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渣器配套除渣降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9330发布日期:2021-08-03 13:14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渣器配套除渣降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渣器配套除渣降杂装置。



背景技术:

旋管式除渣器常用于造纸行业的纸浆除渣作业,由于现有造纸技术多是基于废旧纸品回收再利用,回收的废纸多有杂质颗粒物,在纸品粉碎制浆后,需将纸浆中的杂质去除,才能够保证制成纸品的品质。

纸浆除杂除渣多使用旋流式除渣器,纸浆原浆在除渣器内做旋转运动时,纸浆原浆中的大颗粒物会因受离心力的作用从纸浆原浆中分离出来。具体原理如下:含有大颗粒杂质残渣的纸浆原浆沿切线方向进入除渣器装置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将大颗粒杂质从液体中分离出来,从达到净化纸浆的目的。由于除渣器内的纸浆原浆要反复旋转许多圈,且纸浆原浆旋转的线速度也很快,因此旋转纸浆原浆中粒子受到的离心力比重力大得多。对于小直径高阻力的除渣器,其内部离心力比重力可大至2500倍。对于大直径、低阻力的除渣器,离心力比重力也大5倍以上。纸浆原浆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相对密度大于纸浆的尘粒甩向器壁。尘粒一旦与器壁接触,便失去径向惯性力而靠向下的动量和向下的重力沿壁面下落,进入排渣机构。旋转下降的外旋液流到达除渣器的锥体底部时,因圆锥形的收缩而令液流向除渣器中心靠拢。根据“旋转矩”不变原理,其切向速度不断提高,杂质颗粒所受离心力也不断加强。当纸浆原浆到达锥体下端某一位置时,即以同样的旋转方向从除渣器中部,由下反转向上,继续做螺旋性流动,即内旋纸浆原浆。内旋纸浆原浆即为净化后的良浆,经良液管排出装置外,集中收集再利用。

旋流式除渣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和维护管理,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较低的优势,但是长期使用后装置的内壁会受到侵蚀,尤其是旋流所在的锥筒部内壁尤其磨损严重。为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多将该部位设计成分体式陶瓷管,再由多管连接组成整个装置,以便及时更换侵蚀严重的部位,降低损耗成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个分体部的衔接处更易侵蚀并发生泄漏,导致整个装置无法继续使用;且分体之间的衔接结构导致拆卸安装步骤复杂,操作不便。

鉴于此,申请人设计了本装置,能够有效辅助纸浆原浆净化作业的同时,将各个分体部稳固密封衔接为一体,拆卸方便且耐用耐侵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渣器配套除渣降杂装置,能够有效辅助纸浆原浆净化作业的同时,将各个分体部稳固密封衔接为一体,拆卸方便且耐用耐侵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除渣器配套除渣降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良浆部、进浆部、陶瓷旋流部和除渣冲洗部,所述良浆部包括良浆导流顶盖、良浆出料管和良浆导流直筒,在良浆导流直筒的上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良浆导流顶盖,在良浆导流顶盖的侧面开设顶盖出口,良浆导流顶盖通过顶盖出口联通良浆出料管;所述进浆部包括进浆直管和进浆螺旋管,所述进浆直管的前端设置原浆进浆口,进浆直管的后端与进浆螺旋管的前端相互衔接;所述良浆导流直筒的下端插入进浆螺旋管内,良浆导流直筒与进浆螺旋管夹持形成螺旋导流空间,所述螺旋导流空间的下端联通陶瓷旋流部的上端,所述陶瓷旋流部的下端连接除渣冲洗部。

优选的,所述良浆出料管的内管孔与顶盖出口相切设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陶瓷旋流部由上而下顺序包括陶瓷主体和陶瓷下锥体,所述陶瓷主体的下端衔接连接陶瓷下锥体;所述陶瓷主体的上端呈直筒状,陶瓷主体的下端呈收口的倒锥筒形;所述陶瓷下锥体呈上大下小的倒锥筒形。

优选的,所述除渣冲洗部包括透明排渣盒;透明排渣盒的侧壁上开设除渣口,在除渣口上安装出渣管;透明排渣盒的下端开设冲洗孔,在冲洗孔上安装冲洗管。

优选的,良浆导流直筒插入进浆螺旋管内的下端设置锥筒形收口管。

优选的,良浆导流顶盖、良浆导流直筒、锥筒形收口管的衔接处,以及进浆螺旋管、陶瓷主体、陶瓷下锥体及透明排渣盒的衔接处均通过密封连接部连接;所述密封连接部包括复合式密封环、第一外环卡和第二外环卡连接。

优选的,所述衔接处包括上衔接面和下衔接面,在上衔接面和下衔接面的外周分别设置凸出的上安装沿和下安装沿,所述上安装沿和下安装沿的横截面均呈“l”形;在上衔接面和下衔接面上分别设置上环形密封凹槽和下环形密封凹槽,在上衔接面和下衔接面的内周分别设置上坡形环槽和下坡形环槽。

优选的,所述复合式密封环包括内陶瓷嵌环体和外橡胶密封环,所述内陶瓷嵌环体的横截面呈燕尾形,在内陶瓷嵌环体的外周设置固定凸环;所述外橡胶密封环的内环壁上设置内侧密封环,外橡胶密封环的外环壁上设置外侧密封环,所述内侧密封环和外侧密封环通过连接环体衔接为一体;在内侧密封环的内侧面上开设环形的固定凹槽,所述内陶瓷嵌环体的固定凸环嵌入式设置在固定凹槽内;

所述复合式密封环设置在上衔接面和下衔接面之间,其中内陶瓷嵌环体的燕尾部的上斜面和下斜面分别与上衔接面和下衔接面的上坡形环槽和下坡形环槽相互契合;所述内侧密封环设置在上环形密封凹槽和下环形密封凹槽之间;外侧密封环的上侧收口部和下侧收口部分别卡紧上安装沿和下安装沿的外部拐角处;

所述第一外环卡和第二外环卡均为横截面呈“c”形的半圆形环卡,在第一外环卡和第二外环卡的端部均设置连接法兰,第一外环卡和第二外环卡能够从左右两侧将上安装沿、复合式密封环和下安装沿箍紧在内;所述第一外环卡和第二外环卡前后端相互扣合的连接法兰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固定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基于涡流离心分离的原理,一定压力的浆料沿切线方向从进浆直管进入进浆螺旋管,在陶瓷旋流部内作高转速的涡流运动,轴向靠近陶瓷主体管壁的涡流被引向陶瓷下锥体的下端,浆料中的重杂质被抛向器壁,经过底部冲洗管进入的白水反复淘洗后,从透明排渣盒上的出渣管排出。良浆聚向陶瓷旋流部的中心,形成主浆流,从上部的良浆导流直筒及良浆出料管送出,并集中收集使用。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造纸厂浆料净化系统中去除浆料中的沙石、铁屑、纤维束等重杂质以及体积较大的混合胶粘物、石蜡、塑料片、尘埃、泡沫、油墨粒子等部分轻杂质;即便针对高浓度浆料进行处理作业,也能具备稳定的作业可靠性及高排渣率。

2、本实用新型有效辅助纸浆原浆净化作业的同时,通过复合式密封环、第一外环卡和第二外环卡连接将各个分体部稳固密封衔接为一体,拆卸方便且耐用耐侵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净化原理图;

图4是进浆螺旋管及陶瓷主体的连接结构外部示意图;

图5是进浆螺旋管及陶瓷主体的连接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部放大图;

图中:1、良浆导流顶盖;2、良浆出料管;3、良浆导流直筒;4、进浆直管;5、进浆螺旋管;6、陶瓷主体;7、陶瓷下锥体;8、透明排渣盒;9、出渣管;10、冲洗管;11、密封连接部;12、连接法兰;13、第一外环卡;14、连接螺母;15、连接螺栓;16、第二外环卡;17、内陶瓷嵌环体;18、上环形密封凹槽;19、上衔接面;20、上安装沿;21、下环形密封凹槽;22、外侧密封环;23、连接环体;24、下安装沿;25、下衔接面;26、内陶瓷嵌环体;27、固定凹槽;28、固定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除渣器配套除渣降杂装置,包括良浆部、进浆部、陶瓷旋流部和除渣冲洗部,所述良浆部包括良浆导流顶盖、良浆出料管和良浆导流直筒,在良浆导流直筒的上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良浆导流顶盖,在良浆导流顶盖的侧面开设顶盖出口,良浆导流顶盖通过顶盖出口联通良浆出料管;所述进浆部包括进浆直管和进浆螺旋管,所述进浆直管的前端设置原浆进浆口,进浆直管的后端与进浆螺旋管的前端相互衔接;所述良浆导流直筒的下端插入进浆螺旋管内,良浆导流直筒与进浆螺旋管夹持形成螺旋导流空间,所述螺旋导流空间的下端联通陶瓷旋流部的上端,所述陶瓷旋流部的下端连接除渣冲洗部。

所述良浆出料管的内管孔与顶盖出口相切设置连接。

所述陶瓷旋流部由上而下顺序包括陶瓷主体和陶瓷下锥体,所述陶瓷主体的下端衔接连接陶瓷下锥体;所述陶瓷主体的上端呈直筒状,陶瓷主体的下端呈收口的倒锥筒形;所述陶瓷下锥体呈上大下小的倒锥筒形。

所述除渣冲洗部包括透明排渣盒;透明排渣盒的侧壁上开设除渣口,在除渣口上安装出渣管;透明排渣盒的下端开设冲洗孔,在冲洗孔上安装冲洗管。

良浆导流直筒插入进浆螺旋管内的下端设置锥筒形收口管。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基于涡流离心分离的原理,一定压力的浆料沿切线方向从进浆直管进入进浆螺旋管,在陶瓷旋流部内作高转速的涡流运动,轴向靠近陶瓷主体管壁的涡流被引向陶瓷下锥体的下端,浆料中的重杂质被抛向器壁,经过底部冲洗管进入的白水反复淘洗后,从透明排渣盒上的出渣管排出。良浆聚向陶瓷旋流部的中心,形成主浆流,从上部的良浆导流直筒及良浆出料管送出,并集中收集使用。除渣降杂装置底部的杂质可通过透明排渣盒收集并从出渣管排出并统一收集处理。在净化过程中,可将冲洗水通过冲洗管竖直向上充入除渣降杂装置内,通过控制压力和流量,可使得反冲浆料一直到达良浆导流直筒内,促进内旋纸浆(即良浆)的出浆速率,提升净化效率;此外,反冲浆料起到扰流的效果,但是沿锥壁的浆流保持不变,减少排渣中的纸浆含量但不会降低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造纸厂浆料净化系统中去除浆料中的沙石、铁屑、纤维束等重杂质以及体积较大的混合胶粘物、石蜡、塑料片、尘埃、泡沫、油墨粒子等部分轻杂质。

实施例二

如图4和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良浆导流顶盖、良浆导流直筒、锥筒形收口管的衔接处,以及进浆螺旋管、陶瓷主体、陶瓷下锥体及透明排渣盒的衔接处均通过密封连接部连接;所述密封连接部包括复合式密封环、第一外环卡和第二外环卡连接。

如图5和6所示,所述衔接处包括上衔接面和下衔接面,在上衔接面和下衔接面的外周分别设置凸出的上安装沿和下安装沿,所述上安装沿和下安装沿的横截面均呈“l”形;在上衔接面和下衔接面上分别设置上环形密封凹槽和下环形密封凹槽,在上衔接面和下衔接面的内周分别设置上坡形环槽和下坡形环槽。

如图6所示,所述复合式密封环包括内陶瓷嵌环体和外橡胶密封环,所述内陶瓷嵌环体的横截面呈燕尾形,在内陶瓷嵌环体的外周设置固定凸环;所述外橡胶密封环的内环壁上设置内侧密封环,外橡胶密封环的外环壁上设置外侧密封环,所述内侧密封环和外侧密封环通过连接环体衔接为一体;在内侧密封环的内侧面上开设环形的固定凹槽,所述内陶瓷嵌环体的固定凸环嵌入式设置在固定凹槽内。

所述复合式密封环设置在上衔接面和下衔接面之间,其中内陶瓷嵌环体的燕尾部的上斜面和下斜面分别与上衔接面和下衔接面的上坡形环槽和下坡形环槽相互契合;所述内侧密封环设置在上环形密封凹槽和下环形密封凹槽之间;外侧密封环的上侧收口部和下侧收口部分别卡紧上安装沿和下安装沿的外部拐角处;

所述第一外环卡和第二外环卡均为横截面呈“c”形的半圆形环卡,在第一外环卡和第二外环卡的端部均设置连接法兰,第一外环卡和第二外环卡能够从左右两侧将上安装沿、复合式密封环和下安装沿箍紧在内;所述第一外环卡和第二外环卡前后端相互扣合的连接法兰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有效辅助纸浆原浆净化作业的同时,通过复合式密封环、第一外环卡和第二外环卡连接将各个分体部稳固密封衔接为一体,拆卸方便且耐用耐侵蚀。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