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喂入机丝束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9475发布日期:2020-11-27 10:2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喂入机丝束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喂入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喂入机丝束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喂入机主要作用为,在纺丝过程中,卷绕上油机对片丝上油后,由牵引机将很多片丝集成丝束,再通过喂入机将丝束喂入到下方往复机盛丝桶中。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983528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与2019年12年24日公开了一种可控制速度的喂入机,其包括喂入机体,喂入机体内固定连接有电机,喂入机体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轴和旋转轴,驱动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旋转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二驱动齿轮啮合,驱动轴与电机主轴同轴固定连接,驱动轴和旋转轴一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喂入辊。经卷绕上油机上油完毕的片丝进入牵引机内,牵引机对片丝进行集束,所集成的带油丝束进入两个喂入辊间隙,喂入辊侧壁与丝束充分抵接,电机启动,驱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旋转轴转动,喂入辊高速转动使带油丝束快速冲入下方转动的往复机盛丝桶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带油丝束受喂入轮高速转动影响冲入往复机盛丝桶内时,带油丝束对盛丝桶内已经放置好的带油丝束进行冲击,盛丝桶内已放置好的丝束受冲击后会散乱,使丝束间出现扭结交叉的情况,从而影响后续纺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喂入机丝束缓冲装置。对进入往复机盛丝桶内的带油丝束进行缓冲,防止带油丝束直接进入往复机盛丝桶内,减少带油丝束对往复机盛丝桶内带油丝束的冲击,从而减少丝束间扭结交叉的情况,有效减少对后续纺纱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喂入机丝束缓冲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喂入机体下端面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油机构,所述喂入机体下端面设置有导油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竖直固定连接于喂入机体下端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远离连接杆一端向地面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缓冲板位于喂入辊下方,所述缓冲板位于往复机盛丝桶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油丝束从喂入辊向下方往复机盛丝桶内下落时,带油丝束先落至缓冲板上端面,缓冲板先对带油丝束进行一次缓冲,因缓冲板远离连接杆一端向地面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以缓冲板对带油丝束落下提供导向作用,带油丝束所携带的冲击力有效进行减弱,从而减少带油丝束对往复机盛丝桶内带油丝束的冲击,减少丝束间扭结交叉的情况,有效减少对后续纺纱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冲板为长方体板,所述缓冲板长度方向与喂入辊径向平行,所述缓冲板远离喂入机体一侧向地面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板远离喂入机体一侧向地面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即缓冲板向往复机盛丝桶方向倾斜,增加缓冲板的导向作用,使带油丝束经缓冲后进入往复机盛丝桶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冲板侧壁呈弧形设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带油丝束落至缓冲板上后,经缓冲过的带油丝束从缓冲板边缘滑入往复机盛丝桶内,缓冲板侧壁弧形设计可以减少缓冲板对带油丝束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油机构包括竖直固定连接于缓冲板上端面的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所述第一挡油板位于缓冲板靠近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油板位于缓冲板远离连接杆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油丝束落至缓冲板上端面时,油水会向四周溅射,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可以有效减少向四周溅射的油水,减少油水对工作环境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挡油板上端面固定连接于喂入机体下端面,所述第二挡油板上端面固定连接于喂入机体的下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可以增加缓冲板与喂入机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加缓冲板抗冲击性能,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油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缓冲板下端面的第一导油板,所述第一导油板自由端朝地面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四周溅射的油水部分溅射于喂入机体下端面并落至第一导油板上端面,便于统一收集处理,减少油水对工作环境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油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导油板上端面的两块第三导油板,所述第三导油板上端面固定连接于喂入机体下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导油板可以有效限制油水溅射范围,减少对工作环境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油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喂入机体下端面的第二导油板,所述第二导油板自由端朝地面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喂入机体下端面溅射的油水受第二导油板阻挡,并在重力作用下落于第一导油板上端面,统一收集处理,减少油水对喂入机体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导油板上端面沿导油方向开设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贯穿缓冲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至缓冲板上端面的部分油水经导油槽随第一导油板上端面的油水统一处理,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导油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导油板下端面,所述加强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缓冲板下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可以增加第一导油板与缓冲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有效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带油丝束从喂入辊向下方往复机盛丝桶内下落时,带油丝束先落至缓冲板上端面,缓冲板先对带油丝束进行一次缓冲,因缓冲板远离连接杆一端向地面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以缓冲板对带油丝束落下提供导向作用,带油丝束所携带的冲击力有效进行减弱,从而减少带油丝束对往复机盛丝桶内带油丝束的冲击,减少丝束间扭结交叉的情况,有效减少对后续纺纱的影响;

2.当带油丝束落至缓冲板上后,经缓冲过的带油丝束从缓冲板边缘滑入往复机盛丝桶内,缓冲板侧壁弧形设计可以减少缓冲板对带油丝束的损伤;

3.向喂入机体下端面溅射的油水受第二导油板阻挡,并在重力作用下落于第一导油板上端面,统一收集处理,减少油水对喂入机体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整体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是缓冲机构和导油机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喂入机体;200、往复机盛丝桶;300、喂入辊;400、缓冲机构;410、连接杆;420、缓冲板;500、挡油机构;510、第一挡油板;520、第二挡油板;600、导油机构;610、第一导油板;620、第二导油板;630、第三导油板;640、导油槽;650、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喂入机丝束缓冲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喂入机体100下端面的缓冲机构400,缓冲机构400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油机构500,喂入机体100下端面设置有导油机构600。

参照图1,缓冲机构400包括竖直固定连接于喂入机体100下端面的连接杆410,连接杆410下端面固定连接有长方形缓冲板420,缓冲板420长度方向与喂入辊300径向平行,缓冲板420远离连接杆410一端向地面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缓冲板420远离喂入机体100一侧向地面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缓冲板420位于喂入辊300下方,从喂入辊300经过的带油丝束落至缓冲板420远离上端面喂入机体100的一端,缓冲板420对带油丝束进行一次缓冲,降低带油丝束进入往复机盛丝桶200内的冲击力,减少带油丝束对往复机盛丝桶200内带油丝束的冲击,减少往复机盛丝桶200内带油丝束扭结交叉的情况。

参照图1,缓冲板420侧壁呈弧形设计,减少缓冲板420对带油丝束的损伤。

参照图1,挡油机构500包括竖直固定连接于缓冲板420上端面的第一挡油板510和第二挡油板520,第一挡油板510位于缓冲板420靠近连接杆410的一端,第二挡油板520位于缓冲板420远离连接杆410的一端。带油丝束落至缓冲板420上时,因冲击力作用,油水会向四周溅射,第一挡油板510和第二挡油板520可以有效减少向四周溅射的油水,减少油水对工作环境的影响。

参照图1,第一挡油板510上端面和第二挡油板520上端面均固定连接于喂入机体100下端面,增加缓冲板420与喂入机体100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带油丝束对缓冲机构400冲击造成的损伤,延长缓冲机构400使用寿命。

参照图1,导油机构600包括固定连接于缓冲板420下端面的第一导油板610,第一导油板610固定连接于缓冲板420靠近喂入机体100一端,喂入机体100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油板620,第二导油板620位于第一导油板610上方,第一导油板610自由端和第二导油板620(参照图2)自由端均向地面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导油板610上端面竖直固定连接有两块第三导油板630,第三导油板630上端面固定连接于喂入机体100下端面。

参照图3,第一导油板610上端面沿导油方向开设有导油槽640,导油槽640一端穿过缓冲板420。落于缓冲板420上的油水进入导油槽640内,并随第一导油板610上的油水统一收集处理。

参照图3,第一导油板610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根加强杆650,加强杆650轴线与喂入辊300(参照图2)轴线平行,加强杆650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导油板610下端面,加强杆650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缓冲板420下端面。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为:经卷绕上油机上油完毕的片丝进入牵引机内,牵引机对片丝进行集束,所集成的带油丝束进入两个喂入辊300间隙,喂入辊300侧壁与丝束充分抵接,电机启动,驱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旋转轴转动,喂入辊300高速转动使带油丝束向下方运动。

带油丝束到达缓冲板420上端面,缓冲板420对带油丝束进行一次缓冲,从而降低带油丝束对往复机盛丝桶200内带油丝束的冲击。

带油丝束在缓冲板420的导向作用下进入下方的往复机盛丝桶200内,落在缓冲板420上端面的油水向四周溅射时,部分油水溅射至第一挡油板510和第二挡油板520侧壁,沿缓冲板420进入往复机盛丝桶200内。部分油水溅射至第二导油板620下端面,并落至第一导油板610上端面,便于收集处理。部分油水进入导油槽640,随第一导油板610上端面的油水统一收集处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