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状部件、纤维引导部件以及气流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5402发布日期:2020-03-13 06:1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针状部件、纤维引导部件以及气流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部件、纤维引导部件以及气流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通过利用捻回空气流对纤维束加捻来制造纱线的气流纺纱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10243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气流纺纱装置,包括:喷嘴块,形成有供捻回空气流通过的喷嘴,以便利用捻回空气流对所导入的纤维束加捻;纤维引导部件(块部件),将纤维束朝喷嘴块引导;以及中空引导轴体,设置有将在喷嘴块中被加捻后的纤维束朝外部导出的通路。

这样的气流纺纱装置所包含的喷嘴块以及块部件由陶瓷或者金属等硬度高的材料形成。当形成为在块部件安装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针状部件的结构的情况下,由比针状部件硬度高的原材料形成。关于喷嘴块、块部件以及针状部件这样的纺纱部件,通过利用硬度高的材料形成,能够延长耐用期间。

关于由以至少包含钨以及钴的材料形成的硬度高的原材料构成的针状部件,存在若针状部件暴露于水分中则钴洗提的倾向。在气流纺纱装置中为了进行纤维束的纺纱而使用的压缩空气中有时包含成为纺纱部件的腐蚀的原因的水分。并且,在气流纺纱装置所被使用的纺纱车间中,在大气中也含有水分。若纺纱部件长期暴露于水分中而腐蚀,则存在因强度降低或者产生龟裂(裂纹)而纺纱部件折损的顾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腐蚀而导致的耐用期间的缩短的针部件、纤维引导部件以及气流纺纱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针状部件,包含于使用压缩空气对纤维束进行纺纱的气流纺纱装置中,具备:主体部,由至少包含钨以及钴的材料形成,且沿一个方向延伸;以及包覆部,设置于主体部的一个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周向包覆主体部的外周面且对外周面进行防湿。

在该针状部件中设置有对主体部的外周面进行防湿的包覆部。由此,能够防止主体部的外周面中的设置有包覆部的部分暴露于水分中,因此能够防止针状部件腐蚀。结果,能够防止因腐蚀而导致的针状部件的耐用期间的缩短。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针状部件也可以形成为,具有:柱状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的面积在上述延伸方向上恒定;以及锥状部,在上述延伸方向上配置在上述柱状部的一方的端部,且随着趋向沿着上述延伸方向从上述端部离开的方向而上述剖面形状的面积变小。由此,能够利用锥状部的前端降低纤维束f的捻朝上游侧传播这一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针状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包覆部设置于柱状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尤其能够防止柱状部处的腐蚀。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针状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包覆部的厚度均匀地形成。由此,即便设置有包覆部,针状部件的外形也不会大幅变化,能够维持针状部件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针状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包覆部具有镍镀层。由此,能够廉价且容易地对主体部的外周面进行防湿。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针状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包覆部由多个层形成。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对主体部的外周面进行防湿。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针状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包覆部具有:镍镀层,与主体部的外周面接触并进行包覆;以及锡镍合金镀层,与镍镀层的表面接触并进行包覆。由此,能够提高耐腐蚀性、耐药品性,并且能够抑制裂纹的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针状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包覆部对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全部进行包覆。由此,能够省略掩蔽等的劳力,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主体部的外周面。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纤维引导部件具备:上述的针状部件;以及块部件,具有供针状部件的一部分插入的孔部,针状部件在插入于孔部的状态下由粘接剂固定。在该情况下,即便针状部件和块部件由容易吸收水分的粘接剂固定,也能够防止针状部件的主体部的外周面中的设置有包覆部的部分暴露于水分中。由此,能够防止针状部件腐蚀。

如上所述,硬度高的原材料存在若暴露于水分中则钴洗提的倾向。在将针状部件固定于块部件的粘接剂中存在容易吸收水分的粘接剂。在使用了这样的粘接剂的情况下,针状部件中的由粘接剂固定的部分尤其容易长期暴露于水分中,存在容易腐蚀的倾向。因此,存在由于强度降低或者产生龟裂(裂纹)而使针状部件折损的顾虑。因此,为了防止因腐蚀而导致的针状部件的耐用期间的缩短,针对能够使用的粘接剂的种类设置限制。然而,存在欲使用通用性高的粘接剂等、预扩大粘接剂的可选项从而提高设计以及制造的自由度的期望。关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针状部件,与所使用的粘接剂的种类无关,能够防止因腐蚀而导致的耐用期间的缩短。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纤维引导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针状部件以锥状部和柱状部的一部分从孔部的一方的端部突出的方式被固定,包覆部至少形成在与端部对置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可靠地对由粘接剂固定的部分进行防湿。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纤维引导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粘接剂为容易吸收水分的瞬间粘接剂。以氰基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粘接剂存在容易吸收水分的倾向。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引导部件在使用压缩空气对纤维束进行纺纱的气流纺纱装置中使用,该压缩空气中有时含有水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针状部件的主体部的外周面由包覆部防湿。由此,在块部件与纺纱部件的固定中能够使用通用性高的粘接剂。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流纺纱装置具备:纤维引导部,包括上述的纤维引导部件;喷嘴块,形成有借助捻回空气流使从纤维引导部引导来的纤维束捻回的纺纱室,且形成有供朝纺纱室喷射的压缩空气通过的喷射孔;以及中空引导轴体,将在纺纱室捻回后的纤维束朝外部引导。由此,与所使用的粘接剂的种类无关,能够防止因针状部件的腐蚀而导致的耐用期间的缩短。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流纺纱装置中,针状部件与中空引导轴体配置在同轴上。由此,针状部件能够对纤维束适当地进行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纤维引导部件,包含于使用压缩空气对纤维束进行纺纱的气流纺纱装置中,具备:主体部,由至少包含钨以及钴的材料形成,且具有柱状部和前端部,柱状部沿一个方向延伸,且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的面积在延伸方向上恒定,前端部在延伸方向上配置在柱状部的一方的端部;以及包覆部,设置于主体部的上述一个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周向包覆主体部的外周面且对外周面进行防湿。由此,能够防止因腐蚀而导致的纤维引导部件的耐用期间的缩短。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纤维引导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包覆部设置于柱状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尤其能够防止柱状部处的腐蚀。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纤维引导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包覆部的厚度均匀地形成。由此,即便设置有包覆部,针状部件的外形也不会大幅变化,能够维持针状部件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纤维引导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包覆部具有镍镀层。由此,能够廉价且容易地对主体部的外周面进行防湿。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纤维引导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包覆部由多个层形成。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对主体部的外周面进行防湿。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纤维引导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上述包覆部具有:镍镀层,与主体部的外周面接触并进行包覆;以及锡镍合金镀层,与镍镀层的表面接触并进行包覆。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纤维引导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包覆部对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全部进行包覆。由此,能够提高耐腐蚀性、耐药品性,并且能够抑制裂纹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流纺纱装置具备:上述的纤维引导部件;以及块部件,与纤维引导部件连续设置。由此,能够稳定地引导纤维束。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流纺纱装置中,还具备:喷嘴块,形成有借助捻回空气流使从纤维引导部引导来的上述纤维束捻回的纺纱室,且形成有供朝上述纺纱室喷射的上述压缩空气通过的喷射孔;以及中空引导轴体,将在纺纱室捻回后的纤维束朝外部引导。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流纺纱装置中,也可以形成为,上述块部件和上述喷嘴块形成为一体。由此,能够简化气流纺纱装置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针、纤维引导块、以及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机械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纺纱机械所包含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将图2所示的纺纱单元所包含的气流纺纱装置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4(a)是将纤维引导块和针分解示出的立体图,图4(b)是示出固定有针的纤维引导块的立体图。

图5(a)是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针的俯视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针的从vb-vb线观察的剖视图。

图6(a)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针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的剖视图,图6(b)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纱机械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接头台车3;落纱台车(省略图示);第一端部框架4;以及第二端部框架5。多个纺纱单元2排列成一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纱线y并卷取于卷装p。接头台车3在某一纺纱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因某种原因而纱线y断线的情况下,在该纺纱单元2进行接头动作。落纱台车在某一纺纱单元2中卷装p满筒的情况下将卷装p落纱,并将新的筒管b供给至该纺纱单元2。

在第一端部框架4中收容有回收在纺纱单元2产生的飞花(纤维屑或者回丝等)的回收装置等。在第二端部框架5中收容有:调整朝纺纱机械1供给的压缩空气(空气)的气压并朝纺纱机械1的各部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以及用于朝纺纱单元2的各部供给动力的驱动马达等。在第二端部框架5中设置有机体控制装置100、显示画面102、输入键104。机体控制装置100对纺纱机械1的各部集中地进行管理以及控制。显示画面102能够显示与纺纱单元2的设定内容以及状态中的至少任一个相关的信息等。作业者能够通过使用输入键104进行适当的操作来进行纺纱单元2的设定作业。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将显示画面102形成为触摸面板显示器,代替输入键104而对触摸面板显示器进行操作。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气流纺纱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纱线贮存装置11、上蜡装置12、卷取装置13。单元控制器10针对每预定数量的纺纱单元2设置有一个,对纺纱单元2的动作进行控制。

牵伸装置6对纤维束(纱条)s进行牵伸。牵伸装置6在纤维束s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后辊对14、第三辊对15、中间辊对16、前辊对17。

后辊对14包括后下辊14a以及后上辊14b。后下辊14a以及后上辊14b夹着使纤维束s行进的行进路径(以下仅称为“行进路径”)相互对置。第三辊对15包括第三下辊15a以及第三上辊15b。第三下辊15a以及第三上辊15b夹着行进路径相互对置。中间辊对16包括中间下辊16a以及中间上辊16b。中间下辊16a以及中间上辊16b夹着行进路径相互对置。前辊对17包括前下辊17a以及前上辊17b。前下辊17a以及前上辊17b夹着行进路径相互对置。

后下辊14a、第三下辊15a、中间下辊16a以及前下辊17a借助设置于纺纱单元2的驱动马达而以越是靠下游侧的辊则旋转速度越快的方式相互以不同的旋转速度旋转。针对中间下辊16a设置有龙带18a。针对中间上辊16b设置有龙带18b。中间下辊16a以及前下辊17a也可以借助第二端部框架5内的驱动马达旋转。具体地说,在第二端部框架5内设置有:将多个纺纱单元2的中间下辊16a一齐驱动的一个驱动马达;以及将多个纺纱单元2的前下辊17a一齐驱动的一个驱动马达。

后上辊14b、第三上辊15b、中间上辊16b以及前上辊17b由牵伸摇架6a支承为能够旋转。后上辊14b、第三上辊15b、中间上辊16b以及前上辊17b的各个与后下辊14a、第三下辊15a、中间下辊16a以及前下辊17a的各个以预定圧力接触而从动旋转。

气流纺纱装置7借助捻回空气流对由牵伸装置6牵伸后的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气流纺纱装置7如图3所示具备纤维引导部30、中空引导轴体40、壳体50。

纤维引导部30将从牵伸装置6送出的纤维束f(参照图1)引导至内部,由此,在纤维引导部30的内部,对该纤维束f作用捻回空气流。捻回空气流的产生以及停止由单元控制器10(参照图1)控制。纤维引导部30具有纤维引导块(纤维引导部件)30a和喷嘴块30b。在本实施方式中,纤维引导块30a和喷嘴块30b分别作为不同的部件图示以及说明,但纤维引导块30a和喷嘴块30b也可以构成为一个部件。

纤维引导块30a具有块部件31和针(针状部件·纺纱部件·线状部件)70。块部件31是将由牵伸装置6牵伸后的纤维束f导入的部件。如图3、图4(a)以及图4(b)所示,在块部件31中形成有对纤维束f进行引导、且从上游侧端部31a延伸至下游侧端部31b的纤维引导孔34。针70是从基端部70a至前端部70b沿一个方向延伸的部件。针7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纤维束f的通路上。由此,针70能够防止在纺纱时纤维束f的捻传播至比针70靠上游的位置。块部件31具有供针70插入的孔部31c。针70在插入于孔部31c的状态下由粘接剂固定。针70以从孔部31c的下游侧端部31b突出有锥状部77(参照图5(a))和柱状部75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被固定。粘接剂的例子为以氰基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瞬间粘接剂。

喷嘴块30b形成利用捻回空气流使从纤维引导部30引导来的纤维束f捻回的纺纱室36。在喷嘴块30b中形成有供朝纺纱室36喷射的空气通过的多个喷嘴(喷射孔)37。更详细地说,喷嘴块30b具有筒状部件35、纺纱室36、多个喷嘴37、开口部38、空气供给室39a、空气供给管39b。在筒状部件35设置有成为纺纱室36的内空部35a以及成为开口部38的内空部35b。在纺纱室36中,经由纤维引导孔34被导入的纤维束f的纤维的后端借助捻回空气流而捻回。

多个喷嘴37在纺纱室36的周围以等角度间隔排列。从各喷嘴37喷射空气以便使得在纺纱室36中产生捻回空气流。即、为了使得在纺纱室36中产生捻回空气流而喷射的空气通过各喷嘴37。从喷嘴37喷射的空气在纺纱室36内一边绕中空引导轴体40的周围捻回一边朝下游侧流动。这样,能够使得在纺纱室36内产生朝下游侧流动的螺旋状的捻回空气流。

开口部38与纺纱室36连接,且随着趋向下游侧而扩宽。空气供给室39a形成在筒状部件35的周围。空气供给管39b与空气供给室39a连接,朝空气供给室39a供给空气。空气供给管39b设置于上游侧壳体50a,且与未图示的压缩空气源连接。由此,能够从压缩空气源对空气供给室39a供给空气。

由块部件31保持的针70的前端部70b位于纺纱室36内。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针70具备主体部71和包覆部74。主体部71是由至少包含钨以及钴的材料(超硬质合金:碳化钨)形成的超硬原材料,是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线状部件(针状部件)。

主体部71还具有:柱状部75,与主体部7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的面积在延伸方向上恒定;以及锥状部77,在延伸方向上配置在柱状部75的一方的端部,且随着趋向沿着延伸方向从端部离开的方向而剖面形状的面积变小。此处提到的柱状部75以及锥状部77是表示主体部71的部位的概念,主体部71可以由一个部件形成,也可以由两个部件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一个线状部件的一部分被实施磨削处理而形成锥状部77。包覆部74设置于柱状部75的一个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周向包覆主体部71的外周面71a且对外周面71a进行防湿。即、包覆部74防止因空气中包含的水分而导致针70被腐蚀。本实施方式的包覆部74包覆主体部71的包含外周面71a在内的全部的表面。

包覆部74由多个层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包覆部74具有:镍镀层72,与主体部71的外周面71a接触并进行包覆;以及锡镍合金镀层73,与镍镀层72的表面接触并进行包覆。镍镀层72通过无电解镀敷处理形成。镍镀层72的厚度均匀地形成,其厚度的例子为10μm~15μm。锡镍合金镀层73通过电解镀敷处理形成。锡镍合金镀层73的厚度例子为0.5μm~2.0μm。

如图3所示,中空引导轴体40将在纺纱室36内被加捻后的纤维束f朝气流纺纱装置7的外部引导。中空引导轴体40具有:锥状部41,随着趋向下游侧而外径扩大;以及圆筒部42,外周直径大致恒定。圆筒部42以其轴线与锥状部41的轴线一致的方式连接在锥状部41的大径侧。在锥状部41以及圆筒部42的轴中心形成有纤维通路43。在纤维通路43连接有用于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孔(未图示),从压缩空气源(未图示)经由空气导入孔供给空气。例如,在纺纱开始(生头纺纱)时从空气导入孔朝纤维通路43内喷射空气,由此纤维束f被从纤维引导孔34拉入气流纺纱装置7的内部。

壳体50具有上游侧壳体50a和下游侧壳体50b。上游侧壳体50a支承纤维引导部30。下游侧壳体50b支承中空引导轴体40。上游侧壳体50a以及下游侧壳体50b能够以固定于机体框架1a(参照图1)的支点(未图示)为中心移动。具体地说,在上游侧壳体50a中与支承纤维引导部30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是支点,在下游侧壳体50b中与支承中空引导轴体40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是支点。由此,纤维引导部30以及中空引导轴体40能够沿相互接近以及离开的方向移动。例如,中空引导轴体40在气流纺纱装置7的纺纱动作中断时(接头动作时以及/或者作业者所进行的维护时)从纤维引导部30离开。但是,纤维引导部30和中空引导轴体40也可以设置成不移动。

纱线监视装置8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纱线贮存装置11之间监视行进的纱线y的信息,并基于所监视到的信息检测纱疵的有无。纱线监视装置8当检测到纱疵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10。纱线监视装置8作为纱疵例如检测纱线y的粗细异常或者纱线y所含有的异物。纱线监视装置8还检测断纱等。张力传感器9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纱线贮存装置11之间测定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并将张力测定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10。当基于纱线监视装置8以及张力传感器9的至少任一个的检测结果而单元控制器10判断为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纺纱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具体地说,停止朝气流纺纱装置7的空气的供给,纱线y的生成中断,由此,纱线y被切断。或者,也可以利用另行设置的切断器将纱线y切断。

纱线贮存装置11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卷取装置13之间贮存纱线y。纱线贮存装置11具有从气流纺纱装置7将纱线y稳定地拉出的功能,构成从气流纺纱装置7将纱线y拉出的拉出装置。并且,纱线贮存装置11具有在接头台车3进行的接头动作时等使从气流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滞留而防止纱线y松弛的功能、以及防止相比纱线贮存装置11靠下游侧的纱线y的张力的变动传递至气流纺纱装置7的功能。上蜡装置12在纱线贮存装置11与卷取装置13之间对纱线y上蜡。

卷取装置13将纱线y卷取于筒管b而形成卷装p。卷取装置13具有摇架臂21、卷取滚筒22、横动导纱器23。摇架臂21将筒管b支承为能够旋转。摇架臂21由支轴24支承为能够摆动,使筒管b的表面或者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压力与卷取滚筒22的表面接触。设置于第二端部框架5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将多个纺纱单元2的卷取滚筒22一齐驱动。由此,在各纺纱单元2中,使筒管b或者卷装p朝卷取方向旋转。各纺纱单元2的横动导纱器23设置于多个纺纱单元2所共有的轴25。第二端部框架5的驱动马达将轴25在卷取滚筒22的旋转轴方向往复驱动,由此,横动导纱器23使纱线y相对于旋转的筒管b或者卷装p以预定幅度横动。

接头台车3当在某一纺纱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因某种原因而纱线y断线的情况下,行进至该纺纱单元2,进行接头动作。接头台车3具有接头装置26、吸管27、吸嘴28。吸管27由支轴27a支承为能够转动,捕捉来自气流纺纱装置7的纱线y并朝接头装置26引导。吸嘴28由支轴27b支承为能够转动,捕捉来自卷取装置13的纱线y并朝接头装置26引导。接头装置26进行被引导来的纱线y彼此的接头。接头装置26是使用压缩空气的捻接器、或者将纱线y机械式地接头的打结器等。

在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动作时,使卷装p朝反卷取方向旋转(反向旋转)。此时,以使得卷装p从卷取滚筒22离开的方式利用气缸(省略图示)使摇架臂21移动,利用设置于接头台车3的反向旋转用辊(省略图示)使卷装p反向旋转。也可以在利用反向旋转用辊使卷装p反向旋转前利用接头台车3所具备的制动部件(例如卷装板)使卷装p的惯性旋转停止。

在本实施方式的针70中设置有对主体部71的外周面71a进行防湿的包覆部74。由此,能够防止主体部71的外周面71a暴露于水分中,因此能够防止因水分而导致针70腐蚀。结果,能够防止因腐蚀而导致的针70的耐用期间的缩短。并且,即便在使用容易吸收水分的粘接剂将针70固定于块部件31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针70腐蚀。结果,与所使用的粘接剂的种类无关,能够防止因腐蚀而导致的针70的耐用期间的缩短。通过针70的耐用期间延长,在纺纱机械1中,针70的更换频率降低,也能够缩短为了进行针70的更换作业而使纺纱单元2停止的时间。结果,纺纱机械1的运转效率也提高。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针70中,包覆部74的厚度均匀地形成,因此,即便设置包覆部74,针70的外形也不会变化,能够维持针70的性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针70中,包覆部74由多个层形成,具有:镍镀层72,与主体部71的外周面71a接触并进行包覆;以及锡镍合金镀层73,与镍镀层72的表面接触并进行包覆。由此,能够对主体部71的外周面71a进行防湿。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针70中,能够提高耐腐蚀性、耐药品性,并且能够抑制裂纹的产生。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针70中,包覆部74包覆主体部71的包含外周面71a在内的全部的表面。由此,能够省略掩蔽等的劳力,因此能够在主体部71的外周面71a容易地形成包覆部7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纤维引导部30中,粘接剂以氰基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以氰基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粘接剂存在容易吸收水分的倾向。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7中使用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中有时含有水分。主体部71的外周面71a借助包覆部74而被防湿。由此,能够在块部件31与针70的固定中使用以氰基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通用性高的粘接剂。

上述实施方式的针70与中空引导轴体40配置在同轴上。由此,针70能够对纤维束f适当地进行作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针70的包覆部74由镍镀层72和与镍镀层72的表面接触并进行包覆的锡镍合金镀层73构成的例子而进行说明,但是,代替锡镍合金镀层73,也可以形成硬质铬镀层等各种镀层。另外,在约一个月的期间的运转实验中,得到了如下的结果:由镍镀层72和锡镍合金镀层73构成的包覆部74的耐腐蚀性以及耐药品性优异,并且难以产生裂纹。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针70中,举出了由镍镀层72以及锡镍合金镀层73这二层构成的包覆部7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例如如图6(a)所示,针170也可以具有由镍镀层72单层构成的包覆部74。包覆部74只要设置在针70的主体部71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并且,包覆部也可以由三层以上的多层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针70中,举出了主体部71的包含外周面71a在内的整个表面均由包覆部74包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设置在主体部71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例如,如图6(b)所示,也可以是在与块部件31的孔部31c的下游侧端部31b对置的外周面71a的一部分71b形成有包覆部174的针170。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举出了通过无电解镀敷处理或者电解镀敷处理形成包覆部7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也可以通过利用物理蒸镀法(pvd:physicalvapordeposition)或者化学蒸镀法(cvd:chemicalvapordeposition)形成薄膜来包覆主体部71的至少一部分。薄膜的例子中包含dlc(diamond-likecarbon,类金刚石碳)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纤维引导块30a和喷嘴块30b在图3中作为不同部件示出,但也可以构成为一个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针状部件的一例,举出了沿一个方向延伸、且具有随着趋向一个方向而变得尖细的形状(锥状部77)的针7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针状部件也可以是沿一个方向延伸且一方的端部形成为圆锥形状的部件、或者一方的端部形成为球状的部件那样的针状部件。换言之,针70也可以不具有锥状部77。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举出了纤维引导块(纤维引导部件)30a由块部件31以及针70这两个部件形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块部件本身形成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针状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针状部件设置上述那样的包覆部74(174)。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举出了针70在插入于孔部31c的状态下通过粘接剂被固定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压入于孔部31c的状态下进行安装、也可以在插入于孔部31c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安装。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举出了针70(170)的主体部71由至少包含钨以及钴的材料形成、主体部71的外周面71a由包覆部74(174)包覆并被防湿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结构,或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将纤维引导块30a、喷嘴块30b以及中空引导轴体40的至少一个主体部利用包覆针70的主体部71的包覆部74(174)那样的材料包覆。即、也可以将现有的纤维引导块、喷嘴块以及中空引导轴体沿着周向对外周面进行包覆并对外周面进行防湿。由此,例如,能够抑制图3以及图4(a)所示那样的由圆c包围的角部的一部分因腐蚀而缺损。结果,能够防止因构成气流纺纱装置7的部件腐蚀而导致的耐用期间的缩短。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利用接头装置26进行接头,但也可以利用拼接(piecing)将断开的纱线y连接。在该情况下,中空引导轴体40的空气导入孔以朝向前端部的方式倾斜设置,通过从空气导入孔喷射空气,来自卷装p的纱线y被反向送入气流纺纱装置7内。然后,开始由牵伸装置6进行的牵伸动作和由气流纺纱装置7进行的纺纱动作,由此,纱线y成为连续状态。

在纺纱单元2中,也可以形成为,各装置配置成使得在上侧供给的纱线y在下侧被卷取。为了从气流纺纱装置7拉出纱线y,也可以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纱线贮存装置11之间配置有送出辊以及夹持辊。在设置有送出辊以及夹持辊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纱线贮存装置11而设置利用吸引空气流吸收纱线y的松弛管或者机械式的张力调节辊等。纱线监视装置8也可以配置在纱线贮存装置11与卷取装置13之间。

各结构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例如,纺纱室36、纤维引导部30、以及纤维引导孔3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