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80316阅读:1329来源:国知局
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字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为打印技术领域中较为常用的打印装置,并且可以按照喷墨的材料性质又可以分为水质料、固态油墨和液态油墨等类型的打印机,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喷墨打印机,均不可以缺少用于喷墨的喷墨头装置;对于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头而言,由于使用不当、长时间使用或不用后,会出现有个别喷头的喷嘴发生堵嘴(喷不出墨滴)、歪针(喷射的墨滴倾斜)现象,给印刷品的打印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当喷墨头出现堵嘴、歪针现象时,采用的检测手段通常是将打印机暂停工作,人为进行检测,以确定喷墨头具体哪些位置发生了堵嘴或歪针现象。

然而,在发明人实施本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人工劳动强度大,查找发生堵嘴或歪针的喷墨头的速度慢,并且查找的准确率较低,严重影响了打印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并且可以快速查找到发生堵嘴和/或歪针的喷墨头,查找准确率较高,提高了打印机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是为了提供一种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喷墨头上喷嘴的数量N以及所述喷嘴之间的间距,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

控制所述N个喷嘴在检测图上的N个喷墨点呈预设的M行N1列排列,其 中,所述M行沿水平方向按照所述喷嘴之间的间距依次错位设置,并且M行相互平行且行间距相等,所述N1列互相平行且列间距相等,M*N1=N,并且所述N1列的等间距为所述喷嘴之间间距的至少五倍;

控制所述N个喷嘴喷墨打印所述检测图;

根据所述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位置,对打印出的所述检测图上的喷墨点进行识别,确认发生堵嘴和/或歪针的喷嘴位置。

如上所述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根据所述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位置,对打印出的所述检测图上的喷墨点进行识别,确认发生堵嘴和/或歪针的喷嘴位置,具体包括:

扫描获取所述检测图上的喷墨点的个数P;将所述P与所述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个数N进行分析匹配:

若所述P=N,则未发生堵嘴现象;或者,

若所述P<N,则所述检测图中相对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所缺少喷墨点的位置对应的喷嘴发生堵嘴。

如上所述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根据所述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位置,对打印出的所述检测图上的喷墨点进行识别,确认发生堵嘴和/或歪针的喷嘴位置,还包括:

扫描获取所述检测图上的同行各相邻喷墨点之间以及同列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并对所述同行各相邻喷墨点之间以及同列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分析判断:

若各行中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且各列中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则确认未发生歪针现象;或者,

若各行中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或者各列中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则在各行或者各列中查找大于其他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第一部分相邻喷墨点,并各行或各列中查找小于其他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第二部分相邻喷墨点,获取所述第一部分相邻喷墨点与第二部分相邻喷墨点的公共喷墨点,确认与所述公共喷墨点相对应的喷嘴发生歪针现象。

如上所述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根据所述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位置,对打印出的所述检测图上的喷墨点进行识别,确认发生堵嘴和/或歪针的喷嘴位置,还包括:

在对所述检测图中的边缘喷墨点进行检测时,扫描获取所述检测图上的同行各相邻喷墨点之间以及同列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若在同行或同列中存在至少连续三个以上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则确认该连续三个相邻喷墨点中的第一个喷墨点为该行或该列的基准点;

获取每行中的边缘喷墨点到该行基准点之间的行距离,并获取每列中的边缘喷墨点到该列基准点之间的列距离,并对所述行距离和列距离进行分析判断:

若所述行距离或列距离等于该行或该列内的各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整数倍,则确认与所述边缘喷墨点相对应的喷嘴未发生歪针现象;

若所述行距离不等于该行内的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整数倍,或所述列距离不等于该列内的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整数倍,则确认该行内或该列内与所述边缘喷墨点相对应的喷嘴发生歪针现象。

如上所述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所述控制所述N个喷嘴喷墨打印所述检测图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检测图上设置定位标识,所述定位标识用于定位所述预设的M行N1列的各顶角位置。

如上所述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所述定位标识为快速反应QR码,所述QR码包括实心的方块喷墨区域以及套设在所述方块喷墨区域外侧的方框喷墨区域。

如上所述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所述方块喷墨区域的宽度与所述方框喷墨区域的边长宽度比例为3:1。

如上所述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框喷墨区域与所述方框喷墨区域距离等于所述方框喷墨区域的边长宽度。

如上所述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检测图按照第一分辨率进行打印,并将打印后的检测图按照第二分辨率进行扫描,以获取所述检测图上的喷墨点的个数P,或者获取所述检测图上的同行各相邻喷墨点之间以及同列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二分辨率为所述第一分辨率的整数倍,所述整数为大于等于三。

如上所述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所述M行之间相邻行的间距与所述N1列之间相邻列的间距相等。

本发明提供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通过预先设置检测图,并将喷墨头上的喷嘴按照检测图进行打印,根据所述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位置,对打印出的所述检测图上的喷墨点进行识别,当发现打印后的检测图上的喷墨点数量小于预先设置的喷墨点数量时,则确认发生了堵嘴现象,根据对比,查找缺失喷墨点的位置,并根据缺失喷墨点的位置确认了发生堵嘴的喷嘴位置;另外,当发现打印后的检测图上的喷墨点之间的距离不均匀时,则确认发生了歪针现象,查找发生不均匀距离的具体位置,进而确认了发生歪针的具体喷嘴位置;通过上述过程,有效的提高了查找堵嘴和/或歪针的喷嘴位置的效率,并减少了人工劳动程度,提高了查找准确率,进而有利于对打印机喷墨头的喷嘴的及时更换与维修,提高了打印机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中检测堵嘴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中检测歪针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的中检测歪针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给出的所给出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中的包括定位标识的检测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检测图中的喷墨点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检测图中的QR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定位标识; 2、喷墨点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 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给予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所给出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附图1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包括:

S101:获取喷墨头上喷嘴的数量N以及喷嘴之间的间距,其中,N为正整数;

其中,对于获取喷墨头上喷嘴的数量以及喷嘴之间的间距的获取方法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打印机的标准设计参数获取喷墨头喷嘴数量信息以及喷嘴之间的间距信息,或者可以人为对喷墨头喷嘴数量信息以及喷嘴之间的间距进行测量等,当然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获取方式,只要能够获取上述喷墨头上喷嘴的数量信息以及喷嘴之间的间距信息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S102:控制N个喷嘴在检测图上的N个喷墨点呈预设的M行N1列排列,其中,M行沿水平方向按照喷嘴之间的间距依次错位设置,并且M行相互平行且行间距相等,N1列互相平行且列间距相等,M*N1=N,并且N1列的等间距为喷嘴之间间距的至少五倍;

其中,对于设置的M行N1列结构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获取的喷墨头上喷嘴的数量进行任意设置,假设喷墨头上设有的喷嘴的数量为1000个,则可以将M行N1列结构设置为10行100列结构,这样,使得每一个喷嘴向外按照M行N1列结构喷出喷墨点,以通过喷墨点的状态可以准确的获得喷嘴的工作状态,此外,对于M行之间的行间距与N1列之间的列间距之间的关系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可以将行间距设置为大于列间距,或者将行间距设置为小于列间距,其中,较为优选的,将M行之间相邻行的间距与N1列之间相邻列的间距设置为相等,便于对打印后的检测图进行分析判断,有效地提高了分析判断效率。

此外,对于上述M行沿水平方向按照喷嘴之间的间距依次错位设置,并 且N1列的等间距为喷嘴之间间距的至少五倍而言,是针对打印机上喷墨头上喷嘴的设置位置而进行的特别处理,由于常见喷墨头上设置的若干喷墨嘴为并排结构,为了更清楚的检测喷墨头上喷嘴的工作状态,较为优选的,将检测图上的喷墨点设置为较为规则的结构,如设置为类似矩阵结构M行N1列,并将喷墨点的个数与喷墨头上喷嘴的数量相等,使得每个喷嘴对应一个喷墨点,这样可以实现对所有喷墨嘴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的效果;此外,由于当同时控制所有喷墨嘴均为工作状态(即喷墨状态)时,则会使得喷墨打印后形成的是一条直线,这样,并不能准确的获知喷墨嘴发生堵嘴或歪针的具体位置;因此,为了更加准确的确认喷墨嘴发生堵嘴或歪针的具体位置,需要采用上述的方式来控制喷墨嘴的工作状态,如上述10行100列结构而言,将喷墨头打印检测图的打印方式设置为行扫描打印方式,并且将N1列的列间距为喷嘴之间间距的10倍,此处,NI列之间的列间距时喷嘴之间的间距的倍数越大,N1列之间的列间距越大,即N1列相邻两个喷墨点所对应的喷墨嘴的间距越大;具体的,在打印检测图的第一行时,控制喷墨头上的第1位、第11位、第21位、第31位......等喷嘴工作,其他位置的喷嘴不工作,进而使得喷嘴按照检测图上的要求向外喷出喷墨点,获取了列间距为10的1行100列结构;当打印第二行时,控制喷墨头上的第2位、第12位、第22位、第32位......等喷嘴工作,其中,由于喷墨头上的第1位喷嘴与第2位喷嘴的距离为喷墨头上相邻喷嘴的间距,因此,打印的第2行相对于第1行而言,会在水平位置上整体平行移动了一相邻喷嘴间距的距离,这与控制打印机的喷嘴的打印工作顺序有关,依次类推,打印的第3行相对于第2行而言,在水平位置上整理平行移动了一相邻喷嘴间距的距离,进而也形成了倾斜结构的距离;通过上述方式,有效的实现了通过控制打印机喷墨头上所有喷墨来喷出一个喷墨点来实现查看喷墨头的工作状态,有效的提高了判断的准确可靠性;当然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仅限于采用上述一种控制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控制方式,如可以控制所有喷墨头上的喷嘴呈现检测图上预打印的喷墨点的结构,进而可以同时控制所有喷嘴工作等,只要能够实现打印机上的喷墨头上的每个喷嘴相对应一个喷墨点,通过获取的喷墨点的位置可以确认喷墨头上喷嘴的位置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S103:控制N个喷嘴喷墨打印检测图;

其中,对于打印检测图的具体方式以及具体打印分辨率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可以将打印方式设置为行扫描打印方式,或者列扫描打印方式,或者区域扫描打印方式等等;而对于打印分辨率而言,可以将打印分辨率设置为360DPI,也可以采用580DPI分辨率对检测图进行打印等等,或者按照其他打印分辨率对检测图进行打印,只要能够实现较为清晰的将检测图进行打印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S104:根据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位置,对打印出的检测图上的喷墨点进行识别,确认发生堵嘴和/或歪针的喷嘴位置。

其中,对于上述具体的识别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可以将识别方式设置为人为的将检测图与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位置进行分析对比;也可以设置为将打印出的检测图进行扫描,获取扫描检测图,将扫描检测图与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位置通过计算软件进行分析对比等,只要能够实现确认发生堵嘴和/或歪针的喷嘴位置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通过预先设置检测图,并将喷墨头上的喷嘴按照检测图进行打印,根据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位置,对打印出的检测图上的喷墨点进行识别,当发现打印后的检测图上的喷墨点数量小于预先设置的喷墨点数量时,则确认发生了堵嘴现象,根据对比,查找缺失喷墨点的位置,并根据缺失喷墨点的位置确认了发生堵嘴的喷嘴位置;另外,当发现打印后的检测图上的喷墨点之间的距离不均匀时,则确认发生了歪针现象,查找发生不均匀距离的具体位置,进而确认了发生歪针的具体喷嘴位置;通过上述过程,有效的提高了查找堵嘴和/或歪针的喷嘴位置的效率,并减少了人工劳动程度,提高了查找准确率,进而有利于对打印机喷墨头的喷嘴的及时更换与维修,提高了打印机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图2为所给出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中检测堵嘴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2可知,本技术方案中对于具体的识别方法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其中,较为优选的,可以将根据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位置,对打印出的 检测图上的喷墨点进行识别,确认发生堵嘴和/或歪针的喷嘴位置,设置为具体包括:

S10411:扫描获取检测图上的喷墨点的个数P;将P与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个数N进行分析匹配:

其中,对于获取检测图上的喷墨点个数的获取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可以采用人工统计,也可以采用软件统计喷墨点的个数,其中,较为优选的,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统计获取喷墨点的个数信息,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获取的速率。

S10412:判断P与N的关系,即为P=N还是P<N?

S10413:若P=N,则未发生堵嘴现象;或者,

S10414:若P<N,则检测图中相对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所缺少喷墨点的位置对应的喷嘴发生堵嘴。

获取到检测图上的喷墨点个数后,将喷墨点个数P与预先设置的打印的喷墨点个数N进行分析对比,若P小于N,则证明发生了堵嘴现象,并通过分析对比,查找缺少部分的喷墨点,由于将检测图上预先设置的打印喷墨点为规则的类似矩阵结构,因此,缺少喷墨点的位置也可以通过人眼即可观察到,因此,在扫描检测图数据较为清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为进行统计;当然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对比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判断出是否发生堵嘴以及发生堵嘴的喷嘴的具体位置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对比过程,有效的判断出了喷墨头上的喷嘴是否发生堵嘴的现象,并且如果存在堵嘴现象,通过查找所缺少喷墨点的位置,即可判断出发生堵嘴的喷嘴位置,有效的提高了喷嘴发生堵嘴检测的准确可靠性,并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有利于对检测后发生堵嘴的喷嘴进行及时更换与维修处理,有效的保证了打印机正常工作的稳定可靠性。

图3为所给出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中检测歪针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3可知,本技术方案在检测堵嘴和歪针的处理方式不同,其中,对于歪针的具体检测方式不做限定,其中,较为优选的,将根据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位置,对打印出的检测图上的喷墨点进行识别,确认发生堵嘴和/或歪针的喷嘴位置,设置为还包括:

S10421:扫描获取检测图上的同行各相邻喷墨点之间以及同列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并对同行各相邻喷墨点之间以及同列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分析判断:

其中,对于同行各相邻喷墨点之间以及同列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的获取方法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可以采用认为进行检测计算,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同行和同列之间的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只要能够获得上述距离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S10422:判断各行和各列中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均相等?

S10423:若各行中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且各列中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则确认未发生歪针现象;或者,

S10424:若各行中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或者各列中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则在各行或者各列中查找大于其他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第一部分相邻喷墨点,并各行或各列中查找小于其他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第二部分相邻喷墨点,获取第一部分相邻喷墨点与第二部分相邻喷墨点的公共喷墨点,确认与公共喷墨点相对应的喷嘴发生歪针现象。

其中,由于检测图上的预设的喷墨点之间的间距均为相等的,因此,当存在获取的各行以及各列中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则确认各行和各列中的喷墨点所对应的喷嘴未发生歪针现象,此处,排除了极限情况,如喷墨头上的所有喷嘴呈同一固定角度发生歪针,而此时打印出来的检测图上的各行和各列中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若发生各行或者各列中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则说明各行中的某一行或者各列中的某一列发生了歪针现象,具体查找歪针的位置,通过判断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与其他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大小,确认了第一部分相邻喷墨点与第二部分相邻喷墨点,并查找到公共喷墨点,即确认了与公共喷墨点相对应的喷嘴发生歪针现象,准确的查找了发生歪针现象的喷嘴,有利于对喷嘴进行及时处理与更换,并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避免了通过人为检测而出现的误差,进一步提高了打印机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图4为所给出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的中检测歪针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4可知,通过上述获取相邻 喷墨点之间的距离,并对距离进行判断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获知喷墨头上喷嘴是否发生歪针现象,如存在歪针现象,还可以确认喷嘴的具体位置,但是,对于检测图上的边缘喷墨点而言,其只存在一侧的相连喷墨点的距离,因此,采用上述方式不利于对边缘的喷墨点进行检测,因此,将根据预设的M行N1列喷墨点的位置,对打印出的检测图上的喷墨点进行识别,确认发生堵嘴和/或歪针的喷嘴位置,设置为还包括:

S10431:在对检测图中的边缘喷墨点进行检测时,扫描获取检测图上的同行各相邻喷墨点之间以及同列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若在同行或同列中存在至少连续三个以上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则确认该连续三个相邻喷墨点中的第一个喷墨点为该行或该列的基准点;

其中,通过确认连续至少三个以上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则可以有效确认,该连续三个以上的相邻喷墨点均未发生歪针现象,因此,可以确认为该连续三个相邻喷墨点中的第一个喷墨点为基准点;当然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确认基准点的方式,如将同行或同列内存在的至少五个以上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将该连续五个相邻喷墨点中的中间喷墨点确认为该行或该列的基准点,也可以,只要能够有效的确认未发生歪针现象的喷墨点作为基准点,基准点的作用为类似标准点,即可以通过其他点到基准点的距离来判断其他点是否发生歪针现象。

S10432:获取每行中的边缘喷墨点到该行基准点之间的行距离,并获取每列中的边缘喷墨点到该列基准点之间的列距离,并对行距离和列距离进行分析判断:

S10433:判断行距离或列距离是否等于该行或该列内的各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整数倍?

S10434:若行距离或列距离等于该行或该列内的各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整数倍,则确认与边缘喷墨点相对应的喷嘴未发生歪针现象;

S10435:若行距离不等于该行内的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整数倍,或列距离不等于该列内的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整数倍,则确认该行内或该列内与边缘喷墨点相对应的喷嘴发生歪针现象。

其中,对于行距离或列距离为该行或该列内的各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整数倍,整数为大于等于1的数字,则确认该行或该列内的喷墨点为整齐规 则的排列结构,并不存在歪针现象而使得较为整齐的喷墨点发生变化,此处,排出了极限情况,即当所有喷墨嘴均呈同一角度发生歪针现象,而使得打印出来的检测图上的喷墨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而当发生行距离或列距离不等于该行或该列内的各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整数倍时,则确认发生了歪针现象,使得较为规则的喷墨点发生变化,进而可以确认该行或该列的边缘喷墨点发生了歪针情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处了上述判断边缘喷墨点是否发生歪针的其他方式,如可以将喷墨点区域2均匀划分为包括边缘喷墨点的若干份,采用上述基准点的确认方式,确认每份喷墨点区域2内的基准点,然后获取边缘喷墨点到基准点的距离,对距离进行分析,确认该边缘喷墨点是否发生了歪针情况,如可以判断边缘喷墨点到基准点的距离是否为相邻喷墨点的整数倍、倍或者倍等等,其中N为正整数,具体的倍数关系与预先设置的喷墨点之间的距离有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判断出边缘喷墨点所对应的喷嘴是否发生歪针现象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图5为所给出的所给出的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方法中的包括定位标识1的检测图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检测图中的喷墨点区域2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检测图中的QR码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5-7可知,本技术方案中,为了方便与检测图中的喷墨点区域2进行定位,可以在控制N个喷嘴喷墨打印检测图之前,还包括:

在检测图上设置定位标识1,定位标识1用于定位预设的M行N1列的各顶角位置。

其中,对于定位标识1的具体类型、结构形状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可以将定位标识1设置为圆形、矩形、椭圆形等形状结构,可以设置为实心喷墨结构、也可以设置为空心喷墨结构,只要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定位标识1能够快速、容易的对喷墨点区域2进行定位即可,其中,较为优选的,将定位标识1为快速反应QR码,QR码包括实心的方块喷墨区域以及套设在方块喷墨区域外侧的方框喷墨区域。

通过设置为快速反应QR码,可以实现准确快速的定位,提高了对喷墨点区域2的检测速度,进而提高了对喷墨头发生堵嘴、歪针的检测速率,有利 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此外,对于QR码的方块喷墨区域以及方框喷墨区域的具体关系不做限定,其中,较为优选的,将方块喷墨区域的宽度与方框喷墨区域的边长宽度比例为3:1;方框喷墨区域与方框喷墨区域距离等于方框喷墨区域的边长宽度,其中,对于方框喷墨区域的边长宽度与方块喷墨区域的宽度比例并不限于上述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可以将将方块喷墨区域的宽度与方框喷墨区域的边长宽度比例为5:1、4:1、3:2等等,只要能够将QR码设置为容易区别于其他图形的定位标识即可,这样有效的避免了打印后的检测图上出现其他的干扰图样,有效的提高了对喷墨点区域2定位的准确可靠性。

另外,为了确保对打印后的检测图上的喷墨点区域2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判断,可以将检测图按照第一分辨率进行打印,并将打印后的检测图按照第二分辨率进行扫描,以获取检测图上的喷墨点的个数P,或者获取检测图上的同行各相邻喷墨点之间以及同列各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二分辨率为第一分辨率的整数倍,整数为大于等于三。

其中,对于第二分辨率与第一分辨率的整数倍关系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如可以将第二分辨率设置为第一分辨率的三倍、四倍、五倍或六倍等等,只要能够使得扫描后的检测图可以清晰的确认喷墨点的具体位置,进而避免了由于喷墨点颜色较浅而发生误判断现象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对喷墨头上喷嘴检测的准确可靠性。

具体应用时,在检测图上对QR码进行定位,使得QR码能够在复杂的环境背景中,快速准确的定位;因此在图像的歪针堵嘴检测中,扫描相机拍摄的图像较大,为了能够使得拍摄得到的图像快速定位出需要检测的喷墨点区域2,在喷墨点区域2外围使用四个QR码进行定位识别,分别位于喷墨点区域2的四个角度上,如图5所示,其中,对于QR码的个数以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具体的喷墨点区域2的形状进行设置,如将当将喷墨点区域2设置为类似六边形结构时,则需要设置的QR码为六个,设置在六边形的六个顶角处;当然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设置QR码的方式,只要能够通过设置的QR码能够快速、有效的识别出喷墨点区域2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为了更加准确的将QR码与其他图形进行区别,可以根据QR码的 结构特征进行识别,如参考附图7可知,每一QR码的模块序列均由一个深色—浅色—深色—浅色—深色次序构成,并且各元素的相对宽度的比例是1∶1∶3∶1∶1,即从A点到B点的宽度比例是1∶1∶3∶1∶1,其中,箭头方向为打印扫描方向;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快速的将QR码进行定位,进而提高了对喷墨点区域2定位的准确可靠性。

此外,本技术方案中为了增大对打印检测图的识别程度,将扫描检测图和打印检测图所采用的分辨率为不同分别率,这样使得将检测图的扫描误差降低到最小,具体采用的方法是使用的扫描分辨率最好是打印分辨率的整数倍,而且最好为奇数倍,比如1、3、5...倍,假设打印分辨率是360DPI,那么最好采用1080DPI的扫描分辨率,这样原来打印纸上的一个墨点就会被扫描为横纵各三个墨点组成的连通域。通过对扫描图像划分横纵向区域,限定连通域的范围,提取最有效的像素为墨点,比较精确,进而提高了对喷墨点区域2识别的准确可靠性。

其中,对于堵嘴现象的判断主要是依赖于扫描后检测图上的喷墨点的个数P与预先设置的喷墨点个数N是否相等,即可判断喷墨头上的喷嘴是否发生堵嘴,并通过缺少的喷墨点的位置来判断发生堵嘴的喷嘴的具体位置;而对于歪针现象的判断,则主要是依赖于对扫描后检测图上的喷墨点之间的距离来判断,具体的可以采用本技术方案上述所限定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判断方式,只要能够判断出是否发生歪针现象以及发生歪针的具体位置即可;如可以在对打印扫描后的检测图中的喷墨点区域2中的喷墨点进行分析时,可以将图像中将每一排的喷墨点均分为若干份,假设一个喷头有1000个喷嘴时,则在检测图上将这1000个喷嘴划分成10排,每一排就是100个喷嘴,针对这一排的100个喷嘴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均分成若干份,这里均分成5份,那么每一份就会有20个喷嘴,经过前面提取过的每一排的喷墨点的位置,可以在这20个喷嘴的喷墨点中找到一个基准点,在这20个墨点的位置是否发生歪针、堵嘴就依赖于当前的基准点;

其中,基准点的寻找方法可以为:假设打印分辨率是360DPI,扫描分辨率是1080DPI,一个喷头有1000个喷嘴,检测图分为10排,也就意味着扫描检测图中每一排相邻两个喷墨点的距离是30个像素,因为在打印检测图上相邻两个喷墨点之间的间隔了9个喷墨点,每个喷墨点在扫描之后就是原来 的3倍即3*9=27,相邻的两个喷墨点也都扩大的三倍,所以需要再加上3,即27+3=30,那么若当前的20个喷墨点的中有连续3(或者若干)个以上相邻喷墨点之间的距离是30,则认为该相邻喷墨点的第一个喷墨点位置为基准点;然后通过判断其他喷墨点到基准点的距离是否为相邻喷墨点之间距离的预设倍数或预设距离,以确定是否发生歪针和堵嘴现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在线实施或离线实施的歪针堵嘴测试图快速定位提取并更精确的确定歪针、堵嘴的方法,使得歪针、堵嘴测试图定位提取更快,歪针、堵嘴的检测更精确;有效的提高了查找堵嘴和/或歪针的喷嘴位置的效率,并减少了人工劳动程度,提高了查找准确率,进而有利于对打印机喷墨头的喷嘴的及时更换与维修,提高了打印机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