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识别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2400发布日期:2020-09-18 13:0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自动识别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灭火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识别灭火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存在火灾隐患的场所均配置有灭火器。针对一些办公场所以及电气机房的防火要求,现场会同时配置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其中,干粉灭火器主要用于可燃液体、气体和常见固态可燃物的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但是,在现实火灾发生时,操作人员较为慌乱容易错拿灭回去进行灭火,对扑救物品造成二次伤害。以及,一些操作人员未受过专用的救火训练,无法判断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

因此,亟需一种自动识别灭火器,同时配置两种灭火填充物,并可自动识别火灾场景,选择适合的灭火的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识别灭火器,其具有兼备两种灭火方式,并自动选择适合的方式灭火的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的一种自动识别灭火器,包括罐体和识别单元,所述罐体包括内罐体和外罐体,所述内罐体设置有内容纳腔,所述内容纳腔填充有二氧化碳灭火器填充物,所述外罐体设置有外容纳腔,所述内罐体安装于所述外容纳腔内,且所述内罐体与所述外罐体之间填充有干粉灭火器填充物,所述识别单元包括摄像头和指示灯,所述内罐体和所述外罐体的出口端均设置有所述指示灯,所述摄像头用于对火灾场景进行拍摄,并通过所述指示灯在对应的所述出口端进行使用提示。

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碳灭火器填充物为液态二氧化碳。

进一步的,所述干粉灭火器填充物为干粉灭火剂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内罐体和所述外罐体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内罐体与所述外罐体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分别与所述内罐体和所述外罐体的出口端通过软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内罐体与所述外罐体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内罐体的外壁上,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外罐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多个,多个所示支撑件沿所述内罐体的周部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单元还包括处理器和电源,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指示灯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罩,所述电源和所述处理器均安装于所述保护罩内,所述摄像头转动设置于所述保护罩的顶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所述罐体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设置有滚轮。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自动识别灭火器,通过在罐体内设置内容纳腔和外容纳腔,并分别填充二氧化碳灭火器填充物和干粉灭火器填充物,再利用摄像头和指示灯对火灾场景进行判断提示,以帮助操作者选择适于使用的灭火方式,有利于在火灾发生时通过两种灭火方式对燃烧物采用适合的填充物进行灭火,可避免对扑救的物品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自动识别灭火器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罐体的剖视图。

图中:

1、罐体;10、内罐体;11、外罐体;12、喷头;13、支撑件;2、摄像头;3、支架;4、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识别灭火器,包括罐体1和识别单元,罐体1包括内罐体10和外罐体11,内罐体10设置有内容纳腔,内容纳腔填充有二氧化碳灭火器填充物,外罐体11设置有外容纳腔,内罐体10安装于外容纳腔内,且内罐体10与外罐体11之间填充有干粉灭火器填充物,识别单元包括摄像头2和指示灯,内罐体10和外罐体11的出口端均设置有指示灯,摄像头2用于对火灾场景进行拍摄,并通过指示灯在对应的出口端进行使用提示。本实施例中,内罐体10和外罐体11为钢制压力容器,分别用于填充二氧化碳灭火器填充物和干粉灭火器填充物。针对不同的燃烧物采用不同的灭火器填充物进行灭火,例如,对于一般木料、塑料、布料等燃烧可采用干粉灭火器填充物进行灭火;对于电控柜、仪表、电子仪器等燃烧可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填充物进行灭火。内罐体10和外罐体11的顶部设置有出口端,每个出口端对应设置指示灯,该指示灯可通过亮起或者闪烁对操作者进行提示,以使操作者打开对应的出口端进行灭火。设置摄像头2可对火灾场景进行拍摄,判断着火物体的类别,通过处理器作图像对比或者远程人工判定选择适合的灭火方式,并通过指示灯进行提示。本实施例通过在罐体1内设置内容纳腔和外容纳腔,并分别填充二氧化碳灭火器填充物和干粉灭火器填充物,再利用摄像头2和指示灯对火灾场景进行判断提示,以帮助操作者选择适于使用的灭火方式,有利于在火灾发生时通过两种灭火方式对燃烧物采用适合的填充物进行灭火,可避免对扑救的物品造成二次伤害。

具体地,罐体1上设置有干粉压把和二氧化碳压把,干粉压把与外罐体11的出口端通过阀门连接,二氧化碳压把与内罐体10的出口端通过阀门连接。干粉压把和二氧化碳压把分别用于控制相对应的出口端的开合。干粉压把和二氧化碳压把上设置有指示灯。

具体地,二氧化碳灭火器填充物为现有技术,内罐体10内的填充物为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打开内罐体10的出口,二氧化碳迅速喷出,降低燃烧区域的氧含量达到阻燃的作用,同时,液态二氧化碳迅速气化,吸收大量的热量,对燃烧区域起到冷却作用,进而实现灭火。

具体地,干粉灭火器填充物为现有技术,外罐体11内的填充物为干粉灭火剂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混合物。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再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气体吹出干粉实现灭火。

具体地,内罐体10和外罐体11均为圆柱体结构,内罐体10与外罐体11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内罐体10用于填充液态二氧化碳,其压力在5mpa~6mpa之间,外罐体11用于填充干粉灭火剂和二氧化碳气体混合物,其压力在1.2mpa~1.5mpa之间,因此,内罐体10和外罐体11均受到较大的内压力。内罐体10和外罐体11采用圆柱体结构,有利于提高承载能力,避免内罐体10和外罐体11在内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将内罐体10安装在外罐体11内部且两者同轴设置,有利于使内罐体10和外罐体11的各个部位承受的压力一致,可避免因压力不均而发生变形。同时,内罐体10的两端设置为弧面状,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具体地,罐体1上还设置有喷头12,喷头12分别与内罐体10和外罐体11的出口端通过软管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灭火时,打开内罐体10或者外罐体11的出口,填充物沿软管和喷头12喷出,并根据火势调整喷头12的方向和距离,达到较好的灭火效果。本实施例中,将两个出口端通过软管连接到喷头12的一端,使用时直接操作一个喷头12对准着火部,打开相应的出口端即可。该方式能有效避免操作时用于喷洒填充物的喷头12与打开的出口端未对应而造成物料浪费以及造成人员伤害。

具体地,内罐体10与外罐体11之间设置有支撑件13,支撑件13的一端固定在内罐体10的外壁上,支撑件13的另一端固定在外罐体11的内壁上。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3用于支撑固定内罐体10和外罐体11,以使内罐体10悬空于外容纳腔内。支撑件13包括支撑杆和连接板,支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分别焊接在内罐体10的外壁上和外罐体11的内壁上。设置连接板有利于增大支撑件13与内罐体10和外罐体11之间的接触面,避免局部应力过大而发生变形。

具体地,支撑件13为多个,多个支撑件13沿内罐体10的周部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内罐体10的周部设置有四个支撑件13,内罐体10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支撑件1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13的具体数量和安装位置可根据罐体1的尺寸、形状等具体情况作相应设置。

具体地,识别单元还包括处理器和电源,处理器与电源电连接,摄像头2和指示灯均与处理器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电源为处理器、摄像头2和指示灯提供电能,处理器用于对摄像头2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并通过图像对比判断所拍摄的火灾场景适于使用的灭火方法,最后控制指示灯在相应的出口端亮起或者闪烁,提示操作者使用相应的二氧化碳灭火或者干粉灭火。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摄像头2将图像传输至防火控制中心,由防火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通过图像人工判定适于使用的灭火方法,在通过远程控制指示灯在相应的出口端亮起或者闪烁,提示操作者使用相应的二氧化碳灭火或者干粉灭火。

具体地,罐体1的顶部设置由保护罩4,电源和处理器均安装于保护罩4内,摄像头2转动设置于保护罩4的顶部。可以理解的是,保护罩4的作用在于对电源和处理器进行保护,避免在火灾中或者存放中受到撞击伤害。本实施例中,保护罩4的内壁设置有隔热层,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周围温度升高而影响电源的正常运行。

具体地,该自动识别灭火器还包括支架3,罐体1安装在支架3上,支架3设置有滚轮。设置支架3可方便运输。

本实施例的显著效果为:通过在罐体1内设置内容纳腔和外容纳腔,并分别填充二氧化碳灭火器填充物和干粉灭火器填充物,再利用摄像头2和指示灯对火灾场景进行判断提示,以帮助操作者选择适于使用的灭火方式,有利于在火灾发生时通过两种灭火方式对燃烧物采用适合的填充物进行灭火,可避免对扑救的物品造成二次伤害。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