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棉管道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880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棉管道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送棉管道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清梳联工艺流程中,需要使用管道来输送纤维进行后续加工;纤维、飞花或灰尘等大量易燃物质(尤其是与高温运转轴承接触后的棉花)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火星,很容易在管道中燃烧而引起火灾。

目前,公告号为CN20378229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火星探测器的送棉管道,所述送棉管道连接于梳棉机和抓棉机之间,所述送棉管道包括火星探测器和除杂装置,所述火星探测器包括红外传感器以及与其相连的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除杂装置包括两个能封闭送棉管道的管道阀、设置在送棉管道下方的活动开口和连接在活动开口下方的落杂袋,所述落杂袋的材质为防火帆布,所述控制器与管道阀、活动开口分别连接。使用时,在送棉管道中的火星探测器检测到火星后立即发出警报,并控制送棉管道两端的管道阀关闭从而避免火势扩大。

虽然这种具有火星探测器的送棉管道能够检测经过的棉流中是否带有火星,并能关闭管道阀以阻止火势蔓延,但是,两个管道阀之间的纤维的燃烧会污染送棉管道的内壁,影响送棉管道的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送棉管道的安全装置,将带有火星的棉流吸进收集盒中燃烧,避免棉流的燃烧污染送棉管道,进而影响到后续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送棉管道的安全装置,包括设置在送棉管道内的红外传感器以及与其相连的控制器,在送棉管道两端设置有与控制器相连接的管道阀,两个所述管道阀之间的送棉管道上连有防火盒,所述防火盒远离送棉管道一端设有空气泵,所述防火盒与送棉管道的连通处设有控制阀,所述空气泵和控制阀连接在控制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管道内设置上红外传感器,利用红外传感器对送棉管道内的棉流进行监测,一旦发现火星,红外传感器触发控制器,利用控制器关闭送棉管道两端的管道阀,以阻止火势蔓延;另外,在送棉管道上还连接有防火盒,控制器关闭管道阀的同时,打开防火盒与送棉管道之间的控制阀,并启动防火盒处的空气泵,利用空气泵将棉流吸进防火盒中,避免棉流在送棉管道中燃烧而污染送棉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防火盒中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靠近控制阀设置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和空气泵之间设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中装有过滤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火盒中设置上过滤装置,利用过滤装置将跟随空气一同向空气泵流动的纤维拦截住。一方面,避免纤维污染外部空气,另一方面,避免带有火星的纤维飞到外面引发更大的火灾。首先,利用过滤网将较大的纤维挡住,再利用过滤盒中的过滤物将较小的纤维和纤维燃烧后产生的尘埃吸附掉。

进一步的,所述防火盒上开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中设有呈透明状态的观察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掌握防火盒中的燃烧状况和过滤网拦截的纤维的数量,在防火盒上开通一个观察口,并在观察口中装上透明的观察板,工作人员即能通过观察口看到防火盒中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防火盒一侧壁转动设有密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火盒的侧壁上转动设置一个密封板,一方面,工作人员能够打开密封板对防火盒处设置的过滤装置和空气泵进行检查和维修,另一方面,开合设置的防火盒还能方便工作人员对防火盒进行清理,避免防火盒中积存过多的残留物而影响到防火盒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防火盒两侧内壁上通向密封板位置对称开有限位槽,所述过滤装置两侧转动设有插在限位槽中的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过滤装置进行更换和清理,在过滤装置对称侧壁上装上滚轮,滚轮卡在防火盒内壁上开通的限位槽中,且限位槽通向密封板所在面。这样,打开密封板,工作人员不仅能轻松的将过滤装置取出,还能更方便的清理防火盒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防火盒顶部设有喷淋器,所述防火盒底部设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泵能够将棉流吸收到防火盒部位,如果火势较大,且在较快的风速下火星未能熄灭,工作人员可以启动安装在防火盒中的喷淋器,利用水流进行灭火,而产生的废水和残留物一同从防火盒中的排水管道排出。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管道阀之间的送棉管道上设有平衡阀,所述平衡阀与控制器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泵不断的将封闭的送棉管道中的空气抽出,为了避免送棉管道内气压过低而被大气压强挤压变形,在送棉管道上还设置有平衡阀,空气泵在抽取空气的同时,空气从平衡阀位置进入送棉管道,从而维持送棉管道内外的压强。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警报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红外传感器自动检测到问题触发控制器,启动安装装置的同时,控制器触发警报器,提醒工作人员送棉管道发生了意外情况,方便工作人员配合关闭生产线,处理险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防火盒空气泵的设置,将棉流吸收到防火盒中处理,避免棉流在送棉管道中燃烧而影响到送棉管道的后续使用;

2.通过防火盒中的过滤装置将纤维收集处理,避免纤维和燃烧产生的灰尘污染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送棉管道的安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送棉管道的局部剖视图,用于展示红外传感器结构;

图3是防火盒的局部剖视爆炸图,用于展示防火盒部分的结构。

图中,1、送棉管道;11、管道阀;12、平衡阀;2、红外传感器;21、控制器;22、警报器;3、防火盒;31、控制阀;32、空气泵;33、过滤网;34、过滤盒;341、过滤物;35、密封板;36、观察口;361、观察板;37、喷淋器;38、排水管;39、限位槽;391、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送棉管道的安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送棉管道1两端的两个管道阀11,在两个管道阀11之间的送棉管道1上连接有防火盒3(防火盒3由防火材料制成),送棉管道1和防火盒3连通处设置有控制阀31,且防火盒3远离控制阀31的一端连接有空气泵32。在生产过程中,利用送棉管道1中的检测装置监测送棉管道1中的情况,一旦检测到火星,关闭两端的管道阀11,避免火势蔓延,同时开启控制阀31和空气泵32,将送棉管道1中的棉流吸进防火盒3中进行处理,从而保证送棉管道1不会被纤维燃烧产生的灰尘污染。

为了及时发现棉流中的火星并控制管道阀11和防火盒3部分工作,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两个管道阀11之间的送棉管道1中设置有红外传感器2,在送棉管道1处还设置有连接着红外传感器2的控制器21,且管道阀11、控制阀31和空气泵32都连接着控制器21。利用红外传感器2检测能量变化,从而及时发现送棉管道1中产生的火星,红外传感器2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21,控制器21收到信号后立即控制两端的管道阀11关闭,同时控制开启控制阀31和空气泵32,将送棉管道1中的棉流吸收到防火盒3中进行处理。

随着送棉管道1中的空气和棉流被空气泵32吸进防火盒3中,送棉管道1中的气压不断降低,送棉管道1会被大气压强挤压变形,因此,如图1所示,在两个管道阀11之间的送棉管道1上设置有平衡阀12,且平衡阀12远离控制阀31位置设置,同时,平衡阀12也连接着控制器21。控制器21在打开控制阀31和空气泵32的同时,将平衡阀12打开,向送棉管道1内输送空气平衡内外压力,以保护送棉管道1。

另外,如图1所示,控制器21还连接着警报器22(这里,警报器22使用蜂鸣器),在控制器21被红外传感器2触发的同时,控制器21打开警报器22,发出声音,提醒工作人员。这样,工作人员在听到警报声后立即停止生产线,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避免纤维和纤维燃烧产生的灰尘从空气泵进入厂房,如图1和图3所示,在防火盒3中竖直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靠近控制阀31位置设置的过滤网33,在过滤网33和空气泵32之间还设置有平行于过滤网33的过滤盒34,过滤盒34中装有过滤物341,这里,过滤物341选用活性炭。当棉流进入防火盒3后,体积较大的纤维被过滤网33拦截住,而燃烧产生的灰尘和体积较小的纤维经过过滤盒34部位时,大部分杂物被活性炭吸附掉。一方面,能够避免纤维将空气泵32堵塞,而使空气泵32失去作用,另一方面,避免纤维和灰尘排到防火盒3外污染空气;另外,还能阻止火星进入厂房而引发火灾。

防火盒3在处理完棉流后,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如图3所示,在防火盒3侧壁位置利用转动轴(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有一块密封板35,密封板35与防火盒3接触部位设置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出),以提高防火盒3的密闭性。打开密封板35,工作人员即能对防火盒3内的残留物和过滤装置进行清理,但是插在防火盒3中的过滤装置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清理,因此,如图3所示,在过滤装置与防火盒3接触的顶部和底部开有限位槽39,并在过滤网33和过滤盒3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滚轮391,这里,限位槽39设置有四个,滚轮391设置为八个,且滚轮391插在限位槽39中滑移。这样,工作人员就能将过滤装置取出单独清理或者更换,而取出过滤装置后,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的对防火盒3进行清理或者维修。

工作人员在听到警报声后,如果火情在安全装置的控制范围内,如图3所示,在防火盒3的密封板35上开有观察口36,并在观察口36中装有观察板361(观察板361为透明防火材料制成),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口36监视防火盒3中的燃烧情况。

如果火势过大,防火盒3难以快速处理掉过多的棉流,为了防止火势向送棉管道1蔓延,如图3所示,在防火盒3顶部靠近过滤网33位置连接有喷淋器37,且防火盒3底端略微倾斜设置,在倾斜部分的最低处连接有排水管38。工作人员在通过观察口36观测到火势过大时,打开喷淋器37进行灭火,而灭火产生的废水和残留物通过排水管38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