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9029发布日期:2020-04-14 20:50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



背景技术:

棉纱是棉纤维经纺纱工艺加工而成的纱,经合股加工后成为棉线,根据纺纱的不同工艺,可分为普梳纱和精梳纱,精梳纱选用优质原料,成纱中纤维伸直平行、结杂少、光泽好、条干匀而且强力高,这类棉纱多用于织造高档织物,棉纱的用途很广泛,它可以作为机织用纱,如床单、被罩和窗帘等家纺系列。也可以作为针织用纱,尤其精梳纱可以用来生产质量要求较高的纺织品,如高档汗衫等,还可生产特种工业用的电工黄蜡布、轮胎帘子布、高速缝纫线和刺绣线等,棉纱因为其健康、舒适、环保绿色的特性,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随着纺织行业的调整和投入力度的加大,纱线品种的开发和提高质量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产业技术的升级,纺织面料向差异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花式纱,其中竹节纱的应用较为广泛。

竹节纱具有粗细分布不均匀的外观,是花式纱中种类最多的一种,有粗细节状竹节纱、疙瘩状竹节纱、短纤维竹节纱以及长丝竹节纱等,竹节纱的显著特点就是纱线忽细忽粗,在纱线上叠出的部位称作竹节,在现有技术中,生产的竹节纱仅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竹节纤维部,导致竹节纱强度不高,而且现有竹节纱舒适性较普通棉纱有一定差距。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包括至少一组连续且并列设置的竹节段、平直段和过渡段,所述平直段、过渡段和竹节段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竹节段、平直段和过渡段均同轴设置,所述过渡段靠近竹节段的一端直径和竹节段直径相同,所述过渡段靠近平直段的一端直径和平直段直径相同,所述平直段包括内芯、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所述内芯、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外层包覆于内芯外表面,所述第二外层包覆于第一外层外表面,第二外层外表面和过渡段靠近平直段的一端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一外层包括第一纤维纱、第二纤维纱和第三纤维纱,所述第一纤维纱、第二纤维纱和第三纤维纱均螺旋缠绕于内芯外表面,所述第二外层包括第四纤维纱、第五纤维纱和第六纤维纱,所述第四纤维纱、第五纤维纱和第六纤维纱均螺旋缠绕于第一外层外表面。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舒适性,所述内芯材质为棉质纤维纱,所述内芯直径大于第一纤维纱、第二纤维纱、第三纤维纱、第四纤维纱、第五纤维纱和第六纤维纱。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透气性能,所述第一纤维纱材质为竹炭纤维纱。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保暖性能,所述第二纤维纱材质为羊毛纤维纱。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菌性能,所述第三纤维纱材质为银纤维纱。

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色彩的丰富性,所述第四纤维纱、第五纤维纱和第六纤维纱外表面分别涂设不同的颜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包括至少一组连续且并列设置的竹节段、平直段和过渡段所组成的纱段,通过设置过渡段,增加了竹节段和平直段间连接的强度,平直段、过渡段和竹节段沿纱的走向依次首尾连接,竹节段、平直段和过渡段均同轴设置,过渡段靠近竹节段的一端直径和竹节段直径相同,过渡段靠近平直段的一端直径和平直段直径相同,平直段包括内芯、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内芯、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均同轴设置,第一外层包覆于内芯外表面,第二外层包覆于第一外层外表面,第二外层外表面和过渡段靠近平直段的一端外表面齐平,第一外层包括第一纤维纱、第二纤维纱和第三纤维纱,第一纤维纱、第二纤维纱和第三纤维纱均螺旋缠绕于内芯外表面,第二外层包括第四纤维纱、第五纤维纱和第六纤维纱,第四纤维纱、第五纤维纱和第六纤维纱均螺旋缠绕于第一外层外表面,第四纤维纱、第五纤维纱和第六纤维纱为彩色纤维纱,而且第四纤维纱、第五纤维纱和第六纤维纱的颜色均不相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色彩的丰富多样性,内芯材质为棉质纤维纱,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舒适性,第一纤维纱材质为竹炭纤维纱,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透气性,第二纤维纱材质为羊毛纤维纱,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舒适性,同时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暖性,第三纤维纱材质为抗菌类纤维纱,如银纤维纱,可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抗菌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平直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竹节段;2-平直段;3-过渡段;4-内芯;5-第一外层;6-第二外层;7-第一纤维纱;8-第二纤维纱;9-第三纤维纱;10-第四纤维纱;11-第五纤维纱;12-第六纤维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结合以下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包括至少一组连续且并列设置的竹节段1、平直段2和过渡段3,所述平直段2、过渡段3和竹节段1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竹节段1、平直段2和过渡段3均同轴设置,所述过渡段3靠近竹节段1的一端直径和竹节段1直径相同,所述过渡段3靠近平直段2的一端直径和平直段2直径相同,所述平直段2包括内芯4、第一外层5和第二外层6,所述内芯4、第一外层5和第二外层6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外层5包覆于内芯4外表面,所述第二外层6包覆于第一外层5外表面,第二外层6外表面和过渡段3靠近平直段2的一端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一外层5包括第一纤维纱7、第二纤维纱8和第三纤维纱9,所述第一纤维纱7、第二纤维纱8和第三纤维纱9均螺旋缠绕于内芯4外表面,所述第二外层6包括第四纤维纱10、第五纤维纱11和第六纤维纱12,所述第四纤维纱10、第五纤维纱11和第六纤维纱12均螺旋缠绕于第一外层5外表面。

在竹节段1和平直段2之间设置过渡段3,增加了竹节段1和平直段2连接处的直径,增加了此处的强度,同时在内芯4外周分别设置第一外层5和第二外层6,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强度。

优选的,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舒适性,所述内芯4材质为棉质纤维纱,所述内芯4直径大于第一纤维纱7、第二纤维纱8、第三纤维纱9、第四纤维纱10、第五纤维纱11和第六纤维纱12,棉质纤维纱可有效增加本实用新型的舒适度。

优选的,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透气性能,所述第一纤维纱7材质为竹炭纤维纱。

优选的,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保暖性能,所述第二纤维纱8材质为羊毛纤维纱。

优选的,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菌性能,所述第三纤维纱9材质为银纤维纱。

优选的,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色彩的丰富性,所述第四纤维纱10、第五纤维纱11和第六纤维纱12外表面分别涂设不同的颜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连续且并列设置的竹节段(1)、平直段(2)和过渡段(3),所述平直段(2)、过渡段(3)和竹节段(1)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竹节段(1)、平直段(2)和过渡段(3)均同轴设置,所述过渡段(3)靠近竹节段(1)的一端直径和竹节段(1)直径相同,所述过渡段(3)靠近平直段(2)的一端直径和平直段(2)直径相同,所述平直段(2)包括内芯(4)、第一外层(5)和第二外层(6),所述内芯(4)、第一外层(5)和第二外层(6)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外层(5)包覆于内芯(4)外表面,所述第二外层(6)包覆于第一外层(5)外表面,第二外层(6)外表面和过渡段(3)靠近平直段(2)的一端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一外层(5)包括第一纤维纱(7)、第二纤维纱(8)和第三纤维纱(9),所述第一纤维纱(7)、第二纤维纱(8)和第三纤维纱(9)均螺旋缠绕于内芯(4)外表面,所述第二外层(6)包括第四纤维纱(10)、第五纤维纱(11)和第六纤维纱(12),所述第四纤维纱(10)、第五纤维纱(11)和第六纤维纱(12)均螺旋缠绕于第一外层(5)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4)材质为棉质纤维纱,所述内芯(4)直径大于第一纤维纱(7)、第二纤维纱(8)、第三纤维纱(9)、第四纤维纱(10)、第五纤维纱(11)和第六纤维纱(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纱(7)材质为竹炭纤维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纱(8)材质为羊毛纤维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纤维纱(9)材质为银纤维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纤维纱(10)、第五纤维纱(11)和第六纤维纱(12)外表面分别涂设不同的颜色。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强度的混纺竹节纱,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一组连续且并列设置的竹节段、平直段和过渡段所组成的纱段,平直段包括内芯、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第一外层包括第一纤维纱、第二纤维纱和第三纤维纱,第二外层包括第四纤维纱、第五纤维纱和第六纤维纱,第四纤维纱、第五纤维纱和第六纤维纱为彩色纤维纱,增加了本实用新型色彩的丰富多样性,内芯材质为棉质纤维纱,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舒适性,第一纤维纱材质为竹炭纤维纱,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透气性,第二纤维纱材质为羊毛纤维纱,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暖性,第三纤维纱材质为抗菌类纤维纱,如银纤维纱,可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抗菌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胜;李颖;于有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光县华兴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0
技术公布日:2020.0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