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陶瓷喷墨墨水悬浮性的恒温摇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1961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陶瓷喷墨墨水悬浮性的恒温摇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善陶瓷喷墨墨水悬浮性的恒温摇墨设备。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已经普遍应用在建筑陶瓷生产中,主要对陶瓷砖表面喷印图案,使陶瓷砖呈现不同的外观效果。陶瓷专用墨水在加入喷墨打印机之前为避免因为墨水沉淀而堵塞喷墨打印机的喷头,一般都需要摇匀。

行业内使用的喷墨打印机储墨罐都自带有加热系统,使墨水在喷墨打印机内循环温度保持稳定在40℃的状态。但是目前外加的墨水温度一般是处于室温状态,大概在10℃-30℃之间。当加入墨水时,储墨罐内的墨水温度就会降低,而储墨罐加热缓慢。且在储墨罐加热的过程中,打印机中的墨水仍是在正常使用,低于40℃的墨水会影响喷墨打印机的稳定性,增加设备的出故障率,同时喷墨打印机喷头是高精密设备,墨水温度会影响喷墨打印机喷头喷出的墨水量,从而造成产品生产的不稳定性。现有的陶瓷喷墨机摇墨装置只具备摇墨功能,而不具备加热保温功能,因此,为避免喷墨机正常运转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室温墨水而使储墨罐内的墨水温度骤然降低影响生产稳定性,一般采用多次少量的方式添加墨水。但此种加墨方式易造成墨水被大气中的灰尘污染,且需要人工频繁地添加墨水,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一次加入大量墨水且不影响喷墨打印机内墨水温度,并能改善墨水悬浮性能,将墨水中的假性沉淀分散均匀,生产稳定性高的改善陶瓷喷墨墨水悬浮性的恒温摇墨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改善陶瓷喷墨墨水悬浮性的恒温摇墨设备,包括:

机架,为设备的整体支架;

加热保温机构,可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包括加热组件和保温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热元件和温度调节器,所述温度调节器与电热元件经电线连接,所述保温组件包括发热腔和储墨腔,所述发热腔围设于所述储墨腔,所述电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发热腔内;

摇墨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包括动力组件、传动组件和滑动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和滑动组件均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加热保温机构与所述滑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与加热保温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电热元件为电热丝,所述发热腔为电热腔,所述电热丝设置于所述电热腔底部与储墨腔底部之间的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电热元件为电热棒,所述发热腔为水热腔,所述电热棒设置于所述水热腔内壁与储墨腔外壁之间的间隙。

作为优选:还包括:

换水机构,包括进水管、排水管和阀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热腔顶部连通,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水热腔底部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排水管均设置有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换水机构还包括水位指示器,所述水位指示器设置于所述水热腔外壁。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减速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摇臂、关节轴承和连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发热腔壁面,所述摇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减速器,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摇臂的第二端经所述关节轴承连接;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加热保温机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导轨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滑轮,所述滑轮设置于所述加热保温机构底部开设的滑槽内,所述滑轮与所述导轨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储墨腔相匹配的盖板。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腔外壁为保温壁面,所述发热腔内壁为散热壁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⑴该改善陶瓷喷墨墨水悬浮性的恒温摇墨设备工作时,调节温度调节器使电热元件通电发热,使发热腔内的温度控制在40-45℃,散发到储墨腔内的温度控制在40℃;墨水储放在储墨腔内,摇墨机构的动力组件提供动力,并由与之连接的传送组件带动加热保温机构在滑动组件上进行水平往返滑动,使得储墨腔内的储放的墨水进行有规律的摇动,从而使得墨水受热均匀,加工墨水的温度控制在40℃,同时使墨水中的假性沉淀分散均匀,改善喷墨墨水的悬浮性;此时,可将大量墨水加入到喷墨打印机内,因外加墨水的温度与喷墨打印机内循环的墨水温度相同,大量加入墨水也不会影响喷墨打印机循环墨水的温度,产品的生产稳定性高,喷墨打印机的故障率小。

⑵电热元件为电热丝、发热腔为电热腔时,加热速度快;电热元件为电热棒、发热腔为水热腔时,加热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恒温摇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恒温摇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恒温摇墨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机架10,加热保温机构20,加热组件22,电热元件222,温度调节器224,保温组件24,发热腔242,储墨腔244,盖板246,摇墨机构30,动力组件32,电机322,减速器324,传动组件34,摇臂342,关节轴承344,连杆346,滑动组件36,导轨362,滑轮364,换水机构40,进水管42,排水管44,阀门46,水位指示器4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所示,该改善陶瓷喷墨墨水悬浮性的恒温摇墨设备包括机架10、加热保温机构20和摇墨机构30;机架10为设备的整体支架;加热保温机构20可动设置于机架10上,包括加热组件22和保温组件24,加热组件22包括电热元件222和温度调节器224,温度调节器224与电热元件222经电线连接,保温组件24包括发热腔242和储墨腔244,发热腔242围设于储墨腔244,电热元件222设置于发热腔242内;摇墨机构30固定设置于机架10上,包括动力组件32、传动组件34和滑动组件36,动力组件32和滑动组件36均固定于机架10,加热保温机构20与滑动组件36滑动连接,传动组件34连接动力组件32与加热保温机构20。

电热元件222为电热丝,发热腔242为电热腔,电热丝设置于电热腔底部与储墨腔244底部之间的间隙。

动力组件32包括电机322和减速器324,电机32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减速器324;传动组件34包括摇臂342、关节轴承344和连杆346,连杆346的第一端固定于发热腔242壁面,摇臂342的第一端连接减速器324,连杆346的第二端与摇臂342的第二端经关节轴承344连接;滑动组件36包括导轨362和滑轮364,导轨362固定于机架10,加热保温机构20底部开设有滑槽,滑轮364设置于加热保温机构20底部开设的滑槽内,滑轮364与导轨362相配合。

保温组件24还包括与储墨腔244相匹配的盖板246,便于取、放墨水;发热腔242外壁为保温壁面,发热腔242内壁为散热壁面,便于加热产生的热量释放到储墨腔244。

该改善陶瓷喷墨墨水悬浮性的恒温摇墨设备工作时,墨水储放在储墨腔244内,电热腔外壁设置有与调节温度调节器224和电热丝连接的接线盒,调节温度调节器224使电热丝通电发热,使电热腔内的温度控制在40-45℃,散发到储墨腔244内的温度控制在40℃,电热丝加热速度快,可实现快速加热;同时,启动摇墨机构30的电机322,电机322在减速器324的作用下进行减速,摇臂342一端与减速器324连接,连杆346一端与电热腔固定,摇臂342的另一端与连杆346的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344连接,摇臂342在电机322和减速器324的作用下做往复摆动,由于滑轮364安装在加热保温机构20底部,加热保温机构20能随着连杆346在导轨362上做水平往返滑动,使得储墨腔244内的储放的墨水进行有规律的摇动,从而使得墨水受热均匀,加工墨水的温度控制在40℃,同时使墨水中的假性沉淀分散均匀,改善喷墨墨水的悬浮性;此时,可将大量墨水加入到喷墨打印机内,因外加墨水的温度与喷墨打印机内循环的墨水温度相同,大量加入墨水也不会影响喷墨打印机循环墨水的温度,产品的生产稳定性高,喷墨打印机的故障率小。

图3、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

请参阅图3、图4所示,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电热元件222为电热棒,发热腔242为水热腔,电热棒设置于水热腔内壁与储墨腔244外壁之间的间隙。该恒温摇墨装置还包括换水机构40,换水机构40包括进水管42、排水管44、阀门46和水位指示器48,进水管42与水热腔顶部连通,排水管44与水热腔底部连通,进水管42与排水管44均设置有阀门46,水位指示器48设置于水热腔外壁。

该恒温摇墨装置工作时,墨水储放在储墨腔244内,水热腔外壁设置有与调节温度调节器224和电热棒连接的接线盒,将水热腔内加满水,调节温度调节器224使电热棒通电发热,使水热腔内的温度控制在40-45℃,散发到储墨腔244内的温度控制在40℃,电热棒置于水热腔内的水中,电热棒通电加热使得水温稳定升高,加热稳定性好;同时,启动摇墨机构30的电机322,电机322在减速器324的作用下进行减速,摇臂342一端与减速器324连接,连杆346一端与水热腔固定,摇臂342的另一端与连杆346的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344连接,摇臂342在电机322和减速器324的作用下做往复摆动,由于滑轮364安装在加热保温机构20底部,加热保温机构20能随着连杆346在导轨362上做水平往返滑动,使得储墨腔244内的储放的墨水进行有规律的摇动,从而使得墨水受热均匀,加工墨水的温度控制在40℃,同时使墨水中的假性沉淀分散均匀,改善喷墨墨水的悬浮性;此时,可将大量墨水加入到喷墨打印机内,因外加墨水的温度与喷墨打印机内循环的墨水温度相同,大量加入墨水也不会影响喷墨打印机循环墨水的温度,产品的生产稳定性高,喷墨打印机的故障率小。

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此处省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