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造纸工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复合耐高线压造纸毛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造纸毛毯是造纸机压榨部必不可少的消耗品,它的作用一是提供有弹性、可渗透的支撑使纸页脱水最大化,二是修饰纸页表面效果,三是传送湿纸页通过压区及压榨部。
随着造纸工业的不断发展,造纸过程及装备向宽幅、高速、新纸机结构及更好的纸幅性能方向发展,为了提高纸机压榨部运行效能和效率,靴式、大辊径等宽压区压榨形式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压榨形式承受的线压力一般都在800kn/m以上,因此对造纸毛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造纸毛毯满足毯面平整性、透水性和强力外,还要造纸毛毯具有良好的压缩回弹性能,即要使造纸毛毯保持正常使用,就要使造纸毛毯离开压区后仍能回复到一定的厚度,从而确保有一定的容水空间,接受纸页传递过来的大量水分。否则造纸毛毯在高线压的反复作用下,很快被压实,容水空间减少,透水率下降,不能满足造纸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层复合耐高线压造纸毛毯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造纸毛毯压缩回弹性能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复合耐高线压造纸毛毯,包括层叠设置的底层纤维层、基布层、里层纤维层以及与纸张接触的表层纤维层;所述基布层包括至少两层单层基布。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基布层包括三层所述单层基布,三层所述单层基布由所述表层纤维层至所述底层纤维层依次为上层基布、中层基布和下层基布。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上层基布的织物组织结构为1/1或1/3组织结构,所述中层基布和/或所述下层基布的织物组织结构为1/1、1/3或2/2组织结构。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上层基布、所述中层基布和所述下层基布的经线均为单丝,所述上层基布、所述中层基布和所述下层基布的纬线为单丝或股线。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单层基布的经线密度为240根/10cm,所述单层基布的纬线密度为180-280根/10cm。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表层纤维层的纤维材料的细度小于所述底层纤维层的纤维材料的细度,所述表层纤维层的纤维材料的细度小于所述里层纤维层的纤维材料的细度。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表层纤维层的纤维材料的细度为6-20d;所述里层纤维层的纤维材料的细度为20-60d;所述底层纤维层的纤维材料的细度为30-60d。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底层纤维层的纤维材料中包括10%的双组份纤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造纸毛毯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形成基布层,所述基布层包括至少两层单层基布;所述基布层经热油拉伸定型;在所述基布层一侧依次形成里层纤维层和表层纤维层,在所述基布层另一侧形成底层纤维层;加压油热辊筒定型处理。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用于制备上述任一造纸毛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多层复合造纸毛毯实际上是由多个独立经纬组织系统的单层基布复合而成,毛毯下高线压的反复作用下上层组织经纱不易嵌入下层组织经纱的空隙内,回弹性好,不易变形,容水空间高,且不会失去滤水性能,有利于纸页中的水分快速转移到造纸毛毯,满足高速高线压纸机对造纸毛毯的脱水要求,并提高造纸毛毯的使用寿命。另外,在造纸毛毯制作过程收缩率小,容易控制克重和透气度,在纸厂使用过程尺寸相对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多层复合耐高线压造纸毛毯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多层复合耐高线压造纸毛毯的制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多层复合耐高线压造纸毛毯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多层复合耐高线压造纸毛毯100包括层叠设置的底层纤维层110、基布层120、里层纤维层130以及与纸张接触的表层纤维层140。其中,里层纤维层130和底层纤维层110分别位于基布层120的两侧,表层纤维层140位于里层纤维层130的外侧,且造纸时,一般纸张的上下侧分别设置有一张造纸毛毯100,造纸毛毯100的表层纤维层140直接与纸张的表面接触。基布层120包括至少两层单层基布,本申请的多层复合造纸毛毯100实际上是由多个经纬组织系统的单层基布复合而成,受高线压后回弹性能好。上层组织经纱不易嵌入下层组织经纱的空隙内,造纸毛毯100回弹性好,容水空间高,不易变形,且不会失去滤水性能,有利于纸页中的水分快速转移到造纸毛毯100,满足高速高线压纸机对造纸毛毯100的脱水要求,并提高造纸毛毯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基布层120包括三层单层基布,三层单层基布由表层纤维层140至底层纤维层110依次为上层基布121、中层基布122和下层基布123。三层单层基布层叠设置的结构更为合理,造纸毛毯100回弹性好,容水空间高,不易变形,且不会失去滤水性能,满足高速高线压纸机对造纸毛毯100的脱水要求,并提高造纸毛毯100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布层120还可以包括两层、四层或者其他数量的单层基布,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上层基布121的织物组织结构为1/1的纬面组织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层基布121还可以是1/3的纬面组织结构。中层基布122和/或下层基布123的织物组织结构为1/3的组织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中层基布122和/或下层基布123的织物组织结构还可以是1/1、2/2组织结构,此处不作限制。中层基布122和下层基布123的可采用同种或不同种的基布。通常情况下,上层基布121整体平整度高、紧密度好,下层基布123整体透水性好。
在一实施例中,上层基布121的经线、中层基布122的经线和下层基布123的经线均为单丝;上层基布121的纬线为单丝或股线,中层基布122或下层基布123的纬线为单丝或股线。其中为了区别说明,将上层基布121中的经线记为第一经线1211,上层基布121中的纬线记为第一纬线1212;中层基布122中的经线第二经线1221,中层基布122中的纬线记为第二纬线1222;下层基布123中的经线为第三经线1231,下层基布123的纬线记为第三纬线1232。其中,由于上层基布121较下层基布123更接近表层纤维层140,第一经线1211的密度小于第三经线1231的密度,第一纬线1212的密度小于第三纬线1232的密度。
具体地,第一经线1211选用0.25mm-0.40mm的锦纶单丝,第一经线1211密度为240根/10cm;第一纬线1212选用单丝或0.2-0.4*2*4锦纶股线(股丝由1股或者4股子股丝加捻而成,每股子股丝由2根直径为0.2-0.4mm的单丝加捻而成,例如0.2mm、0.3mm或0.4mm),第一纬线1212的密度为180-280根/10cm,例如180根/10cm、230根/10cm或者280根/10cm。第二经线1221选用0.25-0.4mm的锦纶单丝,第二经线1221的密度为220-280根/10cm,例如,220根/10cm、250根/10cm或者280根/10cm。第二纬线1222选用0.2-0.4mm的锦纶单丝(例如0.2mm、0.3mm或者0.4mm等),或者0.2*2*4的锦纶股线(股丝由4股子股丝加捻而成,每股子股丝由2根直径为0.2mm的单丝加捻而成),第二纬线1222的密度为180-280根/10cm,例如,180根/10cm、230根/10cm或者280根/10cm。第三经线1231选用0.25-0.4mm的锦纶单丝,第三经线1231的密度为220-280根/10cm,例如,220根/10cm、250根/10cm或者280根/10cm。第三纬线1232选用0.2-0.4mm的锦纶单丝(例如0.2mm、0.3mm或者0.4mm等),或者0.2*2*4的锦纶股线(股丝由4股子股丝加捻而成,每股子股丝由2根直径为0.2mm的单丝加捻而成),第三纬线1232的密度为180-280根/10cm,例如,180根/10cm、230根/10cm或者280根/10cm。中层基布122和下层基布123可采用相同的单层基布。上层基布121、中层基布122和下层基布123经纬线粗细搭配合理,基布层120整体结构紧密稳定,受压回弹性好,不易变形压实,容水空隙率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底层纤维层110、里层纤维层130以及表层纤维层140的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先由梳理机将纤维材料梳理成单片毛网,多层叠合后再由预刺机针刺成毛网,从而形成底层纤维层110、里层纤维层130以及表层纤维层140。
其中,考虑到表层纤维层140的材料粗度影响造纸毛毯100表面的平整度,其材料越细,造纸毛毯100越平整,里层纤维层130的材料粗度影响造纸毛毯100的滤水效果,其材料越粗,造纸毛毯100透气滤水性能越大,底层纤维层110的材料粗度影响造纸毛毯100与造纸机件的摩擦性能,因此为了保证造纸毛毯100有合理的透气度、毛毯纤维在造纸机上耐磨以及符合表面的平整度要求,一般里层纤维层130材料的粗度大于底层纤维层110材料的粗度,底层纤维层110材料的粗度大于表层纤维层140材料的粗度。例如,当底层纤维层110、里层纤维层130以及表层纤维层140的材料均为锦纶纤维时,里层纤维层130的锦纶纤维的粗度大于底层纤维层110的锦纶纤维的粗度,底层纤维层110的锦纶纤维的粗度大于表层纤维层140的锦纶纤维的粗度。在一应用场景中,里层纤维层130采用20d(dtex,分特)-60d的锦纶纤维,例如采用20d、40d、50d或60d的锦纶纤维,底层纤维层110采用30d-60d的锦纶纤维,例如采用30d、45d或60d的锦纶纤维,正面纤维层采用6d-20d的锦纶纤维,例如6d、13d或20d的锦纶纤维。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应用场景中,还可以结合透气度等其他性能为底层纤维层110、里层纤维层130以及表层纤维层140分别选用合适粗细的材料。
进一步地,表层纤维层140、里层纤维层130和底层纤维层110的纤维材料中均包括10%~30%的双组份纤维,双组份纤维的熔点为120℃~150℃,低于表层纤维层140、里层纤维层130和底层纤维层110中的其余纤维材料的熔点。从而在热定型处理中熔化部分的双组份纤维,进而使得熔化的双组份纤维与同层纤维层间的其余纤维材料抱合,同时相邻纤维层及基布层120之间抱合。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多层复合耐高线压造纸毛毯的制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造纸毛毯100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
s101:形成基布层120。
织造基布层120,基布层120的具体组织结构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基布层120包括至少两层单层基布,本申请的多层复合造纸毛毯100实际上是由多个经纬组织系统的单层基布复合而成,受高线压后回弹性能好。上层组织经纱不易嵌入下层组织经纱的空隙内,造纸毛毯100回弹性好,容水空间高,不易变形,且不会失去滤水性能,有利于纸页中的水分快速转移到造纸毛毯100,满足高速高线压纸机对造纸毛毯100的脱水要求,并提高造纸毛毯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基布层120经热油拉伸定型。具体地,在制备时将预先织造好的基布层120卷绕在热辊筒上,热辊筒内部储存有循环的油,通过给热辊筒内部的油进行加热而提高热辊筒表面的温度,然后通过拉伸设备拉伸卷绕在热辊筒上的基布层120,使基布层120定型。在该应用场景中,通过给热辊筒内部的油进行加热而保证热辊筒表面的温度,由于油具有流动性,因此热辊筒表面温差小,温度均匀,进而反映到基布层120表面的温度也均匀,最终经过定型处理的基布层120整体结构稳定,保证造纸毛毯100的结构稳定,在造纸机上形变量小。
s102:在基布层120一侧依次形成里层纤维层130和表层纤维层140,在基布层120另一侧形成底层纤维层110。
在基布层120一侧依次针刺植绒形成里层纤维层130和表层纤维层140,在基布层120另一侧针刺植绒形成底层纤维层110。其中,表层纤维层140、里层纤维层130和底层纤维层110的纤维材料中均包括10%~30%的双组份纤维,双组份纤维的熔点为120℃~150℃。
s103:加压油热辊筒定型处理。
对经s102步骤形成的半成品造纸毛毯100加压油热辊筒定型处理,在热定型处理中熔化部分的双组份纤维,进而使得熔化的双组份纤维与同层纤维层间的其余纤维材料抱合,同时相邻纤维层及基布层之间抱合,造纸毯面不易起毛,性能稳定期长,使用寿命长。具体地,可将半成品造纸毛毯100卷绕在热辊筒上油热定型,或者可用油热的热滚筒在半成品造纸毛毯100上滚压进行热定型处理,此处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用碱性洗涤剂对造纸毛毯100进行浸泡软化,随后清洗烘干。浸泡软化时间可以是1小时、2小时或者3小时,此处不作限定。经过洗涤软化后的造纸毛毯100起始性能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