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883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瓶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子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墨水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有能够通过从记录头向记录用纸等记录媒介喷出墨水,从而用墨水对记录媒介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使用者可以对贮留向记录头供给的墨水的罐补充墨水。而且,以往,已知有适于向罐注入墨水的瓶子(墨水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882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专利文献1所述的瓶子具有能够收容墨水的容器和以相对于容器可装卸的方式构成的盖。在该瓶子中,在容器和盖形成有能够互相卡合的螺纹部。容器和盖通过螺纹部而互相卡合。在这样的瓶子中,需要提高液密性。液密性是指阻止液体渗出的性能,并表示对液体的密封性。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瓶子中,如果除去对容器进行密封的膜,则容器和盖之间的液密性容易降低。即,在以往的瓶子中,需要提高液密性。

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并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或适用例来实现。

[适用例1]一种瓶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瓶子具有:容器、盖以及密封部件;上述容器形成有开口部并能够收容墨水;上述盖以可装卸的方式与上述容器卡合,并覆盖上述容器的上述开口部;上述密封部件为环状,并能够被上述容器的上述开口部的边缘和上述盖夹持;在上述密封部件的边缘连续地形成有三角状凸部。

在该瓶子中,由于环状的密封部件位于容器的开口部的边缘和盖之间,因此,容易抑制容器内的墨水从容器和盖之间渗出。此外,在该瓶子中,在密封部件的边缘连续地形成有三角状凸部。因此,从开口部的边缘和密封部件之间或者盖和密封部件之间渗出的墨水容易附着并停留于三角状凸部的前端。由此,容易进一步抑制容器内的墨水从容器和盖之间渗出。因此,能够提高瓶子的液密性。

[适用例2]上述瓶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件为能够与上述盖的内侧卡合的结构。

在该瓶子中,由于密封部件能够与盖的内侧卡合,因此在使盖和容器卡合时,容易将密封部件组装于盖和容器之间。

[适用例3]上述瓶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容器和上述盖通过各自所形成的螺纹部互相卡合,并且在上述密封部件与上述盖的内侧卡合的状态下,上述密封部件的最外缘位于比形成于上述盖的螺纹牙的顶部更靠近外侧的位置。

在该瓶子中,密封部件的最外缘位于比形成于盖的螺纹牙的顶部更靠近外侧的位置。因此,在将密封部件插入盖的内侧时,密封部件的三角状凸部的前端卡扣于盖的螺纹牙,从而使密封部件难以从盖脱落。

[适用例4]上述瓶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容器中上述盖所卡合的卡合部具有筒状的外观,并在上述卡合部的端部形成有上述开口部,在上述盖与上述容器卡合的状态下,上述盖覆盖上述密封部件和上述容器的上述卡合部。

在该瓶子中,容器的卡合部具有筒状的外观,并在卡合部的端部形成开口部。而且,在盖与容器卡合的状态下,盖覆盖密封部件和容器的卡合部,因此,不仅能谋求提高密封部件所产生的液密性,还能谋求提高盖覆盖筒状的卡合部所产生的液密性。

[适用例5]上述瓶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中与上述容器的上述开口部的边缘重叠的区域形成有向上述密封部件突出的环状的突出部。

在该瓶子中,能够通过突出部提高盖和密封部件之间的附着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瓶子的液密性。

[适用例6]上述瓶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瓶子具有对上述容器的上述开口部进行密封的膜,上述膜位于上述容器的上述开口部的边缘和上述密封部件之间,并以可剥离的方式与上述开口部的边缘接合。

在该瓶子中,如果将膜从开口部的边缘剥离,则破坏了容器的密封。这时,如果在剥离膜时未完全剥离的残留物残留于开口部的边缘,则在开口部的边缘容易产生凹凸。如果在开口部的边缘产生凹凸,则瓶子的液密性容易降低。但是,在该瓶子中,由于容易通过位于开口部43的边缘和盖37之间的密封部件吸收凹凸,因此能够提高瓶子的液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模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墨水喷射系统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瓶子的外观图。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瓶子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的A-A线上的截面图。

图5为表示图4中的盖和密封部件的放大截面图。

图6为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盖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

图7为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盖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

图8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密封部件的平面图。

图9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盖和密封部件的放大截面图。

图10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卡合部和结合部的卡合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墨水喷射系统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各附图中,为了使各自的结构达到可认识程度的大小,结构或部件的比例尺有所不同。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墨水喷射系统1具有作为墨水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3和墨水供给装置4。打印机3具有记录部6和控制部9。此外,在图1中,附有相互正交的坐标轴XYZ轴。在此后的示意图中也根据需要附有XYZ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X轴和Y轴规定的水平的平面(XY平面)配置墨水喷射系统1的状态为墨水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Z轴为与水平的平面正交的轴。在墨水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Z轴方向为铅直朝上方向。并且,在墨水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在图1中,-Z轴方向为铅直朝下方向。应予说明,在XYZ轴的各轴中,箭头的朝向表示+(正)方向,与箭头的朝向相反的朝向表示-(负)方向。

在打印机3中,记录部6和控制部9收容于筐体11。记录部6使用墨水对通过输送装置(图中未示出)向Y轴方向输送的记录媒介P进行记录。应予说明,未图示的输送装置间歇地向Y轴方向输送记录用纸等记录媒介P。记录部6为通过移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可沿X轴往复移动的结构。墨水供给装置4向记录部6供给墨水。控制部9对上述各结构的驱动进行控制。此外,在墨水喷射系统1中,墨水供给装置4的至少一部分向筐体11的外侧突出。此外,记录部6收容于作为第2盒体的一个例子的筐体11。由此,能够通过筐体11来保护记录部6。

在此,沿着X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为与X轴完全平行的方向,也包括除了与X轴正交的方向之外,由于误差或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同样地,沿着Y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为与Y轴完全平行的方向,也包括除了与Y轴正交的方向之外,由于误差或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沿着Z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为与Z轴完全平行的方向,也包括除了与Z轴正交的方向之外,由于误差或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即,沿着任意的轴或面的方向并不限定为与这些任意的轴或面完全平行的方向,也包括除了与这些任意的轴或面正交的方向之外,由于误差或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

记录部6具有托架17和记录头19。记录头19为墨水喷射部的一个例子,将墨水以墨滴的形式喷出,并对记录媒介P进行记录。托架17装载记录头19。此外,记录头19与控制部9电连接。来自记录头19的墨滴的喷出通过控制部9来控制。

如图1所示,作为罐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墨水供给装置4具有作为墨水供给单元的一个例子的罐31。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供给装置4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罐31。多个罐31向打印机3的筐体11的外侧突出。多个罐31收容于筐体32的内部。由此,能够通过筐体32保护罐31。作为第1盒体的一个例子的筐体32从筐体11突出。

应予说明,筐体32和筐体11可以互相分开,也可以为一体。在筐体32和筐体11为一体的情况下,能够将多个罐31与记录头19和墨水供给管34同时收容于筐体11的内部。

在罐31收容有墨水。在罐31形成有墨水注入部33。在罐31中,能够通过墨水注入部33从罐31的外部向罐31的内部注入墨水。此外,操作者能够从筐体32的外侧接触到(access)罐31的墨水注入部33。此外,墨水注入部33通过盖子(图中未示出)来进行密封。在向罐31注入墨水时,打开盖子使墨水注入部33敞开,再注入墨水。

各罐31与墨水供给管34连接。罐31内的墨水经由墨水供给管34从墨水供给装置4被供给至记录头19。而且,被供给至记录头19的墨水以墨滴的形式从朝向记录媒介P侧的喷嘴(图中未示出)喷出。应予说明,在上述例子中,虽然将打印机3和墨水供给装置4作为单独的结构来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使墨水供给装置4包含于打印机3的结构。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墨水喷射系统1中,通过使记录媒介P向Y轴方向输送,并且使托架17沿着X轴往复移动,同时在记录头19使墨滴于规定的位置喷出,从而对记录媒介P进行记录。这些动作通过控制部9来控制。

墨水并不限定为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中的任一种。此外,作为水性墨水,可以为具有将染料等溶质溶解于水性溶剂的组成的墨水、和具有将颜料等分散相分散于水溶性分散介质的组成的墨水中的任一种。此外,作为油性墨水,可以为具有将染料等溶质溶解于油性溶剂的组成的墨水、和具有将颜料等分散相分散于油性分散介质的组成的墨水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的瓶子35能够活用于向罐31注入墨水。在瓶子35收容有用于向罐31注入的墨水。如作为分解图的图3所示,瓶子35具有容器36、盖37和密封部件38。容器36为能够收容墨水的结构。容器36和盖37以互相分开的方式构成。如作为图3中的A-A线的截面图的图4所示,容器36和盖37为能够通过各自所设有的螺纹部39互相卡合的结构。

此外,容器36和盖37为可通过螺纹部39互相装卸的结构。通过相对于容器36相对地拧(转动)盖37,能够将盖37从容器36卸下。应予说明,在下文中,在对设于容器36的螺纹部39与设于盖37的螺纹部39互相进行识别的情况下,将设于容器36的螺纹部39表示为螺纹部39A,设于盖37的螺纹部39表示为螺纹部39B。

墨水被收容于容器36内。容器36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并且如图4所示,具有筒状的圆筒部41、筒状的卡合部42以及开口部43。圆筒部41和卡合部42互相一体地形成。圆筒部41位于卡合部42的与盖37侧相反的一侧。卡合部42位于圆筒部41的盖37侧。卡合部42形成为比圆筒部41更细。在卡合部42的外侧的侧部42A形成有螺纹部39A。螺纹部39A以从侧部42A突出的方式设置。开口部43形成于卡合部42的与圆筒部4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43A。开口部43向盖37侧开口。

墨水被从开口部43注入圆筒部41内。开口部43被膜44从容器36的外侧密封。膜44具有覆盖开口部43的大小和形状。膜44与开口部43的端部43A相接合。膜44通过熔敷与端部43A相接合。由此,能够使容器36内的液密性保持为较高水平,从而使墨水密封于容器36。应予说明,作为容器36的材料,可以采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

此外,在从瓶子35向罐31注入墨水时,使用者将膜44从容器36剥离,然后实施注入。作为膜44的材料,可以采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等。此外,也可以采用层压这些材料而得到的层压构造。进一步地,也可以采用具有将铝等蒸镀于这些材料而得的层的结构。由此,能够提高阻气性。

密封部件38位于膜44的与容器36侧相反的一侧,即位于膜44和盖37之间。盖37位于密封部件38的与容器36侧相反的一侧。因此,膜44被密封部件38和容器36夹着。此外,密封部件38被膜44和盖37夹着。而且,盖37覆盖膜44和密封部件38。通过上述结构,膜44被密封部件38和容器36夹持。此外,密封部件38被膜44和盖37夹持。换言之,密封部件38和膜44被盖37和容器36夹持。

如图5所示,盖37能够被划分为结合部51、流出部52和栓部53。结合部51、流出部52和栓部53相互一体地形成。结合部51具有筒状的外观。在结合部51的内侧的侧面设有螺纹部39B。结合部51为通过螺纹部39B与容器36卡合的部位。结合部51的内径被设置为大于容器36的卡合部42(图4)的外径。在结合部51的内侧形成螺纹部39B,并且在容器36的卡合部42的外侧形成有螺纹部39A。而且,通过结合部51的内侧的螺纹部39B与卡合部42的外侧的螺纹部39A卡合,盖37和容器36卡合。在盖37和容器36卡合的状态下,盖37的结合部51覆盖容器36的卡合部42。

流出部52以隔着密封部件38(图4)的方式向与容器36侧相反的一侧突出。栓部53被设于流出部52的与容器36侧相反的一侧。流出部52呈管状。在流出部52的内侧形成有导出流路54。导出流路54被设于在平面视图下与开口部43的区域重叠的区域。导出流路54为在流出部52中,在平面视图下与开口部43的区域重叠的中空的区域。

在结合部51中与流出部52的边界部55设有向密封部件38突出的突出部56。当沿从结合部51向流出部52的方向平视盖37时,突出部56形成为环状,并包围导出流路54。在瓶子35中,在容器36和盖37卡合的状态下,突出部56向容器36侧推压密封部件38。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密封部件38由具有弹性和柔软性的部件构成,因此突出部56陷入密封部件38。

如图6所示,在栓部53形成有凹部57。凹部57被设为从栓部53的与流出部52侧相反的一侧向流出部52侧形成凹陷的朝向。此外,如上所述,流出部52和栓部53互相一体地形成,因此导出流路54被栓部53塞住。在使用者向罐31注入墨水时,如图6所示,使用者使栓部53与流出部52分离。例如,使用者通过将栓部53从盖37上扯下,能够使栓部53与流出部52分离。

如果使栓部53与流出部52分离,则流出部52的栓部53侧开口,并形成流出口58。由此,导出流路54与容器36的外部连通。因此,容器36内的墨水能够从开口部43经由导出流路54从流出口58流至容器36外。在使用者向罐31注入墨水时,流出口58被插入罐31的墨水注入部33内。然后,使用者将容器36内的墨水从墨水注入部33注入罐31内。

在未完全将容器36内的墨水注入罐31,而使墨水残留于容器36内等情况下,如图7所示,能够通过栓部53堵塞流出口58。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栓部53的凹部57朝向流出部52的流出口58侧并将流出口58嵌入凹部57内,从而使流出口58被栓部53塞住。由此,能够提高开封后的容器36内的气密性。

如图8所示,密封部件38具有形成开口部61的环状的外观。此外,图8相当于沿从容器36向盖37的方向平视密封部件38时的图。在密封部件38的边缘形成有多个切口部62。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切口部62分别具有三角状的外观。多个切口部62以遍及密封部件38的边缘的方式连续地形成。因此,密封部件38的外周也能够看作是被多个切口部62包围。

此外,从另一角度来看,在密封部件38的边缘形成有多个凸部63。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凸部63分别具有三角状的外观。多个凸部63以遍及密封部件38的边缘的方式连续地形成。因此,密封部件38的外周也能够看作是被多个凸部63包围。

在此,如图5所示,密封部件38的最外周的外径为D1。此外,在盖37中,螺纹部39B的螺纹牙的顶部的内径为D2。在本实施方式中,D1和D2具有下述(1)式的关系。

D1>D2…(1)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38为能够与盖37的内侧卡合的结构。密封部件38插入结合部51的内侧。如图9所示,密封部件38配置于盖37的螺纹部39B中最靠近流出部52侧的位置与边界部55之间。如上所述,密封部件38的外径D1大于螺纹部39B的螺纹牙的内径D2。即,密封部件38的最外缘位于比盖37的螺纹部39B的螺纹牙的顶部更靠近外侧的位置。因此,在将密封部件38插入结合部51的内侧时,密封部件38的最外缘越过螺纹部39B的螺纹牙。而且,如果将密封部件38配置于边界部55与位于最靠近流出部52侧的螺纹部39B之间,则由于密封部件38的最外缘卡扣于螺纹部39B的螺纹牙,因此密封部件38难以从盖37脱落。

在密封部件38与盖37的内侧卡合的状态下,密封部件38的开口部61与导出流路54重叠。如果在如图4所示的膜44被从容器36上剥离的状态下使盖37与容器36卡合,则密封部件38被盖37和容器36夹持。即,密封部件38为能够被盖37和容器36夹持的结构。这时,密封部件38的开口部61与导出流路54重叠,因此容器36内和盖37的导出流路54通过密封部件38的开口部61而连通。因此,在将膜44从容器36剥离的状态下,容器36内的墨水能够通过密封部件38的开口部61从开口部43流入导出流路54内。

这时,能够通过密封部件38,抑制容器36内的墨水从容器36和盖37之间渗出。如图10所示,这是因为在容器36的开口部43的边缘和盖37之间插入密封部件38,因此提高了容器36的端部43A和盖37的边界部55之间的液密性。由此,能够抑制容器36内的墨水从容器36的开口部43的端部43A和密封部件38之间渗出至卡合部42的外侧。此外,也能够抑制墨水从盖37和密封部件38之间渗出至卡合部42的外侧。

如上所述,在密封部件38的边缘形成有多个具有三角状的外观的凸部63(图8)。因此,即使墨水从例如容器36的开口部43的端部43A和密封部件38之间或者盖37和密封部件38之间渗出,由于墨水所含有的表面活性剂所产生的润湿性,渗出的墨水容易停留在具有三角状的外观的凸部63的前端。因此,容易抑制容器36内的墨水从容器36和盖37之间渗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盖37和容器36卡合的状态下,盖37的结合部51覆盖容器36的卡合部42。此时,如图10所示,盖37覆盖密封部件38以及容器36的卡合部42。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能谋求提高密封部件38所产生的液密性,还能谋求提高盖37覆盖筒状的卡合部42所产生的液密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盖37设有突出部56。在瓶子35中,在容器36和盖37卡合的状态下,突出部56向容器36侧推压密封部件38。由此,能够提高盖37和密封部件38之间的附着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瓶子35的液密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容器36的开口部43被膜44(图4)密封。而且,在从瓶子35向罐31注入墨水时,膜44被使用者剥离。即,在瓶子35中,膜44以可剥离的方式与容器36接合。在将膜44从容器36剥离时,如果膜44剥离时未完全剥离的残留物残留于开口部43的端部43A,则端部43A容易产生凹凸。如果在开口部43的端部43A产生凹凸,则瓶子35的液密性容易降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瓶子35中,由于容易通过位于开口部43的端部43A和盖37之间的密封部件38吸收凹凸,因此能够提高瓶子35的液密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密封部件38的外径D1大于螺纹部39B的螺纹牙的内径D2,因此在使密封部件38与盖37的内侧卡合时,密封部件38难以从盖37脱落。由此,在使盖37与容器36卡合时,能够使盖37和容器36容易卡合。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墨水喷射装置也可以为喷射、喷出或涂布并消耗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应予说明,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微量的液滴的液体形状,也包含了粒状、泪状、线状拖尾的形状。此外,这里所指的液体只要为可被液体喷射装置消耗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为在液相状态下的物质,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体、溶胶、凝胶水(gel water)、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般的流体状物质。此外,不仅可为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在溶剂内溶解、分散或混合而成的物质等。作为液体的代表例,除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墨水以外,也列举了液晶等。在此,墨水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及油性墨水、以及胶状墨水(gel ink)、热熔性墨水(hot melt ink)等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有对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电极材料或色料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上述电极材料或色料等材料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等。此外,也可为喷射在制造生物芯片(biochip)中所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作精密吸管并对作为试样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进一步地,也可为利用精确定位(pinpoint)对时钟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也可为喷射用于对基板等进行蚀刻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应予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中以各种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一部分或全部上述课题,或者达成一部分或全部上述效果,能够适当地对与记载于实用新型内容栏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替换或组合。此外,如果该技术特征不是作为在本说明书中必要的特征来进行说明的,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删除。

符号说明

1…墨水喷射系统、3…打印机、4…墨水供给装置、6…记录部、9…控制部、11…筐体、17…托架、19…记录头、31…罐、32…筐体、33…墨水注入部、34…墨水供给管、35…瓶子、36…容器、37…盖、38…密封部件、39…螺纹部、39A,39B…螺纹部、41…圆筒部、42…卡合部、42A…侧部、43…开口部、43A…端部、44…膜、51…结合部、52…流出部、53…栓部、54…导出流路、55…边界部、56…突出部、57…凹部、58…流出口、61…开口部、62…切口部、63…凸部、P…记录媒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