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排汗复合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612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湿排汗复合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纱,具体涉及一种棉纱、涤纶纱和竹炭纤维复合纱。
【背景技术】
[0002]纺织用纤维需要具有一定的长度,以在纺纱时,使得纺中纤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缠结,分布和抱合力形成具有一定强力、柔韧性、弹性、伸长等性能的细纱。天然棉纱可纺性好,具有较好的抱全力,有利于纺纱工艺。棉纱有较好的吸湿性,回潮率达到8%,没有静电,吸湿排汗性较好,透气性好,比较贴近人体,用其制成服装穿着舒适,无起球现象,手感柔软。棉有优良的上染性能,容易染色。棉织物是指以棉纱为原材料的织物,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在纺织纤维中占主要地位。市场上的棉织物普遍存在机械强度差和弹性不好的情况,或是在棉织物中夹杂杂质,影响了棉织物的耐用性。而纯棉织物经过水洗和穿着后容易起皱变形,而且纯棉织物的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其的开发和应用。涤纶是合成纤维的重要品种,涤纶织物广泛用于制造衣着面料和工业制品,但涤纶织物吸湿性较差,穿着又闷热感,同时容易产生静电、沾染灰尘。棉涤混纺织物是涤纶与棉的混合物,触肤感不及棉织物,容易吸附油污不易洗涤,而且棉涤混纺织物成本较高,限制其在市场中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湿排汗复合纱,用于解决纯棉纱线强度差、成本高和现有的涤棉复合纱吸湿性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湿排汗复合纱,包括竹炭纤维、涤纶短纤纱和棉纱,由涤纶短纤纱和棉纱围绕一根竹炭纤维按螺旋线的形式包缠形成,所述竹炭纤维处于螺旋线的中间位置,涤纶短纤纱和棉纱旋转包覆在竹炭纤维表面,所述竹炭纤维的细度为1.6_2dtex,棉纱的细度为3_4dtex,涤纶短纤纱的细度为3-3.5dtex0
[0005]优选地,所述竹炭纤维以涤纶长丝为载体,所述涤纶长丝载体呈多孔海绵状结构,所述竹炭纤维的外表面和海绵状结构内分布有竹炭亚纳米粉。
[0006]优选地,所述竹炭纤维横截面的外表面呈圆形,所述竹炭亚纳米粉占竹炭纤维的总质量的40%。
[0007]优选地,所述竹炭纤维的含量为20-40%,所述涤纶短纤纱的含量为20-30%,所述棉纱的含量30-60%。
[0008]优选地,所述涤纶短纤纱和棉纱以S捻绕竹炭纤维轴线方向缠绕,所述捻度为10-20 捻 /cm。
[0009]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湿排汗复合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选用棉纱,纱线与肌肤触感好,穿着舒适并且吸湿性能好;加入竹炭纤维,以涤纶为载体,附有竹炭亚纳米粉,涤纶的质量轻,强度大,能起到支撑作用,并且成本较低,竹炭亚纳米粉具有较强的吸湿除臭性能;加入涤纶短纤纱,增强纱线的拉伸强度和摩擦强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吸湿排汗复合纱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吸湿排汗复合纱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2]标号说明:1_竹炭纤维,2-棉纱,3-涤纶短纤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4]请参阅图1和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吸湿排汗复合纱,包括竹炭纤维1、涤纶短纤纱3和棉纱2,由涤纶短纤纱3和棉纱2围绕一根竹炭纤维I按螺旋线的形式包缠形成,所述竹炭纤维I处于螺旋线的中间位置,涤纶短纤纱3和棉纱2旋转包覆在竹炭纤维I表面,所述竹炭纤维I的细度为1.6-2dtex,棉纱2的细度为3_4dtex,涤纶短纤纱3的细度为3_3.5dtex。
[0016]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竹炭纤维I以涤纶长丝为载体,所述涤纶长丝载体呈多孔海绵状结构,所述竹炭纤维I的外表面和海绵状结构内分布有竹炭亚纳米粉。
[0017]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竹炭纤维I横截面的外表面呈圆形,所述竹炭亚纳米粉占竹炭纤维的总质量的40%。
[0018]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竹炭纤维I的含量为20-40%,所述涤纶短纤纱3的含量为20-30 %,所述棉纱2的含量30-60 %。
[0019]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涤纶短纤纱3和棉纱2以S捻绕竹炭纤维轴线方向缠绕,所述捻度为10-20捻/cm。
[0020]其成纱方法是:首先,将涤纶短纤纱3和棉纱2分别卷绕在两个空心锭子筒管上;再将竹炭纤维I从筒子架经牵伸装置的前罗拉喂入空心锭子;随后通过空心锭子的旋转,涤纶短纤纱3和棉纱2包缠竹炭纤维,控制前罗拉和输出罗拉的速度,包缠捻度靠空心锭子和卷绕装置的速度差来实现,捻向由空心锭子的旋转方向决定。
[0021]以强度更好的竹炭纤维I为主轴,表面包覆具有良好的导湿性和舒适感的涤纶短纤3和棉纱2,所得的复合纱不仅强度高,而且手感舒适,将二者的原有优势进行了有效结入口 ο
[0022]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湿排汗复合纱,选用棉纱,纱线与肌肤触感好,穿着舒适并且吸湿性能好;加入竹炭纤维,以涤纶长丝为载体,附有竹炭亚纳米粉,涤纶长丝的质量轻,强度大,能起到支撑作用,并且成本较低,竹炭亚纳米粉具有较强的吸湿除臭性能;加入涤纶短纤纱,增强纱线的拉伸强度和摩擦强度。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23]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吸湿排汗复合纱,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炭纤维、涤纶短纤纱和棉纱,由涤纶短纤纱和棉纱围绕一根竹炭纤维按螺旋线的形式包缠形成,所述竹炭纤维处于螺旋线的中间位置,涤纶短纤纱和棉纱旋转包覆在竹炭纤维表面,所述竹炭纤维的细度为1.6-2dtex,棉纱的细度为3_4dtex,涤纟仑短纤纱的细度为3-3.5dtex,所述竹炭纤维以涤纟仑长丝为载体,所述涤纶长丝载体呈多孔海绵状结构,所述竹炭纤维的外表面和海绵状结构内分布有竹炭亚纳米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排汗复合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短纤纱和棉纱以S捻绕竹炭纤维轴线方向缠绕,所述涤纶短纤纱和棉纱的捻度为10-20捻/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湿排汗复合纱,包括竹炭纤维、涤纶短纤纱和棉纱,由涤纶短纤纱和棉纱围绕一根竹炭纤维按螺旋线的形式包缠形成,所述竹炭纤维处于螺旋线的中间位置,涤纶短纤纱和棉纱旋转包覆在竹炭纤维表面,所述竹炭纤维的细度为1.6-2dtex,棉纱的细度为3-4dtex,涤纶短纤纱的细度为3-3.5dtex。选用棉纱,纱线与肌肤触感好,穿着舒适并且吸湿性能好;加入竹炭纤维,以涤纶为载体,附有竹炭亚纳米粉,涤纶的质量轻,强度大,能起到支撑作用,并且成本较低,竹炭亚纳米粉具有较强的吸湿除臭性能;加入涤纶短纤纱,增强纱线的拉伸强度和摩擦强度。
【IPC分类】D02G3/36, D02G3/04
【公开号】CN204825197
【申请号】CN201520433071
【发明人】赵俊
【申请人】射阳县祥胜纺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