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梳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7631发布日期:2019-12-31 15:39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双梳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梳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双梳理系统。



背景技术:

热风非织造布属于热风粘合非织造布中的一种,最常用的粘合方式是热风或热轧,热风非织造布是在纤维梳理后,利用热风穿透纤维,使之受热而粘合在一起的非织造布。

但是现有的热风非织造布通常为单层棉网形成的热风非织造布,其结构单一,导致性能单一,适用范围窄。

因此,亟需一种提高热风非织造布的结构复杂程度、增强热风非织造布性能的梳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双梳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双梳理系统,包括:

两梳理机,一所述梳理机设置在另一所述梳理机的下侧,所述梳理机包括:

一入料轮;

一刺毛轮,所述刺毛轮设置在所述入料轮的下游;

一第一锡林,所述第一锡林设置在所述刺毛轮的下游;

若干第一梳理机构,所述第一梳理机构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锡林的周边;

一第一道夫,所述第一道夫设置在所述第一锡林的下游;

一第二锡林,所述第二锡林设置在所述第一道夫的下游;

若干第二梳理机构,所述第二梳理机构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锡林的周边;

一第二道夫,所述第二道夫设置在所述第二锡林的下游;

一第一集棉机构,所述第一集棉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道夫的下游;

一第一出料装置,所述第一出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棉机构的下游;

第一毛刷轮,所述第一毛刷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棉机构的下游;

第一拔棉轮,所述第一拔棉轮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毛刷轮;

第一花轮,所述第一花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毛刷轮的下游。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棉结构包括:

一第一前集棉轮,所述第一前集棉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道夫的下游;

一第一后集棉轮,所述第一后集棉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前集棉轮的下游。

优选地,还包括:

一第三道夫,所述第三道夫设置在所述第二锡林的下游,所述第二道夫与所述第三道夫上下设置;

一第二集棉机构,所述第二集棉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道夫的下游。

优选地,还包括:

一第二出料装置,所述第二出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棉机构的下游。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料装置的下游与所述第二出料装置的下游形成一钝角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二集棉机构包括:

一第二前集棉轮,所述第二前集棉轮设置在所述第三道夫的下游;

一第二后集棉轮,所述第二后集棉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前集棉轮的下游。

优选地,还包括:

一第二毛刷轮,所述第二毛刷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棉机构的下游;

一第二拔棉轮,所述第二拔棉轮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毛刷轮;

一第二花轮,所述第二花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毛刷轮的下游。

优选地,还包括:

一吸边装置,所述吸边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料装置的两侧;

一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吸边装置的下侧,所述吸边装置与所述支撑机构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梳理机构包括:

一第一工作轮;

一第一剥棉轮,所述第一剥棉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轮的上游或下游;

所述第二梳理机构包括:

一第二工作轮;

一第二剥棉轮,所述第二剥棉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轮的上游。

优选地,所述第一道夫与所述第二锡林之间设置中间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双梳理系统,通过上下设置两个结构相同的梳理机,并通过调节参数,使两个梳理机形成的棉网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能,进而使叠加后的双层棉网具有多重结构和性能组合,适用于不同的产品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双梳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梳理机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梳理机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吸边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梳理机100;入料轮1;刺毛轮2;第一锡林3;第一梳理机构4;第一道夫5;第二锡林6;第二梳理机构7;第二道夫8;第一集棉机构9;第一出料装置10;第一毛刷轮11;第一拔棉轮12;第一花轮13;第三道夫14;第二集棉机构15;第二出料装置16;第二毛刷轮17;第二拔棉轮18;第二花轮19;第一工作轮20;第一剥棉轮21;第二工作轮22;第二剥棉轮23;第一前集棉轮24;第一后集棉轮25;第二前集棉轮26;第二后集棉轮27;中间轮28;外壳29;吸边装置30;支撑机构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双梳理系统,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梳理机100,其中一个梳理机100设置在另一个梳理机100的下侧,位于上侧的梳理机100输出的棉网叠加在位于下侧的梳理机100输出的棉网后,经热风固化,形成热风无纺布材料。

进一步地,在生产车间进行梳理机100安装时,可以将一梳理机100安装在二层平台,将另一梳理机100安装在一层平台,然后分别利用传输装置将位于二层平台的梳理机100形成的棉网与位于一层平台的梳理机100形成的棉网进行叠加并输送至生产线进行后续热风处理。

如图2~3所示,每一个梳理机100包括入料轮1、刺毛轮2、第一锡林3、第一道夫5、第二锡林6、第二道夫8、第一集棉机构9、第一出料装置10、第三道夫14、第二集棉机构15和第二出料装置16,入料轮1、刺毛轮2、第一锡林3、第一道夫5、第二锡林6依次设置,第二道夫8、第一集棉机构9和第一出料装置10依次设置形成上集棉机构,第三道夫14、第二集棉机构15和第二出料装置16依次设置形成下集棉机构,上集棉机构和下集棉机构设置在第二锡林6的下游,并且上集棉机构和下集棉机构呈上下设置。

入料轮1的上游设置有给料装置(图中未示出),具体的,给料装置为给棉机。

刺毛轮2设置在入料轮1的下游,并且刺毛轮2与入料轮1相切设置。刺毛轮2的轴心与入料轮1的轴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刺毛轮2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入料轮1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第一锡林3设置在刺毛轮2的下游,第一锡林3与刺毛轮2相切设置。第一锡林3的轴心与刺毛轮2的轴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锡林3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刺毛轮2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若干个第一梳理机构4以第一锡林3的轴心为圆心环绕设置在第一锡林3的周边,并且在第一锡林3的逆时针方向上,若干个第一梳理机构4位于刺毛轮2的下游,若干个第一梳理机构4以一定间距(或一定夹角)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第一梳理机构4环绕设置在第一锡林3的周边。

每个第一梳理机构4均有第一工作轮20和第一剥棉轮21构成,第一剥棉轮21设置在第一工作轮20的上游或下游。

具体的,在第一锡林3的逆时针方向上,对于靠近刺毛轮2的第一个第一梳理机构4,第一剥棉轮21位于第一工作轮20的下游;对于剩余远离刺毛轮2的第一梳理机构4,第一剥棉轮21位于第一工作轮20的上游。

第一道夫5与第一锡林3相切设置,第一道夫5设置在第一锡林3的下游,具体的,在第一锡林3的逆时针方向上,第一道夫5位于第一梳理机构4的下游,即在第一锡林3的逆时针方向上,从第一锡林3的第一端至第一锡林3的第二端依次设置有刺毛轮2、若干个第一梳理机构4和第一道夫5。

进一步地,第一道夫5的轴心与第一锡林3的轴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道夫5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锡林3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第二锡林6设置在第一道夫5的下游,且在第二锡林6和第一道夫5之间设置有中间轮28,中间轮28分别与第一道夫5和第二锡林6相切。

第二锡林6的直径大于第一锡林3的直径,且第二锡林6的轴心与第一锡林3的轴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锡林6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锡林3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若干个第二梳理机构7以第二锡林6的轴心为圆心环绕设置在第二锡林6的周边,并且在第二锡林6的逆时针方向上,若干个第二梳理机构7位于中间轮28的下游,若干个第二梳理机构7以一定间距(或一定夹角)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第二梳理机构7环绕设置在第二锡林6的周边。

在本实施例中,六个第二梳理机构7环绕设置在第二锡林6的周边。

每个第二梳理机构7均有第二工作轮22和第二剥棉轮23构成,第二剥棉轮22设置在第二工作轮21的上游。

在第二锡林6的下游设置有第二道夫8和第三道夫14,第二道夫8和第三道夫14上下相对设置,具体的,在第二锡林6的逆时针方向上,从第二锡林6的第一端至第二锡林6的第二端依次设置有中间轮28、若干个第二梳理机构7、第二道夫8和第三道夫14。

进一步地,第二道夫8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锡林6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第三道夫14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锡林6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在第二道夫8的下游设置有第一集棉机构9,第一集棉机构9由第一前集棉轮24和第一后集棉轮25构成,第一前集棉轮24设置在第二道夫8的下游,且第一前集棉轮24与第二道夫8相切设置,第一后集棉轮25设置在第一前集棉轮24的下游,且第一后集棉轮25与第一前集棉轮24相切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前集棉轮24的轴心与第二道夫8的轴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前集棉轮24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道夫8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后集棉轮25的轴心与第一前集棉轮24的轴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后集棉轮25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前集棉轮24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此外,第一后集棉轮25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道夫8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第一毛刷轮11设置在第一后集棉轮25的下游,第一拔棉轮12设置在第一毛刷轮11的上侧,第一花轮13设置在第一毛刷轮11的下游。

进一步地,第一花轮13的轴心与第一毛刷轮11的轴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花轮13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毛刷轮11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第一出料装置10设置在第一集棉机构9的下游,具体的,第一出料装置10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毛刷轮11的下侧,并且第一出料装置10与第一毛刷轮11相接。

进一步地,第一出料装置10为输送带,具体的,第一出料装置10为齿形皮带构成的输送带,能够在高速运行时不产生噪音。

在第三道夫14的下游设置有第二集棉机构15,第二集棉机构15由第二前集棉轮26和第二后集棉轮27构成,第二前集棉轮26设置在第三道夫14的下游,且第二前集棉轮26与第三道夫14相切设置,第二后集棉轮27设置在第二前集棉轮26的下游,且第二后集棉轮27与第二前集棉轮26相切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前集棉轮26的轴心与第三道夫14的轴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前集棉轮26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道夫14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二后集棉轮27的轴心与第二前集棉轮26的轴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后集棉轮27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前集棉轮26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此外,第二后集棉轮27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道夫14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第二毛刷轮17设置在第二后集棉轮27的下游,第二拔棉轮18设置在第二毛刷轮17的上侧,第二花轮19设置在第二毛刷轮17的下游。

进一步地,第二花轮19的轴心与第二毛刷轮17的轴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花轮19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毛刷轮17的轴心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第二出料装置16设置在第二集棉机构15的下游,具体的,第二出料装置16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二毛刷轮17的下侧,并且第二出料装置16与第二毛刷轮17相接。

进一步地,第二出料装置16为输送带,具体的,第二出料装置16为齿形皮带构成的输送带,能够在高速运行时不产生噪音。

进一步地,第一出料装置10的第二端与第二出料装置16的第二端相接,且第一出料装置10的第二端与第二出料装置16的第二端形成一钝角夹角。

进一步地,在第一出料装置10和第二出料装置16的输送带上还设置有磁铁。具体的,磁铁位于第一出料装置10和第二出料装置16的两侧,或者磁铁位于第一出料装置10和第二出料装置16的第一端或者第二端,用于吸引金属,避免金属对输送带及与输送带配合使用的辊轮造成损伤。

梳理机100还包括外壳29,外壳29由上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构成,其中,左壳体和右壳体为透明壳体,即能够从原材料回收装置的左侧和右侧观察原材料回收装置的运行情况,便于进行及时运行维护。

进一步地,上壳体包括一防护盖(图中未示出),能够通过打开和关闭防护盖对原材料回收装置进行维护。

进一步地,防护盖可以与上壳体进行可拆卸连接,如螺栓连接;防护盖也可以与上壳体进行转动连接;防护盖也可以通过外界动力装置进行驱动从而打开或关闭,如通过气缸进行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梳理机100的各部件通过马达进行驱动。

具体的,入料轮1、刺毛轮2、第一道夫5、第二道夫8、第一出料装置10、第一毛刷轮11、第一拔棉轮12、第一花轮13、第三道夫14、、第二出料装置16、第二毛刷轮17、第二拔棉轮18、第二花轮19、第一前集棉轮24、第一后集棉轮25;第二前集棉轮26、第二后集棉轮27、中间轮28使用变频马达进行驱动;第一锡林3、第二锡林6、第一工作轮20和第二工作轮22则使用马达与变频器进行驱动。

进一步地,马达与各部件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具体的,马达与各部件之间通过正时皮带(时规皮带)或三角皮带进行传动,从而减少运行过程中的噪音。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梳理机100还包括吸边装置30和支撑机构31,支撑机构31位于第二出料装置16的两侧,吸边装置30设置在支撑机构31的上侧,并且吸边装置30的底部与支撑机构31的上部滑动连接。

吸边装置30包括吸入口和风机,位于第二出料装置16两侧的吸边装置30的吸入口对准第二出料装置16的边缘,在风机作用下,第二出料装置16上的棉网的边缘部分的纤维经吸入口进入吸边装置30内,从而吸取第二出料装置16上的棉网的边缘部分的多余纤维。

吸边装置30在支撑机构31上进行滑动,从而改变位于第二出料装置16的两侧的吸边装置30的距离,进而控制第二出料装置16上的棉网的宽度,即能够根据不同生产线的生产需求,调节原材料回收装置产出的棉网的宽度,提高原材料回收装置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吸边装置30与混棉机或者储料装置进行连接,吸边装置30能够将吸取的纤维输送至混棉机或储料装置进行使用。

进一步地,吸边装置30和支撑机构31还可以设置在第一出料装置10的两侧,具体的位置关系和工作原理与设置在第二出料装置16两侧的吸边装置30和支撑机构31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双梳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

对两台梳理机100分别进行生产参数调节,以分别生产两种结构不同、性能不同的棉网,如使用单一纤维或多种纤维混合,集棉方式不同(如只使用第一集棉机构或第二集棉机构进行集棉,或第一集棉机构和第二集棉机构同时集棉);

分别开启两台梳理机100,使其同时进行棉网生产;

对于每一个梳理机100来说,其工作步骤为:纤维由给棉机输送至入料轮1,并由刺毛轮2输送至第一锡林3由第一梳理机构4进行第一次梳理,然后经第一道夫5和中间轮28输送至第二锡林6由第二梳理机构7进行第二次梳理,然后根据生产需要,由第二道夫8输送至第一集棉机构9、第一毛刷轮11、第一拔棉轮12和第一花轮13进行处理后由第一出料装置10输出棉网,或由第三道夫14输送至第二集棉机构15、第二毛刷轮17、第二拔棉轮18和第二花轮19进行处理后由第二出料装置16输出棉网,或者分别由第二道夫8输送至第一集棉机构9、第一毛刷轮11、第一拔棉轮12和第一花轮13进行处理后由第一出料装置10输出的棉网与由第三道夫14输送至第二集棉机构15、第二毛刷轮17、第二拔棉轮18和第二花轮19进行处理后由第二出料装置16输出的棉网进行叠加后由第二出料装置16输出;

两个梳理机100分别输出的棉网输送至热风车间进行叠加处理后得到热风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两个梳理机输出的棉网结构、性能均不同,经叠加复合后,能够得到多种不同结构和性能组合的用于生产热风无纺布的材料,能够适应于多种产品需求;利用一双梳理系统即可满足多种生产需要,提高梳理机的利用效率,降低安装、运行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