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袋复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3676阅读:1634来源:国知局
编织袋复合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机,特别涉及一种编织袋复合机。



背景技术:

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的一种,包装用,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编织袋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编织袋的美观度与使用效果,厂家会在编织袋表面复合上图案或者商标,以提高编织袋的使用效果。这种方式需要用到专门的编织袋复合机来实现;但是目前所使用的编织袋复合机的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极大地降低了编织袋符复合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编织袋复合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织袋复合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右侧设置有第一放料机构,所述机架内侧右端设有第二放料机构,所述机架上在第二放料机构的左侧依次设有第二涂胶机构、第一涂胶机构,所述机架的后侧相对于第二涂胶机构、第一涂胶机构处设有放胶机构,所述机架在第一涂胶机构的左侧设有缓冲机构,所述机架在缓冲机构的左侧依次设有正面覆膜机构、反面覆膜机构、裁边机构,所述机架的左侧设有折叠机构;所述第一涂胶机构由第一涂胶辊、第一涂胶压辊、若干第一涂胶导辊组成,所述第一涂胶辊、第一涂胶压辊均设置于机架上且相抵接,所述第一涂胶辊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一涂胶气缸,所述第一涂胶导辊设置于机架上且用于连接第一放料机构与第一涂胶机构;所述第二涂胶机构由第二涂胶辊、第二涂胶压辊、若干第二涂胶导辊组成,所述第二涂胶辊、第二涂胶压辊均设置于机架上且相抵接,所述第二涂胶压辊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二涂胶气缸,所述机架在第二涂胶压辊下侧设有水槽,所述第二涂胶导辊设置于机架上且用于连接第二放料机构与第二涂胶机构;所述放胶机构位于第二涂胶机构的第二涂胶辊、第一涂胶机构的第一涂胶辊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放料机构由第一放料架、第一支撑架、第一放料辊、第一放料输出辊、若干第一放料导辊组成,所述第一放料架上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于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放料辊设置于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放料导辊设置于第一放料架上,所述第一放料输出辊通过第一放料气缸设置于第一放料架上且与一第一放料导辊相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放料机构由第二放料架、第二支撑架、第二放料辊、第二放料输出辊、若干第二放料导辊组成,所述第二放料架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于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放料辊设置于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放料导辊设置于第二放料架上,所述第二放料输出辊通过第二放料气缸设置于第二放料架上且与一第二放料导辊相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涂胶辊、第一涂胶压辊、第二涂胶辊、第二涂胶压辊上均设有连接水源的冷却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放胶机构包括放胶架,所述放胶架上设有可以在放胶架上移动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下侧设有用于在放胶架上滚动的滚轮,所述移动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滚轮转动的驱动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架上设有一密封的搅拌桶,所述搅拌桶上侧接有进料管、抽气管,所述进料管连接有原料桶,所述抽气管连接有空气泵,所述搅拌桶下侧依次设有下料腔、加热腔、下胶腔,所述加热腔设置于移动架下侧且内部设有加热丝,所述下胶腔上连接有下胶排管,所述下胶排管下侧设有下胶头,所述下胶头延伸至机架内第二涂胶机构的第二涂胶辊与第一涂胶机构的第一涂胶辊之间的上侧。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机构与第二涂胶机构、第一涂胶机构之间设有缓冲导辊,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缓冲架,所述缓冲架上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上设有缓冲横杆,所述缓冲横杆的两侧设有缓冲辊,所述缓冲架上还设有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裁边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裁边辊,所述机架在裁边辊的上侧设有裁刀,所述机架在裁边辊的下侧设有用于回收裁剪下来的边料的风机、排废管,所述排废管设置于风机上。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折叠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折叠机构相匹配的折叠辊,所述折叠架上侧设有折叠压辊,所述折叠架上设有折叠斗、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上设有若干个限位柱,所述折叠斗通过摆臂与主动轮上的限位柱相连接,所述折叠架的左侧还设有与折叠斗相连接的限位链。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斗的侧面为倒立的等腰梯形且其上下两侧面均设有开口。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放料机构、第二放料机构、第一涂胶机构、第二涂胶机构来增加复合机同一时段复合编制袋的卷数,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在第一涂胶机构、第二涂胶机构之间设置放胶机构对第一涂胶机构、第二涂胶机构上的第一涂胶辊、第二涂胶辊进行涂胶,从而进行热封覆膜,还设置了裁边机构来保证编织袋侧边的平整性,最后通过折叠机构将编织袋进行自动折叠,省去了人工折叠的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放胶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编织袋复合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右侧设置有第一放料机构2,所述机架1内侧右端设有第二放料机构3,所述机架1上在第二放料机构3的左侧依次设有第二涂胶机构4、第一涂胶机构5,所述机架1的后侧相对于第二涂胶机构4、第一涂胶机构5处设有放胶机构6,所述机架1在第一涂胶机构5的左侧设有缓冲机构7,所述机架1在缓冲机构7的左侧依次设有正面覆膜机构10、反面覆膜机构11、裁边机构8,所述机架1的左侧设有折叠机构9。

所述第一放料机构2由第一放料架21、第一支撑架22、第一放料辊23、第一放料输出辊24、若干第一放料导辊25组成,所述第一放料架21上设有第一滑轨26,所述第一支撑架22设置于第一滑轨26上,所述第一放料辊23设置于第一支撑架22上,所述第一放料导辊25设置于第一放料架21上,所述第一放料输出辊24通过第一放料气缸27设置于第一放料架21上且与一第一放料导辊25相抵接。

所述第二放料机构3由第二放料架31、第二支撑架32、第二放料辊33、第二放料输出辊34、若干第二放料导辊35组成,所述第二放料架31上设有第二滑轨36,所述第二支撑架32设置于第二滑轨36上,所述第二放料辊33设置于第二支撑架32上,所述第二放料导辊35设置于第二放料架31上,所述第二放料输出辊34通过第二放料气缸37设置于第二放料架31上且与一第二放料导辊35相抵接。

所述第一涂胶机构5由第一涂胶辊51、第一涂胶压辊52、若干第一涂胶导辊53组成,所述第一涂胶辊51、第一涂胶压辊52均设置于机架1上且相抵接,所述第一涂胶辊51与机架1之间设有第一涂胶气缸54,所述第一涂胶导辊53设置于机架1上且用于连接第一放料机构2与第一涂胶机构5;所述第二涂胶机4构由第二涂胶辊41、第二涂胶压辊42、若干第二涂胶导辊43组成,所述第二涂胶辊41、第二涂胶压辊42均设置于机架1上且相抵接,所述第二涂胶压辊42与机架1之间设有第二涂胶气缸44,所述机架1在第二涂胶压辊42下侧设有水槽45,所述第二涂胶导辊43设置于机架1上且用于连接第二放料机构3与第二涂胶机构4;所述第一涂胶辊51、第一涂胶压辊52、第二涂胶辊41、第二涂胶压辊42上均设有连接水源的冷却水管12。

所述缓冲机构7与第二涂胶机构4、第一涂胶机构5之间设有缓冲导辊74,所述缓冲机构7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缓冲架72,所述缓冲架72上设有缓冲弹簧73,所述缓冲弹簧73上设有缓冲横杆74,所述缓冲横杆74的两侧设有缓冲辊75,所述缓冲架72上还设有传感器76。

所述裁边机构8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裁边辊81,所述机架1在裁边辊81的上侧设有裁刀82,所述机架1在裁边辊81的下侧设有用于回收裁剪下来的边料的风机83、排废管84,所述排废管84设置于风机83上。

所述折叠机构9包括折叠架91,所述机架1上设有与折叠机构9相匹配的折叠辊92,所述折叠架91上侧设有折叠压辊98,所述折叠架91上设有折叠斗93、主动轮94,所述主动轮94上设有若干个限位柱95,所述折叠斗93通过摆臂96与主动轮94上的限位柱95相连接,所述折叠架91的左侧还设有与折叠斗93相连接的限位链97,;所述折叠斗93的侧面为倒立的等腰梯形且其上下两侧面均设有开口。

由图2所示,所述放胶机构6位于第二涂胶机构4的第二涂胶辊41、第一涂胶机构5的第一涂胶辊51之间;所述放胶机构6包括放胶架61,所述放胶架61上设有可以在放胶架61上移动的移动架62,所述移动架下62侧设有用于在放胶架61上滚动的滚轮63,所述移动架62上设有用于驱动滚轮63转动的驱动电机64;所述移动架62上设有一密封的搅拌桶621,所述搅拌桶621上侧接有进料管622、抽气管623,所述进料管622连接有原料桶65,所述抽气管623连接有空气泵66,所述搅拌桶621下侧依次设有下料腔624、加热腔625、下胶腔626,所述加热腔625设置于移动架62下侧且内部设有加热丝627,所述下胶腔626上连接有下胶排管628,所述下胶排管628下侧设有下胶头629,所述下胶头629延伸至机架1内第二涂胶机构4的第二涂胶辊41与第一涂胶机构5的第一涂胶辊51之间的上侧。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放料机构2、第二放料机构3、第一涂胶机构5、第二涂胶机构4来增加复合机同一时段复合编制袋的卷数,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在第一涂胶机构5、第二涂胶机构4之间设置放胶机构6对第一涂胶机构5、第二涂胶机构6上的第一涂胶辊51、第二涂胶辊41进行涂胶,从而进行热封覆膜,还设置了裁边机构7来保证编织袋侧边的平整性,最后通过折叠机构9将编织袋进行自动折叠,省去了人工折叠的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