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7589发布日期:2019-12-31 15:38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纤生产配件,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



背景技术:

喷丝板是纺织化纤行业中常用的产品,喷丝板包括进料面和出料面,进料面上设有进料孔,出料面上设有出料孔。喷丝板的作用是将粘流态的高聚物熔体或溶液,通过微孔转变成有特定截面状的细流,经过凝固介质如空气或凝固浴固化而形成丝条,即从进料孔进入,经出料孔而出。普通的喷丝板上的出料口呈圆形,非圆形的就称为异形喷丝板,现有的异形喷丝板的出料孔形状各异,各种截面的纤维丝所产生的性能也各不相同。目前的异形喷丝板主要有一字型、十字形、双c形等,这些常见的异形孔喷丝板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从出料孔挤出的高聚物熔体大多是通过侧风吹冷却的方式固化形成丝条的,侧吹风的风速过大或过小都会使丝条的条干不均匀,因此,侧吹风的风速一般控制在0.3~0.7m/s。在侧吹冷却的过程中,远离风口的丝条的冷却速度明显低于靠近风口的丝条的冷却速度,造成纤维同一截面的温度不均匀,严重影响纤维的强度和抗拉性能,还会导致纤维卷曲,影响纤维质量。

其次,传统异形喷丝板生产的纤维丝大多都是有光的,想要生产全消光的纤维,需要采用特殊的高聚物作为原料,对原料的要求较高,这种特殊的高聚物材料价格较高,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目前的纤维生产领域急需设计一种异形喷丝孔的喷丝板,配合特殊的原料,以进一步提高纤维的消光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喷丝冷却速度慢、细条强度低、无法实现全消光等缺陷,涉及一种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本体,喷丝板本体上设有贯穿喷丝板本体的喷丝孔;所述的喷丝孔从上到下依次为进料口、过料通道和出料口;各喷丝孔的出料口均包括长条形通孔和若干半圆形通孔,半圆形通孔分布在长条形通孔两侧,并均与长条形通孔连通,两侧的半圆形通孔左右一一对应,同侧的半圆形通孔沿长条形通孔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

优选地,所述的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与喷丝板本体的径向重合。长条形通孔可增加侧吹风的作用面积,加快冷却速度,缩短迎风处和背风处丝条的冷却速度差,进而提高纤维的整体强度,避免纤维卷曲。

优选地,各喷丝孔的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侧风从长条形通孔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吹风,各丝条受到侧吹风的吹风面积增大,有助于提高冷却速度,缩短远离风口和靠近风口的丝条的冷却速度差,使纤维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优选地,所述的喷丝孔均包括五组半圆形通孔,每组半圆形通孔包括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半圆形通孔,其中两组半圆形通孔设在长条形通孔的两端。半圆形通孔分布在长条形通孔的左右两侧,半圆形通孔的数量越多,丝条表面越粗糙,浸反射性越强,纤维的消光性也越好。

优选地,所述的长条形通孔的宽度为0.17mm,半圆形通孔的半径为0.165mm。

优选地,所述的进料口为锥形结构;过料通道的上半部分呈圆柱结构,下半部分为锥形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的喷丝孔的出料口由长条形通孔和两侧的半圆形通孔组成,长条形通孔有助于增加侧吹风的作用面积,加快丝条的冷却速度,并缩短迎风处和北风出丝条的冷却速度差,进而加强丝条的强度和韧性;两侧的半圆形通孔有助于增加丝条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丝条的浸反射性,实现纤维全消光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涉及的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的仰视图;

图4是单个喷丝孔的a-a剖面图;

图5是喷丝孔出料口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涉及的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的仰视图。

图标说明:1-喷丝板本体,2-喷丝孔,21-进料口,22-过料通道,23-出料口,231-长条形通孔,232-半圆形通孔,3-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结合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本体1,喷丝板本体1呈阶梯结构,上半部分采用直径为60mm的圆柱体结构,厚度为8mm,下半部分采用直径为51mm的圆柱体结构,厚度为9mm,喷丝板本体1的下半部分设有定位孔3,定位孔3的深度为8mm,定位孔3的作用在于将喷丝板本体1准确地安装在喷丝设备中,以提高喷丝的效率和质量。

结合附图2~4所示,所述的喷丝板本体1上设有8个贯穿喷丝板本体的喷丝孔2(喷丝孔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实施例只是以8个喷丝孔为例对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说明);所述的喷丝孔2从上到下依次为进料口21、过料通道22和出料口23;进料口21为锥形孔,深度为1.5mm,底部直径为4.0mm;过料通道22的上半部分呈圆柱形孔,孔径为4.0mm,过料通道22的下半部分为锥形孔,该锥形孔的上端孔径为4.0mm,下端孔径为3.3mm。

结合附图3和5所示,各喷丝孔的出料口均包括长条形通孔231和5组半圆形通孔232(半圆形通孔23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长条形通孔的宽度为0.17mm,长条形通孔231的长度方向与喷丝板本体1的径向重合。半圆形通孔的半径均为0.165mm,每组半圆形通孔232包括两个左右对称且等间距间隔设置在长条形通孔231两侧的半圆形通孔232,半圆形通孔232均与对应的长条形通孔231连通,其中两组半圆形通孔232设在对应的长条形通孔231的两端。

采用上述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加工纤维丝时,8条丝条从8个喷丝孔2的出料口23喷出,由于长条形通孔231的长度较大,丝条的宽度也相应变大,丝条受到侧风吹风的作用面积也较大,可以加快丝条的冷却速度,同时缩短各个丝条冷却的速度差,各丝条黏在一起形成纤维,纤维各个界面的温度相对均匀,故而纤维的整体强度和韧性得到提高;并且,由于半圆形通孔232的存在,各丝条的表面存在粗糙面,浸反射性强,光线照射在丝条上,反射角度不同,因此达到消光的目的,配合采用消光的材料,可实现纤维全消光。

实施例二:

结合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本体1,喷丝板本体1呈阶梯结构,上半部分采用直径为60mm的圆柱体结构,厚度为8mm,下半部分采用直径为51mm的圆柱体结构,厚度为9mm,喷丝板本体1的下半部分设有定位孔3,定位孔3的深度为8mm,定位孔3的作用在于将喷丝板本体1准确地安装在喷丝设备中,以提高喷丝的效率和质量。

结合附图2、4、6所示,所述的喷丝板本体1上设有8个贯穿喷丝板本体的喷丝孔2;所述的喷丝孔2从上到下依次为进料口21、过料通道22和出料口23;进料口21为锥形孔,深度为1.5mm,底部直径为4.0mm;过料通道22的上半部分呈圆柱形孔,孔径为4.0mm,过料通道22的下半部分为锥形孔,该锥形孔的上端孔径为4.0mm,下端孔径为3.3mm。

结合附图4和5所示,各喷丝孔的出料口均包括长条形通孔231和5组半圆形通孔232;长条形通孔的宽度为0.17mm,各喷丝孔2的长条形通孔231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半圆形通孔的半径均为0.165mm,每组半圆形通孔232包括两个左右对称且等间距间隔设置在长条形通孔231两侧的半圆形通孔232,半圆形通孔232均与对应的长条形通孔231连通,其中两组半圆形通孔232设在对应的长条形通孔231的两端。

采用上述高强度全消光纤维喷丝板加工纤维丝时,侧吹风的吹风方向与长条形通孔231的长度方向垂直;此时,8条丝条从8个喷丝孔2的出料口23喷出,由于长条形通孔231的长度较大,丝条的宽度也相应变大,丝条受到侧风吹风的作用面积也较大,可以加快丝条的冷却速度,同时缩短各个丝条冷却的速度差,各丝条黏在一起形成纤维,纤维各个界面的温度相对均匀,故而纤维的整体强度和韧性得到提高,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8根丝条受到的侧吹风的作用面积均相同,进一步提高各丝条冷却的均匀程度,最终得到的纤维的强度比实施例一得到的纤维的强度更强,韧性更好;并且,由于半圆形通孔232的存在,各丝条的表面存在粗糙面,浸反射性强,光线照射在丝条上,反射角度不同,因此达到消光的目的,配合采用消光的材料,可实现纤维全消光。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