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失重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683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失重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颗粒状物料给料装置。具体说,是用来为纺丝机提供颗粒料的双失重秤。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纤行业,用来为纺丝机提供颗粒的双失重秤都是传统产品。这种双失重秤含有连续给料部和匀料部,连续给料部位于匀料部之上,且连续给料部的出料口与匀料部的进料口相连。所述连续给料部含有壳体,所述壳体为筒状,其呈卧式布置,其上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匀料部的高度较高,其高度与天花板的高度差不多。因此,用户在安装时,常需在天花板上打洞或制作安装平台,以便对匀料部的上端进行固定并与连续给料部相连。不仅给用户增添了麻烦,还增大了用户的安装费用。

其中,所述连续给料部大都是单螺旋给料装置。这种单螺旋给料装置含有一个呈卧式布置的筒状,壳体后端有封盖,前端和后端分别有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封盖中心有轴孔,壳体内有转轴。所述转轴为螺旋状轴,其后端与相应轴孔间呈可旋转状配合并连有动力机构。工作时,纺丝原料颗粒从壳体后端的进料口进入壳体内。所述转轴在动力机构带动下旋转的同时,将纺丝原料颗粒从壳体后端送至前端,最后从壳体前端的出料口送出,从而实现了颗粒料的连续送出。在实际应用中,为满足小时流量变化大(0.25kg/小时~30kg/小时)的工艺要求,通常需要设置多个上述单螺旋给料装置。虽然设置多个上述单螺旋给料装置可以实现小时流量从0.25kg/小时~30kg/小时的大变化工艺要求,但需要多个单螺旋给料装置来保证流量,使得在需要不同流量时,需要更换螺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另一方面,所述匀料部要么仅有打散功能,要么仅有搅拌功能。而化纤纺丝行业对产品的色差要求较高,尤其是锦纶产品,若采用单一功能的匀料装置来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颗粒进行混合,难以达到匀料的目的,使得纺出的化纤丝色差大,质量差,难以满足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失重秤。这种双失重秤便于安装。采用这种双失重秤,可降低化纤丝色差,提高产品质量,能满足技术要求。

本发明要解决的上述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双失重秤包括连续给料部和匀料部,所述连续给料部含有壳体,该壳体为筒状,其呈卧式布置,其上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壳体两端均有封盖,封盖中心有轴孔,两轴孔间有第一轴,第一轴两端与相应轴孔间呈可旋转状配合;第一轴一端连有第一动力机构,其特点是还包括机架,所述连续给料部位于机架上面,所述匀料部位于机架下面;所述第一轴上有送料器,该送料器为圆柱状,其轴向中心有轴孔,其借助该轴孔固定在第一轴上。所述送料器的外圆与壳体间有间隙,送料器上有出料通道。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出料通道是在送料器外圆上均布径向盲孔而构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出料通道是在送料器外圆周向均布贯通其总长的凹槽而构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匀料部包括打散机构和搅拌机构,所述打散机构含有第一仓,该第一仓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筒,其上端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上有第二进料口,第一盖板中心有轴孔,第一仓内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轴上端伸出在外;第一盖板上方有第二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的输出轴与第二轴上端相连;第二轴上有打散叶片,所述打散叶片不少于两个;

所述搅拌机构含有第二仓,所述第二仓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筒,其上端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上有第三进料口,该第三进料口与第一仓下端相连;第二盖板中心有轴孔,第二仓内有第三轴,所述第三轴上端伸出在第二盖板之外;第二盖板上方有第三动力机构,第三动力机构的输出轴与第三轴上端相连;第三轴上有至少两个搅拌叶片。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二进料口有两个,且第二进料口下方均有上大下小的锥形漏斗,所述锥形漏斗下端均对准最上方的那个打散叶片。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三进料口处于第二盖板的边沿与其中心的轴孔之间,第三进料口上连有上大下小的收紧法兰,收紧法兰下端与第三进料口连通,收紧法兰上端与第一仓下端相连通。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二仓的下部仓壁上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是气源振动器。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含有机架,所述连续给料部位于机架上面,所述匀料部位于机架下面,匀料部的上端可固定连接在机架顶部,用户在安装时,不需在天花板上打洞或再制作安装平台,就可对匀料部的上端进行固定并与连续给料部相连。不仅给用户减少了麻烦,还可减少用户的安装费用。

由于送料器上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是在送料器外圆上均布径向盲孔或在送料器外圆周向均布贯通其总长的凹槽而构成,与背景技术中的螺旋给料装置相比,使得匀料更加均匀。由于匀料更加均匀,使得纺出的化纤丝色差更小,质量更好,从而满足了技术要求。

又由于所述匀料部由打散机构和搅拌机构,既有打散功能,又有搅拌功能,在匀料过程中采用先打散、后搅拌的匀料方式来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颗粒进行匀料,使得物料混合均匀。经试用,本发明匀料均匀,使得纺出的化纤丝色差更小,质量更好。

又由于在所述第二仓的下部仓壁上设置有振动器,在先打散、后搅拌的匀料同时,又增加了振动功能,使得匀料更加均匀,纺出的化纤丝色差更小,质量更好,从而进一步满足了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失重秤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连续给料部示意图(省略了第一动力机构3);

图3是图2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是另一种形式的图2A-A剖视示意图,其中的送料器与图3不同。

图5是图1中的匀料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双失重秤包括连续给料部、匀料部和机架7,所述连续给料部位于机架7上面,匀料部位于机架7下面。连续给料部与匀料部间以及连续给料部、匀料部与机架7间均安装有用于防震的橡胶垫。所述连续给料部含有一个壳体4,该壳体为筒状,其呈卧式布置,其上有第一进料口41和第一出料口42;壳体4两端均有封盖5,封盖5中心有轴孔,两轴孔间有第一轴6,第一轴6两端与相应轴孔间借助轴承23呈可旋转状配合。第一轴6一端连有第一动力机构3。所述第一动力机构3含有第一电机和和第一减速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减速机的输入轴相连,第一减速机的输入轴与第一轴相连。其中的第一电机是变频式伺服电机。连续给料部的第一出料口42与匀料部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壳体4内设置有送料器24,该送料器为圆柱状,其轴向中心有轴孔,其借助该轴孔固定在第一轴6上。所述送料器24的外圆与壳体4间有间隙,送料器24上有出料通道23。所述出料通道23为均匀布置在送料器24外圆上的径向盲孔。

为便于与上道和下道工序相连,在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处分别连有上短管和下短管,上短管和下短管的外端分别家加工有上法兰和下法兰。

见图4,所述出料通道23的另一种形式是在送料器24的外圆周向均布贯通送料器24总长的凹槽。所述凹槽是弯折形凹槽,其均朝向圆周的同一方向弯折且弯折点均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中间,使得其两段间构成一个大于90度的夹角。

连续给料部工作时,由第一动力机构3带动第一轴6和与其相连的送料器24一起转动的同时,由上道工序送来的颗粒料通过第一进料口41落在并充满与第一进料口41相对应的送料器24上的那些径向盲孔内。随着第一轴6及送料器24的转动,除与第一出料口42相对的那些径向盲孔内的颗粒料从第一出料口42排出外,送料器24外圆上的其余径向盲孔内都会充满颗粒料,使得在每秒时间内都会有颗粒料给出。

见图5,所述匀料装置含有包括打散机构和搅拌机构,该打散机构和搅拌机按照自上而下顺序布置。

所述打散机构含有第一仓8,所述第一仓8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筒,其上端安装有第一盖板13,第一盖板13上加工有两个第二进料口14。第一盖板13中心加工有轴孔,第一仓8内设置有第二轴15,第二轴15上端伸出在第一盖板13之外。第一盖板13上方设置有第二动力机构,该第二动力机构含有第二电机10和减速机9,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与减速机9的输入轴相连,减速机9的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轴15相连。其中的第二电机10是变频式伺服电机。所述第二轴15上安装有四个打散叶片16,该四个打散叶片在竖直投影下沿第二轴15的周向均布。在两个第二进料口14下方均设置有上大下小的锥形漏斗131,所述锥形漏斗131下端均对准最上方的那个打散叶片16。

所述搅拌机构含有第二仓1,所述第二仓1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筒,其上端安装有第二盖板11,第二盖板11上加工有第三进料口12,第三进料口12与第二仓1下端相连通。

第二盖板11中心加工有轴孔,第二仓1内设置有第三轴17,第三轴17上端伸出在第二盖板11之外。第二盖板11上方设置有第三动力机构18,第三动力机构18的输出轴与第三轴17上端相连。第三轴17上安装有三个搅拌叶片。

所述搅拌叶片均含有两根横撑杆20和一个四边形板19,两根横撑杆20相平行且与第三轴17垂直,它们的同一端固定在第三轴17上,它们的另一端均与四边形板19里边那个竖边相连,所述四边形板19外边的那个竖边与里边的那个竖边间有小于90度的夹角,使得其外边的那个竖边与第二仓1的仓壁倾斜度相等,且四边形板19外边的那个竖边与第二仓1的仓壁间留有间隙。

所述第三进料口12处于第二盖板11的边沿与其中心的轴孔之间,第三进料口12上连有上大下小的收紧法兰2,收紧法兰2下端与第三进料口12相连,收紧法兰2上端与第二仓1下端相连通。

为进一步提高匀料的均匀性,在所述第二仓1的下部仓壁上安装有振动器21,该振动器是气源振动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