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印刷机的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35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印刷机的墨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如权利要求I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印刷机的墨斗,其包括布置在一排中的计量元件并且此外包括入流通道和回流通道作为温度处理介质通道。
背景技术
在EP 0732205B1中描述了一种墨斗,其具有入流通道和回流通道作为温度处理介质通道。所述入流通道比回流通道更靠近计量元件布置。所述墨斗应能够以小耗费制造和清洁。在DE 3325005C2中描述了一种墨斗,其中,应补偿挠曲。所述挠曲是在计量印刷油墨时由于印刷油墨的流体动力学的压力作用引起的。所述墨斗配备有弯曲装置,所述弯曲装置包括可让加热流体穿流而过的管。所述管具有与墨斗壁不同的热膨胀系数。这种墨斗中的缺点是,其会在不稳定的的状态中、例如在加热阶段中弯曲。由此会不利地影响计量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计量特别精确的墨斗。所述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I特征的墨斗解决。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印刷机的墨斗,其包括布置在一排中的计量元件并且此外包括一入流通道和一回流通道作为温度处理介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通道比所述入流通道更靠近所述计量元件布置。据此,回流通道与计量元件之间的距离小于入流通道与计量元件之间的距离。在本发明的墨斗中,在任何工作状态中都避免墨斗的基体由于热而相对于墨斗辊弯曲。温度处理介质可以是气态的或优选液态的流体例如水或油并且优选是用于加热墨斗的加热流体。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有利的进一步方案,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简短描述。在一个进一步方案中,所述计量元件构造为计量杠杆或计量滑移件。这些也被称为墨区杠杆或墨区滑移件的构造对于处理UV油墨或具有强烈研磨作用的油墨是有利的。在另一进一步方案中,所述计量元件与印刷油墨直接接触。在此,在计量元件与墨斗辊之间没有墨斗箔和刮墨刀。在另一进一步方案中,所述墨斗的基体具有至少两个组装的构件,所述构件共同限定所述两个温度处理介质通道中的至少一个的横截面。所述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铸件,其中,这个构件或另外的构件是一个或多个用于封闭所述两个温度处理介质通道中的一个的盖子。在另一进一步方案中,所述两个构件之间的分界线不仅穿过所述入流通道而且穿过所述回流通道延伸。所述分界线或分界缝的这种延伸走向在所述基体的多件式、例如两件式的构造方面是有利的。在该构造中,一个构件是铸件或挤压成型件并且另外的构件具有基本上L形的横截面。
在另一进一步方案中,所述两个温度处理介质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基本上环形的横截面。所述环形的横截面优选是圆环形横截面。在所述环形成型的温度处理介质通道的内部具有一芯,所述芯可用作挤压体和/或所谓的流动干扰件。这在改善热传递方面是有利的。所述两个温度处理通道也可以都具有这种环形间隙作为横截面。在另一进一步方案中,所述计量元件与墨斗辊共同构成一计量间隙。所述计量间隙的大小可根据与主题相关的油墨曲线分布而在各墨区之间不同。在印刷宽度上,计量间隙的尺寸根据计量元件彼此间进行的调节而变化。在另一进一步方案中,一穿过所述计量间隙延伸的切线与所述墨斗的底部共同夹成一角度,所述角度为20°至70°,特别是为30°至60°。靠触在墨斗辊的圆周线上的假想的切线与所述墨斗的底部夹成一优选为约45°的角度。在另一进一步方案中,所述墨斗辊具有一温度处理介质通道并且所述墨斗辊与所述墨斗一起连接在一共同的用于对温度处理介质进行温度处理的温度处理装置上。据此,墨斗和墨斗辊能够以并联布置或以串联布置彼此连接在所述温度处理装置上。 在另一进一步方案中,所述墨斗辊的温度处理介质通道与所述入流通道和所述回流通道以及所述温度处理介质一起接入到同一个温度处理介质回路中。在此,墨斗和墨斗辊以串联连接布置。所述串联连接内部的串联顺序可这样选择,使得温度处理介质首先流经墨斗辊并且然后流经墨斗。但是所述顺序也可以这样选择,使得温度处理介质从墨斗的入流通道流入到墨斗辊中并且从该墨斗辊流入到墨斗的回流通道中。本发明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利的其它扩展构型由下面对不同实施例的说明和所属的附图得出。


附图示出图I是被温度处理过的墨斗辊和被温度处理过的墨斗,其中,回流通道被一个或多个盖子遮盖;图2是被温度处理过的墨斗辊和被温度处理过的墨斗,其中,入流通道被一个或多个盖子遮盖;图3是被温度处理过的墨斗辊和被温度处理过的墨斗,其中,入流通道和回流通道通过两个基体构件之间的分界缝的扩宽构成;图4是温度处理介质回路,在该温度处理介质回路中,图I至3中实施例的墨斗辊和墨斗以串联布直接入,其中,墨斗棍的墨斗在通流方向上如后相继地布直;图5是温度处理介质回路,在该温度处理介质回路中,图I至3中实施例的墨斗辊和墨斗以串联布置接入,其中,墨斗辊在通流方向上布置在墨斗的入流通道与回流通道之间;图6是温度处理介质管路系统,图I至3中实施例的墨斗辊和墨斗以并联布置接入到该温度处理介质管路系统中。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至6中彼此相应的元件和构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I至3中分别以局部图示出用于在页张上进行平版胶印的印刷机I。相应的局部图示出墨斗辊2和对应的墨斗3。墨斗辊2具有至少一个温度处理介质通道4,温度处理介质被泵送穿过所述温度处理介质通道。所述温度处理介质是液体、优选水并且用于将墨斗辊2加热到约30°C并且用于加热墨斗3。墨斗3包括基体5和安置在该基体上的用于区域性地油墨计量的计量系统。所述计量系统包括一些计量元件6,每个计量元件布置在不同的墨区中。计量元件6可根据区域性的油墨需求彼此相对调节并且为此可分别围绕一铰链7摆动。这些计量元件6是计量杠杆并且分别具有与墨斗辊2的圆周线平行的计量棱边8,所述计量棱边与墨斗辊2 —起限定一计量间隙13。基体5形成墨斗3的底部9。在所述计量棱边8或所述计量间隙13的 区域中靠置在墨斗辊2上的切线T与所述底部9形成一个角度α,该角度为30°至60°并且优选为约45°。这在墨斗3的可良好清洁方面以及计量棱边8上的小流体动力学力方面是有利的。所述底部9承载有油墨储备,为了清楚简明起见图中未示出所述油墨储备。在所述基体5中加工一用于温度处理介质的入流通道10和一回流通道11,这些温度处理介质通道10、11与墨斗辊2及其几何旋转轴线平行地纵向延伸,即,这些温度处理介质通道10、11相对于图I至3的图纸平面垂直地延伸。循环的温度处理介质在其循环流通期间首先流经入流通道10并且然后流经回流通道11,其中,入流通道10具有温度处理介质入口并且回流通道11具有墨斗3的温度处理介质出口。回流通道11比入流通道10更靠近计量元件6和墨斗辊2。回流通道11布置在墨斗3的向着墨斗辊2的端部上并且入流通道10布置在墨斗3的背离墨斗辊2的端部上。因此,回流通道11与墨斗辊2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入流通道10与墨斗辊2之间的距离。在上面共同地描述了图I至3的实施例,下面对它们单个地进一步描述。在图I的实施例中,基体5由多个构件5. I和5. 2组成。第一构件5. I是铸件,在使用铸芯的情况下将所述温度处理介质通道10、11中的至少一个(在此例如是回流通道11)加工在该铸件中。为了在铸造过程中支撑所述铸芯,使用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在被取走之后在第一构件5. I中留下一排孔12。所述孔借助于一个或多个第二构件5. 2密封地封闭。在使用唯一一个第二构件5. 2的情况下,该第二构件是在整排孔上延伸的、板条状的盖子。在使用多个第二构件5. 2的情况下,这些第二构件形成一排与所述孔排对应的盖子。在图2中示出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在入流通道10和回流通道11中分别放入一个芯15,所述芯用于改善从温度处理介质向墨斗3的热传递。通过所述芯15,温度处理介质通道10、11分别获得环形的横截面形状。对于其作为所谓的挤压体的功能替代或附加地,所述芯15也可以用作所谓的流动干扰件,所述流动干扰件产生温度处理介质的涡旋。所述芯15被这样地轮廓成型,使得形成所述温度处理介质通道10、11的环形间隙在四周的宽度基本上相同。在该实施例中,基体5也是由多个构件5. 1、5. 2、15组成的。第一构件基本上以“U”或“C”形状成型。这个第二构件5. 2或这些第二构件5. 2是一个或多个用于封闭所述入流通道10的盖子。在图3的实施例中,基体5同样多件式地构成并且其包括第一构件5. I和第二构件5. 2。所述两个构件5. I和5. 2可以是挤压成型件或铸件并且通过附图中仅仅借助于其中心线表示的螺钉14彼此连接。所述构件5. 1、5. 2这样地轮廓成型,使得在它们接合之后在它们之间留下空腔,所述空腔构成所述入流通道10和所述回流通道11。第一构件5. I具有大致“H”形的横截面形状,其一条边构成“L”。第二构件5. 2具有“L”形的横截面形状。两个构件5. 1,5. 2在一条分隔线18上彼此靠触,所述分隔线通过温度处理介质通道10、11中断或者在所述温度处理介质通道的区域中扩宽。所述入流通道10的长形横截面形状和所述回流通道11的同样为长形的横截面形状关于其纵轴线大致以直角彼此取向。在图4至6中示出温度处理介质回路16,墨斗辊2、图I至3中的墨斗3中的一个以及温度处理装置17接入到所述温度处理介质回路中。温度处理装置17包括一用于将在该温度处理介质回路16中循环的温度处理介质加热到可预给定的温度上的加热装置和一用于使温度处理介质在该温度处理介质回路16中循环的泵。所述温度处理装置17是墨斗辊2和墨斗3的公共温度处理装置。在图4的变型方案中,来自温度处理装置17的温度处理介质首先流入到墨斗辊2中。在温度处理介质流经墨斗辊2并且在此使得该墨斗辊变热之后,所述温度处理介质从墨斗辊2流入到墨斗3的入流通道10中。在此,所述温度处理介质使基体5的背离墨斗辊2的部分变热。在温度处理介质流经所述入流通道10之后,该温度处理介质从该入流通道流入到回流通道11中。一个将入流通道10的出口与回流通道11的入口连接起来的连接通道可布置在基体5内部或者例如以软管的形式设置在基体5外部。所述温度处理介质在流经所述回流通道11时具有比在流经入流通道10稍低的温度。从所述回流通道11排出的温度处理介质又流入到温度处理装置17中,在那里所述温度处理介质又被加热到所述预给定的温度。在图4所示的温度处理介质回路16中,墨斗辊2和墨斗3以所述串联顺序串联地连接。通流方向借助于所示管路上的箭头示意性表示。在图5的变型方案中,墨斗3和墨斗棍2以所述串联顺序串联地连接。据此,入流通道10的入口连接在温度处理装置17上并且入流通道10的出口与墨斗辊2或其温度处理介质通道4 (参见图I至3)连接。回流通道11的入口与墨斗辊2连接并且回流通道11的出口通过软管或其他管路连接在温度处理装置17上。在该变型方案中也有利地使用同一温度处理装置17以对墨斗3和墨斗辊2同时地进行温度处理。在图6的变型方案中,墨斗辊2和墨斗3彼此以并联连接方式连接在温度处理装置17上。这在整个系统内部的小压力损失方面是有利的。入流通道10的入口和回流通道11的出口分别通过软管形或管形管路与所述温度处理装置17连接。墨斗辊2也通过这种管路与所述温度处理装置17连接。在图6的实施例中,虽然像在图4和5的实施例中那样存在墨斗辊2和墨斗3的一个共同的温度处理装置17,但是墨斗辊2和墨斗3分别与所述温度处理装置17 —起联入到彼此分开的温度处理介质回路16中。相反在图4和5的实施例中,墨斗棍2和墨斗3联入到同一个唯一的温度处理介质回路16中。参考标号表I印刷机2墨斗辊3 墨斗4温度处理介质通道5 基体5. I 第一构件、
5. 2 第二构件6计量元件7 铰链8计量棱边9 底部10入流通道
11回流通道12 孑L13计量间隙14 螺钉15 芯16温度处理介质回路17温度处理装置18分界线T 切线α 角度
权利要求
1.用于印刷机(I)的墨斗,其包括布置在一排中的计量元件(6)并且此外包括一入流通道(10)和一回流通道(11)作为温度处理介质通道(10,1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通道(11)比所述入流通道(10)更靠近所述计量元件(6)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I的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元件(6)是计量杠杆或计量滑移件。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的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元件(6)与印刷油墨直接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的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斗(3)的基体(5)具有至少两个组装的构件(5. 1,5. 2),所述构件共同限定两个温度处理介质通道(10,11)中的至少一个的横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墨斗,其特征在于,两个构件(5.1,5.2)之间的分界线(18)不仅穿过所述入流通道(10)而且穿过所述回流通道(11)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的墨斗,其特征在于,两个温度处理介质通道(10,11)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基本上环形的横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的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元件(6)与一墨斗辊(2)共同构成一计量间隙(13)。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墨斗,其特征在于,一穿过所述计量间隙(13)延伸的切线⑴与所述墨斗⑶的底部(9)共同夹成一角度(α),所述角度为20°至7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斗辊(2)具有一温度处理介质通道(4)并且与所述墨斗(3) —起连接在一共同的用于对温度处理介质进行温度处理的温度处理装置(1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斗辊(2)的温度处理介质通道(4)与所述入流通道(10)和所述回流通道(11)以及所述温度处理介质(17) —起接入到同一个温度处理介质回路(16)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印刷机(1)的墨斗(3),其包括布置在一排中的计量元件(6)并且此外包括一入流通道(10)和一回流通道(11)作为温度处理介质通道(10,11)。所述回流通道(11)比所述入流通道(10)更靠近所述计量元件(6)布置。
文档编号B41F31/00GK102653167SQ201210053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B·罗斯科施, M·弗格, S·克鲁格 申请人: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