖设有可活动竖板。

可活动竖板的底端与第二侧壁铰接,在盖板盖合时,可活动竖板的顶端卡设在盖板的内沿。

在上述灭火器箱中,优选的是,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从第二侧壁伸出。

在上述灭火器箱中,优选的是,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从与第二侧壁相连的侧壁伸出。

在上述灭火器箱中,优选的是,箱体的腔体内部还设有用于放置灭火器的内筒,内筒固定设置在箱体内壁上。

在上述灭火器箱中,优选的是,箱体的腔体内部还设有用于放置灭火器的内筒,内筒的筒口处设有挂钩,以使内筒挂设在腔体内部。

在上述灭火器箱中,优选的是,可活动竖板所在平面与箱体的底板所在平面夹角为钝角。

在上述灭火器箱中,优选的是,第一连杆与箱体的底板内壁之间还设有支架,第一连杆铰接在支架上,以使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以及第一连杆的第二端绕支架与第一连杆的铰接点转动。

在上述灭火器箱中,优选的是,第一连杆与箱体之间还连接有至少一个复位弹簧。

在上述灭火器箱中,优选的是,箱体内壁还设有沿竖直方向的限位套筒,第二连杆穿设在限位套筒内部,以在限位套筒内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器箱,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支架组成的连动组件实现了灭火人员向踩踏端施力,即可快速打开灭火器箱的盖板,取出灭火器用于灭火,简化了灭火器的取出步骤,节省取出时间,有利于及时灭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火器箱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火器箱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盖板; 20-箱体;

30-连动组件; 40-可活动竖板;

50-内筒; 21-第一侧壁;

22-第二侧壁; 31-第一连杆;

32-第二连杆; 33-支架;

34-复位弹簧; 35-限位套筒;

311-踩踏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火器箱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火器箱的侧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灭火器箱,用于存放灭火器,包括盖板10、箱体20和连动组件30。

灭火器放置在箱体20的腔体内,箱体20顶部设有用于取出灭火器的开口,盖板10的一个侧边铰接在箱体20的第一侧壁21顶端,并盖设在开口上。

连动组件30设置在腔体中,连动组件30包括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伸出箱体20外部并形成踩踏端311,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32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杆32的第二端抵接在盖板10底部,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可随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的下降而抬起,以带动第二连杆32沿竖直方向移动,并推动盖板10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灭火器用于存放灭火器,并在需要灭火时,可快速打开灭火器箱,取出灭火器用于灭火。灭火器箱的主要结构包括,箱体20,盖设在箱体20顶部开口上的盖板10以及设置在箱体20内部的连动组件30。连动组件30包括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第一连杆31的一端伸出箱体20外部,形成了供灭火人员踩踏施力的踩踏端311,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2铰接。而第二连杆32一端与第一连杆31铰接,另一端抵接在盖板10的底部,在第一连杆31的踩踏端311受到灭火人员踩踏施加的作用力后,带动第二连杆32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从而推动箱体20的盖板10沿与第一侧壁21顶端的铰接点转动,从而在开口上打开,供灭火人员取出灭火器。当取出灭火器后,盖板10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与第一侧壁21铰接点转动,再次盖合在开口上。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二连杆32可以与盖板10底部抵接,也可以与其铰接。铰接可以保证第二连杆32带动盖板10的运动基础上,增加两者连接紧密度,保证有效的连动过程。

具体的,箱体20的与第一侧壁21相对的第二侧壁22上还设有用于取出灭火器的槽口,槽口上盖设有可活动竖板40。

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灭火器箱的顶部开口较小,取出灭火器时施力角度受限,从而划伤灭火人员。在箱体20与第一侧壁21相对的第二侧壁22上还设有槽口,该槽口设置在第二侧壁22的顶部,并与开口连通,增大了灭火器取出时的空间。在该槽口上还设有可活动的竖板,用于盖设在槽口上。

可活动竖板40的底端与第二侧壁22铰接,在盖板10盖合时,可活动竖板40的顶端卡设在盖板10的内沿。

具体的,可活动竖板40与箱体20的连接关系是:可活动竖板40的底端与第二侧壁22铰接,并可沿该铰接点转动。在盖板10盖合时,可活动竖板40的顶端边沿可卡设在盖板10的内沿处,使得该可活动竖板40同时盖合在槽口上。而当盖板10受力打开后,可活动竖板40卡设在盖板10内沿处的顶端失去盖板10的约束力,在自身作用力下,沿与第二侧壁22的铰接点转动,在槽口上打开。因此在盖板10打开后,可活动竖板40也同时在槽口上打开,位于箱体20顶部的开口和位于箱体20侧部的槽口同时呈打开状态,增大了灭火器取出时的施力角度,便于其快速取出。

具体的,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从第二侧壁22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可通过第二侧壁22伸出。特别的,为便于灭火人员脚步踩踏施力,该第一连杆31可从第二侧壁22的底部伸出,形成踩踏端311。如图2所示,当第一连杆31的踩踏端311由第二侧壁22伸出时,连动组件30可靠近第一侧壁21设置。

具体的,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从与第二侧壁22相连的侧壁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也可以由与第二侧壁22相连的侧壁伸出。此时,连动组件30也可如图2所示,设置在靠近第二侧壁22处;也可设置在靠近与其侧壁本身相对的侧壁一侧。例如,以图1所示的箱体20位置,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可由第二侧壁22左侧的侧壁伸出,那么连动组件30可由第二侧壁22右侧的侧壁伸出,反之亦然。此处的“左侧”和“右侧”仅表示位置关系,可根据实际的位置关系相应改变,因此在实际的安装使用中,并不局限于此。

具体的,箱体20的腔体内部还设有用于放置灭火器的内筒50,内筒50固定设置在箱体20内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灭火器稳定的放置在箱体20的腔体中,该箱体20的腔体中还设有用于放置灭火器的内筒50,内筒50可以固定在箱体20内壁上。具体可以是:内筒50侧壁和灭火器箱体20内壁通过多个螺栓固定,也可在内筒50侧壁或箱体20内壁上设置卡槽,在与相对的箱体20内壁或内筒50侧壁的相应位置设置卡设在卡槽中的卡固件,完成内筒50与箱体20内壁的固定连接。特别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的两种连接关系。

具体的,箱体20的腔体内部还设有用于放置灭火器的内筒50,内筒50的筒口处设有挂钩,以使内筒50挂设在腔体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该内筒50还可通过挂设的方式与箱体20固定连接,具体结构是:内筒50的筒口处间隔设置多个挂钩,该挂钩挂设在腔体内部,也可挂设在箱体20的靠口边沿处。

进一步地,可活动竖板40所在平面与箱体20的底板所在平面夹角为钝角。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可活动竖板40在盖板10打开后,可通过自身作用力在槽口上打开,其所在平面与箱体20的底板所在平面成钝角设置。并且可活动竖板40的顶部朝向箱体20外部设置。

具体的,第一连杆31与箱体20的底板内壁之间还设有支架33,第一连杆31铰接在支架33上,以使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以及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绕支架33与第一连杆31的铰接点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连动过程可通过杠杆作用实现,即在第一连杆31和箱体20底板内壁之间设置支架33,第一连杆31与支架33铰接,在踩踏端311受到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后,第一连杆31沿与支架33的铰接点转动。因此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向上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32竖直向上移动,推动盖板10打开。进一步地,还可通过调节之间在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铰接点,实现通过调节力臂,节省在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施加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31与箱体20之间还连接有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31和箱体20之间还连接有至少一个复位弹簧34,如图2所示,该复位弹簧34可连接在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和支架33之间,此时复位弹簧34可选用压缩弹簧,在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受到向下作用力后,压缩弹簧受力压缩。当完成盖板10打开,施加在第一连杆31第一端的作用力去除后,压缩弹簧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原始状态的同时推动第一连杆31第一端向上运动,为连动组件30恢复原始状态提供辅助作用力。

复位弹簧34也可以连接在第一连杆31的第而端和支架33之间,并与箱体20底部连接,此时复位弹簧34可选用拉伸弹簧,在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受到向下作用力后,压缩弹簧受力拉伸。当完成盖板10打开,施加在第一连杆31第一端的作用力去除后,压缩弹簧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原始状态的同时拉动第一连杆31第二端向下运动,也同样为连动组件30恢复原始状态提供辅助作用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安装使用过程中,复位弹簧34还可设置在其他位置,满足不同的使用效果。

特别的,箱体20内壁还设有沿竖直方向的限位套筒35,第二连杆32穿设在限位套筒35内部,以在限位套筒35内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第二连杆32收到第一连杆31作用力后是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在箱体20内壁沿竖直方向还设有限位套筒35,第二连杆32穿设在限位套筒35内部,在限位套筒35内运动。受限位套筒35侧壁的约束,该第二连杆32仅在竖直方向移动,从而能稳定的抵接在盖板10底部,并将其推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器箱,通过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支架33组成的连动组件30实现了灭火人员向踩踏端311施力,即可快速打开灭火器箱的盖板10,取出灭火器用于灭火,简化了灭火器的取出步骤,节省取出时间,有利于及时灭火。同时,利用灭火人员脚步在踩踏端311施力打开盖板10,通过开口和槽口同时打开,增大了灭火器取出时的施力角度,避免划伤灭火人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