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短纤油剂水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7433发布日期:2021-04-13 22:5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剂水冷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涤纶短纤油剂水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涤纶短纤是由聚酯再纺成丝束切断后得到的纤维,聚酯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由pta和meg聚合而成。再生短纤是以利用废旧聚酯瓶片、纺丝废丝、泡泡料、浆块等做原料,废旧瓶片经过粉碎、清洗,各种料的混合物经过干燥,熔融挤出,纺丝,卷绕,集束,牵伸,卷曲(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在卷曲的时候添加不同的油剂),松弛热定型,切断后形成不同长度的涤纶短纤。
3.现有技术中,每至盛夏时,后纺油槽的油剂水到前纺卷绕工序使用时,由于水温较高(50℃左右),造成缠辊严重、丝束异味和卷绕丝颜色变化大,严重影响短纤产品的质量,并且增加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涤纶短纤油剂水冷却装置,能够降低卷绕工序使用的油剂水温度,减少丝束异味,使得卷绕丝的颜色稳定,降低一线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涤纶短纤油剂水冷却装置,包括后纺油槽,所述后纺油槽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槽体和下槽体,上槽体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积小于下槽体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积,所述下槽体侧面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与冷却器相连,所述冷却器包括卧式设置的筒状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腔体和出水腔体,所述进水腔体和出水腔体朝外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通入接头和排出接头,进水腔体和出水腔体朝内的一端均设置有伸入壳体内部的连接管一,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分液器,所述分液器包括分液槽体和分液端板,分液端板上贯穿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分流通道,分流通道轴线与壳体轴线相平行,分液槽体内部设有分液槽,两个分液端板的各分流通道之间均通过相应换热连接管相连,所述分液槽体朝外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二,连接管二通过螺旋换热管与对应连接管一相连接;所述壳体侧面分别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
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后纺油槽上槽体内的油剂水溢流到下槽体内,通过管道进入通入接头,再通过进水腔体的连接管一、螺旋换热管进入分液槽体,再通过各换热连接管进入另一个分液槽体,再经螺旋换热管、出水腔体排出;同时冷却液进入壳体内,与油剂水换热,降低油剂水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降低卷绕工序使用的油剂水温度,减少丝束异味,使得卷绕丝的颜色稳定,降低一线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腔体和出水腔体靠近壳体的一侧均嵌入壳体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换热管的外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径向固定杆,所述分液槽体和分液端板均呈圆形,分液槽体和分液端板的外周也沿周向间隔
设置有若干径向固定杆,固定杆端部与壳体内壁相固定。固定杆可以提高螺旋换热管、分液槽体和分液端板的连接牢固度。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连接管包括蛇形管段,蛇形管段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侧延伸部,蛇形管段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直管段,所述分液端板上开设有多圈分流通道,每圈分流通道沿周向等间隔分布,壳体内壁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外侧换热连接管的定位件。蛇形管段增大油剂水与冷却液的换热接触面积,侧延伸部也增大与冷却液的换热接触面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下侧设置有若干支撑座和排液管,壳体上侧设置有若干检修管。壳体通过支撑座放置在地面上,通过下侧的排液管进行排液。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离心泵和控制阀,管道上位于控制阀和冷却器之间还设有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可以加速油剂水温度的冷却。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管道上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15.图4为分液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换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1后纺油槽,1a上槽体,1b下槽体,2管道,3壳体,4进水腔体,4a通入接头,5出水腔体, 5a排出接头,6连接管一,7分液器,7a分液槽体,7b分液端板,8检修管,9分流通道,10换热连接管,10a蛇形管段, 10b直管段,10c延伸部,11连接管二,12螺旋换热管,13冷却液进口,14冷却液出口,15固定杆,16定位件,17支撑座,18排液管, 19离心泵,20控制阀,21板式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

5所示,为一种涤纶短纤油剂水冷却装置,包括后纺油槽1,后纺油槽1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槽体1a和下槽体1b,上槽体1a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积小于下槽体1b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积,下槽体1b侧面连接有管道2,管道2与冷却器相连,所述冷却器包括卧式设置的筒状壳体3,壳体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腔体4和出水腔体5,进水腔体4和出水腔体5朝外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通入接头4a和排出接头5a,进水腔体4和出水腔体5朝内的一端均设置有伸入壳体3内部的连接管一6,壳体3内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分液器7,分液器7包括分液槽体7a和分液端板7b,分液端板7b上贯穿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分流通道9,分流通道9轴线与壳体3轴线相平行,分液槽体7a内部设有分液槽,两个分液端板7b的各分流通道9之间均通过相应换热连接管10相连,分液槽体7a朝外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二11,连接管二11通过螺旋换热管12与对应连接管一6相连接;壳体3侧面分别设置有冷却液进口13和冷却液出口14。进水腔体4和出水腔体5靠近壳体3的一侧均嵌入壳体3内。螺旋换热管12的外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径向固定杆15,分液槽体7a和分液端板7b均呈圆形,分液槽体7a和分液端板7b的外周也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径向固定杆15,固定杆15端部与壳体3内壁相固定。换热连接管10包括蛇形管段10a,蛇形管段10a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侧延伸部
10c,蛇形管段10a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直管段10b,分液端板7b上开设有多圈分流通道9,每圈分流通道9沿周向等间隔分布,壳体3内壁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外侧换热连接管10的定位件16。壳体3下侧设置有若干支撑座17和排液管18,壳体3上侧设置有若干检修管8。管道2上设置有离心泵19和控制阀20,管道2上位于控制阀20和冷却器之间还设有板式换热器21。
1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后纺油槽1上槽体1a内的油剂水溢流到下槽体1b内,通过管道2进入通入接头4a,再通过进水腔体4的连接管一6、螺旋换热管12进入分液槽体7a,再通过各换热连接管10进入另一个分液槽体7a,再经螺旋换热管12、出水腔体5排出;同时冷却液进入壳体3内,与油剂水换热,降低油剂水温度;蛇形管段10a增大油剂水与冷却液的换热接触面积,侧延伸部10c也增大与冷却液的换热接触面积;板式换热器21可以加速油剂水温度的冷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降低卷绕工序使用的油剂水温度,减少丝束异味,使得卷绕丝的颜色稳定,降低一线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20.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