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纱三重线编织的成形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051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经纱三重线编织的成形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造纸机中使用的编织成形的织物。本发明的成形织物基本上包括至少两层或两组纬纱,一层在织物的纸侧层,其它层在机侧层中,它们通过一组经纱被保持在一起,所述一组经纱是三个一组的经纱或三重线。于是尽管本发明的织物在外观上包括至少两个层,但是它们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连接的编织结构,并且不能被分为两个分离的自保持的编织结构。
已知的复合成形织物的两个层借助于附加的粘接纱或者内在的粘接纱被相互连接在一起。附加粘接纱主要用于将两个层接合在一起,而内在的粘接纱即被用作纸侧层的结构,也被用于将复合成形织物的纸侧层和机侧层接合在一起。粘接纱的路径是这样布置的,以便所选择的纱经过织物的两个层,于是将它们连接成为一个单个地复合织物。
在这些复合的织物中,附加粘接纱一般优选位于内在的粘接纱的上方,因为它们被认为可以减少在复合织物的纸侧层的不连续性。最近,已经提出了单个的和成对的内在的经粘接纱和纬粘接纱的布置方案。可是,已经发现内在的纬粘接纱会使在横截机器方向的网孔的均匀性发生变化。已经发现在内部具有内在的纬粘接纱的复合织物在放置到造纸机中收到拉伸负载时可能会产生横向的收缩。另外,已经发现这些内在的纬粘接纱容易产生内部和外部的磨损,而导致织物的灾难性的层离的后果。另外,由于必须要将附加的纬纱编织到织物结构中以成形织物的必要性,以及将纸侧层和机侧层连接在一起的必要性,使这些织物的造价昂贵。最近又提出成对地使用内在的纬粘接纱的布置,以便至少克服上述的部分缺点。成对的使用具有这样的优点,即两个纬粘接纱可以在纸侧层中的完整的纬纱路径中的顺序连续的片段之中合为一体,以及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上述对的每个单元与机侧层纬纱的交织的位置。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纸侧表面最优化,例如通过减少开始纸幅上的网痕,和提高织物的机侧层的耐磨性,和基本上通过在出现灾难性的层离故障之前增加倍磨损的材料的数量,通常通过出现层离。在这些织物中使用了成对的经粘接纱,每个纸侧层和机侧层都具有分离的经纱系统,其中之一完成纸侧层的编织,其它的完成了机侧层的编织。
在随后的关于本发明的讨论中,可以理解得是在诸如“2×2”的标记中,第一个数字是指示编织图案所需要的梭口的数目,而第二个数字是指示在重复的图案中纬纱的数目。于是2×2是指需要两个梭口,和在重复的图案中具有具有两个纬纱。
已经发现,在一个经纱编织织物中需要提供一个分离的机侧层经纱系统。可以通过利用经纱的三重线来编织具有可造纸性能的织物,以便三重线的每个单元可以单独地顺序地与纸侧层的纬纱交织在一起,以及三重线的单元可以成对地与机侧层的纬纱编织在一起。
于是,本发明要寻求提供一种成形织物,其结构可以趋向于至少改善在上述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发明还寻求对使用成对的经粘接纱的已知的织物进行改进。本发明寻求提供一种成形织物,与现有的织物相比,能够减少在横截机器方向在纸侧层网孔均匀性的变化的趋向。此外,本发明还寻求提供一种能够抵抗横向收缩的成形织物。
本发明还寻求提供一种成形织物,它的编织效率高于利用内在的纬粘接纱连接分离的纸侧层和机侧层的编织结构的织物地编织效率。上述的效率可以通过一些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加强,因为可以从一个单独的经纱织轴来编织这些实施例的织物,这是由于所有的经纱都沿着基本相似的路径,它们在编织结构中具有相等地路径长度。
另外,本发明还寻求提供一种使纸侧表面减少皱纹产生趋向的成形织物。
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寻求提供一种成形织物,它与利用内在的纬粘接纱的成形织物相比,具有较低的空隙容积。
本发明还寻求提供一种能够抵抗层离的成形织物。
本发明简述在帮倒忙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成形织物,具有至少一个纸侧层和机侧层,它包括根据一个重复的图案与经纱的三重线组交织在一起的纬纱,其中(a)每个经纱三重线组的每个单元与纸侧层的纬纱交织在一起以占据在纸侧层中的至少一个完整的经纱路径的顺序的片段;(b)在上述完整经纱路径中的每个片段被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所分隔;(c)每个三重线的每个单元与至少一个机侧层纬纱相互交织;以及(d)每个三重线的单元成对地与一个单独的机侧层纬纱相互编织。
优选的是,成形织物包括两个纬纱层,第一层位于纸侧层,第二层位于机侧层。另外,织物还包括三个纬纱层,第一层位于纸侧层,第二层位于机侧层,第三层位于一个中间层。
优选的是,每个三重线组的单元占据一个在纸侧层上的单独的完整的经纱路径上。
优选的是,在热定形之后的织物具有一个从大约100%到125%的经纱填充率。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在热定形之后的织物具有一个纸侧层的开口面积比率,通过一个标准的测试步骤测量,该面积至少为35%,织物具有一个从大约100%到140%的经纱填充率,并且上述织物具有一个空气透过率,通过一个标准的测试步骤测量,在穿过织物的压差为127Pa的条件下,该空气透过率为从3500米3/米2/小时到8200米3/米2/小时。一个用于测试空气透过滤的标准的测试步骤是ASTM D737-96。通过在CPPA数据表G-18中所述的方法使用该织物的这个层的平面视图来确定纸侧层的开口面积比率。
本发明的一个要求是,每一个纸侧层经纱包括一个经纱三重线;每个三重线的每一个单元依次占据在纸侧表面编织图案中的至少一个完整经纱路径的一部分。在成形织物的这个编织图案之中,经纱的三重线的所有单元成对地进入机侧层以便与相同的机侧层纬纱编织在一起,于是形成一个单独的结合在一起的织物。编织的位置是由每个三重线的两个单元与一个单独的机侧层纬纱编织形成的结,于是在重复的编织图案之中,每个三重线的所有三个单元至少与一个机侧层纬纱相编织。编织点的位置主要是通过对机侧层选择的编织图案来确定的。
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织物中,纸侧层和机侧层都没有包含任何传统的只与纸侧层纬纱或只与机侧层纬纱进行编织的经纱。在本发明的织物中,在纸侧层的第一组纬纱和在机侧层的第二组纬纱载这个重复编织的图案中被单独一组经纱三重线结合在一起,于是该经纱三重线组起到了结构一体化和双层特性的作用。如果需要,可以设置第三组纬纱,基本位于上述第一组合第二组之间。
可以在一个宽的范围选择在纸侧层完整经纱路径中的片段的长度以及在一个重复编织的图案中的片段的数目,上述片段依次被经纱三重线的每个单元所占据。例如,在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织物中,一个织物使用具有六个片段的编织图案,其中在重复的编织图案中被三重线的每个单元所占据的路径基本上是相似的,而另一个织物使用了带有四个片段的编织图案,其中在重复的编织图案中被三重线的两个单元所占据的路径基本上是相似的,而被三重线的第三个单元所占据的路径是十分不同的。在纸侧层中的完整的经纱路径中每个片段在成形织物编织图案的每个完整的重复之中一般将出现超过一次,例如至少两次。
优选的是,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的经纱路径中的每个片段与一个相邻的片段被1、2或3纸侧层纬纱所分隔开。优选的是,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的经纱路径中的每个片段与一个相邻的片段被一个纸侧层纬纱所分隔开。优选的是,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的经纱路径中的每个片段与一个相邻的片段被两个纸侧层纬纱所分隔开。
优选的是,在纸侧层编织图案之中,总的片段长度或被占据完整经纱路径的经纱三重线的每个单元所占据的长度是相同的。另外,总的片段长度或被占据完整经纱路径的经纱三重线的两个单元所占据的长度是相同的,并且总的片段长度或被占据完整经纱路径的经纱三重线的第三个单元所占据的长度是不同的。
优选的是,在织物的编织图案之中,被纸侧层经纱的一个三重线的每个单元所占据的路径基本上是相同的,并且在经纱之间与机侧层纬纱的编织点是有规则地间隔的并且具有相同的间距。这种类型的织物将通常使用一个单独的经纱织轴进行编织。
另外,在织物的编织图案之中,被纸侧层经纱的一个三重线的至少一个单元所占据的路径基本上不同于被其它单元占据的路径,并且在经纱之间与机侧层纬纱的编织点都不是有规则地间隔的并且具有不相同的间距。这种类型的织物将通常使用两个经纱织轴进行编织。
优选的是,织物的编织设计可以这样进行选择
(1)在纸侧层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片段长度是相同的,和在经纱之间与机侧层纬纱的编织点是有规则地间隔的;或(2)在纸侧层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片段长度是相同的,和在经纱之间与机侧层纬纱的编织点是不规则地间隔的并且具有不同的间距;或(3)在纸侧层中的第一和第二片段长度是相同的,但是不同于第三片段的长度,和在经纱之间与机侧层纬纱的编织点有规则地间隔的;或(4)在纸侧层中的第一和第二片段长度是相同的,但是不同于第三片段的长度,和在经纱之间与机侧层纬纱的编织点是不规则地间隔的。
优选的是,纸侧层编织图案可以从2×2、3×3、3×6或4×8的编织设计中选择。更加优选的是,纸侧层编织可以从一个平纹的2×2编织、3×3编织和4×4编织中选择。优选的是,机侧层编织图案可以从4×4、4×8、5×5、6×6或6×12的编织设计中选择。更加优选的是,机侧层编织可以从一个的斜纹的3×3编织、一个6-梭口破斜纹或者一个在美国专利5544678由Barrett所公开的N×2N的设计中选择。另外,纸侧层可以与一个根据一个缎纹、斜纹或破斜纹设计进行编织的机侧层相结合。
优选的是,纸侧层纬纱与机侧层纬纱的比率可以从1∶1、2∶1、3∶2、5∶3和3∶1中选择。更加优选的是,上述比率可以是2∶1。
由于本发明的织物的特定的结构,将不可能明确限定一个纸侧层经纱与机侧层经纱的比率。只是在纸侧层中在一个时刻出现三重线的一个单元时,三重线的两个单元在此时则出现在机侧层。于是该织物表现出具有1∶2的经纱比率,但是这在这些织物的范围中没有意义。
在本发明的织物中,纸侧层设计和机侧层设计的选择必须遵循两个准则首先,每个经纱三重线组的每个单元必须交织在纸侧层中以顺序占据完整经纱路径的片段,第二,在机侧层中每个三重线的每个单元至少与一个纬纱编织在一起,和每个三重线的单元成对地与一个单独的机侧层纬纱编织在一起。这可以通过确保表达为Q/P和Q/M的商总是为一个整数来实现,其中Q是梭口的总数,P是编织纸侧层设计所要求的梭口的数目,以及M是是编织机侧层设计所要求的梭口的数目。
在一个最简单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织物将根据需要装备有至少六个梭口的织布机的编织图案进行编织。这将包容用于纸侧层和机侧层的平纹编织图案,并且将要求该图案的三次重复以便容纳三重线的三个单元。可是,这个简单的实施例通常不是优选的,因为所生产的织物的机侧层的抗磨损性能不能满足大多数的应用情况。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一个2×2平纹编织或者一个3×3斜纹编织被用于一个纸侧层,而一个6-梭口斜纹、6-梭口破斜纹或者N×2N的编织设计被用于机侧层。2×2平纹与6×6斜纹的组合将要求18梭口6×6斜纹将要求18梭口,2×2平纹将要求6梭口,于是上述商分别是1和3。
表1中概括了一些可能的纸侧层和机侧层编织图案的组合,以及每个组合的梭口要求。
表1

在表1的表头中,“PSL”表示纸侧层梭口数P,“MSL”表示机侧层梭口数M,“总梭口数”表示编织织物的最小的梭口数Q,Q/P、Q/M分别是总的梭口数除以纸侧层所要求的梭口数的商的整数值和总的梭口数除以机侧层所要求的梭口数的商的整数值。
因为构成纸侧层经纱的所有经纱三重线被使用成对地与机侧层的纬纱相互编织,于是这个编织图案提高了织物的模数,使织物更加耐变形和拉伸,同时减少了横向的收缩和织物层离的趋势。
本发明的织物与现有技术的织物的一个重要的差别是总的经纱填充率,它由经纱填充率=(经纱直径×网目数×100)%来确定。经纱填充率可以在热定形之前或之后确定,对于相同的织物,一般在热定形之后的值较大。在所有现有的复合织物中,在热定形之前,在组合的纸侧层和机侧层之中的经纱填充率的总和通常不小95%。而本发明的织物在热定形之前总的经纱填充率优选大于100%,并且通常是从105%到125%。在热定形之后,本发明的织物的总经纱填充率可以大于100%,并且通常是从105%到140%。可以达到这个水平的经纱填充率使本发明的织物不同于现有的技术的织物,具有特定的特征。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下面的特定定义是非常重要的。
术语“完整经纱路径”是指在纸侧层中经纱的三重线的路径,它在织物的纸侧表面是可见的,该路径依次被由经纱构成的三重线的每个单元所占据。
术语“片段”是指被特定的经纱所占据的完整的经纱路径的那部分,相关的术语“片段长度”是指特定的片段的长度,并且可以用纸侧层纬纱的数目来表示,在该片段中一定数目的经纱三重线与上述纬纱相互交织。
术语“浮出”是指经过其它纱线而不与它们交织的一个纱线;相关的“浮出长度”是指一个浮线的长度,可以用指示一个经过的纱线的数量的数目来表示。
术语“编织(interlace)”是指一个点,在该点上三重线的三个单元的特定的一对围绕着一个机侧层纬纱缠绕以形成一个双结,相关的术语“交织(interweave)”是指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一个三重线的单个单元沿着其长度的一部分与其它的纸侧层纬纱形成多个结。


通过参考附图将本发明进行描述,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截面视图,显示了在一个重复的成形织物编织图案中经纱的一个三重线的路径;图2,3和4A、4B是其它的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的截面视图。
在图1-4中的每一个截面视图中,所示重复切断的纬纱地图案是从1计数,从在一侧的第一机侧层纬纱开始,到了一侧的最后的纸侧层纬纱结束。箭头A、B、C和D指示分别在图1-4中图案重复的长度。另外,在图1-4中所示的一个三重线经纱组的三个单元用标记X、Y和Z表示。相同的图案在从沿着织物的长度所示的截面离开的每个方向中连续重复。编织图案还跨过织物的宽度连续重复,但是将被横向地移动,以便与机侧层纬纱的交织位置不会处于一直与相同的纬纱交织的位置。
在纸侧层之中的完整的经纱包括以下四个片段—三重线Z与纬纱2、6和11交织,经过插入的纸侧层纬纱的下方;—三重线X只与纬纱15交织;—三重线Y与纬纱20、24和29交织,经过插入的纸侧层纬纱的下方;
—三重线X只与纬纱33交织。
在机侧层具有两个编织点—三重线X和Y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4的编织点;以及—三重线X和Z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25的编织点。
图1的织物在18个梭口中被编织;它也可以在36个梭口中被编织。
于是,可以明显地看出,三重线的所有三个单元X、Y和Z处于在纸侧层中的完整的经纱路径的顺序的片段之中,它们被两个纸侧层纬纱分隔开,并且所有的三个单元成两对地与机侧层的纬纱相互交织。
这种相对较简单的编织也显示了本发明的其它几个特征。对纸侧层的观察显示了尽管三重线Y和Z具有相似的路径,三重线Z沿着图案相对于Y进行进位,但是三重线X具有不同的路径。两段被三重线Y和Z占据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长度,以及两段被三重线X占据的片段也都具有相同的长度,但是与另外的两段的长度不同。另外,在上述四个片段之中,三重线Y和Z分别占据一个片段,而三重线X占据另外两个片段。由于三重线X的经纱路径不同于三重线Y和Z的路径,图1中的织物使用了两个不同的经纱织轴进行编织,一个用于三重线X,另一个用于Y和Z。如果不是这样做,将会产生织物变形和不均匀的经纱延伸,于是将损坏织物作为成形织物的使用性能。
也可以发现在每个片段之间具有两个纸侧层纬纱。对机侧层的观察显示了三重线X和Y交织在一个点上,三重线X和Z交织在另一个点上;三重线Y和Z没有与机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另外,编织点没有沿着图案有规则地间隔在它们之间具有六个和四个机侧层纬纱。当结合在一起时,这些特征表示在编织图样选择上的一个显著的灵活程度。在图2的更加复杂的编织图案中,使用至少一些这些因素。
在图2中,纸侧层是一个简单的2×2编织,在连续的片段之间只有一个纬纱。在这个编织中包括以下六个片段—三重线X与纬纱2、5、8、11和14交织;—三重线Z与纬纱17交织;—三重线Y与纬纱20、23、26、29和32交织;—三重线X与纬纱35交织;—三重线Z与纬纱38、41、44、47和50交织;以及—三重线Y与纬纱53交织。
机侧层是一个6梭口斜纹编织,其中具有三个编织点,在每个编织点之间与五个机侧层纬纱规则地间隔—三重线Y和Z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4的编织点;—三重线X和Z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22的编织点;以及—三重线X和Y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40的编织点。
该织物在18个梭口中被编织;它也可以在36个梭口中被编织。
这个更加复杂的编织显示了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上述六个片段之中,第一、第三和第五片段具有相同的长度,尽管第二、第四和第六片段具有相同的长度,但是它们的长度不同于另外三个片段的长度;片段基本上是在三组的两组之中,在每组之中具有相同的长度。因为每个三重线占据了一个较长的片段和一个较短的片段,每个三重线在完整的纬纱路径之中占据了相同的总的长度。可以看出,三重线X和Y的路径是相同的,而Z的路径是不同的。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发现,三重线Z的路径是对X和Y的路径的颠倒对于X和Y,首先出现的是长的片段,然后是短的片段,而对于Z,首先出现的是短的片段,然后是长的片段。这就是说,所有的三重线占据基本上相同的路径。与图1中的织物不同,这个设计可以使用一个单独的经纱织轴进行编织,因为每个三重线的路径长度基本上是相同的。通过对机侧层的观察可以发现,除了有规则地间隔的编织点以外,还使用了所有可能的三重线的成对组合。在这些编织图样的双方之中可以看出,在编织点上,成对的三重线可以从暴露在织物的机侧上的机侧层浮纱形成的织物摩擦面后退一定的距离,于是增加了织物的寿命。因为在机侧层编织图案中的暴露的纬纱的浮起长度的缩短,例如从5个纬纱减少到3个纬纱,编织点可以后退到一个较少的程度。于是通过选择能够在需要的位置上提供长的暴露的纬纱浮起长度的机侧层编织图案,可以减少在这些位置的磨损。另外,从这些图样中可以明显看出,尽管每个三重线的三个单元顺序占据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片段,在纸侧表面,编织图案不包括任何间隙,因为该图案沿着织物是连续的,没有任何间断。
在图3的织物中,纸侧层是一个3×3的斜纹编织,在连续的片段之间只有两个纬纱。在这个编织中包括以下六个片段—三重线X与纬纱2交织;—三重线Y与纬纱6、11和15交织;—三重线Z与纬纱20交织;—三重线X与纬纱24、29和33交织;—三重线Y与纬纱38交织;以及—三重线Z与纬纱42、47和51交织。
机侧层是一个6梭口破斜纹编织,其中具有三个编织点,在每个编织点之间与五个机侧层纬纱规则地间隔—三重线X和Z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10的编织点;—三重线Y和Z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28的编织点;以及—三重线X和Y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46的编织点。
这个织物与图2中的织物的相似之处在于它在三组中的两组之中,与有规则的间隔的编织点一起,利用了不同长度的六个片段。在这个编织图案中,所有的三个经纱的路径都是相同的。
图3中的织物在18个梭口中被编织;它也可以在36个梭口中被编织。
在图4A和4B中显示了更加复杂的编织设计;为了清楚起见,在图4的这两个部分之间具有一些重叠。在这个织物中尽管纸侧层和机侧层分别具有简单的图案,纸侧层是一个3×3的斜纹编织,而机侧层是与图1中相同的6×12的设计,可是图案的重复需要九个片段—三重线Y与纬纱108、5、9和14交织;—三重线X与纬纱18交织;—三重线Z与纬纱23、27和32交织;—三重线X与纬纱36、41、45和50交织;—三重线Z与纬纱54交织;—三重线Y与纬纱59、63合68交织;—三重线Z与纬纱72、77、81和86交织;—三重线Y与纬纱90交织;以及—三重线X与纬纱95、99和104交织。
在机侧层中具有六个编织点,它们在每个编织点之间在6和4纬纱的重复序列之中有规则地间隔—三重线X和Z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4的编织点;—三重线X和Y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25的编织点;—三重线Y和Z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40的编织点;—三重线X和Z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61的编织点;—三重线X和Y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76的编织点;以及—三重线Y和Z一起与机侧层的纬纱97的编织点。
在图4中进一步显示了本发明的特征。在图1、2和3中片段的数目是编织点数目的两倍对于图1上述数目是4和2,对于图2和3上述数目是6何3。在图4中这个比率是不同的,具有9个片段和6个编织点。片段地长度也是不相同的,在图案的重复中具有4个纬纱、1个纬纱和3个纬纱的重复序列。还可以看出,经纱三重线的每个单元X、Y和Z在编织图案中占据相同的路径。
如前面所讨论,纸侧层的编织结构必须与机侧层的编织结构相互“配合”。对此至少有三个原因.
首先,一对来自经纱三重线的纱线与机侧层纬纱交织的位置必须与三重线的第三单元的纸侧层的交织位置相重合。因此,每个层的编织结构必须是这样的结构,即它们不会使纸侧层出现任何不适当的变形。
第二,纸侧层和机侧层的编织结构应当这样配合,即一对来自经纱三重线的纱线与机侧层纬纱交织的位置应当尽可能远离被三重线的第三单元占据的纸侧层编织结构中的片段的端部。这将减少将该三重线的第三单元从纸侧层向下带入到机侧层所引起的凹窝和任何其它的表面缺陷。
第三,该对来自经纱三重线的纱线与机侧层纬纱交织的位置应当尽可能从机侧层的摩擦面后退到机侧层中,以便延长织物的使用寿命。这可以通过使暴露的机侧层在两个连续的编织点之间浮出得尽可能长来实现。机侧层纬纱浮出的长度将随用于编织机侧层图案的梭口的数目一起增加。
于是,本发明的织物的机侧层优选根据要求至少4个梭口、优选6个梭口的图案进行编织。实验验证三个织物样品被如下编织—织物样品A根据在图1中显示的设计进行编织;—织物样品B根据在图2中显示的设计进行编织;—织物样品C根据在图3中显示的设计进行编织;—织物样品D根据在图4A和4B中显示的设计进行编织。
所有的织物使用标准圆聚酯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在表2中显示了织物样品的特性。
表2

在表2中,PS表示“纸侧”,MS表示“机侧”,根据在CPPA数据图表G-18中的提供的步骤测量开口面积比率,它涉及不包括经纱和纬纱的纸侧层的纸侧表面的部分并且因此是敞开的以便液体可以从网孔中排出,经纱填充比率=(经纱直径×目数×100)%,构架cm-2是指在一平放厘米的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开孔的数量或者构架,纤维支撑指数是根据在CPPA数据图表G-18中所提供的关系来确定,它表示由纸侧层的纸侧表面获得的对在堆叠情况下对造纸纤维的支撑程度。空气透过率是根据ASTM D737-96、使用美国马里兰的Frazier精密仪器公司的高压差空气透过机进行测量的,穿过织物的压差为127Pa,对织物的空气透过率的测量是在热定形之后进行的。
在本发明的织物中所使用的适合的经纱和纬纱的直径的选择将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将要使用织物生产的纸产品的等级以及对织物的空气透过率的影响等。适合的纱线直径的选择将根据织物的最终使用来确定。
表2显示了本发明的织物具有较高的开口面积比率,在例子中为从38%到46%。这样的高的开口面积比率将允许流体容易和均匀地从开始的纸幅流到下面的织物结构中。另外,在表2中的织物样品的空气透过率较低,从7650到6500米3/米2/小时。通过适当地选取纸侧层和/或机侧层的纱线直径合网目数还可以进一步减少织物的空气透过率。通过降低空气透过率,流体通过纸侧层和机侧层的速率会降低,这将导致成形的改善和减少网痕。通过对在表2中的织物样品的手工产品的实验分析可以确定,与现有的织物相比,网痕减少了,并且提供了改善的印刷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形织物,具有至少一个纸侧层和机侧层,它包括根据一个重复的图案与经纱的三重线组交织在一起的纬纱,其中(a)每个经纱三重线组的每个单元与纸侧层的纬纱交织在一起以占据在纸侧层中的至少一个完整的经纱路径的顺序的片段;(b)在上述完整经纱路径中的每个片段被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所分隔;(c)每个三重线的每个单元与至少一个机侧层纬纱编织;以及(d)每个三重线的单元成对地与一个单独的机侧层纬纱相互编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纬纱层,第一层位于纸侧层,第二层位于机侧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纬纱层,第一层位于纸侧层,第二层位于机侧层,第三层位于一个中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每个三重线组的单元占据一个在纸侧层上的单独的完整的经纱路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侧层是根据一个需要至少四个梭口的编织图案进行编织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侧层是根据一个需要至少六个梭口的编织图案进行编织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热定形之后的织物具有一个纸侧层的开口面积比率,通过一个标准的测试步骤测量,该面积至少为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具有一个从大约100%到140%的经纱填充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织物具有一个空气透过率,通过一个标准的测试步骤测量,在穿过织物的压差为127Pa的条件下,该空气透过率为从3500米3/米2/小时到8200米3/米2/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一个纸侧层和一个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一个重复的图案与经纱的三重线组交织在一起的纬纱,其中(i)纸侧层和机侧层分别包括在重复的图案中编织在一起的经纱和纬纱;(ii)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重复的图案具有一个完整的经纱路径,其中经纱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iii)每个经纱三重线在纸侧层中占据一个完整的经纱路径;以及(iv)纸侧层纬纱与机侧层纬纱的比率可以从1∶1、2∶1、3∶2、5∶3和3∶1中选择;其中,在经纱的三重线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单元可以这样进行编织(a)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一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一单元与一组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一部分;(2)三重线的第一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二和第三单元与在机侧层中的一个纬纱编织在一起;(b)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二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二单元与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二部分;(2)三重线的第二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一和第三单元在机侧层纬纱和机侧层纬纱之间经过;(c)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三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三单元与一组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三部分;(2)三重线的第三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一和第二单元与在机侧层中的一个纬纱编织在一起;(d)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四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二单元与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四部分;(2)三重线的第二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一和第三单元在机侧层纬纱和机侧层纬纱之间经过;(e)第二和第四片段的位置被有规则地间隔开并且被相同数量的纬纱隔开;(f)在机侧层的编织点没有被相同的距离间隔开;(g)第一和第三片段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长度;(h)第二和第四片段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长度;(i)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依次被经纱的每个三重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单元所占据,该完整的经纱路径具有一个单独的重复的图案;(j)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依次被经纱的每个三重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单元所占据,每个连续的片段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被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所分隔开;(k)在织物中的在经纱的三重线的第二单元的编织图案不同于三重线的第二和第三单元的编织图案;(1)在织物中经纱的三重线的第一和第三单元的编织图案是不同的或相同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一个纸侧层和一个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一个重复的图案与经纱的三重线组交织在一起的纬纱,其中(i)纸侧层和机侧层分别包括在重复的图案中编织在一起的经纱和纬纱;(ii)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重复的图案具有一个完整的经纱路径,其中经纱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iii)每个经纱三重线在纸侧层中占据一个完整的经纱路径;以及(iv)纸侧层纬纱与机侧层纬纱的比率可以从1∶1、2∶1、3∶2、5∶3和3∶1中选择;其中,在经纱的三重线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单元可以这样进行编织(a)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一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一单元与一组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一部分;(2)三重线的第一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二和第三单元与在机侧层中的一个纬纱编织在一起;(b)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二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二单元与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二部分;(2)三重线的第二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一和第三单元在机侧层纬纱和机侧层纬纱之间经过;(c)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三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三单元与一组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三部分;(2)三重线的第三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一和第二单元与在机侧层中的一个纬纱编织在一起;(d)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四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一单元与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四部分;(2)三重线的第一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二和第三单元在机侧层纬纱和机侧层纬纱之间经过;(e)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五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二单元与一组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五部分;(2)三重线的第二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一和第三单元与在机侧层中的一个纬纱编织在一起;以及(f)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六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三单元与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六部分;(2)三重线的第三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一和第二单元在机侧层纬纱和机侧层纬纱之间经过;(g)第一、第三和第五片段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长度;(h)第二、第四和第六片段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长度;(i)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依次被经纱的每个三重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单元所占据,该完整的经纱路径具有一个单独的重复的图案;(j)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依次被经纱的每个三重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单元所占据,每个连续的片段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被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所分隔开;(k)在机侧层中的编织点是等距离分隔的;以及(1)在织物中的经纱的三重线的每个单元的编织图案与三重线的至少另一个单元的编织图案相同或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一个纸侧层和一个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一个重复的图案与经纱的三重线组交织在一起的纬纱,其中(i)纸侧层和机侧层分别包括在重复的图案中编织在一起的经纱和纬纱;(ii)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重复的图案具有一个完整的经纱路径,其中经纱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iii)每个经纱三重线在纸侧层中占据一个完整的经纱路径;以及(iv)纸侧层纬纱与机侧层纬纱的比率可以从1∶1、2∶1、3∶2、5∶3和3∶1中选择;其中,在经纱的三重线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单元可以这样进行编织(a)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一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一单元与一组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一部分;(2)三重线的第一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二和第三单元与在机侧层中的一个纬纱编织在一起;(b)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二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二单元与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二部分;(2)三重线的第二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一和第三单元在机侧层纬纱和机侧层纬纱之间经过;(c)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三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三单元与一组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三部分;(2)三重线的第三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一和第二单元与在机侧层中的一个纬纱编织在一起;(d)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四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二单元与一组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四部分;(2)三重线的第二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一和第三单元与在机侧层中的一个纬纱编织在一起;(e)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五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三单元与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五部分;(2)三重线的第三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一和第二单元在机侧层纬纱和机侧层纬纱之间经过;(f)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六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一单元与一组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六部分;(2)三重线的第二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二和第三单元与在机侧层中的一个纬纱编织在一起;(g)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七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三单元与一组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七部分;(2)三重线的第三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一和第二单元与在机侧层中的一个纬纱编织在一起;(h)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八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一单元与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八部分;(2)三重线的第一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二和第三单元在机侧层纬纱和机侧层纬纱之间经过;(i)在完整的经纱路径的第九片段中(1)三重线的第二单元与一组纸侧层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占据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的第九部分;(2)三重线的第二单元浮过1、2或3连续的纸侧层纬纱;以及(3)三重线的第二和第三单元与在机侧层中的一个纬纱编织在一起;(j)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七和第九片段具有不相同的长度;(k)第二、第五、第八和第十片段具有相同的长度;(1)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依次被每个经纱三重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单元所占据,该完整的经纱路径具有一个单独的重复的图案;(m)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的完整经纱路径依次被每个经纱三重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单元所占据,每个连续的片段在纸侧层的纸侧表面中被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所分隔开;(n)在机侧层中的编织点不是等距离分隔的;以及(o)在织物中的经纱三重线的每个单元的编织图案与三重线的其它单元的编织图案相同。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一个纸侧层和一个机侧层的成形织物包括至少两个纬纱系统和一个单头的经纱三重线组。在织物的编织图案中,每个经纱三重线组的每一个单元与纸侧纬纱交织在一起以便处于在纸侧表面中的一个完整的纬纱路径的序列片段中,并且每个三重线的单元成对地与单头的机侧层纬纱相互编织。在完整的经纱路径中的每个片段臂至少一个纸侧层纬纱所分隔开。机侧层的编织点可以是规则地或非规则地间隔。在热定形之后,织物通常会具有大约105%到140%的经纱填充比率、一个在纸侧表面中至少占35%的开口面积比率和通常从大约3500到大约8200米
文档编号D21F1/10GK1379833SQ00814230
公开日2002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2日
发明者里夏德·斯托内, 达勒·B·约翰逊 申请人:阿斯顿约翰逊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