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尘笼凝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7447发布日期:2021-02-09 12:4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尘笼凝棉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双尘笼凝棉器。


背景技术:

[0002]
开清棉工序是由多台机器组合生产,在整个工艺流程中,通过凝棉器把每一个单机相互衔接起来,利用管道气流输棉,组成一套连续加工系统。传统的凝棉机由尘笼、剥棉打手及风扇组成,其主要作用是输送棉块、排出短绒和细杂以及排除车间中部分含尘气流,现有技术中尘笼自旋转同时剥棉打手将吸附与尘笼外壁上的棉料打下,不足之处在于,单一的尘笼的外侧壁有效工作面积比较小,导致除杂效率不高且处理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尘笼凝棉器,具有较高的除杂效率和较快的处理速度。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尘笼凝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上尘笼、下尘笼、刮板、剥棉打手、电机和传动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腔体,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连通腔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上尘笼和下尘笼均可旋转的设置于腔体内,上尘笼位于进料口下方,下尘笼位于出料口上方,所述下尘笼的旋转方向与上尘笼相反,下尘笼的旋转方向与剥棉打手相同,所述上尘笼、下尘笼以及腔体侧壁间形成s型的凝棉通道,该刮板的末端贴近上尘笼外壁,所述剥棉打手可旋转的设置于出料口,剥棉打手上设有多个翼片,所述电机通过传动装置驱动上尘笼、下尘笼和剥棉打手转动。
[0005]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可以开合的检查门。
[0006]
进一步的,所述上尘笼、下尘笼内部均与通风管道连通,通风管道上设有抽风机。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剥棉打手的翼片设有4个。
[0008]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尘笼凝棉器,内部设置两个尘笼,并与内壁间形成s型通道,大大增加了有效工作面积,具有较高的除杂效率和较快的处理速度。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尘笼凝棉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尘笼凝棉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尘笼凝棉器,包括壳体1、上尘笼2、下尘笼3、刮板4、剥棉打手5、电机6和传动装置,壳体1内设有腔体,壳体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连通腔体的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上尘笼2和下尘笼3均可旋转的设置于腔体内,上尘笼2位于进料口11下方,下尘笼3位于出料口12上方,下尘笼3的旋转方向与上尘笼2相反,下尘笼3的旋
转方向与剥棉打手5相同,上尘笼2、下尘笼3以及腔体侧壁间形成s型的凝棉通道13,刮板4固定于腔体内,该刮板4的末端贴近上尘笼2外壁,并与上尘笼2外壁留有一定间隙,剥棉打手5可旋转的设置于出料口12,剥棉打手5上设有多个翼片51,本实施例中,剥棉打手5的翼片51设有4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剥棉打手5的翼片51数量可以为其他整数,电机6通过传动装置驱动上尘笼2、下尘笼3和剥棉打手5转动,传动装置可以设置为如下结构,但不限于此:下尘笼3和剥棉打手5通过皮带和皮带轮连接,以实现同向转动,上尘笼2和下尘笼3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以实现相反方向转动。
[0013]
壳体1上设有可以开合的检查门,上尘笼2、下尘笼3内部均与通风管道7连通,通风管道7上设有抽风机8。
[001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尘笼2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下尘笼3和剥棉打手5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棉料从进料口11进入凝棉通道13内,部分棉料先被上尘笼2所吸附,并随着上尘笼2转动至刮板4所在位置,被刮板4所刮落,接着又有部分棉料被下尘笼3所吸附,并随着下尘笼3转动,剥棉打手5将下尘笼3上吸附的棉料刮落下来,并由出料口12排出,由于棉料在经历s型的凝棉通道13时要依次经过上尘笼2和下尘笼3的吸附除杂,因而除杂效果好,且上尘笼2、下尘笼3和剥棉打手5的转速可以设置得比普通凝棉器要高,因而能够提高处理速度。
[0015]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