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用竹浆甩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1989发布日期:2018-08-31 20:2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浆造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纸用竹浆甩干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范围内造纸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已成为世界造纸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而造纸原料的短缺及造纸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早已成为制约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竹类植物约39属,500余种,全国竹林和毛竹林面积约500多万hm2,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为了缓解木材原料的短缺,造纸行业越来越重视对竹类的研究应用,各种竹类纸制品应运而生。

在竹类纸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原竹加工成竹浆,进一步将竹浆脱水,再用以后续的造纸生产。针对竹浆脱水环节的加工设备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人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有的竹浆甩干设备,一般都采用旋转轴,旋转轴外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横向长度相等的过滤组件且过滤组件的过滤孔的孔径逐渐减小,然后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过滤组件绕自身的中心轴旋转,从而实现竹浆的离心脱水;一方面,该方法在竹浆进行过滤的过程中,当大颗粒的竹纤维在过滤组件中逐渐堆积时,水分和小颗粒的竹纤维越难渗透进入下层过滤组件,这时水分和小颗粒的竹纤维将通过过滤组件侧壁上的过滤孔流出,而由于各过滤组件的横向长度相等,故而导致从过滤组件侧壁上的过滤孔中流出的竹纤维和水分直接流入废液中排出,最终导致小颗粒竹纤维的浪费;另一方面,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竹纤维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由于竹纤维吸水能力好,故而使得竹纤维中的一部分水分没办法被甩出,造成脱水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竹浆甩干设备存在的小颗粒竹纤维的浪费和脱水不彻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纸用竹浆甩干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造纸用竹浆甩干设备,包括筒体和贯穿筒体且与筒体的轴线重合的旋转轴,旋转轴外过盈配合有若干过滤槽,过滤槽沿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分布且过滤槽的过滤孔孔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过滤槽的横向长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震动器和驱动电机,筒体上端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位于任意一个所述过滤槽的正上方;筒体下端开设有两个排水口。

进一步限定,所述过滤槽为圆形过滤槽,圆形过滤槽包括与所述旋转轴过盈配合的底板,底板的外圆周上卡扣有圆形挡板,圆形挡板与底板同轴设置;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便于取出甩干的竹浆纤维的活动板,活动板与所述筒体铰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圆形挡板外套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高度调节结构;

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若干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调节环,任意相邻的两个调节环中上方的调节环套设于下方的调节环外,且上方的调节环能上下往复移动并被固定于下方的调节环上。

进一步限定,所述调节环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包括圆柱形部分和锥形部分,锥形部分面向调节环的侧壁外侧且锥形部分的锥尖面向调节环的侧壁内侧;

所述调节环的下端内侧向内弯折形成卡球,卡球的直径大于锥形部分的锥尖内径;所述调节环的下端外侧向外弯折形成把手。

进一步限定,所述旋转轴为导热中空钢管,导热中空钢管内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电阻丝,电阻丝的一端伸出导热中空钢管,电阻丝连接有加热电源。

进一步限定,所述排水口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小头端朝下。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过滤槽的横向长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从而使得下层的过滤槽能够将上层流下的全部水分和竹纤维进行过滤,从而避免造成部分小的竹纤维的浪费;在旋转轴的上端设置震动器,当竹纤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距离变得很近使得水分无法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继续脱出,停止驱动电机,开启震动器,旋转轴在震动器的震动下震动从而带动过滤槽震动,最终使得过滤槽内的竹纤维之间的距离增大,然后再启动驱动电机进行离心脱水,从而将竹纤维中的水分尽可能脱除,便于后续加工使用。

2.圆形挡板卡扣于底板上,当需要卸下甩干的竹纤维时,将圆形挡板从底板上取下,启动驱动电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竹纤维被甩入筒体内,通过筒体下端的两个排水口排出,卸载方便且节约了人工劳动。

3.高度调节结构用于调节过滤槽侧壁的高度,适适用于粗细竹纤维的含量差别大时的过滤,当粗纤维含量高时,可以将上方的过滤槽侧壁调高;当细纤维含量高时,可以将下方的过滤槽侧壁调高,从而避免频繁的停止过滤和甩干操作,提高甩干效率。

4.当过滤槽侧壁高度调节完成后,卡球卡设于通孔的圆柱形部分内,实现过滤槽侧壁高度的固定;当需要调节过滤槽侧壁高度时,将把手往背离过滤槽槽内的方向拉动,从而带动卡球离开通孔,随后将调节环往上或往下移动且固定于相应的通孔内,从而实现过滤槽侧壁高度的调节,此结构简单,易操作且固定牢固。

5.设置电阻丝,提高了甩干效率和含水量的合格的竹纤维。

6.活动板用于开启筒体,便于过滤槽侧壁高度的调节,圆形挡板和底板卡扣或分开。

7.排水口设置成锥形结构,可以将废水和甩干后的竹纤维彻底地排出,增加甩干和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过滤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高度调节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筒体;2-旋转轴;3-驱动电机;4-过滤槽;401-底板;402-圆形挡板;403-调节环;404-锥形部分;405-把手;406-卡球;407-圆柱形部分;5-进料口;6-排水口;7-震动器;8-电阻丝;81-加热电源;9-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造纸用竹浆甩干设备,包括筒体1和贯穿筒体1且与筒体1的轴线重合的旋转轴2,旋转轴2外过盈配合有若干过滤槽4,过滤槽4沿旋转轴2的轴向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分布且过滤槽4的过滤孔孔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过滤槽4的横向长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旋转轴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震动器7和驱动电机3,筒体1上端开设有进料口5,进料口5位于任意一个所述过滤槽4的正上方;筒体1下端开设有两个排水口6。

如图1所示,需要过滤的竹浆通过进料口5进入筒体1内且流入最上方的过滤槽4内进行过滤,然后依次进入下面的过滤槽4内过滤,水分从最下面的过滤槽4流出且进入筒体1内,通过排水口6排出,当任意一个过滤槽4内的竹纤维达到过滤槽4深度的三分之二时,停止加入竹浆;启动驱动电机3带动旋转轴2旋转,过滤槽4内的竹纤维中的水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过滤槽4的侧壁被甩出,然后进入筒体1内,最终通过排水口6排出,观察排水口6排出的水量判定竹纤维脱水的程度,当排水口6排出的水量很小时,停止驱动电机3,启动震动器7,震动10分钟,停止震动器7,启动驱动电机3,观察排水口6排出的水量,当水量很小时,停止驱动电机3;从而完成竹纤维的甩干操作。

过滤槽4的横向长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从而使得下层的过滤槽4能够将上层流下的全部水分和竹纤维进行过滤,从而避免造成部分小的竹纤维的浪费;在旋转轴2的上端设置震动器7,当竹纤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距离变得很近使得水分无法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继续脱出,停止驱动电机3,开启震动器7,旋转轴2在震动器7的震动下震动从而带动过滤槽4震动,最终使得过滤槽4内的竹纤维之间的距离增大,然后再启动驱动电机3进行离心脱水,从而将竹纤维中的水分尽可能脱除,便于后续加工使用。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过滤槽4为圆形过滤槽4,圆形过滤槽4包括与所述旋转轴2过盈配合的底板401,底板401的外圆周上卡扣有圆形挡板402,圆形挡板402与底板401同轴设置;所述筒体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便于取出甩干的竹浆纤维的活动板9,活动板9与所述筒体1铰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当甩干后的竹纤维需要取出时,打开活动板9,将相应层的圆形挡板402从底板401上取下,剩余其他层的圆形挡板402不从地板上取下;关闭活动板9,启动驱动电机3,被取下的圆形挡板402的那一层过滤槽4上的竹纤维被甩入筒体1内,然后经过排水口6排出,此操作简单,且能够尽可能的将各层上的竹纤维清理干净,避免人工手动清理,加快了清理速度和减少了竹纤维的残留。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圆形挡板402外套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高度调节结构;

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若干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调节环403,任意相邻的两个调节环403中上方的调节环403套设于下方的调节环403外,且上方的调节环403能上下往复移动并被固定于下方的调节环403上。

如图2所示,上方的调节环403沿着下方的调节环403的外侧壁向上或向下移动,当调节环403的移动高度满足要求时,停止上方调节环403的移动且将其固定于下方调节环403的外侧壁上;高度调节结构用于调节过滤槽4侧壁的高度,适用于粗细竹纤维的含量差别大时的过滤,当粗纤维含量高时,可以将上方的过滤槽4侧壁调高;当细纤维含量高时,可以将下方的过滤槽4侧壁调高,从而避免频繁的停止过滤和甩干操作,提高甩干效率。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调节环40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包括圆柱形部分407和锥形部分404,锥形部分404面向调节环403的侧壁外侧且锥形部分404的锥尖面向调节环403的侧壁内侧;

所述调节环403的下端内侧向内弯折形成球形卡球406,球形卡球406的直径大于锥形部分404的锥尖内径;所述调节环403的下端外侧向外弯折形成把手405。

如图3所示,当过滤槽4侧壁高度调节完成后,卡球406卡设于通孔的圆柱形部分407内,实现过滤槽4侧壁高度的固定;当需要调节过滤槽4侧壁高度时,将把手405往背离过滤槽4槽内的方向拉动,从而带动卡球406离开通孔,随后将调节环403往上或往下移动且固定于相应的通孔内,从而实现过滤槽4侧壁高度的调节,此结构简单,易操作且固定牢固。

实施例五

在实施例一或二或三或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旋转轴2为导热中空钢管,导热中空钢管内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电阻丝8,电阻丝8的一端伸出导热中空钢管,电阻丝8连接有加热电源81。

如图1所示,设置电阻丝8,当离心甩干竹纤维的水分含量不达标时,打开排水口6和进料口5,打开加热电源81,电阻丝8发热,从而将竹纤维中的水分蒸发,使得竹纤维中的水分含量达标,或是在竹纤维被甩干的过程中,同时打开加热电源81,电阻丝8发热,从而增加竹纤维中的水分蒸发,加快竹纤维的甩干速度,提高了甩干效率和含水量的合格的竹纤维。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排水口6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小头端朝下。

如图1所示,排水口6设置成锥形结构,可以将废水和甩干后的竹纤维彻底地排出,增加甩干和分离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