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喂料的毛纺梳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513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控制喂料的毛纺梳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控制喂料的毛纺梳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梳理机,主要的机械结构包括喂入机构、梳理机构、剥取机构和成条机构,以上各机构依次按照上述顺序排列。喂入机构主要承担原料的输送及预处理,喂入过程采用人工手动喂入,即依靠人工将原料转移至喂入机构,该喂方式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不利于连续化生产。喂入的原料未经过预开松处理,进入喂入机构时不均匀,且进入喂入的原料在进入梳理机构前厚度过大,且喂入机构不具备对原料中的铁质杂质进行清理的能力,一旦铁质杂质进入梳理机构后,将对原料纤维和设备本身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原料在进入喂入机构前,其内部带有的部分短绒和细小杂质,不具备在进行梳理前进行除杂的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控制喂料的毛纺梳理系统,减少人工操作强度,提高成条品质,实现连续化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控制喂料的毛纺梳理系统,包括合毛机、送棉风机、二路配棉器组,合毛机的出料端设置有毛仓,并通过毛仓与送棉风机的进风端相连。所述二路配棉器组包括多台二路配棉器,二路配棉器包括外壳及导向机构,外壳设有一进料口、一出料口,其位于出料口的一侧还设有配料出口,导向机构设置于外壳内。各二路配棉器通过其进料口和出料口首尾依次相连,首位次的二路配棉器的进料口连接送棉风机的出风端。每台二路配棉器的配料出口均连接有一无动力凝棉器,末位次的二路配棉器的出料口也连接有一无动力凝棉器。每个无动力凝棉器下方均设有一梳理单元,所述梳理单元包括由后往前依次布置的喂入机构、梳理机构、剥取机构及成条机构。

优选地,二路配棉器组包括6~8台二路配棉器。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平行布置于外壳进料口两侧的两个导向板,两个导向板靠近进料口的一端与外壳内壁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杆铰接,并由气缸驱动。

优选地,所述合毛机包括喂毛帘、胸锡林及第一道夫,喂毛帘、胸锡林及第一道夫由后往前依次布置。喂毛帘与胸锡林之间设有喂毛辊组,喂毛辊组包括由一上喂毛辊和一下喂毛辊。胸锡林的上方设有两个合毛梳理区,每个合毛梳理区均有一工作辊和一剥毛辊,所述胸锡林、一工作辊及一剥毛辊之间形成一个合毛梳理区。

优选地,所述喂入机构包括底平帘、斜帘、均毛辊、剥毛辊和容积箱,底平帘后上方设有喂料箱,喂料箱顶部连接无动力凝棉器。斜帘位于底平帘的前侧上方,均毛辊设置在斜帘的后侧顶部,剥毛辊设置在斜帘的前侧顶部。容积箱位于剥毛辊下方,其底部设有一对压毛辊和输送平帘,压毛辊位于输送平帘的后部上方,输送平帘紧接着位于给棉罗拉的后方。

优选地,所述输送平帘的前上方设置有压毛板,压毛板的底部内置有强力磁钢,压毛板由其上方的曲柄摇杆机构控制。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可调节曲柄、连杆臂及可调节摇杆,可调节摇杆的下端与压毛板的后端固定相连成一体,上述两者连接处设有固定轴,在工作过程中可调节曲柄通过连杆臂驱动可调节摇杆和压毛板一起绕固定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喂料箱内设有高位光电开关和低位光电开关,高位光电开关和低位光电开关呈一高一低的方式布置。所述容积箱内设有容积光电开关。

优选地,所述喂入机构和梳理机构之间设有转移辊,转移辊采用针布式结构。梳理机构包括主锡林及第二道夫,主锡林紧接着位于第二道夫的后方。主锡林上方设有活动盖板,所述主锡林与活动盖板之间形成活动盖板梳理区。

优选地,所述剥取机构为三罗拉剥取机构,该三罗拉剥取机构位于第二道夫的前方。

优选地,所述剥取机构与成条机构之间,依次设置皮圈导棉装置和出条压辊组。所述皮圈导棉装置包括左旋转皮圈和右旋转皮圈,左旋转皮圈和右旋转皮圈为一对正向相对布置的水平旋转皮圈,两者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在旋转过程中左旋转皮圈和右旋转皮圈之间形成向中心方向顺向引导束条的变窄区域。出条压辊组由出上条压辊和下出条压辊构成,上、下出条压辊呈一上一下的方式布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合毛机→毛仓→送棉风机→二路配棉器→无动力凝棉器→梳理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将原料送入梳理单元前,通过合毛机对原料进行预先开松处理,经过风机和二路配棉器组将开松后形成的原料纤维,对多个梳理单元进行自动配送,减少人工操作,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和出条均匀度。无动力凝棉器,提高原料纤维内混杂的部分短绒和细小杂质进行清理效率。高位光电开关和低位光电开关与容积光电开关协同作用,可提高对梳理单元进行原料配送的准确性及连续化生产。喂入机构增设压毛板,提高原料纤维的输送效率,去除其内部的铁质杂质,减少对纤维的损伤,提高成条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喂料的毛纺梳理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某一部分的结构原理示意图,示出的是合毛机。

图3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另一部分的结构原理示意图,示出的是二路配棉器。

图4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再一部分的结构原理示意图,示出的是梳理单元。

图5是图4中某一部分的结构原理示意图,示出的是压毛板及曲柄摇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5,一种自动控制喂料的毛纺梳理系统,包括合毛机1、送棉风机2、二路配棉器组,所述合毛机1的出料端连接有毛仓17,并通过毛仓17与送棉风机2的进风端相连相通,将预开松后的原料进行输送。所述合毛机1包括喂毛帘11、胸锡林12及第一道夫13,喂毛帘11、胸锡林12及第一道夫13由后往前依次布置。喂毛帘11与胸锡林12之间设有喂毛辊组14,喂毛辊组14采用双喂毛辊结构,具体由一上喂毛辊和一下喂毛辊构成。胸锡林12的上方设有两个合毛梳理区,每个合毛梳理区均有一工作辊15和一剥毛辊16,所述胸锡林12、一工作辊15及一剥毛辊16之间形成一个合毛梳理区,一工作辊15、一剥毛辊16与胸锡林12配合,形成梳理环。

所述二路配棉器组包括6~8台二路配棉器3,二路配棉器3包括外壳31及导向机构32,所述外壳31的一端设有一进料口311、另一端设有一出料口312,其位于出料口312的一侧还设有配料出口313,所述出料口312和配料出口313均与进料口311相通,外壳31对应出料口312的侧壁上开有视窗314,可通过视窗314观测到外壳31内部的送料状态。各台二路配棉器3的进料口311和出料口312通过配料主管首尾依次相连,首位次的二路配棉器3的进料口311也通过配料主管连接送棉风机2的出风端。每台二路配棉器3的配料出口313均通过配料支管连接有一无动力凝棉器5,末位次的二路配棉器3的出料口312,也通过配料支管连接有一无动力凝棉器5,每个无动力凝棉器5下方均设有一梳理单元6。

导向机构32设置于外壳31的内部,其包括平行布置于外壳31进料口311两侧的两个导向板321,两个导向板321靠近进料口311的一端与外壳31内壁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杆322铰接,外壳31、两个导向板321及连杆322构成平行四杆结构,设置于外壳31内的气缸323的伸缩端与其中一个导向板321远离进料口311的一端铰接,驱动两个导向板321相对于外壳31转动,实现二路配棉器3的进料口311与出料口312或配料出口313的切换。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二路配棉器3对梳理单元6进行配送原料,且对末位次的梳理单元6配送原料时,所有的二路配棉器3的进料口311和出料口312保持通畅,对中间位次的梳理单元6配送原料时,梳理单元6对应的二路配棉器3的进料口311和配料出口313保持通畅,其上游的所有二路配棉器3的进料口311和出料口312保持通畅,对首位次的梳理单元6配送原料时,该梳理单元6对应的二路配棉器3的进料口311和配料出口313保持通畅。

所述梳理单元6包括由后往前依次布置的喂入机构7、梳理机构8、剥取机构9及成条机构10。所述喂入机构7和梳理机构8之间设有转移辊79,转移辊79采用针布式结构。所述喂入机构7包括底平帘71、斜帘72、均毛辊73、剥毛辊74和容积箱75,底平帘71后上方设有喂料箱76,喂料箱76的顶部连接无动力凝棉器5的下端,通过无动力凝棉器5将原料送至喂料箱76内。斜帘72位于底平帘71的前侧上方,均毛辊73设置在斜帘72的后侧顶部,剥毛辊74设置在斜帘72的前侧顶部。容积箱75位于剥毛辊74下方,其底部设有一对压毛辊77和输送平帘78,压毛辊77位于输送平帘78的后部上方,输送平帘78紧接着位于给棉罗拉79的后方。

所述喂料箱76内设有高位光电开关761和低位光电开关762,高位光电开关761和低位光电开关762呈一高一低的方式布置,所述容积箱75内设有容积光电开关751。高位光电开关761和低位光电开关762对喂料箱76内原料的储量进行监控,当喂料箱76内原料到达低位光电开关762时,二路配棉器3对该喂料箱76配送原料,喂料箱76内原料到达高位光电开关761,二路配棉器3对喂料箱76停止配送原料。另外,容积箱75内的容积光电开关751用于监控其内部原料的储量。

所述输送平帘78的前上方设置有压毛板4,压毛板4的底部内置有强力磁钢41,压毛板4由其上方的曲柄摇杆机构控制。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可调节曲柄42、连杆臂43及可调节摇杆44,可调节摇杆44的下端与压毛板4的前端固定相连成一体,上述两者连接处设有固定轴45,在工作过程中,可调节曲柄42通过连杆臂43驱动可调节摇杆44和压毛板4一起绕固定轴45转动。压毛板4用于压紧输送平帘78上的原料,降低其厚度,同时,压毛板4底部的强力磁钢41可去除混杂在原料中的铁质杂质。

梳理机构8包括主锡林81及第二道夫82,主锡林81紧接着位于第二道夫82的后方。主锡林上方设有活动盖板83,所述主锡林81与活动盖板83之间形成活动盖板梳理区。所述剥取机构9为三罗拉剥取机构,该三罗拉剥取机构位于第二道夫82的前方。所述剥取机构9与成条机构10之间,依次设置皮圈导棉装置91和出条压辊组92。所述皮圈导棉装置91包括左旋转皮圈和右旋转皮圈,左旋转皮圈和右旋转皮圈为一对正向相对布置的水平旋转皮圈,两者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在旋转过程中左旋转皮圈和右旋转皮圈之间形成向中心方向顺向引导束条的变窄区域。出条压辊组92由出上条压辊和下出条压辊构成,上、下出条压辊呈一上一下的方式布置。

本实用新型在将原料送入梳理单元前,通过合毛机对原料进行预先开松处理,经过风机和二路配棉器组将开松后形成的原料纤维,对多个梳理单元进行自动配送,减少人工操作,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和出条均匀度。无动力凝棉器,提高原料纤维内混杂的部分短绒和细小杂质进行清理效率。高位光电开关和低位光电开关与容积光电开关协同作用,可提高对梳理单元进行原料配送的准确性及连续化生产。喂入机构增设压毛板,提高原料纤维的输送效率,去除其内部的铁质杂质,减少对纤维的损伤,提高成条的品质。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