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细纱机紧密纺负压管的防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2011发布日期:2018-11-30 19:5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细纱机的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细纱机紧密纺负压管上的防磨板。



背景技术:

目前细纱机集聚纺技术已经逐步推广,在纺织企业中广泛应用。紧密纺负压管是细纱机集聚纺中的重要零部件,受其结构限制,成纱质量和产量都有缺陷,主要原因是安装在负压管上的防磨板的负压槽形状所致。现有技术中,防磨板的负压槽大都采用从集聚区上游到下游一条槽贯通的形式,一般只在上下游位置作形态和宽度的改变,特别是上游进入处的形态改变,或者对槽体轴线与纱线行进方向的夹角作改变,例如如图1所示,将负压槽分为两条独立的槽,两者互不交叉,两根纱线从两个负压槽前端分别导入,经集聚后再分别导出,进入加捻装置合并成一根纱线。但是这种结构使纱线在加捻时两侧边缘处受力较大,对原料造成损伤,在负压槽边形成积花,造成局部堵塞,需要定期清洁维护;并且卷绕不均匀,纱线均匀度不高,强力不高,细纱机运行速度高时很容易产生断头,只能降低纺纱机的运行速度来解决。上述问题都造成了集聚纺纱生产成本的提高和产量的降低,成为目前集聚纺纱运行维护的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以上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细纱机紧密纺负压管的防磨板,目的是提高成纱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细纱机紧密纺负压管的防磨板,包括呈弧形的防磨板本体,所述防磨板本体的上、下边沿分别朝内弧面中心弯曲形成上弯弧和下弯弧,所述防磨板本体加工有负压槽,所述负压槽的槽孔轴线方向分为三个分段,即前端纱线导入槽、中间过渡区和末端纱线导出槽;所述前端纱线导入槽起始于上弯弧,为两道线型槽;所述末端纱线导出槽为单个三角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槽,延伸至下弯弧;所述中间过渡区位于前端纱线导入槽与末端纱线导出槽的中间。

优选的,所述末端纱线导出槽为一个倒三角形槽,倒三角形槽的上方两个顶点分别位于两道前端纱线导入槽的下方,倒三角形槽的下方一个顶点接近下弯弧。

优选的,所述末端纱线导出槽为一个半圆形槽,半圆形槽的上方两个顶点分别位于两道前端纱线导入槽的下方,半圆形槽的圆弧的最低点接近下弯弧。

优选的,所述末端纱线导出槽为一个半椭圆形槽,半椭圆形槽的上方两个顶点分别位于两道前端纱线导入槽的下方,半椭圆形槽的圆弧的最低点接近下弯弧。

优选的,所述前端纱线导入槽的两道线型槽不相平行。

优选的,所述前端纱线导入槽的长度与防磨板上、下边沿距离之比例为70~75%。

优选的,所述末端纱线导出槽的长度与防磨板上、下边沿距离之比例为20~25%。

优选的,所述防磨板采用不锈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防磨板可以有效减少积花与断头,提高成纱质量和强力,提高纺纱速度,增加产量,延长清洁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合在纺织行业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防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防磨板本体;2、上弯弧;3、下弯弧;4、前端纱线导入槽;5、中间过渡区;6、末端纱线导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细纱机紧密纺负压管的防磨板,包括呈弧形的防磨板本体1,防磨板本体1的上、下边沿分别朝内弧面中心弯曲形成上弯弧2和下弯弧3。防磨板本体1加工有负压槽,负压槽的槽孔轴线方向分为三个分段,即前端纱线导入槽4、中间过渡区5和末端纱线导出槽6。前端纱线导入槽4起始于上弯弧2,为两道线型槽,延伸至中间过渡区5上方,大致占整个防磨板纵向高度的70~75%。中间过渡区5位于前端纱线导入槽4与末端纱线导出槽5的中间。末端纱线导出槽6在本实施例中为一个倒三角形槽,倒三角形的上方两个角分别位于两道前端纱线导入槽4、中间过渡区5的下方,倒三角形的下方角接近下弯弧3,大致占整个防磨板纵向高度的20~25%。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如下:

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上弯弧2和下弯弧3与负压管卡合,使防磨板固定于负压管上。在集聚纺纱的工作过程中,将两根须条分别从两条前端纱线导入槽4导入,在初始集聚阶段得到较大的预集聚负压能量,须条宽度显著变窄,在后聚集段须条在末端纱线导出槽6合并,在倒三角处继续收窄负压能量,将须条加捻,改变了纱线的集聚过程,优化集聚路线,加捻受力均匀,防止积花现象的发生,稳定纱线的传送,提高纱线均匀度、减少断头率,保证纺纱质量的稳定,而符合集聚工艺的要求。防磨板采用不锈钢制成,耐磨易保养。

注:末端纱线导出槽6的形状可以不限于三角形,也可以是半圆形或半椭圆形,其原理一致。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专利。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