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淋膜纸展平加工用的加热辊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0577发布日期:2020-08-05 00:0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淋膜纸展平加工用的加热辊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淋膜纸加热辊筒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淋膜纸展平加工用的加热辊筒。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淋膜纸展平加工时使用的加热辊筒大多数都是采用在中空的加热辊上连接蒸汽管,利用蒸汽对加热辊筒进行升温,然后对淋膜纸进行加热。该方式的缺点主要为,蒸汽管延伸到加热辊筒内部的腔体时,存在直径大小上的差距,使得蒸汽在蒸汽管的外壁上因温差不等产生冷凝水,而冷凝水在加热辊筒内部聚集,从而影响加热辊筒的加热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淋膜纸展平加工用的加热辊筒,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淋膜纸展平加工用的加热辊筒,包括辊筒本体,所述辊筒本体内部为空腔结构,该空腔部分设为所述辊筒本体的导热仓,所述导热仓内依次等距分隔有圆形导热板,多个所述圆形导热板圆周边缘均与所述导热仓内壁焊接固定,每个所述圆形导热板上均开设有引流通孔,且每相邻的两个圆形导热板上的所述引流通孔位置相反;

所述辊筒本体两端的侧壁中心处对称开设有活动口,两个所述活动口内均穿插有引流中空轴,两个所述引流中空轴一端与所述导热仓两端内壁呈铸焊连接,另一端反向延伸至所述辊筒本体外部分别焊接有衔接管,两个所述衔接管另一端头部分别安装有转动接头,通过两个所述转动接头分别连接有热油高压管,且两个所述引流中空轴靠近所述衔接管一端外壁上套设有滚珠轴承。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圆形导热板均为金属铜板。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引流通孔孔径大小为2-3cm。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活动口内均卡设有轴封,每个轴封分别套设于对应的引流中空轴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热油高压管直径小于所述衔接管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辊筒本体圆周表面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均为横向设置且两端延伸至所述辊筒本体两端边缘处设有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辊筒本体圆周表面上胶粘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内壁上对应两个所述限位槽分别设有两个限位凸条,且两个所述限位凸条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槽相契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将加热辊筒内部的腔体直接做为导热仓,在导热仓内依次等距分隔有圆形导热板并且和导热仓内壁焊接固定,然后在圆形导热板上面开设了引流通孔,每两个相邻的圆形导热板上开设的引流通孔位置相反设置,使得一端的热油高压管内的热油经过相连接的衔接管进入对应的引流中空轴内并引入导热仓,将导热仓注满热油,使得多个圆形导热板全部浸泡在热油里,便于将热量传导到加热辊筒上对淋膜纸进行加热,而热油经过多个反向交错设置的引流通孔在加热辊筒转动的时候延缓热油的流动,使得多个圆形导热板的导热时间加长,提高加热辊筒的加热效率,最后热油从另一端的引流中空轴送出经过衔接管进入热油高压管内并回到热油的加热装置进行再次加热,实现了热油的循环利用,以保持温度的实时传导,避免了加热辊筒利用蒸汽加热的方式时出现的冷凝水聚集现象。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辊筒本体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套侧视图。

图中:1、辊筒本体;11、活动口;12、导热仓;13、圆形导热板;13a、引流通孔;14、限位槽;2、橡胶套;21、限位凸条;3、引流中空轴;4、滚珠轴承;5、衔接管;6、转动接头;7、热油高压管;8、轴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淋膜纸展平加工用的加热辊筒,包括辊筒本体1,所述辊筒本体1内部为空腔结构,该空腔部分设为所述辊筒本体1的导热仓12,所述导热仓12内依次等距分隔有圆形导热板13,每个所述圆形导热板13均为金属铜板,利用金属铜的导热性能,来提高导热效率,多个所述圆形导热板13圆周边缘均与所述导热仓12内壁焊接固定,每个所述圆形导热板13上均开设有引流通孔13a,每个所述引流通孔13a孔径大小为2-3cm,且每相邻的两个圆形导热板13上的所述引流通孔13a位置相反,所述辊筒本体1两端的侧壁中心处对称开设有活动口11,两个所述活动口11内均穿插有引流中空轴3,两个所述引流中空轴3一端与所述导热仓12两端内壁呈铸焊连接,另一端反向延伸至所述辊筒本体1外部分别焊接有衔接管5,两个所述衔接管5另一端头部分别安装有转动接头6,通过两个所述转动接头6分别连接有热油高压管7,所述热油高压管7直径小于所述衔接管5直径,使得热油处于加压状态经过衔接管5时进行压力释放,放缓热油的流速,为接下来的导热提供了时间,且两个所述引流中空轴3靠近所述衔接管5一端外壁上套设有滚珠轴承4,两个引流中空轴3通过两个滚珠轴承4设置在淋膜纸加工设备上进行转动连接。

如图2所示,每个所述活动口11内均卡设有轴封8,每个轴封8分别套设于对应的引流中空轴3外壁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轴封8使得两个引流中空轴3处于对应的活动口11内时,与辊筒本体1之间进行密闭连接,以保持内部的温度的同时还具有减震效果,防止辊筒本体1转动时导致两个引流中空轴3出现断裂的现象。

如图3和4所示,所述辊筒本体1圆周表面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4,两个所述限位槽14均为横向设置且两端延伸至所述辊筒本体1两端边缘处设有开口,所述辊筒本体1圆周表面上胶粘有橡胶套2,所述橡胶套2内壁上对应两个所述限位槽14分别设有两个限位凸条21,且两个所述限位凸条21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槽14相契合。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辊筒本体1的1圆周表面上套设橡胶套2并利用胶粘方式连接,使得辊筒本体1和淋膜纸转动接触时对淋膜纸进行保护,而橡胶套2则利用两个限位凸条21和辊筒本体1上的两个限位槽14进行契合,避免橡胶套2在转动摩擦过程中脱胶时产生打滑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首先,将辊筒本体1通过两个引流中空轴3上的滚珠轴承4设置在淋膜纸加工设备上进行转动连接,然后将两个热油高压管7对接好热油的加热装置,然后启动淋膜纸加工设备将淋膜纸引导至辊筒本体1圆周表面的橡胶套2表面上,此时利用增压泵将热油从加热装置内沿着一端的热油高压管7抽取到相连接的衔接管5内,然后经过相连接的引流中空轴3引入导热仓12,将热油注满导热仓12,使得多个金属铜制成的圆形导热板13浸泡在热油里进行快速的导热,辊筒本体1将该热量传递到圆周表面隔着橡胶套2对淋膜纸进行加热,而热油在经过多个反向交错设置的引流通孔13a后,从另一端的引流中空轴3流出进入相连接的衔接管5后再沿着相连接的热油高压管7回到加热装置内重新加热,不断循环进行热量的传导。

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