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精度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3590发布日期:2018-08-17 07:4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印刷领域,具体涉及印刷精度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发票等票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单位和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所开具和收取的业务凭证。发票的具有连续性和唯一性,发票的印刷是一项严谨和高技术的工作,一般的发票加工中,需要对发票的边沿处进行打孔加工,打孔后的发票在使用时,便于放置在小型的打印机中,打印机能对发票上的孔进行定位,它可以整叠装在票据打印机上连续进纸进行不间断打印。

多层发票在制作时,打孔操作一般是在将若干层发票层叠放置以后,再进行统一的打孔加工,当多层发票上的打印图案有轻微错位时,且没有及时对相应的发票进行位置调整就将其进行合并孔加工时,会导致打孔后的发票不能再进行位置调整,降低了整个发票的加工品质和加工精度,且每张发票上的孔不能对发票生产时印刷过程中起到定位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印刷精度检测系统,以对印刷后的多层发票进行位置检测,提高发票的加工精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印刷精度检测系统,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传送装置、打印装置和收卷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打印装置与收卷装置之间,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轮、第二传送轮、第一机架以及带动第一传送轮和第二传送轮转动的电动机,所述第一传送轮和第二传送轮均水平转动安装在第一机架上,且第一传送轮与第二传送轮平行设置;所述打印装置包括机壳、第一打印辊和第二打印辊,所述机壳上设有进口和出口,第一传送轮和第二传送轮位于机壳的进口处;所述第一打印辊和第二打印辊均水平转动安装在机壳内,且第一打印辊与第二打印辊平行,所述第一打印辊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第一打孔刀,第一打孔刀与的第一安装孔之间设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打印辊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设有第二打孔刀,第二打孔刀与的第二安装孔之间设有第二拉簧;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电路和相对设置的两个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传送带轮、传送带和若干顶杆,所述传送带传送安装在传送带轮上,顶杆竖直固定安装在传送带的远离传送带轮的一侧上,顶杆远离传送带的一端上设有导电的连接块,两个检测单元上的连接块能够相抵;所述电路中设有指示灯,连接块均与电路电联接;所述收卷装置包括第二机架和收卷辊,收卷辊转动安装在第二机架上,且收卷辊上设有对发票进行限位的限位槽。

基础方案的原理:操作时,先将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放置到传送装置中,第一机架上的第一传送轮对第一层发票进行传送,第二传送轮对第二层发票进行传送;同时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穿过机壳上的进口,第一打印辊对第一层发票进行打印,第二打印辊对第二层发票进行打印;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再通过机壳的出口,在检测装置处进行重叠检测,检测合格后对发票进行合并;合并后的发票传递至收卷装置处,进行收卷处理。

将待打印的第一层发票由第一传送轮传送至第一打印辊处,第一打孔刀竖直向下时,第一打孔刀在重力的作用下下移,第一打孔刀对第一发票进行打孔;检测装置对打印后的第一层发票进行传送;同时第二层发票由第二传送轮传送至第二打印辊处进行打孔和传送。

然后将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传送至检测装置处,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位于两个检测单元之间,此时检测装置内的传送带轮转动,两侧的顶杆均插入到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的孔中,进而使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顶杆相对,两个顶杆上的连接块接触,接触后将电路连通,说明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对齐。

当指示灯未被点亮时,说明两个连接块错位或者是两个连接块之间有发票的分隔,需要对设备中传送带轮的转速进行快速调节,保证第一层发票与第二层发票对齐合并。

合并后的发票传送至收卷装置中,发票的端部被限定在限位槽内,收卷辊对合并后的发票进行收卷。

基础方案的优点:1、在使用前可通过调整第一打印辊和第二打印辊转速等,使第一打印辊和第二打印辊的打印速度等速,将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的传递速度调整至一致,便于顶杆插入到第一层发票的孔中,对第一层发票进行定位,同理可对第二层发票进行定位,且便于快速对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的传送速度进行调节,减小两者的速度差;2、顶杆上设有导电的连接块,便于通过观察指示灯的状态来判断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的对准情况;3、第一打孔刀和第二打孔刀能分别对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进行打孔加工,且加工后的孔能与顶杆配合,进而使用电路对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的重合状况进行简单高效的判断,能够有效的保证发票重叠的精度。

综上所述,本系统中的打印装置和检测装置能够有效的配合,能够通过两者之间的配合,判断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是否重合,进而有效的提高多层发票的重合精度,提高发票的制造精度。

进一步,还包括若干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固定板、吸引第一打孔刀和第二打孔刀的支撑板以及高度可调的调节杆,所述固定板水平固定安装在机壳内,调节杆的上端穿过固定板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的上表面与第一打印辊或第二打印辊的侧面相对,且支撑板位于第一打印辊或第二打印辊的下方。在打印前可先对调节杆的位置进行调节,使支撑板与第一打印辊和第二打印辊之间的最小距离与发票纸张的厚度相一致,使发票受到轻微的夹紧力的作用;打印时第一层发票位于第一打印辊和支撑板之间,第二层发票位于第二打印辊和支撑板之间,支撑板能对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进行夹紧,进而能够保证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精准的打印。

进一步,还包括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和出胶板,所述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均水平安装在壳体内,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平行;所述出胶板位于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之间,出胶板内设有胶水的容纳腔,出胶板的一侧上设有若干与容纳腔的出胶口,出胶板的另一侧与壳体内部固定连接。待第一层发票和第二次发票依次通过检测装置后,将重叠后的发票放置到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之间,此时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的侧边能够与出胶口相对,容纳腔内的胶水通过出胶口粘附在发票上,便于对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能够稳定的重合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和调节杆内设有能与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位于同一竖直轴线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打孔刀的直径。通孔的直径大于打孔刀的直径,便于第一打孔刀和第二打孔刀在进行孔加工时,第一打孔刀和第二打孔刀能够进入到通孔中,保证第一打孔刀和第二打孔刀实现准确有效的打孔。

进一步,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螺纹杆,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螺纹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压紧板、出胶板和第二压紧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与第一压紧板、出胶板和第二压紧板均为螺纹连接。当加工的纸张的厚度不一致时或第一压紧板与第二压紧板之间的夹紧力降低时,可通过螺纹杆调节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之间的距离,保证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被平稳的传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印刷精度检测系统中各装置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打印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出胶板的水平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壳10、进口101、出口102、第一打印辊301、第一安装孔311、第一打孔刀321、第二打印辊302、第二安装孔312、第二打孔刀322、固定板303、支撑板304、调节杆305、通孔306、传送带轮401、传送带402、顶杆403、连接块404、壳体50、第一压紧板501、第二压紧板502、出胶板503、出胶口504、螺纹杆50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所示:印刷精度检测系统,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传送装置、打印装置、检测装置、压紧装置和收卷装置。

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轮201、第二传送轮202、第一机架、两个支撑单元以及带动第一传送轮201和第二传送轮202转动的电动机,第一传送轮201和第二传送轮202均水平转动安装在第一机架上,且第一传送轮201与第二传送轮202平行设置;打印装置包括机壳10、第一打印辊301和第二打印辊302,机壳10上设有进口101和出口102,第一传送轮201和第二传送轮202位于机壳10的进口101处;第一打印辊301和第二打印辊302均水平转动安装在机壳10内,且第一打印辊301与第二打印辊302平行,第一打印辊301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孔311,第一安装孔311内设有第一打孔刀321,第一打孔刀321与的第一安装孔311之间设有第一拉簧;第一打印辊301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安装孔312,第二安装孔312内设有第二打孔刀322,第二打孔刀322与的第二安装孔312之间设有第二拉簧。

如图2所示,支撑单元包括固定板303、吸引第一打孔刀321和第二打孔刀322的支撑板304以及高度可调的调节杆305,固定板303水平焊接在机壳10内,调节杆305的上端穿过固定板303与支撑板304的下表面焊接,支撑板304的上表面与第一打印辊301或第二打印辊302的侧面相对,且支撑板304位于第一打印辊301或第二打印辊302的下方;支撑板304和调节杆305内设有能与第一安装孔311或第二安装孔312位于同一竖直轴线的通孔306,通孔306的直径大于打孔刀的直径;支撑板304的上表面呈弧面,调节杆305与固定板303螺纹连接。

如图3所示,检测装置包括电路和相对设置的两个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传送带轮401、传送带402和若干顶杆403,传送带402传送安装在传送带轮401上,顶杆403竖直固定安装在传送带402的远离传送带轮401的一侧上,顶杆403远离传送带402的一端上设有导电的连接块404,两个检测单元上的连接块404能够接触;电路中设有指示灯,连接块404均与电路电联接;收卷装置包括第二机架和收卷辊,收卷辊转动安装在第二机架上,且收卷辊上设有对发票进行限位的限位槽。

如图4所示,压紧装置包括第一压紧板501、第二压紧板502、竖直设置的螺纹杆和出胶板503,第一压紧板501和第二压紧板502均水平安装在壳体50内,第一压紧板501和第二压紧板502平行,且第一压紧板501和第二压紧板502均位于壳体50的出口102处;出胶板503位于第一压紧板501和第二压紧板502之间,出胶板503内设有胶水的容纳腔,出胶板503的一侧上设有若干与容纳腔的出胶口504,出胶板503的另一侧与壳体50内部焊接;螺纹杆505的上端与机壳10的内壁固定连接,螺纹杆505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一压紧板501、出胶板503和第二压紧板502与机壳10固定连接,螺纹杆505与第一压紧板501、出胶板503和第二压紧板502均为螺纹连接。

收卷装置包括第二机架60和收卷辊601,收卷辊601转动安装在第二机架60上,且收卷辊601上设有对发票进行限位的限位槽。

本实施例中的印刷精度检测系统在使用时,先将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放置到传送装置中,第一机架上的第一传送轮201对第一层发票进行传送,第二传送轮202对第二层发票进行传送;同时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穿过机壳10上的进口101,第一打印辊301对第一层发票进行打印,第二打印辊302对第二层发票进行打印;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再通过机壳10的出口102,在检测装置处进行重叠合并;合并后的发票通过压紧装置传递至收卷装置处,收卷辊601对发票进行收卷处理。

在打印前可先对调节杆305的位置进行调节,使支撑板304与第一打印辊301和第二打印辊302之间的最小距离与发票纸张的厚度相一致,使发票受到轻微的夹紧力的作用;打印时第一层发票位于第一打印辊301和支撑板304之间,第二层发票位于第二打印辊302和支撑板304之间,支撑板304能对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进行夹紧,进而能够保证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精准的打印。

将待打印的第一层发票由第一传送轮201传送至第一打印辊301处,此时第一层发票位于第一打印辊301和支撑板304之间,当第一安装孔311内的第一打孔刀321与支撑板304和调节杆305上的通孔306相对时,第一打孔刀321在支撑板304磁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对第一层发票进行打孔;此时检测装置对打印后的第一层发票进行传送;同时第二层发票由第二传送轮传送至第二打印辊302处进行打孔传送。

然后将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传送至检测装置处,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位于两个检测单元之间,此时检测装置内的传送带轮401转动,两侧的顶杆403均插入到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的孔中,进而使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顶杆403相对,两个顶杆403上的连接块404接触,接触后将电路连通,说明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对齐。

当指示灯未被点亮时,说明两个连接块404错位或者是两个连接块404之间有发票的分隔,需要对设备中第一打印辊301和第二打印辊302的转速进行快速调节,保证第一层发票与第二层发票对齐合并。

待第一层发票和第二次发票依次通过检测装置后,将重叠后的发票放置到第一压紧板501和第二压紧板502之间,此时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的侧边能够与出胶口504相对,容纳腔内的胶水通过出胶口504粘附在发票上,便于对第一层发票和第二层发票能够稳定的重合在一起。

合并后的发票传送至收卷装置中,发票的端部被限定在限位槽内,收卷辊601对合并后的发票进行收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