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机加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7953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折纸机加压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折纸机,特别涉及一种折纸机加压结构。



背景技术:

在制作过滤设备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过滤的精纯度,常在过滤装置尤其是筒状过滤件的外圆表面包覆一层过滤纸或金属过滤网。过滤纸或过滤网被重复折叠,相邻的两次折叠的方向相反,使得过滤纸或过滤网被折叠完成后,截面呈“w”状,增大与物料之间的过滤面积。

这种折叠的操作通过折纸机完成,在折纸机折叠完成输出过滤纸后,由于纸质自身在形变过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若被折叠的过滤纸直接输出,则过滤纸易在折痕处复位,过滤纸从初始的折叠状态弹开至松散状态。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将过滤纸压住的措施是在输出的过滤纸上放置重物,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压住过滤纸的效果,但是当过滤纸需要被取出时,需要工人将重物抬起,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纸机加压结构,其具有能够便于将重物从过滤纸上抬起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折纸机加压结构,包括折纸机,所述折纸机的出料处设有抵触于滤纸上的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包括抵触于滤纸上的加压架、压于加压架上的配重块,所述加压架和配重块分别通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实现竖直高度调节;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竖直于折纸机两侧的第一架体、位于第一架体背离地面一端的第一转动装置、与第一转动装置相连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背离第一转动装置的一端与加压架相连;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竖直于第一支架侧边的第二架体、位于第二架体背离地面一端的第二转动装置、与第二转动装置相连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背离第二转动装置的一端与配重块活动连接,所述配重块与第二连杆之间能够发生相对位移;

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第二转动装置均包括旋转驱动装置、与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的凸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驱动装置带动凸轮转动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凸轮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凸轮在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凸轮相连的一端的运动路线为圆形,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运动过程中,带动加压架和配重块下压至过滤纸上或抬离过滤纸上。由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由两台相互独立的第一转动装置和第二转动装置分别控制,故第一转动装置和第二转动装置能够控制加压架和配重块处于两个非同步运动的状态,即该装置能够先将加压架压到过滤纸上,若压力不够,则再压上配重块;若压力已经达到要求,则无需再将配重块压下,将配重块所在的第二转动装置转动至将配重块悬空于加压架上,以便能够对过滤纸施加不同大小的压力。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设置为立方体,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中心轴线共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位于同一平面内,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上的第一转动装置、第二转动装置运转时,两处的凸轮能够处于同一平面内,在运动过程中,不易因为力传递的距离有偏差造成力矩传输过程中存在偏差的问题。

进一步设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垂直连接与凸轮直径较大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凸轮直径较小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轮转动时,其直径较大的一端处于同轴转动的状态,其直径较小的一端的运动路线为圆形,如此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转动过程中,即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也进行运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与加压架之间铰接连接,所述加压架与第一连杆相接处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第一连杆之间通过销轴贯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压架被下放至过滤纸上时,加压架能够与第一连杆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即若加压架的一侧先抵触于过滤纸上时,加压架能够以先抵触于过滤纸上的一侧为运动中心转动,直至整个加压架都压在过滤纸上,实现平稳缓慢地对过滤纸施力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与加压架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位于铰接座与加压架之间,所述弹性件位于长条形铰接座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能够缓冲加压架下压时所产生的力,以便减小对过滤纸加压时所造成的损伤。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压架包括位于水平面内相互垂直的横杆、竖杆,所述横杆横担于折纸机上,所述竖杆线性阵列垂直于横杆面向出料方向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和竖杆相互配合后对过滤纸进行加压,能够增大对过滤纸的压力面积,使过滤纸上所受的压力更均匀,压强变小,不易造成损坏。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压架上背离地面一侧设有配重板,所述配重块落在加压架上时正好能够抵触于配重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板用于承接配重块,使得配重块上的压力被配重板分配至更大的面积上,以减小过滤纸局部受力造成的损坏。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与配重块之间通过活动组件相连,所述活动组件设置为竖直设置于配重块上的活动槽、铰接于第二连杆上嵌设于活动槽内的活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连杆将配重块下放至配重板上时,若第二连杆的长度太长,配重块已经落在配重板上时第二连杆还能够继续向下运动,则此时原本处于活动槽背离地面一端的活动块随着第二连杆的下压而在活动槽内向下运动,不再将配重块带动继续下落,降低压坏过滤纸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活动槽的竖直长度大于凸轮转动时其小端所形成的圆形路径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块在活动槽内运动时,运动至活动槽的背离地面的一端,能够继续被第二连杆向上拉动至将配重块提起;当配重块已经落在配重板上时,活动块能够在长度充裕的活动槽内继续向下运动而不至于将配重块继续下压至损坏过滤纸的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配重块之间通过限位架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配重块被拎起或放下时,多块配重块能够联动,以便达到增大压力、均匀施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在对过滤纸加压的过程中,缓慢施压,减小过滤纸受压变形的可能性;同时,配重块和加压架既能够同时对过滤纸施压,又能够分开对过滤纸产生两种不同大小的压力,以配合不同材质或厚度的、需要不同大小压力的过滤纸。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设备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图1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第一转动装置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1中图2的b部放大图用于体现第二转动装置的结构;

图4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旋转驱动装置与配重块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图4的c部放大图用于体现活动组件的结构。

图中,1、折纸机;2、加压装置;21、加压架;22、配重块;3、第一支架;31、第一架体;32、第一转动装置;33、第一连杆;4、第二支架;41、第二架体;42、第二转动装置;43、第二连杆;5、旋转驱动装置;6、凸轮;7、铰接座;8、销轴;9、弹性件;10、横杆;11、竖杆;12、配重板;13、活动组件;131、活动槽;132、活动块;14、限位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折纸机加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折纸机1,在折纸机1的出料口处设有加压装置2,加压装置2用于将折纸机1折叠完成后的过滤纸压至不易复位的状态。折纸机1的出料口向背离折纸机1的中心轴线延伸出一块板件,过滤纸、加压装置2即位于该块板件上。

如图1所示,加压装置2包括位于折纸机1两侧的支架部分,折纸机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即一台折纸机1具有两台第一支架3和两台第二支架4。其中,第一支架3相较于第二支架4距离折纸机1中心轴线的距离更远;第一支架3上连接加压架21,第二支架4上连接配重块22。

如图1和2所示,第一支架3包括落在地面上的第一架体31,第二支架4包括落在地面上的第二架体41,第一架体31和第二架体41处于共面状态,均紧贴于折纸机1的侧壁。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均设置为立方体,在第一支架3背离地面的一面上放置有第一转动装置32,第一转动装置32包括与第一支架3相连的旋转驱动装置5、与旋转驱动装置5的输出轴相连的凸轮6,旋转驱动装置5采用电机,在凸轮6背离旋转驱动装置5的一面上还铰接有第一连杆33,第一连杆33即与加压架21相连。其中,第一转动装置32的输出轴位于凸轮6直径较大的一端的中心,第一连杆33与凸轮6的相接处位于凸轮6直径较小的一端的中心处,使得第一连杆33随凸轮6转动时,该连接处的运动路线为圆形。

如图1和2所示,第一连杆33与加压架21之间通过铰接座7实现连接,铰接座7设置为长条形的杆件,通过销轴8贯穿第一连杆33和铰接座7,在铰接座7面向地面的一侧设有两处弹性件9,弹性件9采用弹簧,分别位于长条形铰接座7的两端,弹簧的一端固连于铰接座7上,另一端固连于加压架21上。加压架21设置为若干竖杆11,在竖杆11靠近折纸机1中心轴线的一侧固连有垂直于竖杆11的横杆10,横杆10横搭于折纸机1的出料处,竖杆11线性阵列垂直于横杆10面向出料方向的一侧。在横杆10背离地面一侧设有配重板12,以便能够使后续增加压力时,受力面积变大,局部压强变小。

如图1和3所示,第二支架4包括落在地面上的第二架体41,第二架体41背离地面一侧设有第二转动装置42,第二转动装置42包括固连于第二架体41上的旋转驱动装置5、与旋转驱动装置5的输出轴相连的凸轮6,旋转驱动装置5采用电机;在凸轮6背离旋转驱动装置5的一面上还铰接有第二连杆43,第二连杆43上连接有配重块22。其中,第二转动装置42的输出轴位于凸轮6直径较大的一端的中心,第二连杆43与凸轮6的相接处位于凸轮6直径较小的一端的中心处,使得第二连杆43随凸轮6转动时,该连接处的运动路线也为圆形。

如图1和4所示,配重块22设置为圆柱形铅块,若干个配重块22之间通过限位架14将其连接,使这些配重块22能够联动。配重块22落在配重板12上时,正好能够处于配重板12的中间位置。限位架14设置为长形杆件,将直线状排列的配重块22连接。

如图4和5所示,第二连杆43与配重块22之间还设有活动组件13,活动组件13包括铰接于第二连杆43背离凸轮6一端的活动块132、位于折纸机1两侧边处的配重块22面向第二连杆43一侧处的活动槽131,活动块132设置为楔形块,活动槽131设置为楔形槽,活动块132嵌设于活动槽131内。活动槽131与圆柱形配重块22的中心轴线平行,且活动槽131的竖直高度大于第二连杆43的一端运动所形成的圆形路径的半径,且小于该圆形路径的直径。

需要将加压架21下压时,驱动第一转动装置32的旋转驱动装置5,带动凸轮6转动,凸轮6带动第一连杆33运动,位于第一连杆33背离凸轮6一端的加压架21随着第一连杆33的运动做圆形路径的运动,在下压时,加压架21抵触于过滤纸上,即便运动过程中抵触到了过滤纸还要继续下压,铰接座7处的弹性件9也能够起到一定缓冲作用;若压力已够时,无需将配重块22也压至加压架21上,转动第二转动装置42中的凸轮6,使第二连杆43转动至其圆形运动路径的最高点,此时第二连杆43将配重块22拉起至不与加压架21抵触的状态;若需要增大压力,则转动第二转动装置42中的旋转驱动装置5,使凸轮6带动第二连杆43、第二连杆43带动配重块22下压至加压架21上。当配重块22被提起时,活动块132抵触于活动槽131背离地面一端;当配重块22被放下时,若第二连杆43还没运动至其圆形运动路径的最低处,则第二连杆43能够继续向下运动,此时活动块132在活动槽131内向下运动,为第二连杆43的运动路径提供运动空间。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