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沿探测设备和设有该设备的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39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边沿探测设备和设有该设备的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沿探测设备和设有边沿探测设备的成像设备,如打印机。
背景技术
诸如喷墨打印机等的传统成像设备在输送记录介质的同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为了在记录介质上精确定位图像,这些传统成像设备探测记录介质的边沿位置。
例如,日本未决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09243披露了一种含有光学传感器的成像设备,它具有发射光的光发射单元和探测从记录介质上反射回来的发射光的光接收单元。这种成像设备根据光学传感器的探测值是否大于阈值来确定记录介质的存在。通过在相对于记录介质移动光学传感器的同时监测光学传感器的探测值,成像设备探测记录介质的边沿位置。为了精确探测记录介质的边沿位置并且不受以下因素影响,具有这种结构的成像设备调节从光学传感器的光发射单元所发射的光量,上面所述的因素包括光学传感器的特性、光学传感器安装位置的变化、记录介质反射系数的差别等。具体地说,调节光发射单元所发射的光量使得光学传感器的光接收单元从记录介质的某个特定位置接收到的光量达到一个目标值。

发明内容
但是,有时侯记录介质的有些部分脏了或者上面预先打印了诸如标志或图画等图像。还有的时候记录介质有褶皱的部分。如果调节光发射单元所发射的光量使得光接收单元从记录介质上这些脏的、打印了图像的或者皱了的位置所接收的光量达到目标值,那么就要调节光发射单元使得它发射不适当的光量。这样就降低了探测记录介质边沿位置的精度。
注意到上面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边沿探测设备,它能够精确探测记录介质的边沿位置而不受到记录介质各个部分不同状态的影响,并且提供一种设有这种边沿探测设备的改进了的成像设备。
为了实现上面的和其它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探测介质边沿的边沿探测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探测单元,它限定了目标探测区域,并且在目标探测区域探测介质探测数据,其中介质探测数据根据介质是否出现在目标探测区域内具有不同的值;一个调节单元,它通过控制探测单元在介质上多个位置处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来执行调节操作,从而根据多个探测的值调节确定条件;和一个边沿探测单元,它通过在移动目标探测区域相对于介质的位置的同时控制探测单元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和根据探测单元所探测的值确定介质是否出现在目标探测区域内以及利用调节了的确定条件来执行边沿探测操作,从而探测介质的边沿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记录介质上成像的成像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输送单元,它在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一个记录单元,它在几乎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操作以成像;和一个探测介质边沿的边沿探测设备,该边沿探测设备包括一个探测单元,它限定了目标探测区域,并且在目标探测区域探测介质探测数据,其中介质探测数据根据介质是否出现在目标探测区域内具有不同的值;一个调节单元,它通过控制探测单元在介质上多个位置处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来执行调节操作,从而根据多个探测的值调节确定条件;和一个边沿探测单元,它通过在移动目标探测区域相对于介质的位置的同时控制探测单元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和根据探测单元所探测的值确定介质是否出现在目标探测区域内以及利用调节了的确定条件来执行边沿探测操作,从而探测介质的边沿位置,边沿探测单元探测输送单元所输送的记录介质的两侧边沿位置,记录单元在边沿探测单元所探测的记录介质的两侧边沿位置之间执行记录操作。


在附图中图1是一个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图2(a)是一个在垂直方向上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图1中多功能设备的供纸单元;图2(b)是一个正视图,示出了图1中多功能设备的纸张引导机构;图3是一个平面图,示出了设在多功能设备中的打印机的内部结构;图4是一个解释性图,示出了打印机主要部件的排列;图5是一个解释性图,说明了用在打印机中的介质传感器的操作;图6是一个部分透视图,示出了用在打印机中的对准传感器;图7是一个方框图,示出了打印机的电结构;图8是示出了目标探测区域的位置和光接收元件的输出值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9是一个流程图,示出了为纸张边沿探测设定电流值的过程步骤;图10是示出在纸张区域中执行光调节过程的第一个解释性图;图11是一个流程图,示出了在图9的过程中所执行的光量调节过程的步骤;图12是一个流程图,示出了在探测纸张边沿位置过程中的步骤;图13是一个流程图,示出了根据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为纸张边沿探测设定阈值的过程中的步骤;
图14是一个流程图,示出了在图13中所执行的阈值调节过程中的步骤;图15是示出了根据另一个改进在纸张区域中执行光量调节过程的第二个解释性图;图16是示出了根据另一个改进在纸张区域中执行光量调节过程的第三个解释性图;和图17是示出了根据另一个改进在纸张区域中执行光量调节过程的第四个解释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边沿探测设备和成像设备,其中为了避免重复的描述,给类似的部分或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优选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到多功能设备中,多功能设备具有打印机功能、复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电话功能等。
《第一个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供纸单元2设在多功能设备1的后部。喷墨打印机3设在供纸单元2前面的下方。实施复印机功能和传真功能的扫描单元4设在打印机3的上面。排纸盒5设在打印机3的前侧。操作板6设在扫描单元4前端的顶表面。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供纸单元2。图2是在垂直方向上的剖面图,它示出了多功能设备1的供纸单元2。
如图2(a)所示,供纸单元2包括纸张支持件60、一对左右止挡件61、止挡件位置转换机构62、具有馈纸辊63的供纸机构64和馈纸马达65(见图7)。纸张支持件60将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支持在倾斜位置上。该对左右止挡件61放置在纸张支持件60的底表面侧。止挡件位置转换机构62将该对左右止挡件61在上下两个位置之间转换。馈纸辊63提供装载在纸张支持件60上的纸张P。馈纸马达65驱动止挡件位置转换机构62和供纸机构64。
纸张支持件60具有一个倾斜的壁部66,它与打印机框架整体形成。伸出的纸张引导板67(见图1)与倾斜壁部66是可分离的。如图1所示,一对纸张引导装置78设在倾斜壁部66上用来支持纸张P的左右两侧。当任何一个纸张引导装置78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另一个纸张引导装置向相反的方向随之运动。换言之,构造左右两个纸张引导装置78使得它们相互对称地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因此,无论纸张P的尺寸是多少,纸张P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总是固定在相同的位置上。
将参考图2(b)更详细地描述纸张引导机构。在该图中,伸出的纸张引导板67从倾斜壁部66上拆卸下来。
如图中的虚线所示,该对纸张引导装置78安装在倾斜壁部66的前表面上。纸张P堆放在该对纸张引导装置78上。每个纸张引导装置78都是平板形并且在边沿上具有侧壁78A。更具体地说,右侧的纸张引导装置78在它的右边沿上具有侧壁78A,左侧的纸张引导装置78在它的左边沿上具有侧壁78A。每个侧壁78A从相应的纸张引导装置78上向前伸出,并且沿着纸张输送方向延伸。
在倾斜壁部66后侧的预定位置上安装着小齿轮90,该预定位置在图2(b)中用另一条虚线示出。小齿轮90可旋转地支撑在倾斜壁部66上。在倾斜壁部66的后侧还安装着一对齿条91,它们在图中也用虚线示出。被支撑的齿条91可以在宽度方向上沿着倾斜壁部66的后侧移动。尽管在图中没有示出,在倾斜壁部66上还形成有一对通孔。通孔在宽度方向上伸长。每个齿条91通过相应的通孔连接着相应的纸张引导装置78。这对齿条91在与它们所对应的侧壁78A分开相等距离的位置与小齿轮90啮合。齿条91和小齿轮90的啮合允许这对纸张引导装 78沿着宽度方向在相反方向上以相等的量移动。在用户将纸张P安放在这对纸张引导装置78上后,用户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这对纸张引导装置78直到侧壁78A与纸张P的两个侧边靠紧为止。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一张接一张地输送纸张P时,这对纸张引导装置78支持纸张P。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输送纸张时,纸张引导装置78防止纸张P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这对纸张引导装置78在纸张输送方向上引导纸张P的同时,还保持纸张P的中心线CL穿过小齿轮90的中心。中心线CL沿着纸张P的长度方向延长。在纸张输送方向上延伸并且穿过小齿轮90中心的虚拟线被称作纸张输送通道的参考线(中心线)RL。因此这对纸张引导装置78沿着纸张输送方向引导纸张P,同时还保持纸张P的中心线CL精确地位于参考线RL上。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打印机3。
如图3和4所示,打印机3包括打印头10,托架11,引导机构12,托架移动机构13,纸张输送机构14和打印头10的维护机构15。打印头10安装在托架11上。引导机构12支撑并且引导托架11使得托架11可以在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扫描方向是图3的左右方向。托架移动机构13在左右方向移动托架11。纸张输送机构14输送由供纸单元2所提供的纸张。
在打印机3中设有长方形支架16,它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较长而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较短。各种部件安装在长方形支架16上,其中包括引导机构12,托架移动机构13,纸张输送机构14,和维护机构15。打印头10和托架11也容纳在长方形支架16的内部使得它们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
长方形支架16包括后板16a和前板16b。纸张引入口和纸张排出口(未示出)分别形成在后板16a和前板16b上。供纸单元2所提供的纸张通过纸张引入口被引入到长方形支架16内,随后利用纸张输送机构14将其输送到长方形支架16的前面,最后通过纸张排出口被排出到多功能设备1前面的排纸盒5(图1)上。具有多个肋的黑色压盘安装在长方形支架16的底表面。当纸张在黑色压盘17上移动时,打印头10在长方形支架16内部的纸张上进行打印操作。
打印头10设有四组喷墨嘴10a-10d,它们指向下方。四种颜色的墨(黑、青、黄和洋红)通过这些组喷墨嘴10a-10d向下喷到纸张上。由于这四组喷墨嘴10a-10d放置在打印头10的底侧,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它们的位置。
四种颜色的墨的墨盒21a-21d安装在长方形支架16前侧的墨盒固定器20上。墨盒21a-21d通过四条墨软管22a-22d连接着打印头10,这些墨软管22a-22d通过长方形支架16以将每种颜色的墨提供给打印头10。
左柔性印刷电路(FPC)23和右柔性印刷电路(FPC)24放置在长方形支架16的内部。左FPC23与墨软管22a、22b一起延伸并且和打印头10连接。右FPC24与墨软管22c、22d一起延伸并且和打印头10连接。左FPC23和右FPC24包括多条信号线,这些信号线将打印头10电连接到后面描述的控制过程单元70(示于图7)上。
引导机构12具有引导轴25和导轨26。引导轴25在长方形支架16后部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引导轴25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长方形支架16的左板16c和右板16d连接在一起。导轨26在长方形支架16前部的左右方向上延伸。托架11的后端配合在引导轴25上以便能够沿着引导轴滑动,同时托架11的前端与导轨26配合并且能够沿着导轨滑动。
托架移动机构13包括托架马达30,驱动滑轮31,随动滑轮32和皮带33。托架马达30安装在长方形支架16的后板16a后侧右端,并且马达朝向前方。驱动滑轮31可转动地支撑在后板16a的右端,并且被托架马达30驱动以实现转动。随动滑轮32可转动地支撑在后板16a的左端。皮带33环绕滑轮31和32并且固定在托架11上。托架输送编码器39安装在托架马达30的附近用来探测托架11(打印头10)的移动(位置)。
纸张输送机构14包括纸张输送马达40,对准辊41,驱动滑轮42,随动滑轮43和皮带44。纸张输送马达40向左安装在左板16c的部分,它向后伸出到越过后板16a的位置。对准辊41在长方形支架16引导轴25下面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对准辊4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左板16c和右板16d上。纸张输送马达40驱动驱动滑轮42转动。随动滑轮43与对准辊41的左端连接在一起。皮带44环绕滑轮42和43。当驱动纸张输送马达40时,对准辊41转动并且在前后方向上输送纸张。尽管在图3中强调了对准辊41,对准辊41实际上放置在引导轴25的下面。
纸张输送机构14进一步包括排出辊45,随动滑轮46,随动滑轮47和皮带48。排出辊45在长方形支架16前部的左右方向上延伸。排出辊45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左板16c和右板16d上。随动滑轮46与随动滑轮43整体设在一起。随动滑轮47连接在排出辊45的左端。皮带48环绕滑轮46和47。当驱动纸张输送马达40时,排出辊45转动并且向多功能设备1前面的排纸盒5排出纸张。
编码器盘51固定在随动滑轮43上。具有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的光断续器52安装在左板16c上,使得编码器盘51放置在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之间。编码器盘51和光断续器52一起构成了纸张输送编码器50。下面将描述的控制过程单元70根据来自纸张输送编码器50(更具体地说,来自光断续器52)的探测信号控制对纸张输送马达40的驱动。
维护机构15包括擦拭器15a,两个盖15b和驱动马达15c。擦拭器15a擦拭打印头10的表面。每个盖15b可以密封喷墨嘴10a-10d中的两组。驱动马达15c驱动擦拭器15a和盖15b。擦拭器15a、盖15b和驱动马达15c安装在安装板15d上。安装板15d固定在长方形支架16底板下表面侧的右部。由于盖15b放置在打印头10的底侧,虚线示出了在图2中相反侧的盖15b的位置。
传感器安装单元10e从打印头10的左侧伸出。介质传感器68安装在传感器安装单元10e上以探测纸张P的前沿、尾沿和边沿。如图5中的解释图例所示,介质传感器68是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它包括光发射元件79(优选实施例中是发光二极管)和光接收元件80(在优选实施例中是光电晶体管)。为介质传感器68所限定的目标探测区域Z是这样一个区域,即当介质传感器68从光发射元件79发出光后,从目标探测区域Z反射回来的光被光接收元件80接收。当托架11在托架移动方向移动时,目标探测区域Z与托架11一起移动。当纸张P不在目标探测区域Z中时,光接收元件80接收从黑色压盘17反射的光。光接收元件80所接收的光量趋近于零(0)。当纸张P在目标探测区域Z中时,光接收元件80所接收的来自纸张P的反射光量远远大于当纸张P不在目标探测区域Z中时所接收的反射光量。这是由于纸张P通常是白色。因此,当纸张P在目标探测区域Z中时,介质传感器68的输出值(更具体地说,光接收元件80所输出的电压)在高水平,当纸张P不在目标探测区域Z中时,介质传感器68的输出值在低水平。
如图4所示,介质传感器68和打印头10一起沿着托架移动通道CP移动,这个通道在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延伸。在图4中,托架移动通道CP延伸的方向垂直于纸张。因此,当打印头10沿着托架移动通道CP移动时,目标探测区域Z与打印头10一起移动。
对准传感器69放置在纸张P输送方向的托架移动通道CP和对准辊41的上游。
如图6所示,对准传感器69安装在靠近顶盖2a前端的位置。如图2(a)所示,顶盖2a设在供纸单元2上并且形成了纸张P的输送通道。对准传感器69可以探测出纸张P是否存在,同时还能探测出纸张P的前沿和尾沿。
对准传感器69是机械传感器,它具有探测器69a,光断续器69b和扭转弹簧69c。开口2b形成在顶盖2a上。如图2(a)所示,探测器69a穿过开口2b伸入纸张输送通道。当纸张P不与探测器69a接触时,探测器69a在虚线示出的位置上。但是,当探测器69a与纸张P接触时,探测器69a转动到另外一个位置,该位置用实线示出。
如图6所示,光断续器69b包括探测探测器69a转动的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扭转弹簧69c促使探测器69a位于纸张输送通道上。保护部分69d整体形成在探测器69a上。当探测器69a由于与纸张P接触而转动时,保护部分69d变成位于光断续器69b的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之间区域外部的空间内。因此,保护部分69d不会阻挡从光发射单元到光接收单元所传输的光,并且对准传感器69处于开状态。但是,在没有输送纸张P时,扭转弹簧69c促使探测器69a位于纸张输送通道上,从而将保护部分69d定位于光断续器69b的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之间。因此,保护部分69d中断从光发射单元到光接收单元所传输的光,将对准传感器69放置在关状态。
应该注意对准传感器69(更具体地说是探测器69a)总是放置在纸张P通过的位置。例如,探测器69a位于纸张输送通道的中心线(参考线RL)上,这条线穿过小齿轮90的中心(图2(b))并且沿着纸张输送方向延伸。当在纸张输送通道上输送纸张P时,可以保证纸张P永远接触探测器69a。
下面,将参考图7的方框图描述喷墨打印机3的电结构。
如图7所示,喷墨打印机3包括控制单元70,控制单元70具有CPU71,ROM72,RAM73和EPROM74。
控制单元70电连接着对准传感器69,介质传感器68,纸张输送编码器50,操作板6和托架输送编码器39。控制单元70还电连接着驱动电路76a-76c和打印头驱动电路76d。驱动电路76a驱动馈纸马达65;驱动电路76b驱动纸张输送马达40;驱动电路76c驱动托架马达30;打印驱动电路76d驱动打印头10。
在优选实施例中,控制单元70还可以连接个人计算机77,并且能够与计算机实现通信。根据个人计算机77传递过来的打印命令,控制单元70实现本领域中已知的打印过程,即根据随着打印命令传递过来的图像数据将图像打印在纸张P上。从个人计算机77传递过来的打印命令包括其上将打印有图像的打印纸尺寸(A4,B5等)。
为了在纸张P上精确定位图像,控制单元70执行探测纸张P边沿的过程。更具体地说,控制单元70控制介质传感器68使得光发射元件79发射光,并且探测光接收元件80接收到的光量,同时移动托架11以移动目标探测区域Z相对于纸张P的位置。控制单元70根据接收到的光量确定纸张P是否在目标探测区域Z。
下面各点(1)-(3)是确定纸张P是否在目标探测区域Z的条件(1)控制光发射元件79发射定量的光。更具体地说,给光发射元件79提供恒定电流(今后称之为纸张边沿探测电流)。
(2)在(1)中所述的光发射元件79发射光的同时,光接收元件80探测接收到的光量。更具体地说,探测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在优选实施例中是电压)。
(3)如果在(2)中光接收元件80所探测到的输出值超过阈值(今后称之为纸张边沿探测阈值),那么就确定出纸张P在目标探测区域Z内。如果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小于阈值,那么就确定出纸张P不在目标探测区域Z内。
当纸张P不在目标探测区域Z内时,即当黑色压盘17在目标探测区域Z内时,如图6所示,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接近零(0)。但是,当纸张P在目标探测区域Z内时,得到的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大于当纸张P不在目标探测区域Z内时所得到的值。因此,通过将纸张边沿探测阈值设定在两个值之间,即大于当纸张P不在目标探测区域Z内时所得到的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今后称之为第一输出水平)并且小于当纸张P在目标探测区域Z内时所得到的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今后称之为第二输出水平),于是能够通过比较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和纸张边沿探测阈值来确定纸张P是否在目标探测区域Z内。
应该注意当目标探测区域Z位于靠近纸张P边沿的位置时,由于目标探测区域Z的位置随着托架11的移动而变化,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也逐渐变化。因此,所探测到的被认为是边沿位置的位置会根据纸张边沿探测阈值的量有略微变化。从而通过把第一输出水平和第二输出水平之间的中间值设定为纸张边沿探测阈值可以以高精度探测到边沿位置。
由于以下条件的变化,第二输出水平的值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些条件包括光发射元件79和光接收元件80的性能和安装位置,还包括纸张P的类型,例如纸张P的色浓度。因此,在探测纸张P的边沿位置之前,控制单元70设定从光发射元件79发射的光量(更确切地说,设定提供给光发射元件79的纸张边沿探测电流)使得第二输出水平达到想要的输出值(目标输出值)。应该注意用户可以自由设置目标输出值的量。但是,最好将目标输出值的量设置为一个大到足以区分阈值与第一输出水平和阈值与第二输出水平(目标输出值)的值。换言之,目标输出值的量应该足够大使得第二输出水平(目标输出值)与第一输出水平的差足够大并且使得阈值(第一和第二输出值的中间值)足以与第一和第二输出值区别开。
即使条件变化第一输出水平也总是接近零(0)。因此,不必要考虑第一输出水平的变化。但是应该注意可以设计控制单元70使之精确探测第一输出水平的量并且根据精确探测的值修改纸张边沿探测阈值的量。更具体地说,在将纸张P输送进目标探测区域Z之前,控制单元70控制光发射元件79在缺省值下发射光。控制单元70将第一输出水平的量设定为这时光接收元件80实际得到的输出值。这将减小输出值所产生的误差量,其中输出值是光接收元件80响应光接收元件80实际接收的光而做出的输出。
控制单元70在纸张P的多个位置执行光量调节过程,即控制单元70将介质传感器68移动到纸张P的多个位置。在介质传感器68位于每个位置时,控制单元70确定为了使光发射元件79发射正确量的光需要提供给光发射元件79的电流量,其中发射正确量的光是为了允许光接收元件80输出目标输出值的输出值。根据这些结果,控制单元70设定需要提供给光发射元件79以进行精确边沿探测的纸张边沿探测电流量。这样,即使纸张P在各个部分的条件不同也可以将纸张边沿探测电流设定为合适的值。如果只是在纸张P的一个特定区域执行光量调节过程,并且如果这个特定区域脏了,或者已经打印了一些图像,或者皱了,那么这个特定区域将不能反射正常的光量并且光接收元件80会将一个错误的、过低的输出水平输出为第二输出水平。这样就不可能将纸张边沿探测电流量设定为一个合适的值。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在纸张P的多个区域执行光量调节过程可以防止这些问题的产生。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控制单元70中CPU71的执行过程。
首先将参考图9中的流程图描述设定纸张边沿探测电流的过程。
当CPU71接收到来自个人计算机77的打印命令时,CPU71开始执行设定纸张边沿探测电流的过程。考虑到每张纸P反射系数的变化,优选CPU71对每张纸P都执行这个过程。但是,当使用多张反射系数基本上相同的纸张P时,为了增加整个操作速度,CPU71可以只对第一张纸P执行这个过程。
在过程的开始S110中,CPU71驱动托架马达30移动托架11使得介质传感器68沿着托架11移动的托架移动通道CP(该方向垂直于纸张P的输送方向)移动到在纸张输送通道中的大致中心位置。更具体地说,移动介质传感器68使得目标探测区域Z位于纸张输送通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如上所述,纸张P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总是被纸张引导装置78固定在纸张输送通道的中心线上,而纸张输送通道沿着纸张输送方向延伸并且通过小齿轮90的中心。因此,纸张P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总是从输送通道的中心线上通过,在这个例子中它起到参考线RL的作用。因此,纸张P可靠地穿过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
如上所述,对准传感器69(更具体地说是探测器69a)位于纸张P总是穿过的位置。因此,介质传感器68可以移动到这样一个位置使得它位于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穿过对准传感器69(探测器69a)的一条线上。这保证纸张P可靠地穿过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
在S120中CPU 71开始驱动馈纸马达65和供纸机构64输送纸张P。
在S130中CPU 71进入等待状态直到对准传感器69处于ON状态。换言之。CPU 71一直等待到对准传感器69探测到纸张P已经被输送为止。当对准传感器69进入ON状态,CPU 71前进到S140。
在S140,CPU 71在介质传感器68探测到纸张P的前沿之前一直处于等待状态。当探测到纸张P的前沿时,CPU 71前进到S150。因此,直到对准传感器69在S130探测到纸张P已经被输送和介质传感器68在S140探测到纸张P的前沿后CPU 71开始进行S150中的过程。
应该注意在S140,通过比较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和阈值利用介质传感器68探测纸张P,这里的阈值与前面描述的纸张边沿探测阈值不同。在S140中探测纸张P的纸张前沿位置不需要高精度。但是,有必要不论纸张P是什么类型都能可靠地探测出纸张P的存在。因此,在S140中所用的阈值比纸张边沿探测阈值略微低一些,即与纸张边沿探测阈值相比,所设定的阈值更略微靠近第一输出水平。
在S150,CPU 71停止输送纸张P,导致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停止在如图10所示的纸张P的位置A处。
在S160,CPU 71执行光量调节过程,从而确定应该提供给光发射元件79的合适电流值(今后称之为光量调节值),以使得光接收元件80输出的目标输出值的输出值适应光发射元件79发射的光和从目标探测区域Z反射的光(纸张P上的位置A)。
下面,将参考图11中的流程图更详细地描述S160的光量调节过程。
在光量调节过程开始的S310中,CPU 71初始化提供给光发射元件79的电流量,并且通过将初始量的电流提供给光反射元件79来控制光发射元件79发射光。初始量应该足够小不论纸张P是什么类型都使得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达不到目标输出值。例如,初始量应该足够小从而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等于零(0)。
在S320,CPU 71探测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
在S330,CPU 71确定在S320中探测到的输出值是否已经达到目标输出值。
如果CPU 71确定出在S330中输出值还没有达到目标输出值,那么在S340中CPU 71将提供给光发射元件79的电流量增加一个单位并且返回S320。因此,一直增加提供给光发射元件79的电流量直到从光接收元件80输出的值达到目标输出值。
另一方面,当CPU 71在S330确定出输出值已经达到目标值时,那么CPU 71在S350将现在提供给光发射元件79的电流量设定为当前位置(这时是位置A)的光量调节值,在这个位置正在进行光量调节过程,并且光量调节过程结束。
然后过程进行到S170(图9)。
在S170中CPU 71将在S160中确定出来的光量调节值作为位置A的光量调节值储存在RAM73中。
在S180移动托架11使得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被移动到纸张P的位置B(见图10)。这个位置B(下面描述的位置C也一样)设定在纸张P内部的区域,它根据从个人计算机77所收到的打印命令中所包含的纸张尺寸数据来确定。
在S190,以与S160同样的形式在位置B执行光量调节过程。
在S200,CPU 71将在S190中确定出来的光量调节值作为位置B的光量调节值储存在RAM73中。
在S210,移动托架11使得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被移动到纸张P的位置C(见图10)。这个位置C是与位置B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纸张P的中心线CL对称的位置。因此,位置C也设定在纸张P的边界内。
在S220,以与S160和S190同样的形式在位置C执行光量调节过程。
在S230,CPU 71将在S220中确定出来的光量调节值作为位置C的光量调节值储存在RAM 73中。
在S240中,CPU71将储存在RAM 73中的位置A,B,C的光量调节值中最小的那个值设定为纸张边沿探测电流的量。然后,设定纸张边沿探测电流的过程结束。
这样,在对位置A,B,C设定了光量调节值后,在S240中CPU71将位置A,B,C的光量调节值中最小的值设定为纸张边沿探测电流。如果纸张P的位置A,B或C脏了,已经打印了图像,或者皱了,这种区域所确定出来的光量调节值比应该对该位置设定的光量调节值高。因此,低一些的光量调节值可能是更适当的。所以将纸张边沿探测电流设定为光量调节值中的最小值。
下面将参考图12的流程图描述探测纸张边沿位置的过程。在完成图9的设定纸张边沿探测电流过程后立刻开始这个过程。
在S410中开始探测纸张边沿位置的过程,CPU 71向右移动托架11使得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被移动到图10中纸张P的位置D。位置D位于纸张P的内部区域但是靠近纸张P的右边沿。因此,位置D(后面描述的位置F也一样)设定在纸张P的内部区域。这个设定根据从个人计算机77所收到的打印命令中所包含的纸张尺寸数据来执行。
在S420,CPU 71将在图9过程中确定的纸张边沿探测电流值提供给光发射元件79,从而使得光发射元件79发射适当量的光。
在S430,CPU 71开始移动托架11的操作使得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向示于图10中的位于纸张P右边沿外部的位置E缓慢移动。应该注意位置E(后面描述的位置G也一样)设定在纸张P外部的区域。这个设定根据从个人计算机77所收到的打印命令中所包含的纸张尺寸数据来执行。在托架11移动时,导致目标探测区域Z从位置D移动到位置E,光接收元件80反复输出代表从目标探测区域Z反射回来的光量的输出值。
在S440,随着目标探测区域Z和托架11一起从位置D移动到位置E,CPU71将反复从光接收元件80输出的输出值存储到RAM73中。
在S450,CPU 71根据托架输送编码器39的探测值确定目标探测区域Z是否已经到达位置E。当确定出目标探测区域Z已经达到位置E(在S450中为是),在S460中CPU 71停止托架11的移动,从而停止目标探测区域Z的移动。
在S470,在目标探测区域Z从位置D移动到位置E的同时,CPU71根据已经从光接收元件80输出的输出值探测纸张P右侧的边沿位置,这些输出值在S440已经存储在RAM73中。
更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在目标探测区域Z从位置D移动到位置E的过程中变化。更具体地说,可以通过画出输出值来产生图8的曲线,其中横轴代表目标探测区域Z的位置,而纵轴代表输出值的量。曲线与纸张边沿探测阈值相交的点被确定为纸张P的右边沿位置。
在下面描述的S480-S540中,为了探测纸张P的左边沿位置,重复上面所描述的S410-S470过程。
更具体地说,在S480,CPU 71向左移动托架11使得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被移动到图10中纸张P的位置F。位置F位于纸张P的内部区域但是靠近纸张P的左边沿。
在S490,CPU 71将在图9过程中确定的纸张边沿探测电流值提供给光发射元件79,从而使得光发射元件79发射适当量的光。
在S500,CPU 71开始移动托架11的操作使得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向示于图10中的位于纸张P左边沿外部的位置G缓慢移动。在托架11移动时,导致目标探测区域Z从位置F移动到位置G,光接收元件80反复输出代表从目标探测区域Z反射回来的光量的输出值。
在S510,随着目标探测区域Z和托架11一起从位置F移动到位置G,CPU71将反复从光接收元件80输出的输出值存储到RAM 73中。
在S520,CPU 71根据托架输送编码器39的探测值确定目标探测区域Z是否已经到达位置G。当确定出目标探测区域Z已经达到位置G(在S520中为是),在S530中CPU 71停止托架11的移动,从而停止目标探测区域Z的移动。
在S540,在目标探测区域Z从位置F移动到位置G的同时,CPU71根据已经从光接收元件80输出的输出值探测纸张P左侧的边沿位置,这些输出值在S510已经存储在RAM73中。然后,结束探测纸张边沿位置的过程。
利用这个过程,控制单元70能够精确地探测纸张P左侧和右侧的边沿位置。在完成图12的过程后,打印机3开始在纸张P上执行打印操作。因此,打印头10可以将要打印的图像与纸张P精确地对齐并且能够可靠地在纸张P的左右边沿内打印图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介质传感器68具有光发射元件79和光接收元件80,当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相对于纸张P移动时,根据从光接收元件80输出的值探测纸张P边沿位置。根据下面的形式确定将要提供给光发射单元79的电流值进行边沿探测首先,介质传感器68移动到纸张输送通道的中心(S110)。随后,纸张输送到预定位置(S120-150)。下面,确定在纸张上位置A应该提供给光发射元件68的电流值(光量调节值)使得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达到想要的值,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当前正位于位置A(S160,S170)。目标探测区域Z接着移动到位置B和位置C,同时重复确定光量调节值的过程(S180-S230)。最后,将纸张边沿探测电流设定为在位置A-C所确定的光量调节值中的最小的那个(S240)。
因此,即使纸张P的一些部分脏了,或者含有图像,或者皱了,仍然能够为纸张边沿探测电流设定合适的值使得能够精确探测纸张P的边沿位置。这样,多功能设备1能够精确地将图像打印到非常靠近纸张P边沿的地方。
另外,通过把介质传感器68安装在打印头10上,就不需要为改变介质传感器68相对于纸张P的位置提供任何其它的特殊结构。介质传感器68相对于纸张P的位置可以简单地通过移动打印头10来改变。
另外,纸张P的输送首先通过对准传感器69机械探测,然后通过介质传感器68光学探测,使得控制单元70能够可靠地确定纸张P是否已经输送到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可以设想只利用对准传感器69来确定纸张P是否已经输送到目标探测区域Z。如果这样,在对准传感器69探测到纸张P后,当纸张P已经输送到预定距离时需要确定纸张P已经输送到目标探测区域Z。但是,如果在纸张P到达目标探测区域Z之前发生卡纸的话,这种设想的方法会导致不正确的判断。本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通过利用对准传感器69和介质传感器68来避免这种不正确地判断。
另外,在光发射元件79位于纸张P上的多个位置A,B,C处时执行光量调节过程。如图10所示,这些位置A,B,C相互对称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分开相同的距离。即使这些位置A,B,C中的一个或两个脏了,已经打印了图像或者皱了,从而这个位置上所确定的光量调节值相对较大,在不脏,没有打印图像或者不皱的另外位置上所确定的另外的光量调节值会比在有问题的位置所得到的光量调节值小,因此可以将正确的值设定为纸张边沿探测电流。
光接收元件80实际接收到的光量根据下面的因素变化从光发射元件79实际发射的光量;光接收元件80的敏感性;纸张P的色浓度等等。通过根据光接收元件80实际接收到的光量调节从光发射元件79发射的光量,能够以高精度探测纸张P的边沿位置。另外,通过根据光接收元件80实际接收到的光量调节从光发射元件79发射的光量,不论纸张P的色浓度是多少,光接收元件80总是从纸张P上接收到固定的光量。这样就可能以高精度探测各种纸张P的边沿位置。
因此,可以将影响判断的第一输出水平和第二输出水平的差保持为常数。可能保持高水平的探测精度。
《改进》在图9的过程S240中,将从位置A,B,C中计算出来的光量调节值中的最小值设定为纸张边沿探测电流。但是,也可以将这些位置A,B,C的光量调节值的平均值设定为纸张边沿探测电流。这个方法能够提高纸张边沿探测电流的可靠性,尤其是在执行光量调节过程的位置数目增加时可以提高其可靠性。
另外,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通过改变提供给光发射元件79的电流量来调节光发射元件79所发射的光量。但是,也可以根据其它方法调节光量。例如,可以采用脉冲宽度调节方法来调节光量,即通过改变提供给光发射元件79的脉冲电流的占空比。
另外,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中,纸张引导装置78对称地在左右方向移动,所以通过纸张P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总是固定在同样的位置。因此,无论纸张的尺寸是多少,纸张P总是通过在纸张输送通道中心的参考线RL。通过在S110将介质传感器68定位在这条参考线RL上,多功能设备1能够可靠地探测纸张P在什么时候已经输送到目标探测区域Z。但是应该注意可以将纸张引导装置78中的一个固定而只是使另外一个纸张引导装置78移动。这样,在固定的纸张引导装置78一侧(更具体地说,在固定的纸张引导装置78的侧壁78A)的纸张输送通道的部分被用作参考线RL,纸张P总是通过它。因此,通过在S110将介质传感器68定位在参考线RL或者将其定位在从参考线RL稍微向可移动的纸张引导装置78偏离的位置可以执行可靠的探测。
可以用参考带区域来代替参考线RL,例如参考带区域可以是限定在纸张输送方向上延伸的区域,它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固定量的宽度,并且当输送纸张P时不论纸张P的尺寸是多少纸张P总是通过参考带区域。在S110介质传感器68可以输送到这个参考带区域。
《第二个实施例》在上面描述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70在探测纸张P边沿位置之前将纸张探测电流量设定为一个适合纸张P的值,从而第二输出水平变成一个固定的目标输出值。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将纸张边沿探测电流的量设定为一个预定的固定值。作为纸张P反射光的响应,因此光接收元件80输出的第二输出水平根据纸张P各个位置的条件而变化。根据本实施例,控制单元70将纸张边沿探测阈值的量设定为一个适合从光接收元件80输出的第二输出水平的值。
更具体地说,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70执行示于图13的过程来设定纸张边沿探测阈值,并且执行示于图14的阈值调节过程,用来代替图9的设定纸张边沿探测电流的过程和示于图11的光量调节过程。
下面参考图13的流程图描述设定纸张边沿探测阈值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步骤S610-650与图9中设定纸张边沿探测电流过程的步骤S110-S150一样。因此,略去了对这些步骤的描述。
在S660,CPU 71执行阈值调节过程来确定阈值,该阈值适合光接收元件80响应于从目标探测区域Z接收的光所输出的输出值(今后称之为阈值调节值)。这时,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位于纸张P的位置A(见图10)。
下面将参考图14描述S660的阈值调节过程。
在S810开始阈值调节过程,CPU 71将纸张边沿探测电流(在这个例子中是定值)提供给光发射元件79,使得光发射元件79发射光。
在S820,CPU 71探测光接收元件80的输出值。
在S830,CPU 71将阈值调节值设定为在S820中所探测到的输出值的一半,并且结束阈值调节过程。换言之,在假设第一输出水平等于零(0)的前提下,将阈值调节值设定为第一输出水平和第二输出水平的中间值。
然后,过程前进到S670(图13)。
在S670,控制单元70将在S660中所确定的阈值调节值作为位置B的阈值调节值储存在RAM 73中。
在S680,CPU 71移动托架11,从而移动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到纸张P的位置B(见图10)。
在S690,CPU 71以与S660中所描述的同样形式再次执行阈值调节过程。
在S700,CPU 71将在S690中所确定的阈值调节值作为位置B的阈值调节值储存在RAM 73中。
在S710,CPU 71移动托架11,从而移动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到纸张P的位置C(见图10)。
在S720,CPU 71以与S660和S690中所描述的同样形式再次执行阈值调节过程。
在S730,CPU 71将在S720中所确定的阈值调节值作为位置C的阈值调节值储存在RAM73中。
在S740,CPU71将纸张边沿探测阈值的量设定为存储在RAM73中的位置A、B、C的阈值调节值中的最大值。然后,结束设定纸张边沿探测阈值的过程。
这样,在为位置A、B、C设定完阈值调节值后,在S740 CPU 71将纸张边沿探测阈值设定为所有位置A、B、C中阈值调节值中的最大值。如果纸张P的位置A、B、C脏了、已经打印了图像或者皱了,这些区域的阈值调节值会比应该设定给这些区域的值低。因此,较高的阈值调节值可能更合适。从而将纸张边沿探测阈值设定为这些阈值调节值的最大值。
通过执行图13的设定纸张边沿探测阈值的过程和图14的阈值调节过程来代替图9的设定纸张边沿探测电流过程和图11的光量调节过程也可以得到与第一个实施例一样的效果。
光接收元件80实际接收到的光量根据下面的因素变化从光发射元件79实际发射的光量;光接收元件80的敏感性;纸张P的色浓度等等。通过根据光接收元件80实际接收到的光量调节阈值量,能够以高精度探测纸张P的边沿位置。
如果某个位置A、B、C脏了、已经打印了图像或者皱了,光接收元件80实际接收到的光量可能减小。但是,光接收元件80在另外的位置实际接收到的光量比光接收元件80从有问题的位置接收到的光量大,根据这个大一些的光量确定纸张边沿探测阈值。有可能确定纸张边沿探测阈值而不受到纸张P在各个位置上条件不同的影响。
尽管在S740将纸张边沿探测阈值设定为在位置A、B、C的阈值调节值的最大值(图13),也可以将纸张边沿探测阈值设定为例如在位置A、B、C的阈值调节值的平均值。
尽管已经参考特定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对于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很明显无须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就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进。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在纸张P的多个位置执行光发射元件79的光量调节过程。具体地说,控制单元70以示于图10的模式执行这些过程,但是也可以以其它许多不同于图10的模式执行这些过程。下面的描述假设以位置A、B、C这个顺序执行光量调节过程。
例如,如图15所示,位置A位于纸张P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而B、C以一定的间隔在相同的方向(向图15的右方)与位置A分开。这个模式避免了图10中从位置A到位置B和位置C的往复移动或双方向移动,因此缩短了目标探测区域Z移动的距离。
在示于图10和图15的模式中,位置A位于纸张P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当介质传感器68位于位置A时,纸张P能够可靠地通过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因此,介质传感器68可以在纸张P被输送的时候进行可靠地探测。
应该注意位置A不必设定在纸张P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只要在介质传感器68位于位置A时纸张P可靠地通过目标探测区域Z,位置A可以放置在纸张P的其它位置。
例如,位置A可以放置在某个位置,当被输送纸张P的尺寸已知时,就知道纸张P会通过这个位置。位置A可以放置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穿过对准传感器69(更具体地说是探测器69a)的一条直线上的另一个位置上。位置A还可以放置在多功能设备1能够使用的最小尺寸纸张P会穿过的另一个位置上。
如图16所示,位置A可以放置在纸张P中心线宽度方向的某一侧(在图16中是左侧),而位置B和C以一定的间隔在朝向中心线的方向(在图16中是向右的方向)与位置A分开放置。在这个例子中,与第一个实施例一样,光量调节过程可以在穿过纸张P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两侧进行。另外,这个模式可以缩短目标探测区域Z移动的距离。
如图17所示,位置A、B、B可以都放置在纸张P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在这个例子中,通过输送纸张P,目标探测区域Z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和位置C,同时托架11的位置保持固定。因此,可以在介质传感器68探测到纸张P已经被输送到目标探测区域Z后就立刻开始对位置A到C的光量调节过程。因此这个模式可以缩短确定纸张边沿探测电流所需要的时间。在这个改进中,光量调节过程可以以图17所示的相反次序,即从位置C到B再到A来执行光量调节过程。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对光发射元件79的阈值调节过程在纸张P的多个位置进行。更具体地说,控制单元70在图10所示的模式中执行这些过程,但是可以以许多不同于这个模式的其它模式来执行这些过程。例如,可以以示于图15-17的模式来执行这些过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探测介质边沿的边沿探测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探测单元,它限定了目标探测区域,并且它在目标探测区域探测介质探测数据,其中介质探测数据根据介质是否出现在目标探测区域内具有不同的值;一个调节单元,它通过控制探测单元在介质上多个位置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来执行调节操作,从而根据多个探测到的值调节确定条件;和一个边沿探测单元,它通过在移动目标探测区域相对于介质的位置的同时控制探测单元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和根据探测单元所探测的值确定介质是否出现在目标探测区域以及利用调节了的确定条件来执行边沿探测操作,从而探测介质的边沿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沿探测设备,其中探测单元包括一个具有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反射型传感器,在光发射元件发射光时,光接收元件接收从目标探测区域反射回来的光,光接收元件将代表光接收元件所接收光量的数据输出为介质探测数据;边沿探测单元根据光接收元件所接收的光量是否超过一个阈值确定介质是否在目标探测区域中;调节单元控制光发射元件在多个位置以预定量发射光,调节单元根据光接收元件在介质上的多个位置所接收的光量调节阈值的量,作为确定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沿探测设备,其中调节单元将阈值调节到一个对应最大值的值,该最大值是指光接收元件在介质上的多个位置所接收的光量中的最大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沿探测设备,其中调节单元将阈值的量调节到一个对应平均值的值,该平均值是指光接收元件在介质上的多个位置所接收的光量的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沿探测设备,其中探测单元包括一个具有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反射型传感器,在光发射元件发射光时,光接收元件接收从目标探测区域反射回来的光,光接收元件将代表光接收元件所接收光量的数据输出为介质探测数据;边沿探测单元根据光接收元件所接收的光量是否超过一个阈值确定介质是否在目标探测区域中;其中调节单元在多个位置将光发射元件所发射的光量调节到这样一个值,该值使得光接收元件以预定值的量接收光;调节单元在边沿探测操作中,根据光发射元件在介质上多个位置已经发射的光量,调节作为确定条件的光发射元件所发射的光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沿探测设备,其中在边沿探测操作中,调节单元将光发射元件所发射的光量设置成一个最小值,该最小值是指光发射元件在介质上的多个位置已经发射的光量中的最小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沿探测设备,其中在边沿探测操作中,调节单元将光发射元件所发射的光量设置成一个平均值,该平均值是指光发射元件在介质上的多个位置已经发射的光量的平均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沿探测设备,其中调节单元通过改变提供给光发射元件的电流值来调节光发射元件所发射的光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沿探测设备,其中调节单元通过改变提供给光发射元件的脉冲电流占空比来调节光发射元件所发射的光量。
10.一种在记录介质上成像的成像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输送单元,它在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一个记录单元,它在几乎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操作以成像;和一个探测介质边沿的边沿探测设备,该边沿探测设备包括一个探测单元,它限定了目标探测区域,并且它在目标探测区域探测介质探测数据,其中介质探测数据根据介质是否出现在目标探测区域内具有不同的值;一个调节单元,它通过控制探测单元在介质上多个位置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来执行调节操作,从而根据多个探测到的值调节确定条件;和一个边沿探测单元,它通过在移动目标探测区域相对于介质的位置的同时控制探测单元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和根据探测单元所探测的值确定介质是否出现在目标探测区域以及利用调节了的确定条件来执行边沿探测操作,从而探测介质的边沿位置,边沿探测单元探测记录介质两侧的边沿位置,其中输送单元输送记录介质,记录单元在边沿探测单元所探测到的记录介质两侧的边沿位置之间执行记录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移动设备,它以整体的形式移动探测单元和记录单元;其中在记录单元移动时,调节单元控制探测单元在记录介质上的多个位置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输送单元输送记录介质时,调节单元控制探测单元在记录介质上的多个位置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边沿探测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调节启动控制单元,在输送单元输送记录介质时,当记录介质的前沿最初穿过目标探测区域时,调节启动控制单元控制探测单元探测介质探测数据,从而根据探测单元所探测到的介质探测数据的值确定记录介质是否已经被输送到目标探测区域中,其中在调节启动控制单元确定出记录介质已经被输送到目标探测区域后,调节启动控制单元控制调节单元开始执行调节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记录介质探测单元,它设在记录介质探测位置,位于探测单元能够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位置的上游,并且它探测记录介质是否已经被输送单元输送到记录介质探测位置;其中在记录介质探测单元探测出记录介质已经被输送到记录介质探测位置后,调节启动控制单元确定记录介质是否已经被输送到目标探测区域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调节单元控制探测单元在记录介质上的多个位置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所述的多个位置以等间距彼此分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调节单元控制探测单元在记录介质上的多个位置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所述的多个位置相对于通过记录介质的中心线彼此对称,该中心线沿着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被限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无论记录介质的尺寸是多少,输送单元都输送记录介质使得记录介质通过参考线,该参考线在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延伸;和调节单元控制探测单元在记录介质上的多个位置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其中至少一个位置位于参考线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调节单元控制探测单元首先在记录介质的参考线上的位置探测介质探测数据的值。
全文摘要
成像设备包括具有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介质传感器,当介质传感器的目标探测区域相对于纸张移动时,根据光接收元件输出的值探测纸张的边沿位置。以下面形式确定边沿探测中提供给光发射元件的电流值。首先,将介质传感器移动到纸张输送通道的中间(S110)。然后,将纸张输送到预定位置(S120-150)。下面,确定在纸张的位置A为了使光接收元件的输出达到想要的值应给光发射元件提供的电流值(光量调节值),其中介质传感器的目标探测区域目前位于位置A(S160,S170)。目标探测区域随后移动到位置B和位置C,同时重复上面的过程以确定光量调节值(S180-S230)。最后,将纸张边沿探测电流设定为在位置A-C确定的光量调节值中的最小值(S240)。
文档编号B41J2/01GK1504397SQ200310119510
公开日2004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9日
发明者佐藤龙也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