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辨伪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0225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章辨伪管理系统,属于印章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企业经营过程中,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被作为一种最直接的最有效力的法律凭证,因此印章的规范使用、安全保管和防伪伪造在各行各业中都拥有重大意义,在制作、使用中均需要非常严谨的对待,而错误的使用印章往往或给个人或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一般团队印章的制定、收缴和管理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

现有各企业对印章的管理基本没有过多的保护措施,一旦印章落入他人之后,则相当于将使用权落入他人之手,印章会因此使用权很难控制而出现滥用的现象。鉴于此,针对印章的科学规范管理势在必行,市面也出现若干针对印章管理的系统或装置,比如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5644167A、专利名称为一种印章管理装置,通过对印章本身主要设计机械限位、控制、复位机构进行直接管理,再配合控制机构中可编程控制电路对整个印章进行计数、计时等进行过程管理,或者通过GPS或北斗或精确定位技术等对印章进行实时位置定位管理,视频或拍照等对印章的使用范围及情况进行监控管理,等等,该方案直接对印章本身的走向、使用及位置等均进行了实时及跟踪性控制,保证印章的使用安全及规范管理。该装置结构相对复杂、各控制及跟踪元件等集成于印章中,易造成印章的结构庞大,维护管理相对困难,且印章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或特殊情况,导致印章不能及时使用或归还,进而印章使用者使用时出现诸多不便如警报等引起客户或相关厉害人员的猜疑或不喜情形,最终导致诸多不便或麻烦。

另外,也有企业直接对印章进行内部管理,即印章在公司内比如财务室等进行静态管理,但该类管理主要在于印章的存放安全及使用情况管理,而针对印章离开财务室后外用情形主要以登记为主,相关责任直接与借用人绑定,印章归还则由印章保管人员人为鉴别真伪即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印章因丢失、人为损坏等相关经办人私刻充数交差、故意替换现有印章等情况发生,而该类情形以印章保管人员人为鉴别很难区别,对此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辨识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印章辨伪管理系统,其设计新颖,使得印章保管人员可快捷完成真伪辨识,确保对印章的真实性管理,保证企业相关权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印章辨伪管理系统,其包括有:

采集器,用于对待辨印章工作面进行信号采集并形成采集信号;

存储器,用于对所述采集信号进行信息存储;

智能处理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采集器的采集信号,并提取事先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相应标准信号,共同送至

比对器,用于将采集信号及相应标准信号进行比对,如两者之间差别处于设定误差范围之外,则所述智能处理器控制

警报器进行警报警示;如两者之间差别处于设定误差范围之内,则所述智能处理器控制所述警报器不进行警报警示,

其中,所述采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智能处理器的一输入端口相连接;所述智能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存储器、比对器双向连接;所述智能处理器的一输出端口与所述警报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信号包括有整体图像、整体表面粗糙度、纹理、字型、笔画宽度及高度、笔画成型粗糙度和字间距。

进一步的,还包括以所述待辨印章的正向器为限位基准且用于定位该待辨印章的定位座,所述采集器数量为多个,其均嵌设于所述定位座上并分别正对或斜对或平行对于所述待辨印章工作面。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器为照相机、传感器、测距仪。

进一步的,所述警报器为声音、声光或指示灯警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计新颖,采用该系统印章保管人员可直接对外借返回印章进行真伪辨识,即通过对返回印章的各项比如粗糙度、文理、字高等物理参数进行识别,再与事先外借印章的各项参数数据进行比对,在考虑误差的前提下比较相似度,从而完成辨伪作业。综上所述,本系统使得印章保管人员可快捷完成真伪辨识,确保对印章的真实性管理,保证企业相关权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所示的印章辨伪管理系统,其包括有:

采集器10,用于对待辨印章工作面进行信号采集并形成采集信号;

存储器11,用于对采集信号进行信息存储;

智能处理器14,用于接收并处理采集器10的采集信号,并提取事先存储于存储器11中的相应标准信号,共同送至

比对器12,用于将采集信号及相应标准信号进行比对,如两者之间差别处于设定误差范围之外,则智能处理器14控制

警报器13进行警报警示;如两者之间差别处于设定误差范围之内,则智能处理器14控制警报器13不进行警报警示,

其中,采集器10的输出端与智能处理器14的一输入端口相连接;智能处理器14分别与存储器11、比对器12双向连接;智能处理器14的一输出端口与警报器13的输入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对外借返回印章的真伪识别,由印章保管人员直接使用该系统对待辨印章进行真伪辨别,使用时,由印章保管人员将待辨印章规则放置。如本例中以待辨印章的正向器为限位基准且用于定位该待辨印章的定位座,采集器10数量为多个,其均嵌设于定位座上并分别正对或斜对或平行对于所述待辨印章工作面,这里待辨印章的正向器即盖章时可使得盖章人员快速知晓印章的正向,一般情况下会在印章上面设置一凸台或凸起。采集器10具有至少一个正对待辨印章工作面,部分斜对于待辨印章工作面,然后3-4个则以待辨印章侧部周向设置、且设置方向与待辨印章工作面相平齐,以采集待辨印章工作面上字体的高度及相关参数。

采集信号包括有整体图像、整体表面粗糙度、纹理、字型、笔画宽度及高度、笔画成型粗糙度和字间距,不同的参数采用不同的采集设备,比如该采集器10为照相机、传感器、测距仪等。一般情况下,需采集多组数据,通过智能处理器14进行筛选,选出较好数据进行比对。

在印章外借前,由印章保管人员控制系统对待借印章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智能处理器14分析处理,确定标准数据形成标准信号,并存储于存储器11中,印章返还时,印章保管人员执行同样的操作,则直接由系统进行比对并通过警报器13进行相应的警示。该警报器13可以为声音、声光或指示灯警示。具体警示可根据印章保管人员习惯进行设定,比如警报器13指示灯亮可表示印章是真,也可以警报器13指示灯不亮表示印章为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