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控制隧道消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1666发布日期:2018-09-01 03:0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消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以远程遥控方式在公路隧道内给事故车辆灭火的远程控制隧道消防装置。



背景技术:

公路隧道是一个狭长的管状空间,内部比较封闭,一旦在隧道内发生由交通事故引发的火灾,火势很难控制,毒气和浓烟会很快充满整个隧道,并且着火的汽车油箱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因此,消防人员在隧道内进行灭火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另外,由于隧道内场地狭小且其它车辆较多,经常发生消防人员被其它车辆堵塞难以进入隧道进行灭火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消防人员在公路隧道中进行灭火工作危险性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远程控制隧道消防装置,该消防装置包括消防传输道和水气灭火车,水气灭火车以远程控制的方式进入隧道内开展灭火工作,保护消防人员不会受到毒气、浓烟和爆炸等危险的伤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程控制隧道消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远程控制隧道消防装置包括消防传输道和水气灭火车,所述消防传输道设置在公路隧道的边侧并设有行车轨道、输水管道和输气管道,所述行车轨道设置在消防传输道顶部并设有锚柱卡套口,在输水管道与输气管道之间设有水气传输阀,所述水气灭火车顺着行车轨道在公路隧道内运行且其结构包括基架型车体、水气传输器、折叠消防臂和观察灯柱,所述基架型车体呈长条箱体结构且其箱体内设有车体定位器和软管收放卷筒,所述车体定位器安装在基架型车体中部且其底部设有伸缩顶柱,在伸缩顶柱端部设有横销锚柱,所述软管收放卷筒设有消防软管,所述消防软管连接在水气传输器与折叠消防臂之间,所述水气传输器设置在基架型车体端部并与基架型车体离合配合,所述水气传输器包括离合主箱和升降副箱,所述离合主箱顶部设有副箱升降机,底部设有副箱箱仓和横梁穿套口,所述升降副箱套装在副箱箱仓内且其顶部与副箱升降机的伸缩柱连接,底部设有卡套管头,在升降副箱两侧都设有定位横销和两用锚柱,所述折叠消防臂和观察灯柱设置在基架型车体顶部,在折叠消防臂端部设有旋转喷管,在观察灯柱顶部设有照明灯、摄像镜头和指挥音箱。

本优选实施例还具有下列技术特征:

所述行车轨道包括两道平行设置的轨道,所述锚柱卡套口设置在两道平行轨道的内侧,所述水气传输阀设置在两道平行轨道的中部,所述输水管道设有消防储水箱,所述输气管道设有二氧化碳储罐。

所述水气传输阀包括三通型阀管、远控水阀和远控气阀,所述三通型阀管设有综合阀管、输水阀管和输气阀管,所述远控水阀安装在输水阀管端部,所述远控气阀安装在输气阀管端部,所述远控水阀和远控气阀都设有远控阀芯。

所述基架型车体还设有轨道运行系统、移动受电器和远程控制系统,所述轨道运行系统设有载车轨道轮并安装在基架型车体底部,所述移动受电器设有滑移受电杆和输电滑槽,所述输电滑槽安装在消防传输道上。

所述车体定位器安装在基架型车体底板中部,在伸缩顶柱端部设有双向顶推机,在双向顶推机两端都设有横销锚柱。

所述软管收放卷筒设有回转型卷筒轴,在回转型卷筒轴轴心设有旋转连管器,所述消防软管通过旋转连管器与折叠消防臂连接。

在基架型车体端部的两侧设有对接横梁,在对接横梁上设有定位插口,所述副箱箱仓设置在离合主箱内腔中部并往下穿通,所述横梁穿套口设置在副箱箱仓的两侧,所述升降副箱呈方形箱体结构,所述卡套管头设置在箱体中部且其顶口与消防软管连接,在升降副箱内腔顶部和底部都设有伸缩定位机,在伸缩定位机的两端都设有伸缩顶头,所述定位横销安装在升降副箱顶部的伸缩定位机两端,所述两用锚柱安装在升降副箱底部的伸缩定位机两端,所述定位横销与定位插口卡套配合,所述两用锚柱与定位插口或锚柱卡套口卡套配合。

所述折叠消防臂包括基架臂杆和折叠臂杆,在基架臂杆根部设有与基架型车体连接的臂杆轴座,所述折叠臂杆通过转轴安装在基架臂杆端部,所述旋转喷管安装在折叠臂杆端部并设有喷管旋转机,所述消防软管出口端与旋转喷管连接。

所述观察灯柱竖立设置在基架型车体上且其顶部设有旋转横杆,所述照明灯、摄像镜头和指挥音箱安装在旋转横杆上。

所述远程控制隧道消防装置设有二氧化碳收集器,所述二氧化碳收集器包括尾气收集管、气体分离仓和收储气罐,所述尾气收集管铺设在消防传输道底部且其端部设有气体收集口,尾部设有吸气风机,所述气体分离仓呈斗型结构且其顶部设有溢流排气口,底部设有沉淀气仓,所述吸气风机的送风管与气体分离仓顶部连接,在沉淀气仓底部设有收集气泵,所述收集气泵通过管道与收储气罐连接,所述收储气罐与输气管道连通。

本实施例通过轨道以远程控制的方式在隧道内运行,既能快速对事故车辆和物件进行灭火,又保护消防人员免受毒气、浓烟和爆炸等危险物的伤害,二氧化碳收集器将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用于灭火,使公路隧道内保持空气清新。因此,该远程控制隧道消防装置结构合理、容易操控,具有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水气传输阀14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基架型车体30与水气传输器40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3中水气传输器40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二氧化碳收集器50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分别表示:10.消防传输道,11.行车轨道,110.锚柱卡套口,12.输水管道,13.输气管道,14.水气传输阀,140.三通型阀管,141.远控水阀,142.远控气阀,20.水气灭火车,21.折叠消防臂,210.旋转喷管,211.喷管旋转机,22.观察灯柱,220.旋转横杆,23.轨道运行系统,230.载车轨道轮,24.移动受电器,240.滑移受电杆,241.输电滑槽,25.对接横梁,250.定位插口,30.基架型车体,31.车体定位器,310.横销锚柱,311.双向顶推机,32.软管收放卷筒,320.消防软管,321.回转型卷筒轴,322.旋转连管器,40.水气传输器,41.离合主箱,42.升降副箱,420.卡套管头,421.定位横销,422.两用锚柱,43.副箱升降机,44.副箱箱仓,45.横梁穿套口,50.二氧化碳收集器,51.尾气收集管,510.气体收集口,511.吸气风机,52.气体分离仓,520.溢流排气口,521.沉淀气仓,522.收集气泵,53.收储气罐。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并结合图2、3、4、5,本实施例的远程控制隧道消防装置包括消防传输道10和水气灭火车20,所述消防传输道10设置在公路隧道的边侧并设有行车轨道11、输水管道12和输气管道13,所述行车轨道11设置在消防传输道10顶部并设有锚柱卡套口110,在输水管道12与输气管道13之间设有水气传输阀14,所述水气灭火车20顺着行车轨道11在公路隧道内运行且其结构包括基架型车体30、水气传输器40、折叠消防臂21和观察灯柱22,所述基架型车体30呈长条箱体结构且其箱体内设有车体定位器31和软管收放卷筒32,所述车体定位器31安装在基架型车体30中部且其底部设有伸缩顶柱,在伸缩顶柱端部设有横销锚柱310,所述软管收放卷筒32设有消防软管320,所述消防软管320连接在水气传输器40与折叠消防臂21之间,所述水气传输器40设置在基架型车体30端部并与基架型车体30离合配合,所述水气传输器40包括离合主箱41和升降副箱42,所述离合主箱41顶部设有副箱升降机43,底部设有副箱箱仓44和横梁穿套口45,所述升降副箱42套装在副箱箱仓44内且其顶部与副箱升降机43的伸缩柱连接,底部设有卡套管头420,在升降副箱42两侧都设有定位横销421和两用锚柱422,所述折叠消防臂21和观察灯柱22设置在基架型车体30顶部,在折叠消防臂21端部设有旋转喷管210,在观察灯柱22顶部设有照明灯、摄像镜头和指挥音箱。

本实施例的公路隧道消防设施设有远程控制室,远程控制室设有远程监控装置和远程控制装置,操作人员在远程控制室内通过远程监控装置观察公路隧道内的情况,远程控制装置与远程控制系统相互配合操控水气灭火车20运行。

所述行车轨道11包括两道平行设置的轨道,所述锚柱卡套口110设置在两道平行轨道的内侧,所述水气传输阀14设置在两道平行轨道的中部,所述输水管道12设有消防储水箱,所述输气管道13设有二氧化碳储罐。

具体实施时,锚柱卡套口110包括左卡套口和右卡套口,左卡套口设置在行车轨道11左侧轨道的内侧,右卡套口设置在行车轨道11右侧轨道的内侧并与左卡套口相正对。

具体实施时,在两道平行轨道的内侧设有多个锚柱卡套口110,多个锚柱卡套口110相互之间的间距相等。

具体实施时,输水管道12与输气管道13相互并列铺设在消防传输道10内,在输水管道12与输气管道13之间设有多个水气传输阀14,多个水气传输阀14均匀分布设置。消防储水箱和二氧化碳储罐安装在公路隧道外部,消防储水箱既可以与现有的水管连通,又可以通过管道收集雨水、山涧水等自然水体,二氧化碳储罐内装满二氧化碳气体并具有一定的气压。

所述水气传输阀14包括三通型阀管140、远控水阀141和远控气阀142,所述三通型阀管140设有综合阀管、输水阀管和输气阀管,所述远控水阀141安装在输水阀管端部,所述远控气阀142安装在输气阀管端部,所述远控水阀141和远控气阀142都设有远控阀芯。

具体实施时,输水阀管和输气阀管都与综合阀管连通,远控水阀141通过管道与输水管道12连通,远控气阀142通过管道与输气管道13连通,消防人员通过远程控制装置操控远程控制阀芯以开通或关闭远控水阀141和远控气阀142,远控水阀141开通时综合阀管向水气灭火车20输送消防水,远控气阀142开通时综合阀管向水气灭火车20输送二氧化碳气体。

所述基架型车体30还设有轨道运行系统23、移动受电器24和远程控制系统,所述轨道运行系统23设有载车轨道轮230并安装在基架型车体30底部,所述移动受电器24设有滑移受电杆240和输电滑槽241,所述输电滑槽241安装在消防传输道10上。

具体实施时,载车轨道轮230包括驱动滚轮和从动滚轮,驱动滚轮安装在基架型车体30一端的两侧,从动滚轮安装在基架型车体30另一端的两侧,水气灭火车20在轨道运行系统23的带动下顺着行车轨道11在公路隧道内运行。

具体实施时,移动受电器24安装在基架型车体30底部,滑移受电杆240从基架型车体30向下延伸并插入输电滑槽241内,输电滑槽241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使水气灭火车20在移动运行过程中也能得到稳定不间断的电源。

具体实施时,远程控制系统与远程控制装置之间设有无线信号传输器,使消防人员在远程控制室就能清楚的观察公路隧道内的情况,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控制水气灭火车20运行。

所述车体定位器31安装在基架型车体30底板中部,在伸缩顶柱端部设有双向顶推机311,在双向顶推机311两端都设有横销锚柱310。

具体实施时,在基架型车体30底板上设有定位器伸缩口,伸缩顶柱通过定位器伸缩口伸缩运行,双向顶推机311横向安装在伸缩顶柱端部带动两端的横销锚柱310同时伸缩运行,横销锚柱310伸长运行时插入锚柱卡套口110使基架型车体30与行车轨道11连接成一体,横销锚柱310收缩运行时与行车轨道11相互脱离,使基架型车体30能方便的顺着行车轨道11运行。

所述软管收放卷筒32设有回转型卷筒轴321,在回转型卷筒轴321轴心设有旋转连管器322,所述消防软管320通过旋转连管器322与折叠消防臂21连接。

具体实施时,软管收放卷筒32通过回转型卷筒轴321安装在基架型车体30内,消防软管320缠绕在软管收放卷筒32外圈,软管收放卷筒32旋转时将消防软管320卷在卷筒上或从卷筒上向外放出,回转型卷筒轴321设有回转弹簧,回转弹簧的弹性力带动软管收放卷筒32始终往卷起消防软管320方向旋转。

具体实施时,消防软管320进口端与水气传输器40连接,出口端经过旋转连管器322后再与折叠消防臂21连接,旋转连管器322使消防软管320既可以随着卷筒旋转,又可以将消防水或二氧化碳稳定的传输给折叠消防臂21。

在基架型车体30端部的两侧设有对接横梁25,在对接横梁25上设有定位插口250,所述副箱箱仓44设置在离合主箱41内腔中部并往下穿通,所述横梁穿套口45设置在副箱箱仓44的两侧,所述升降副箱42呈方形箱体结构,所述卡套管头420设置在箱体中部且其顶口与消防软管320连接,在升降副箱42内腔顶部和底部都设有伸缩定位机,在伸缩定位机的两端都设有伸缩顶头,所述定位横销421安装在升降副箱42顶部的伸缩定位机两端,所述两用锚柱422安装在升降副箱42底部的伸缩定位机两端,所述定位横销421与定位插口250卡套配合,所述两用锚柱422与定位插口250或锚柱卡套口110卡套配合。

具体实施时,两副对接横梁25左右对称设置在基架型车体30端部,且其外形结构与横梁穿套口45相配套,在对接横梁25上设有多个定位插口250,在横梁穿套口45与副箱箱仓44之间设有多个横向插销口,定位插口250、横向插销口的设置位置及形状与定位横销421、两用锚柱422相一致。

具体实施时,副箱箱仓44设置成与升降副箱42相配套的方形结构,副箱升降机43通过伸缩柱带动升降副箱42在副箱箱仓44内伸缩运行,定位横销421和两用锚柱422在伸缩定位机带动下向升降副箱42两侧伸缩运行。

水气传输器40常态下通过对接横梁25套装在基架型车体30端部,定位横销421和两用锚柱422分别卡套在定位插口250内,使水气传输器40与基架型车体30牢固的连成一体,当水气灭火车20运行至事故现场进行灭火工作前,先启动伸缩定位机使定位横销421和两用锚柱422都往回缩进升降副箱42内,再启动副箱升降机43带动升降副箱42下降运行至卡套管头420与综合阀管套在一起,然后启动伸缩定位机使两用锚柱422套入锚柱卡套口110内,水气传输器40就与行车轨道11连成一体,并通过水气传输阀14将消防水或二氧化碳气体传输给水气灭火车20,水气灭火车20就可以与水气传输器40脱离并移动至最佳位置进行灭火工作。水气灭火车20完成灭火工作后往回运行并使对接横梁25重新套入横梁穿套口45内,然后启动伸缩定位机和副箱升降机43使升降副箱42脱离行车轨道11并往回缩进副箱箱仓44内,再启动伸缩定位机使定位横销421和两用锚柱422重新卡套在定位插口250内,水气传输器40就重新与基架型车体30连成一体。

所述折叠消防臂21包括基架臂杆和折叠臂杆,在基架臂杆根部设有与基架型车体30连接的臂杆轴座,所述折叠臂杆通过转轴安装在基架臂杆端部,所述旋转喷管210安装在折叠臂杆端部并设有喷管旋转机211,所述消防软管320出口端与旋转喷管210连接。

具体实施时,折叠消防臂21通过臂杆轴座安装在基架型车体30顶部,基架臂杆和折叠臂杆都设有伸缩变幅柱,伸缩变幅柱带动折叠消防臂21变幅运动以调整旋转喷管210的角度或相互折叠,喷管旋转机211带动旋转喷管210旋转以调整喷管口的方向。

所述观察灯柱22竖立设置在基架型车体30上且其顶部设有旋转横杆220,所述照明灯、摄像镜头和指挥音箱安装在旋转横杆220上。

具体实施时,旋转横杆220通过转轴安装在观察灯柱22顶部并设有横杆旋转机,横杆旋转机带动旋转横杆220旋转运动以调整照明灯、摄像镜头和指挥音箱的角度,使消防人员更清楚的观察隧道内的情况,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开展灭火工作和指挥其它车辆开出隧道。

所述远程控制隧道消防装置设有二氧化碳收集器50,所述二氧化碳收集器50包括尾气收集管51、气体分离仓52和收储气罐53,所述尾气收集管51铺设在消防传输道10底部且其端部设有气体收集口510,尾部设有吸气风机511,所述气体分离仓52呈斗型结构且其顶部设有溢流排气口520,底部设有沉淀气仓521,所述吸气风机511的送风管与气体分离仓52顶部连接,在沉淀气仓521底部设有收集气泵522,所述收集气泵522通过管道与收储气罐53连接,所述收储气罐53与输气管道13连通。

具体实施时,在公路隧道两侧都设有尾气收集管51,气体收集口510设置在隧道中部位置并朝向公路路面,吸气风机511启动时将贴近路面的空气与汽车尾气一起收集到气体分离仓52内,由于二氧化碳气体比其它气体重,因此会向下沉淀至沉淀气仓521内,其它较轻的气体从溢流排气口520排出气体分离仓52。

具体实施时,收集气泵522设有气体感应开关,气体感应开关竖立安装在沉淀气仓521内,以沉淀气仓521内的二氧化碳为工作动力,当二氧化碳满至沉淀气仓521顶部时启动收集气泵522将二氧化碳收集到收储气罐53内,当二氧化碳下降至沉淀气仓521底部时关闭收集气泵522,防止将其它气体输入收储气罐53内。

二氧化碳收集器50既能清除沉积在隧道内的汽车尾气,使公路隧道内保持空气清新,又能将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通过管道供给水气灭火车20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解决了消防人员在公路隧道中进行灭火工作危险性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代替消防人员进入隧道开展灭火工作的远程控制隧道消防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