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紫外线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52904发布日期:2020-07-29 03:0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紫外纳米纤维,原料为:烯烃单体、含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乳化剂、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聚氨酯、相容剂、溶剂,获得的纺丝溶液通过气体喷纺工艺制备得到,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烯烃单体50-60、含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20-25、乳化剂8-10、引发剂5-28、紫外线吸收剂10-12、聚氨酯3-9、相容剂2-6、溶剂100-150,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选自2-羟基-4丙烯酸酯基二苯酮、纳米级二氧化钛、纳米级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单体选自乙烯、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选自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所述溶剂选自dmf、丙酮,所述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或非离子型乳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得纳米纤维直径为300-400nm。

6.一种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烯烃单体、乳化剂和含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加入到溶剂中,逐滴加入引发剂,然后在50℃下乳化分散均匀,升温至85-110℃氮气氛围下反应0.5-1.5h;

(2)将步骤(1)所得产物中加入水和乙醇,分散均匀,然后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回流反应6-8h;

(3)继续向其中加入聚氨酯和相容剂,搅拌混合均匀;

(4)将获得的纺丝溶液通过计量泵供给到注射器中,通过注射泵使纺丝溶液通过喷丝口挤出,使用高压气体实现对纺丝液细流的拉伸,在收集板上收集获得纳米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纺丝工艺参数:载气压力为0.001-30mpa,纺丝溶液供给至喷丝口的速率为0.5-10m/s,喷丝口到收集板的距离为5-30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紫外线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使用的纺丝工艺简单,不需要使用电场,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直径较静电纺丝纤维直径要小的多,可达300‑400nm;本发明通过在烯烃单体的聚合过程中加入含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使硅烷偶联剂与烯烃单体发生共聚,然后利用硅烷偶联剂将紫外线吸收剂接枝到聚合物主链中,这种方法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抗紫外线方法,且提高了纤维制品的持久的耐紫外线性能,水洗50次后仍具有较好的抗紫外性能;本发明在纺丝溶液中加入了聚氨酯弹性体和相容剂,可以有效增强纤维的弹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郭丁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泽塔纳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20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