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跑台纺织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3040发布日期:2018-06-30 07:2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跑台纺织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打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跑台纺织打印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限接纺织打印机一般通过简单的搬运实现打印平台、齿条以及导轨的对接,而对接过程的完成与否是通过人为判断,所以在完成对接后仍然会存在误差,影响打印机头经对接处时打印的图片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简单、打印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的跑台纺织打印机。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跑台纺织打印机,包括:用以承载打印布料的打印平台以及设于打印平台上用于打印图案的机头部,打印平台包括多个子打印平台;每个子打印平台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面以及第二连接面;每个子打印平台的第一连接面与另一个子打印平台的第二连接面通过多个连接件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连接件包括:固定板以及多个固定销轴;固定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子打印平台之间;多个固定销轴分两组,两组固定销轴分别设置于固定板相对的两个侧面,其中固定板一侧面上的每个固定销轴对应其另一侧面上的一个固定销轴,并且相对应的两个固定销轴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个子打印平台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每个固定销轴对应安装于一个连接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机头部包括:机头主体,其设置于打印平台上;

分别设置于机头主体两端部的两个Y轴传动部;

设置于机头主体上的X轴传动部;

设置于X轴传动部上的Z轴传动部;

设置于Z轴传动部上的墨车;以及

分别设置于机头主体两端部的墨盒组件以及墨栈组件;其中,墨盒组件与墨车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每一Y轴传动部包括:第一传动电机以及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电机设置于机头主体的一端部;第一传动齿轮对应设置于第一传动电机的一端;子打印平台与第一连接面垂直的侧面设置有移动齿条;第一传动齿轮与移动齿条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X轴传动部包括:第二传动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同步带、第一传动滑轨以及第一滑动底座;第二传动电机设置于机头主体的一端部;第一主动轮设置于第二传动电机的一端;第一从动轮设置于机头主体的另一端部,与第二传动电机相对;第一同步带同时套设于第一主动轮及第一从动轮上;第一传动滑轨沿机头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机头主体的一侧面;第一滑动底座滑动设置于第一传动滑轨上,并且其与第一同步带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Z轴传动部包括:第三传动电机、传动丝杆、传动丝母以及第二传动滑轨;第二传动滑轨沿垂直于第一传动滑轨的方向设置于第一滑动底座上;墨车滑动设置于第二传动滑轨上;传动丝杆固定于墨车上;传动丝母套设于传动丝杆,并且其固定于第一滑动底座上;第三传动电机设置于墨车上,并且其一端与传动丝杆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墨车包括:墨车机壳、多个喷头以及多个墨囊;墨车机壳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动底座上;传动丝杆固定于墨车机壳上;第三传动电机设置于墨车机壳上;多个喷头设置于墨车机壳的底端;每一个喷头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墨囊,多个墨囊均分别与对应的喷头以及墨盒组件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墨盒组件包括:多个墨盒以及多个液位稳定墨盒;墨盒和液位稳定墨盒的数量与一个喷头上的墨囊数量相同;每一个墨盒与对应的一个液位稳定墨盒连通;每个喷头上的多个墨囊分别与对应的一个液位稳定墨盒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墨栈组件包括:多个墨栈以及多个抽墨泵;墨栈以及抽墨泵的数量与喷头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墨栈与对应的一个抽墨泵连接;墨栈与喷头结构适配。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机头部还包括:用于刮墨的刮片机构;刮片机构设置于机头主体的一端部,并且其与墨栈组件同端;刮片机构包括:刮片支架、第四传动电机、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同步带、导向杆以及刮片元件;第四传动电机设置于刮片支架的一端;第二主动轮设置于第四传动电机的一端;第二从动轮设置于刮片支架的另一端;第二同步带同时套设于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上;导向杆沿刮片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刮片支架上;刮片元件滑动设置于导向杆上,并且其与第二同步带连接。

本发明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跑台纺织打印机设置的打印平台有多个打印子平台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保证多个打印子平台之间的连接稳定并且对接无误差,提高打印质量,同时设置有Y轴传动部、X轴传动部以及Z轴传动部分别驱动墨车沿X、Y、Z轴进行移动,实现可对布料进行无限循环的打印方式,在打印其中一块布料的同时,对另一块布料进行处理,减少待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跑台纺织打印机的整机机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两个子打印台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图2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中机头部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实施例中墨车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实施例中墨车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实施例中机头部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实施例中刮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红外线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打印平台;2、机头部;101、子打印平台;102、连接件;1011、第一连接面;1012、第二连接面;1013、连接孔;1014、移动齿条; 1015、万向滚轮;201、机头主体;202、Y轴传动部;203、X轴传动部;204、 Z轴传动部;205、墨车;206、墨盒组件;207、墨栈组件;1021、固定板; 1022、固定销轴;2021、第一传动电机;2022、第一传动齿轮;105、第一定位块;106、第二定位块;2023、Y轴定位传感器;2031、第二传动电机;2032、第一主动轮;2033、第一从动轮;2034、第一同步带;2035、第一传动滑轨; 2036、第一滑动底座;2037、降速转轮;20371、第一转轮;20372、第二转轮; 2041、第三传动电机;2042、传动丝杆;2043、传动丝母;2044、第二传动滑轨;2051、墨车机壳;2052、喷头;2053、墨囊;2061、墨盒;2062、液位稳定墨盒;2063、墨盒固定槽;2071、墨栈;2072、抽墨泵;2073、废墨容器; 208、刮片机构;2081、刮片支架;2082、第四传动电机;2083、第二主动轮; 2084、第二从动轮;2085、第二同步带;2086、导向杆;2087、刮片元件;209、红外线加热部;2091、红外加热机壳;2092、灯罩;2093、红外加热管;2094、定向风扇;2095、温度调节旋钮;209、滑触线槽;210、电箱;211、控制器; 212、控制面板;213、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

请参考图1至3所示,其分别为实施例中跑台纺织打印机的整机机构图、两个子打印台的连接示意图以及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于图1内建立三轴坐标系。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跑台纺织打印机,用以承载打印布料的打印平台1以及设于打印平台1上用于打印图案的机头部2。打印平台1包括多个子打印平台101,每个子打印平台101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面1011以及第二连接面 1012,每个子打印平台101的第一连接面1011与另一个子打印平台101的第二连接面1012通过多个连接件102连接。通过连接件102分别连接两个子打印平台101,可有效保证子打印平台101上的齿条以及导轨等部件对接无误差,保证打印过程的顺利。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搬运子打印平台101,在每个打印平台101的底端的四个角部设置有高度可调的万向滚轮1015。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所示,其为实施例中图2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连接件102包括固定板1021以及多个固定销轴1022。多个固定销轴1022分两组,两组固定销轴1022分别设置于固定板1021相对的两个侧面,其中固定板1021一侧面上的每个固定销轴1022对应其另一侧面上的一个固定销轴 1022,并且相对应的两个固定销轴1022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个子打印平台101 上设置有与一组固定销轴1022对应的多个连接孔1013,每个连接孔1013与固定销轴1022形状适配,利用每个连接孔1011对应安装一个固定销轴1022 将相邻的两个子打印平台1011进行对接安装,并且多个连接孔1011位于每个子打印平台101的第一连接面1011以及第二连接面1012的四个角部位置,可提高连接固定的效果。每个子打印平台上101还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单工位打印台1016,多个单工位打印台1016分为两组沿Y轴方向依次按照相同的间隔设置,单工位打印台1016一般为矩形结构,所有的单工位打印台1016 构成一承载平面,该承载平面主要用于承载待打印布料。

请参考图1、4、5、6以及7所示,其中图4、5、6以及7分别为实施例中机头部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墨车结构示意图之一、墨车结构示意图之二以及机头部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机头部2包括机头主体201、Y轴传动部202、X轴传动部203、Z轴传动部204、墨车205、墨盒组件206以及墨栈组件207。两个Y轴传动部202 分别设置于机头主体201的两端部,通过Y轴传动部202驱动机头主体201 整体沿Y轴移动。X轴传动部203设置于机头主体201上,Z轴传动部204 设置于X轴传动部203上,墨车205设置于Z轴传动部204上,通过X轴传动部203以及Z轴传动部204驱动墨车205分别沿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移动。墨盒组件206以及墨栈组件分别设置于机头主体201相对的两端部,墨盒组件206与墨车205连通。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4所示。每一个Y轴传动部202包括第一传动电机2021以及第一传动齿轮2022。第一传动电机2021设置于机头主体201的一端部,第一传动电机2021与机头主体201之间为固定连接,每个第一传动齿轮2022对应设置于第一传动电机2021的一端,子打印平台101 与第一连接面1011垂直的侧面设置有一移动齿条1014,每个第一传动齿轮 2022与对应的移动齿条103啮合。第一传动齿轮2022以及移动齿条103上均为斜齿设计,使得两者之间的传动过程更加平稳,提高打印质量,并且两者使用寿命更长,减少维修成本。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电机2021具体为伺服电机,并且本发明还设置有与伺服电机配套使用的伺服驱动器。第一传动电机 202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2022与对应的移动齿条103配合,驱动机头主体201 整体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墨车205沿Y轴方向移动,实现墨车205的 Y轴方向打印。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2及4所示,为了使Y轴传动部202驱动机头主体201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更加精准,在子打印平台101的两侧边沿Y轴方向上按照相同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块1017以及第二定位块1018,其中第一定位块1017与第二定位块1018进行间隔交替设置,并且每个第一定位块 1017对应一单工位打印台1012的中心线上。机头主体201对应第一定位块 1017以及第二定位块1018的位置上设置有一Y轴定位传感器2023,Y轴定位传感器2023可采用TCT40-16F/S超声波传感器,利用Y轴定位传感器2023 感应第一定位块1017以及第二定位块1018进而判断的机头主体201相对于打印平台1的运动位置,达到对机头主体201沿Y轴运动的精准控制。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X轴传动部203包括第二传动电机2031、第一主动轮2032、第一从动轮2033、第一同步带2034、第一传动滑轨2035 以及第一滑动底座2036。第二传动电机2031设置于机头主体201的一端部,第一主动轮2032设置于第二传动电机2031的一端,第一从动轮2033设置于机头主体201的另一端部,与第二传动电机2031相对,第一同步带2034同时套设于第一主动轮2032及第一从动轮2033上。第一传动滑轨2035沿机头主体20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机头主体201的一侧面,第一滑动底座2036滑动设置于第一传动滑轨2035上,并且其与第一同步带2034连接,优选的,第一传动滑轨2035与第一同步带2034同时位于机头主体201的同一侧面上,可使第一滑动底座2036于第一传动滑轨2035上的滑动更加顺畅。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电机2031为伺服电机,并且其还连接一配套使用的驱动器。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主动轮2032和第一从动轮2033之间的还设置有一降速转轮2037,其具有同轴心并且相连接设置第一转轮20371以及第二转轮20372,其中第一转轮20371的外周长大于第一主动轮2032的外周长,第二转轮20372与第一从动轮2033外周长相同,第一同步带2034分为两段,两端第一同步带2034 分别套设在第一主动轮2032与第一转轮20371之间以及第一从动轮2033与第二转轮20372之间,通过降速转轮2037的第一转轮20371以及第二转轮20372,降低的第二传动电机2031传动至第一滑动底座2036的速度,保证第一滑动底座2036运作过程更加平滑,提高X轴传动部203驱动墨车205沿X轴移动过程的精准度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5所示,Z轴传动部204包括第三传动电机2041、传动丝杆2042、传动丝母2043以及第二传动滑轨2044。第二传动滑轨2044 沿垂直于第一传动滑轨2035的方向设置于第一滑动底座2036上,墨车205 滑动设置于第二传动滑轨2044上,传动丝杆2042通过设置传动丝杆2042的两个固定座固定于墨车205上,传动丝母2043套设于传动丝杆2042,并且其固定于第一滑动底座2036上,第三传动电机2041设置于墨车205上,并且其一端与传动丝杆2042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传动电机2041具体为步进电机。第三传动电机2041通过驱动传动丝杆2042旋转,带动墨车205整体沿Z轴方向进行的升降。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5及6所示,墨车205包括墨车机壳2051、多个喷头2052以及多个墨囊2053。墨车机壳2051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动底座2036 上,传动丝杆2042固定于墨车机壳2051朝向的机壳主体201的外壁上,第三传动电机2041设置于墨车机壳2051的内部,并且第三传动电机2041的输出端延伸出墨车机壳2051外与传动丝杆2042连接。多个喷头2052通过卡扣安装的方式设置于墨车机壳2051的底端,并且每个喷头2052的喷墨端位于墨车 2051机壳底端的外壁,本实施例中,采用四个喷头2052,四个喷头2052呈阶梯状排列。每一个喷头2052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墨囊2053,每个墨囊2053盛装不同颜色的墨水,并且,多个墨囊2053均分别与对应的喷头2052以及墨盒组件206连通,本实施例中,采用六个墨囊2053,利用多个墨囊2053实现对墨盒组件206的不通墨水进行二次运输以及存储,保证对喷头2052供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7所示,墨盒组件206包括多个墨盒2061以及多个液位稳定墨盒2062。墨盒2061和液位稳定墨盒2062的数量与一个喷头 2052上的墨囊2053数量相同,其中,多个墨盒2061均位于多个液位稳定墨盒2062的上方,每一个墨盒2061由其底端的出墨端通过软管与对应的一个液位稳定墨盒2062的进墨端连通,每个喷头2052上的多个墨囊2053分别与对应的一个液位稳定墨盒2062连通。本实施例中,墨盒采用6个1L容量的墨盒2061,并且6个墨盒2061均安装于一墨盒固定槽2063内,每个液位稳定墨盒2062安装于单独的固定槽内进行固定。通过将墨盒2061供应到用于调节液位稳定的液位稳定墨盒2062,再通过液位稳定墨盒2062供墨至喷头2052,可保证墨水的液面低于喷头2052,使喷头2052在打印的时候不会出现断墨的情况,保证本发明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墨栈组件207包括多个墨栈2071以及多个抽墨泵2072。其中,墨栈2071以及抽墨泵2072的数量与喷头2052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墨栈2071与对应的一个抽墨泵2072连接,墨栈2071与喷头 2052结构适配。墨车205在Y轴传动部202以及X轴传动部203的作用下运动到墨栈2071上方,然后Z轴传动部204驱动墨车205下降,使每个喷头2025 与墨栈2071对接好,抽墨泵2072工作使墨水流到喷头处和把废墨抽走。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墨栈组件207还设置有一用于承装废墨的废墨容器2073,其设置于多个抽墨泵2072的下方并且与多个抽墨泵2072连通。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4以及图8所示,其中图8为实施例中刮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机头部2还包括用于刮墨的刮片机构208。刮片机构208设置于机头主体201的一端部,并且其与墨栈组件207同端。刮片机构208包括刮片支架2081、第四传动电机2082、第二主动轮2083、第二从动轮2084、第二同步带2085、导向杆2086以及刮片元件2087。刮片支架2081沿Y轴方向设置于墨栈组件207的一侧,第四传动电机2082设置于刮片支架2081的一端,第二主动轮2083设置于第四传动电机2082的一端,第二从动轮2084设置于刮片支架2081的另一端,第二同步带2085同时套设于第二主动轮2083与第二从动轮2084上。导向杆2086沿刮片支架208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刮片支架 2081上,刮片元件2087滑动设置于导向杆2086上,并且其与第二同步带2085 连接。本实施例中,四传动电机2082采用步进电机。在墨栈组件207完成抽墨动作后的墨车205同样在Y轴传动部202、X轴传动部203以及Z轴传动部204的驱动下运动至刮片机构208处,利用第四传动电机2082通过第二同步带2085驱动刮片元件2087于导向杆2086往返移动,刮掉喷头2052表面上残留的墨水,等待下一步的打印工作,避免残留的墨水影响打印效果。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9所示,其为实施例中红外线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机头部2还包括用于加热的两个红外线加热部209。两个红外线加热部 209分别设置于机头主体201的两侧,并且两个红外线加热部209分别位于打印平台1的上方并与打印平台1平行。具体的,红外线加热部209包括红外加热机壳2091、灯罩2092、多个红外加热管2093以及多个定向风扇2094。红外加热机壳2091设置于机头主体201的一侧,灯罩2092设置于红外加热机壳2091的内壁,多个红外加热管2093设置灯罩2092内,并且每两个红外加热管2093相互平行,优选地,将灯罩2092设置于红外加热机壳2091内壁的顶部,可使红外加热管2093对布料上打印后的图案进行直射,最大化的进行加热。多个定向风扇2094设置于红外加热机壳2091上,并且一直呈一直排列,多个定向风扇2094的吹风方向设置为朝向多个红外加热管2093的下方,将红外加热管2093工作形成的热流吹向打印图案。红外线加热部209还包括一温度调节旋钮2095,其用于调节红外加热管2093发热温度,使红外线加热部209能适应更广的生产需求。通过机头主体201的两侧各设置一红外线加热部209,可在本发明的跑台纺织打印机进行循环打印的时候可以保证每个打印的图案都可以加热,打印布料上的图案经过加热后可以防止布料在移动到热烫机工序上时图案变差的情况出现。

本发明的跑台纺织打印机还设置有一滑触线槽209以及电箱210。滑触线槽209沿Y轴方向设置于打印平台1的侧边,电箱210设置于机头主体201 上,并且电箱210通过一受电器与滑触线槽209连接,电箱210为本发明所有用电部件进行供电,通过此种方式供电可保证供电安全以及满足打印平台1 需要根据打印布料的长度进行多个子打印平台101对接的要求;在机头主体 201的一端部还设置有一控制器211,控制器211用于控制本发明的跑台纺织打印机的所有动作,如Y轴传动部202、X轴传动部203以及Z轴传动部204 的传动动作、喷头2052喷墨打印的动作及抽墨泵2072抽墨的动作等等;在机头主体201上与控制器211的同一端部还设置有用于输入各种指令的控制面板212以及用于显示操作界面的显示器213,控制面板212与显示器213均与控制器211进行连接,其中,控制面板212上设置有如开机按钮、关机按钮、操作键盘等等部件。

本发明的跑台纺织打印机运作方式如下:在单工位打印台1012上刷好布料用的粘胶,把打印布料铺到对应位置,在打印平台1上的全部单工位打印台1012上铺好布料,在布料上刮刷图案白胶后,通过控制面板212启动跑台纺织打印机。通过Y轴传动部202、X轴传动部203以及Z轴传动部204分别驱动墨车205沿Y轴、X轴以及Z轴方向移动,使墨车205先移动到墨栈组件207上方,然后Z轴传动部204驱动墨车下降,使每个喷头2052与对应的墨栈2071进行对接,然后对应的抽墨泵2072工作把墨盒2061中的墨水抽到喷头2052上的多个墨囊2053处,继而使墨水流到喷头2052处同时把喷头 2052的废墨水抽出至废墨容器2073中,整个过程完成后,墨车205在X轴传动部203以及Z轴传动部204的驱动下移动到刮片机构208处,刮片元件 2087刮掉喷头2052表面上残留的墨水。接着墨车205开始Y轴传动部202、 X轴传动部203以及Z轴传动部204的驱动作用下,先移动到Y轴方向上最末端的一个单工位打印台1012上,沿Y轴方向一直打印至另一末端的单工位打印台1012,然后墨车205沿X轴方向移动至相邻的单工位打印台1012上,并且由此单工位打印台1012一直打印至另一Y轴方向末端的单工位打印台 1012上,此时完成一次布料的打印之后,重复一次之前的抽墨和刮墨的动作。重复上述动作,实现对布料的循环打印,减少待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在打印的过程中,红外线加热部209的红外加热管2093也会开始加热,对打印的图案进行加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跑台纺织打印机设置的打印平台1有多个打印子平台101通过连接件102进行连接,保证多个打印子平台101之间的连接稳定并且对接无误差,提高打印质量,同时设置有Y轴传动部202、X轴传动部 203以及Z轴传动部204分别驱动墨车205沿X、Y、Z轴进行移动,实现可对布料进行无限循环的打印方式,在打印其中一块布料的同时,对另一块布料进行处理,减少待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