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48668阅读:来源:国知局
个相邻的纺纱单元I和I’的上夹辊9被固定在该装载臂16上。相邻的上夹棍9和夹送棍10通过轴被相互连接在一起。相邻的纺锤线SL互相间距一个锭距ST的距离。上夹辊对9和夹送辊10的转向,意思就是这对夹辊对围绕中心线M实现从开始的右边安装的夹辊向左边进行转向或者反之亦然。如此,纺线轨迹20在转向后会明显远离在转向前停留在上夹辊9以及夹送辊10上的纺线轨迹20。在转向之后出现的磨损,会明显与转向前出现的磨损有一段间隔。
[0054]图3显示了类似于图2中装载臂16的两个相邻的纺纱单元,装载臂的中心线M被描绘出来。纺线轨道20在这个实施方案中是以常规的方式进行的。导纱管6相应地被安置在纺锤线SL的旁边位置。在通常的上夹辊9和夹送辊10的安装方式中,磨损会出现在夹辊的中心线上或者离夹辊中心线不远的位置上。在这,夹辊的转向也不会产生间隔太远的磨损,因此磨损不再会对纺料5造成影响。我们也可以看到,纺料5当然不会像在这里展示的线条强度那么狭长。而是有一个合适的横向延伸。除此之外,磨损也不仅仅是线状形式的,也会在上夹辊9和夹送辊10的纤维材料的表层出现横向延伸。通过这样,在夹辊转向的过程中,原始磨损对新的纺线轨道发挥的影响会强烈到使得纺织几乎没有办法进行。为了避免出现这个情况,图3的实施方案中能看到上夹辊对9和夹送辊对10有一个明显的横向错位。这个横向错位是与纺锤线SL有一个距离W。这个距离W使得,即使是在夹辊围绕中心线M转向时产生的新磨损或者说纺线轨迹20在夹辊9和夹送辊10上能产生一个距离,使得之后纺线轨迹20与原来在夹辊9和夹送辊10上产生的的纺线轨迹20有明显的间隔。
[0055]距离A或W各自的间隔是多少,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方面,纺料5的强度会对它们有影响,另一方面,上夹辊9或者夹送辊10的材质也会影响到间隔。符合距离的大小要满足以下要求,在技术人员越肯定的前提下,旧的磨损痕迹不会出现在新的纺线轨道20上。
[0056]在图2中吸气槽道14被倾斜地放置着,使得它把纺料5从安装好的纺线轨道20的一个很大的距离A又导回到纺锤线SL的区域内。在图3中,吸气槽道14却是安放的非常陡,因为纺线轨道20就在靠近纺锤线SL的位置上。
[0057]图4示出了四个装载臂16与八个纺锤线SL的示意平面图。每两个装载臂16和四个纺纱单元都归属于空心型材11.1和11.2。在空心型材11.1中的吸气槽道14是从右向左倾斜的。这是符合纺线轨道20的,在这是通过导纱管6从纺锤线SL的左边的运行的。夹辊与其中线右侧吻合,中线与纺锤线(SL) —致,纺织纤维被冲击,并在此位置进行磨损。两只装载臂16归属于在此的空心型材11.2,即另一空心型材11区域内。此空心型材11从左向右安置形成进气口 14,与纤维走向20相一致,其在此处通过导纱管6从纺锤线SL左侧经过。各自的导纱管6是用一个连杆21连接起来的,使得它们可以一并被调整。空心型材11.1和11.2的各自部分被分别固定在一个冲床22中,其封闭纺纱机的一部分。上夹辊9和在这并没有展示的夹送辊10是可以通过转向到相同的装载臂16或者转向到离纺线轨道20具有相同位移的装载臂16而得以重置的。另外,上夹辊对9也可以通过重置传递到相邻的部分。在这,新的磨损部位也会转向到以前的、旧的磨损部位。
[0058]已经展示出来的实施方案中,转向和调动夹送辊10并不会带来本质上的好处。即使当夹送辊10比上夹辊9有明显较低的磨损,在这也没有必要转向纺线轨道20,因为夹送辊的转向和调动是没可能的或者说没能带来好处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确定,旧的,磨损位置在继续纺织的进程中并不是一个障碍。
[0059]下面的实施方案展示出了吸气槽道14和纺线轨道20的不同安装方法。
[0060]图5a显示了吸气槽道14的开始端与纺线轨道20是以距离A—并向右安装的。这在本质上来讲是符合图2的实施方式的。在转向上夹辊9时能够看出,旧的磨损标记与图5b显示的划过的线是一致的,都是从纺锤线SL的左边经过的。它们因此以距离A安置在纺锤线SL的左边,而实际上纺线轨道20是以距离A在纺锤线SL的右边位置的。夹送辊10的转向在这种实施方案中是不作要求的,因为纺线轨道20在吸气槽道14的出口处就在纺锤线的区域内了。它因此在系统上是到中线M的,并且通过夹送辊10的转向像之前一样会在原来的位置上。
[0061]在图6a和6b展示的实施方案中,吸气槽道14的开始端和结束端都是与纺锤线间隔开来的。这和图5恰恰相反,在夹送辊10的转向中,在距离A和磨损部位间会出现侧向位移,就像在图6b中展现出来的在夹送辊10上的碾压线。
[0062]在图6a和6b中,纺线轨道20在上夹辊9的区域上的距离A比在夹送辊10中离纺锤线SL的距离a是更远。在图7a和7b的实施方案中展示了纺线轨道20,在上夹辊9的区域上的距离A比在夹送辊10中离纺锤线SL的距离a要近。与之相对应的是吸气槽道的倾斜度在纺料5的运行方向上偏离了纺锤线SL。在右边展示的两个纺纱单元在上夹辊9区域上的纺线轨道20的距离A要比在夹送辊10区域上的要大。此外,纺线轨道20是安装在主轴线的纺锤线SL的右边位置,而在左边两个纺纱单元是在纺锤线SL的左边。这样安排的四个纺纱单元,一方面可以通过上夹辊9和夹送辊10的夹辊对的转向从而实现磨损位置的错位。此外,在这也可以通过从左边两个至右边两个纺纱单元的夹辊的重置,从而实现夹辊上磨损位置的错位。
[0063]在图8a和Sb的实施方案中,显示了四个纺纱单元,对于左边的装载臂,左边的吸气槽道14安置于纺锤线SL的外部,而对于右边的纺纱单元,右边的吸气槽道位于纺锤线SL的内部。在这里,通过夹辊对的转向也可以实现磨损转移到夹辊的另一位置上。在这个实施方案中比较好的一点是,左边装载臂的夹辊对能够与右边的装载臂的夹辊对进行交换。如此,磨损部位会明显相互之间分隔开来并且不会互相影响。
[0064]在图9a和9b的实施方案中,这里展现了一个V型狭缝模式。在左边装载臂一侧两个吸气槽道14是互相分开的,而在右边装载臂16—侧它们则是连在一起的。两个吸气槽道14是停在纺锤线SL的区域内,因此夹送辊10的转向是不会有所帮助的。与之相反,在上夹辊对9中,磨损部位会明显互相错开。
[0065]在图1Oa和图1Ob的实施方案中,吸气槽道的模型是每一对平行的。左边装载臂16 一侧是两个安装好的吸气槽道14在纺线轨道方向上从右到左倾斜,右边的装载臂一侧是两个吸气槽道14从左到右导向。两个吸气槽道都停留在纺锤线SL的区域内,并且距离a非常小。夹送辊10的重置在这也是不会带来好处的。与之相反,上夹辊9能通过转向或者从左到右转换装载臂的重置是可能的。
[0066]在图7- 10的实施方案中,除了各自的夹辊对的重置是可能的,各自装载臂16的棍支座15从装载臂16中取下并装在相邻的不确定的装载臂16上也是可能的。这样做也会影响到,纺线在上夹辊9和/或者夹送辊10上的不同位置施压,并产生新的磨损。这样的话,至少上夹辊9或者原则上来讲比较少受压的夹送辊10的耐用时间会延长。
[0067]在图11中展示了一个箍带或者说是筛网辊,它离中心线N有一个侧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