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糊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6619发布日期:2018-12-21 20:5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糊盒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糊盒机。



背景技术:

在包装印刷行业中,糊盒机的应用是包装盒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印刷好、模切成型的纸板折叠成型并粘好糊口,机器糊盒代替了手工糊盒方式,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效率。糊盒机的工作原理是由传送带自动将单张盒片送入上胶装置,上胶后的单张盒片经过折叠装置后折叠成型,成型后的纸盒送入中段皮带压着固定。

很多包装盒产品出于防水、耐脏等考虑,通常会在外表面设有塑料覆膜,塑料覆膜的表面张力较低,不利于粘接固定,传统糊盒机在加工设有塑料覆膜的包装盒产品时,容易出现糊口处开胶的现象。

为了减少糊口开胶的现象,现有糊盒机通常通过加装电晕装置的方式对盒片糊口边处的塑料覆膜进行处理。利用电晕装置对塑料覆膜进行处理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电晕装置高频、高压放电产生的电火花增加塑料覆膜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积(例如公开号为CN203046316U的中国专利),第二种是通过电晕装置产生的电火花使塑料覆膜部分熔化穿孔,使内侧的纸质层露出,改善粘接效果(例如公开号为CN206938071U的中国专利)。

现有糊盒机通常只设有上述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对糊口开胶现象的抑制还不够理想。

上述两种利用电晕装置对塑料覆膜进行处理的方式相比较而言,采用第一种方式电晕装置的放电功率相对较小,对内侧纸质层的影响忽略不计,但是采用第二种方式电晕装置的放电功率较大,电火花产生的瞬间局部高温可能在熔化塑料覆膜后进一步使内侧纸质层局部焦化,进而在后续生产过程中出现破洞漏胶的现象。

上述第二种利用电晕装置对塑料覆膜进行处理的方式还具有以下缺点:由于可能造成内侧纸质层局部焦化,每次加工不同规格(塑料覆膜的种类、厚度不同)的产品前,需要对电晕装置的输出功率、放电时间,以及电晕装置的喷头与塑料覆膜的间距都进行精确的调整,调试难度大。而且,利用电火花产生的高温熔化塑料覆膜很难精确控制塑料覆膜上孔洞的位置、大小、形状,进而无法精确控制糊口处的粘力分布,糊口处较为容易出现局部开口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糊盒机。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糊盒机,包括机架和水平设置在所述机架顶部的传送带,上胶装置,所述上胶装置包括胶槽和上胶滚轮,所述糊盒机还包括电晕装置、开孔装置,所述电晕装置、开孔装置、上胶装置沿所述传送带行进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电晕装置包括喷头和电晕主机,所述电晕主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一侧,所述喷头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下方且与所述电晕主机电性连接,以通过电晕增加盒片糊口边处塑料覆膜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积;

所述开孔装置包括冷却滚轮、热压滚轮、集废盘,所述冷却滚轮内部中空且填充有冷却水,所述冷却滚轮通过管路与冷却水循环机构连接,以使所述冷却滚轮内部的冷却水循环流动,所述热压滚轮紧靠设置于所述冷却滚轮下方,所述冷却滚轮、热压滚轮均在电机驱动下转动且转动方向与所述传送带的行进方向相配合,所述热压滚轮包括滚轮主体、若干凸块,所述滚轮主体内设有电热丝,以加热所述凸块,若干所述凸块由所述滚轮主体的外周面上凸起相同高度设置,所述凸块的外侧表面是与所述滚轮主体外周面同轴的弧面,所述集废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热压滚轮下方,所述集废盘的底面上向上凸起设有刮刀,所述刮刀的顶部与所述热压滚轮的最低处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水循环机构包括水泵和蓄水池,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进水管路与所述冷却滚轮联通,所述冷却滚轮通过出水管路与所述蓄水池联通,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取水管路与所述蓄水池联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有电晕装置和开孔装置,可以在增加盒片糊口边处塑料覆膜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积的同时,使塑料覆膜部分熔化穿孔,露出内侧纸质层,有益于改善粘接效果。

2、通过冷却滚轮、热压滚轮配合完成塑料覆膜上的开孔操作,冷却滚轮与纸质层接触降温,同时采用热压滚轮的凸块向塑料覆膜传递热量,相对于电火花而言,温度更低且热量分布均匀,可以避免盒片纸质层因瞬间局部高温出现焦化的现象,加工不同规格的产品时无需调试,操作简单。

3、塑料覆膜上所开设孔洞的位置、大小、形状与凸块的位置、大小、形状相对应,有益于精确控制糊口处的粘力分布,避免出现局部开口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一种糊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开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经过电晕装置和开孔装置处理后的盒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至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一种糊盒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图示采用现有结构的折叠装置、中段皮带。

一种糊盒机,包括机架1和水平设置在所述机架1顶部的传送带2,上胶装置3,所述上胶装置3包括胶槽31和上胶滚轮32,所述糊盒机还包括电晕装置4、开孔装置5,所述电晕装置4、开孔装置5、上胶装置3沿所述传送带2行进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电晕装置4包括喷头41和电晕主机42,所述电晕主机42设置在所述机架1一侧,所述喷头41设置于所述传送带2下方且与所述电晕主机42电性连接,以通过电晕增加盒片6糊口边61处塑料覆膜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积。

所述开孔装置5包括冷却滚轮51、热压滚轮52、集废盘53,所述冷却滚轮51内部中空且填充有冷却水,所述冷却滚轮51通过管路与冷却水循环机构连接,以使所述冷却滚轮51内部的冷却水循环流动,所述热压滚轮52紧靠设置于所述冷却滚轮51下方,所述冷却滚轮51、热压滚轮52均在电机(未图示,位于冷却滚轮51和热压滚轮52背面)驱动下转动且转动方向与所述传送带2的行进方向相配合,所述热压滚轮52包括滚轮主体521、若干凸块522,所述滚轮主体521内设有电热丝523,以加热所述凸块522,若干所述凸块522由所述滚轮主体521的外周面上凸起相同高度设置,所述凸块522的外侧表面是与所述滚轮主体521外周面同轴的弧面,所述集废盘53固定设置在所述热压滚轮52下方,所述集废盘53的底面上向上凸起设有刮刀54,所述刮刀54的顶部与所述热压滚轮52的最低处相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滚轮51、热压滚轮52均在电机驱动下转动且转动方向与所述传送带2的行进方向相配合,盒片6糊口边61通过冷却滚轮51、热压滚轮52之间时,冷却滚轮51、热压滚轮52是为盒片6提供与传送带2的行进方向相同的力,以保证盒片6可以在传送带2上顺畅流动。具体来说,如图1中箭头所示,冷却滚轮51顺时针转动,热压滚轮52逆时针转动,以与传送带2的行进方向(向左)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盒片6放置在传送带2上,塑料覆膜一侧朝下,盒片6随传送带2移动至喷头41处时,通过电晕处理增加盒片6糊口边61处塑料覆膜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积,经过电晕处理的盒片6继续移动至开孔装置5处,盒片6的糊口边61由冷却滚轮51、热压滚轮52之间通过,冷却滚轮51与纸质层接触降温,凸块522与塑料覆膜接触,使得塑料覆膜熔化开孔,经过开孔处理后的盒片6如图3所示,糊口边61处的塑料覆膜上分布有若干孔洞62。

部分熔化的塑料覆膜会粘附在凸块522的外表面上,当粘附在凸块522上的塑料覆膜累积较多时,会影响对后续产品的开孔效果,所以设置刮刀54,用于刮去凸块522上粘附的熔融状态塑料覆膜。设置集废盘53的目的之一在于,收集刮下的塑料覆膜,另一目的在于,作为刮刀54的安装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循环机构包括水泵和蓄水池,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进水管路与所述冷却滚轮51联通,所述冷却滚轮51通过出水管路与所述蓄水池联通,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取水管路与所述蓄水池联通。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蓄水池替换为散热器或采用其它形式的冷却水循环机构。

冷却滚轮51采用现有的旋转密封结构,包括旋转部511和固定部512,旋转部511和固定部512合围形成中空的容置空间,旋转部511可以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固定部512设置在冷却滚轮51的端面中部且位置固定不动,固定部512和旋转部511之间设有旋转密封圈,固定部512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用于与进水管路、出水管路连接。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冷却滚轮51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旋转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电热丝523采用电刷供电。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现有的可以与旋转状态电热丝523稳定接触的方式为电热丝523供电。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有电晕装置4和开孔装置5,可以在增加盒片6糊口边61处塑料覆膜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积的同时,使塑料覆膜部分熔化穿孔,露出内侧纸质层,有益于改善粘接效果。

通过冷却滚轮51、热压滚轮52配合完成塑料覆膜上的开孔操作,冷却滚轮51与纸质层接触降温,同时采用热压滚轮52的凸块522向塑料覆膜传递热量,相对于电火花而言,温度更低且热量分布均匀,可以避免盒片6纸质层因瞬间局部高温出现焦化的现象,加工不同规格的产品时无需调试,操作简单。

塑料覆膜上所开设孔洞的位置、大小、形状与凸块522的位置、大小、形状相对应,有益于精确控制糊口处的粘力分布,避免出现局部开口的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