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8246发布日期:2018-12-12 00:5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喷墨打印机为代表的记录装置中,构成为,在与对作为介质的纸张进行记录的记录单元相对的位置具备介质支承部件(还称为压板),通过所述介质支承部件支承纸张,从而限定所述记录单元与纸张之间的距离(还称为压纸距离)。

并且,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为了抑制所述介质支承部件上的纸张的浮起,有时会构成为对所述记录单元进行记录之前的纸张形成与介质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波形、即褶皱(还称为起皱)。

形成有褶皱的纸张的刚性增加,所述介质支承部件上的纸张姿势稳定。因此,可以得到所述记录单元的良好的记录画质。并且,能够防止因纸张与所述记录单元摩擦导致记录结果紊乱。

但是,所述记录装置有时会具备形成为直线状的笔直路径以及例如进行双面记录时用于使记录面翻转的弯曲路径作为所述记录单元进行记录后的输送路径。

当将形成有褶皱的纸张输送到所述弯曲路径时,由于通过波形强化的刚性强度,纸张容易卡在弯曲的路径上,在所述弯曲路径中有可能出现卡纸。

为了避免所述弯曲路径中的卡纸可能性,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记录装置,其具备:在记录单元进行记录前对纸张形成波纹(褶皱)的抵接部83;以及设于记录后的纸张被送到的弯曲路径(专利文献1中的翻转输送路径67)的上游侧、用于消除纸张的波纹的突出部3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专利文献1中,当记录后的纸张不送到翻转输送路径67时,纸张从记录头39的记录区域笔直送出,并排出到排纸盘20。由于从记录头39的记录区域到排纸盘20的输送路径上没有设置突出部34,所以以维持着记录前形成的所述波纹的状态排出到排纸盘20。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1838号公报

在此,有一种下述的记录装置:作为记录后的纸张被送到的所述弯曲路径,除了具备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在进行双面记录时使用的翻转输送路径67之外,还具备用于以记录后的纸张的记录面朝下的所谓的面朝下方式进行排出的弯曲翻转路径。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波纹消除部的突出部34设于翻转输送路径67内。因此,例如当记录装置具备多个弯曲路径时,需要在每一个弯曲路径设置所述波纹消除部(突出部34),从而增加零部件数量,结构变得复杂。

并且,在记录装置具备直线路径和弯曲路径作为记录后的纸张的输送路径的情况下,有时最好是根据输送路径改变波纹状态。例如,如果是直线路径,优选地,维持波纹形状地保持波纹形状带来的刚性进行输送。另一方面,如果是弯曲路径,优选地,缓和波纹形状而减弱刚性来进行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构成简单且能容易地根据记录后将所述介质输送到的输送目的地选择是缓和还是维持形成在记录前的介质上的波形的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部,对输送来的介质喷出液体而进行记录;波形形成部,设于所述记录部的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沿与介质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在所述介质上交替形成山部和谷部;多条记录后输送路径,设于所述记录部的下游侧,使记录后的所述介质的输送目的地不同;缓和部,在介质输送方向上从所述记录部至所述多条记录后输送路径的分支位置之间,能够在缓和通过所述波形形成部形成在所述介质上的波形的缓和配置与维持所述波形的维持配置间切换;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缓和部的所述缓和配置与所述维持配置的切换,所述控制部根据记录后的所述介质输送到所述多条记录后输送路径中哪一条记录后输送路径来切换所述缓和部的状态。

根据本方面,具备在介质输送方向上从所述记录部至所述多条记录后输送路径的分支位置之间能够在对所述介质缓和所述波形的缓和配置与维持所述波形的维持配置间切换的缓和部,并且,所述控制部根据记录后的所述介质输送到哪一条记录后输送路径来切换所述缓和部的状态,所以能够根据记录后的所述介质输送到哪一条记录后输送路径来选择是缓和所述介质的波形还是留下所述波形。

即、针对多条记录后输送路径设置一个所述缓和部足矣,构成简单且容易,能够形成为与各记录后输送路径的形状、输送目的地相应的所述介质的波纹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缓和部“发挥作用来缓和波形”并不局限于缩小所述波形的所述山部与所述谷部之差而进行缓和,还意指完全消除所述波形的情况、或者虽然结果上波形完全没有变化但至少对所述介质赋予了缓和作用的情况。

本发明第二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在输送记录后的所述介质的所述记录后输送路径包括使所述介质弯曲来进行输送的弯曲路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缓和部为所述缓和配置。

具有所述波形的介质在所述弯曲路径中输送时容易卡在输送路径内,有时会发生卡纸(堵塞)。

根据本方面,所述控制部在记录后的所述介质输送到的所述记录后输送路径包括使所述介质弯曲来进行输送的弯曲路径的情况下,使所述缓和部为所述缓和配置,所以在包括所述弯曲路径的所述记录后输送路径中,能够抑制起因于所述介质的波形的卡纸的发生。

本发明第三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所述缓和部具备:缓和部驱动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以及多个缓和部从动辊,与多个所述缓和部驱动辊对应地设置,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接触而从动旋转,在使所述缓和部为所述维持配置时,所述控制部使多个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为与多个所述缓和部驱动辊接触的状态,在使所述缓和部为所述缓和配置时,所述控制部使多个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中的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为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接触的状态,并使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为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分离的状态。

根据本方面,利用具备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的缓和部驱动辊和与多个所述缓和部驱动辊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接触而从动旋转的多个缓和部从动辊而构成的所述缓和部,能够构成为消除或维持介质的波形。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缓和部为所述维持配置时,使所述缓和部为多个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与多个所述缓和部驱动辊接触的状态,从而能够维持介质的波形。并且,在使所述缓和部为所述缓和配置时,形成为使多个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中的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接触、并使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分离的状态。由此,解除作为所述缓和部的辊对在所述介质的端部侧的夹持,该介质的波形容易向端部侧释放,介质的波形得到缓和。

本发明第四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在所述缓和部中,沿所述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缓和部辊对,所述缓和部辊对构成为具备缓和部驱动辊以及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接触而从动旋转的缓和部从动辊,并且,所述缓和部辊对构成为能够变更所述间隔的宽度,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缓和部从所述维持配置成为所述缓和配置时进行控制,以使夹着所述介质的多个所述缓和部辊对的所述间隔的宽度扩大。

根据本方面,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缓和部从所述维持配置成为所述缓和配置时进行控制,以使夹着所述介质的多个所述缓和部辊对的所述间隔的宽度扩大,从而所述介质的波形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伸展,能够消除波形。

本发明第五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具有下游侧输送部,所述下游侧输送部设于所述记录部的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输送所述介质,所述缓和部的多个缓和部驱动辊和所述多个缓和部从动辊兼作所述下游侧输送部。

根据本方面,所述缓和部兼作所述下游侧输送部,所以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节省空间。

本发明第六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中,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缓和部从所述维持配置向所述缓和配置切换是在所述记录部结束对于所述介质的记录后执行的。

兼作所述下游侧输送部的所述缓和部在对所述介质进行记录的过程中从所述维持配置变为所述缓和配置时,有时会对所述介质的记录画质带来影响。

根据本方面,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缓和部从所述维持配置向所述缓和配置切换是在所述记录部结束对于所述介质的记录后执行的,所以能够减小兼作所述下游侧输送部的所述缓和部变为所述缓和配置而给所述介质的记录画质带来的影响。

本发明第七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至第六方面任一方面中,在所述缓和部的所述维持配置中,所述缓和部驱动辊配置在与通过所述波形形成部形成在所述介质上的波形的所述山部对应的位置。

根据本方面,所述缓和部驱动辊在所述缓和部的所述维持配置中配置在与通过所述波形形成部形成在所述介质上的波形的所述山部对应的位置,所以构成为所述缓和部在所述维持配置时能够更加可靠地保留所述介质的所述波形。

本发明第八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所述缓和部构成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缓和部辊对,所述缓和部辊对构成为具备缓和部驱动辊以及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接触而从动旋转的缓和部从动辊,多个所述缓和部辊对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倾斜地设置,以使所述缓和部辊对配置于越靠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侧的位置,越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输送所述介质,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缓和部为所述维持配置时,使所述缓和部为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分离的状态,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缓和部为所述缓和配置时,使所述缓和部为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接触的状态。

根据本方面,构成所述缓和部的多个所述缓和部辊对设置成配置于越靠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侧的位置,旋转轴越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因此,在使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接触时,所述介质以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展的方式被输送,所以能够缓和形成于所述介质的波形。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缓和部为所述维持配置时,使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为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分离的状态,在使所述缓和部为所述缓和配置时,使所述缓和部为所述缓和部从动辊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接触的状态,从而能够形成为与各记录后输送路径的形状、输送目的地相应的所述介质的波纹状态。

本发明第九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所述缓和部构成为,在所述缓和配置时,从所述介质的记录面的相反侧向输送路径突出而与所述介质接触,在所述维持配置时,从所述输送路径避让。

根据本方面,所述缓和部在所述缓和配置时,从所述介质的记录面的相反侧向输送路径突出而与所述介质接触,从而具有波形的介质在缩小了高度方向的幅度的输送路径中输送。由此,能够缓和所述介质的所述波形。

并且,能够容易地切换所述缓和部的所述维持配置和所述缓和配置。

本发明第十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九方面中,所述缓和部是在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具备摇摆轴的摇摆部件,所述摇摆部件具有从所述摇摆轴一侧朝着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扩宽、且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朝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升高的形状。

根据本方面,在使所述缓和部成为了所述缓和配置时,能够有效地缓和介质的波形。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十方面中,所述缓和部构成为,在与所述介质的波形的山部对应的位置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所述摇摆部件。

根据本方面,在使所述缓和部成为了所述缓和配置时,能够更有效地缓和介质的波形。

本发明第十二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十一方面中,构成所述缓和部的多个所述摇摆部件中靠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所述摇摆部件配置在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而靠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侧的所述摇摆部件配置在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

根据本方面,在使所述缓和部成为了所述缓和配置时,能够更有效地缓和介质的波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打印机中的纸张输送路径的简要图。

图2是记录部周边的简要侧视图。

图3是记录部周边的简要平面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1的波形形成部的zx平面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1的缓和部的zx平面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缓和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实施例2的缓和部的zx平面的截面图。

图8是设有根据实施例3的缓和部的记录部周边的简要平面图。

图9是对根据实施例3的缓和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设有根据实施例4的缓和部的记录部周边的简要平面图。

图11是根据实施例4的缓和部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实施例4的缓和部的yz平面的截面图。

图13是根据实施例4的缓和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实施例4的缓和部的变形例的yz平面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打印机(记录装置),2:装置主体,3:第一介质载置部,4:第二介质载置部,5:手动托盘,6:输送辊对,7:纸张收容盒,8:第一排出部,9:第二排出部,10:行式头,12:笔直路径,13:第一排出用路径(记录后输送路径),14:进给路径,15:转向路径(记录后输送路径),16:翻转路径,17:进给辊,18:分离辊对,19:定位辊对,20:上游侧输送辊对,21:下游侧输送辊对(下游侧输送部),22:介质支承部,23:输送辊对群,24:第二排出用路径(记录后输送路径),25:输送辊对,26:切换部,27:控制部,28:输送辊对,29:输送辊对群,30:波形形成部,31:肋,32:按压部,32a:轴部,32b:辊,36:导向翼,37:导向翼,40:缓和部,41:缓和部驱动辊,42、42a、42b:缓和部从动辊,43:旋转轴,44:旋转轴,50:缓和部,51:缓和部驱动辊,52:缓和部从动辊,53:旋转轴,54:旋转轴,55:缓和部辊对,60:缓和部,61:缓和部驱动辊,62:缓和部从动辊,63:旋转轴,65:缓和部辊对,70:缓和部,71:缓和部驱动辊,72:缓和部从动辊,73:旋转轴,74:旋转轴,75:缓和部辊对,80:缓和部,81:摇摆部件,82:摇摆轴,90:缓和部,91:摇摆部件,92:摇摆轴,93:山形部,p:纸张(介质),t:顶部,v: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概略。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一例,例举喷墨打印机1(下面,有时会简称为打印机1)。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打印机中的纸张输送路径的简要图。图2是记录部周边的简要侧视图。图3是记录部周边的简要平面图。图4是根据实施例1的波形形成部的zx平面的截面图。图5是根据实施例1的缓和部的zx平面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缓和部的变形例的图。

并且,在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中,x轴方向是纸张的宽度方向,表示装置深度方向,y轴方向是记录装置内的输送路径中的纸张的输送方向(介质输送方向),表示装置宽度方向,z轴方向表示装置高度方向。并且,将纸张输送下去的方向称为下游,将与其相反的方向称为上游。

打印机的概要

图1示出的打印机1具备作为“记录部”的一例的行式头10,其设于装置主体2的内部,对作为“介质”的一例的纸张喷出液体而进行记录。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体是水性油墨等水系墨水。

打印机1构成为,可以进行双面记录,在进行了对纸张的第一面(还称为正面)的记录后将纸张翻转而进行对第二面(还称为背面)的记录。

在打印机1的装置下部设有多个纸张收容盒7。朝行式头10输送收容在纸张收容盒7的纸张,以进行记录动作。由行式头10进行记录后的纸张构成为,排出至第一排出部8或第二排出部9,第一排出部8将纸张堆叠在设于行式头10上方的第一介质载置部3上,第二排出部9将纸张堆叠在设于+y轴方向侧的侧面的第二介质载置部4上。

关于打印机的输送路径

接着,参照图1,说明打印机1中的纸张的输送路径。在下面的说明中,先说明进行对第一面的记录后直接排出纸张的输送路径,之后说明进行双面记录时的输送路径。

纸张收容盒7可以收容多张纸张,最上面的纸张输送到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进给路径14(图1中粗实线所示)。

在进给路径14上沿介质输送方向依次设有进给辊17、以及将多张纸张一张张分开的分离辊对18。

进给辊17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旋转驱动。并且,分离辊对18还被称为延迟辊,构成为具备向后述的笔直路径12(图1中虚线所示)送出纸张的驱动辊18b以及在与驱动辊18b之间夹着纸张进行分离的从动辊18a。

收容在纸张收容盒7中的最上面的纸张通过进给辊17拾取后输送到下游侧。这时,存在与最上面的纸张一起地将其之后的纸张也进行输送的情况,但通过分离辊对18分开最上面的纸张与其之后的纸张,仅将最上面的纸张送到进给路径14。

在分离辊对18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有定位辊对19。

在本实施例中,进给路径14和笔直路径12在定位辊对19的位置连接。

笔直路径12构成为大致呈直线状延伸的路径,在定位辊对19的下游侧设有上游侧输送辊对20、行式头10以及下游侧输送辊对21。笔直路径12包括行式头10进行记录的记录区域k(图2)。

上游侧输送辊对20是设于行式头10的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输送部。下游侧输送辊对21是设于行式头10的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输送部”。

并且,在与行式头10的头部面相对的区域配置有介质支承部22。介质支承部22从记录面的相反侧支承纸张。

在行式头10的上游侧且是上游侧输送辊对20的上游侧设有波形形成部30,波形形成部30在纸张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形成后述的波形。

并且,在下游侧输送辊对21的下游侧紧挨着下游侧输送辊对21地设有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缓和部40。缓和部40是缓和通过波形形成部30形成的纸张的波形的构成部。

在后面详细说明波形形成部30和缓和部40的具体构成。

行式头10构成为,在纸张输送到介质支承部22上的与行式头10相对的记录区域k(图2)时,向纸张的记录面喷射墨水(液体)来执行记录。行式头10是喷射墨水的喷嘴设置成覆盖纸张的整个宽度的记录头,构成为可不伴有向介质宽度方向的移动地在整个介质宽度上执行记录的记录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具备行式头10,但也可以具备搭载于滑架、边在与介质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同时边向介质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的串行式记录头。

此外,除了进给收容在纸张收容盒7中的纸张来进行记录的情况之外,打印机1构成为还可以从手动托盘5供纸。在图1中,虚线r表示从手动托盘5供纸时的输送路径。

从手动托盘5供给的纸张通过输送辊对6送出,汇合于笔直路径12,与从纸张收容盒7供给的纸张同样地通过行式头10进行记录。

接着,由行式头10进行了记录的纸张根据记录后的纸张的排出目的地,从笔直路径12送往第一排出用路径13或第二排出用路径24。

第一排出用路径13是在行式头10的下游侧与笔直路径12连接的具有弯曲的“弯曲路径”,是以使纸张的记录面朝下地从第一排出部8排出的方式进行输送的路径。

第二排出用路径24是在行式头10的下游侧从笔直路径12保持原样地呈直线状延伸的路径,是以使纸张的记录面朝上地从第二排出部9排出的方式进行输送的路径。

第一排出用路径13和第二排出用路径24设置成在下游侧输送辊对21的下游侧从笔直路径12分支,是输送目的地不同的多个“记录后输送路径”。

在笔直路径12与第一排出用路径13及第二排出用路径24的分支位置s1上设有切换记录后的纸张的输送目的地的导向翼等切换部26。切换部26的动作受控制部27的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27除了控制打印机1中的纸张的输送动作之外,还控制包括切换部26的动作在内的与记录相关的动作。

通过切换部26进行分配,从笔直路径12送到第一排出用路径13的纸张由输送辊对组23输送,从第一排出部8排出,并且记录面朝下地装载于第一介质载置部3。

并且,从笔直路径12送到第二排出用路径24的纸张由输送辊对25输送,从第二排出部9排出,并且记录面朝上地装载于第二介质载置部4。

接着,说明双面记录时的输送路径。

打印机1(图1)在行式头10的下游侧且是第一排出用路径13的上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中的输送辊对组23的上游侧)具备从笔直路径12分支的转向路径15、以及连接于转向路径15并使纸张的正反(第一面和第二面)翻转而回到笔直路径12的翻转路径16。转向路径15也是具有弯曲的“弯曲路径”。需要说明的是,在笔直路径12与转向路径15的分支位置s2以及转向路径15与翻转路径16的连接部处分别设有导向翼36、37,通过它们的切换来切换输送纸张的路径。需要注意的是,导向翼36、37的动作受控制部27控制。

在打印机1中执行双面记录时,第一面被记录后的纸张送到转向路径15之后再送到翻转路径16。翻转路径16连接在笔直路径12的上游侧,通过翻转路径16而翻转的纸张以第二面在行式头10侧的方式送到笔直路径12。之后,执行对第二面的记录。

第二面被记录后的纸张由切换部26进行分配,经由第一排出用路径13从第一排出部8排出,或者经由第二排出用路径24从第二排出部9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被记录后的纸张所送到的转向路径15也是“记录后输送路径”的一例。

关于波形形成部

参照图2~图4说明波形形成部30。如图3所示,波形形成部30是沿与介质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在纸张p上交替形成山部t(在图3中用点划线表示)和谷部v(在图3中用虚线表示)的构成部件。下面,将通过波形形成部30形成的、在介质输送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山部t和谷部v沿与介质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交替形成的形状称为波形。

如图2所示,波形形成部30在上游侧输送辊对20的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具备从第二面侧支承纸张p的肋31以及设于肋31的上方且与纸张p的第一面接触的按压部32而构成。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多个肋31在所述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按压部32具备被轴部32a轴支承的多个辊32b而构成,辊32b设置为位于肋31与肋31之间。换言之,沿纸张的宽度方向交替配置辊32b和肋31。

并且,如图2所示,辊32b和肋31设置为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局部重叠。如图4所示,当纸张p通过辊32b与肋31之间时,由肋31从下方支承纸张p的同时,在肋31与肋31之间通过辊32b从上方压入纸张p。由此,在纸张p上沿所述宽度方向交替形成山部t以及谷部v,由此形成波形。

形成有所述波形的纸张p的刚性增加,介质支承部22上的纸张p的姿势稳定。因此,在行式头10进行记录时,可得到良好的记录画质。

本实施方式的波形形成部30构成为辊32b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形成在纸张p上的波形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形成为谷部v。由此,抑制纸张p的端部朝向行式头10侧,因此能够降低纸张p摩擦头部的风险。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侧输送辊对20以及下游侧输送辊对21分别构成为多个辊在与介质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图3)。通过该构成,与例如使用在宽度方向上宽的辊作为上游侧输送辊对20以及下游侧输送辊对21时相比,容易维持通过波形形成部30形成在纸张p上的波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波形形成部30设于上游侧输送辊对2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但还可以设于行式头10与上游侧输送辊对20之间。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在波形形成部30中,从第二面侧支承纸张p的部件是肋31,从纸张p的第一面侧按压的按压部32是辊,但可以构成为通过肋构成按压部32,并在纸张p的上下配置肋。并且,还可以构成为使从第二面侧支承纸张p的部件为辊,并在纸张p的上下配置辊。

关于缓和部

参照图2、图3以及图5说明缓和部40。

如图2所示,缓和部40设于行式头10与从笔直路径12分支为第一排出用路径13和第二排出用路径24的分支位置s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分支位置s1的上游侧还存在进行双面记录时利用的转向路径15与笔直路径12的分支位置s2,所以缓和部40设于分支位置s2与行式头10之间。更加具体地,缓和部40紧挨着下游侧输送辊对21地设于下游侧输送辊对21的下游侧。

缓和部40构成为可以在缓和通过波形形成部30形成在纸张p上的波形的缓和配置(图5的下图)与维持所述波形的维持配置(图5的上图)间切换。

通过控制部27(图1)进行缓和部40的所述缓和配置与所述维持配置的切换。

控制部27根据记录后的纸张p输送到哪一条“记录后输送路径”、即根据纸张p输送到第一排出用路径13、第二排出用路径24以及转向路径15中哪一条来切换缓和部40的状态。这一点是本发明的特征部分。

下面,先说明缓和部40的具体构成,之后说明控制部27进行的缓和配置(图5的下图)和维持配置(图5的上图)的切换。

关于缓和部的构成

缓和部40(图3以及图5)具备:缓和部驱动辊41,在所述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以及多个缓和部从动辊42,与多个缓和部驱动辊41对应地设置,缓和部从动辊42与缓和部驱动辊41接触而从动旋转。缓和部驱动辊41由旋转轴43(图5)轴支承,并被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多个缓和部从动辊42每一个地被单独的旋转轴44轴支承。

如上所述,缓和部40可以在缓和配置与维持配置间切换。如图5的下图所示,缓和配置是使多个缓和部从动辊42中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缓和部从动辊42a与缓和部驱动辊41接触、并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侧的缓和部从动辊42b与缓和部驱动辊41分离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5的上图所示,维持配置是使多个缓和部从动辊42与多个缓和部驱动辊41接触的状态。

即、切换缓和部40的所述缓和配置和所述维持配置的控制部27在使缓和部40为所述维持配置时,通过使多个缓和部从动辊42为与多个缓和部驱动辊41接触的状态(图5的上图),从而维持波形,在使缓和部40为所述缓和配置时,通过形成为使多个缓和部从动辊42中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缓和部从动辊42a与缓和部驱动辊41接触、并使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缓和部从动辊42b与所述缓和部驱动辊分离的状态(图5的下图),从而缓和波形。

在缓和部40的维持配置(图5的上图)中,通过所有的缓和部驱动辊41和缓和部从动辊42夹着纸张p。

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和部40的所述维持配置下的缓和部驱动辊41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构成波形形成部30的肋31对应的位置。换言之,缓和部驱动辊41在缓和部40的所述维持配置中配置在与通过波形形成部30形成于纸张p的波形的山部t对应的位置。

即、缓和部驱动辊41以及缓和部从动辊42构成为夹着纸张p的山部t的部分。这时,纸张p的谷部v通过由缓和部驱动辊41和缓和部从动辊42形成的夹持部之间。因此,在缓和部40的所述维持配置下,能够以容易维持纸张p的山部t和谷部v的状态实现输送。

在缓和部40的缓和配置(图5的下图)下,只在纸张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缓和部从动辊42a与缓和部驱动辊41之间夹着纸张p,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其它缓和部从动辊42b与缓和部驱动辊41分离,所以纸张p的波纹可以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图5下图的白色箭头方向)释放。即、变成纸张p能够以缓和通过波形形成部30形成于纸张p的波形的方式移动的状态。于是,通过纸张p欲回到带有波形之前的状态的复原力,纸张p的波形得到缓和。

关于控制部对缓和部的控制

说明控制部27对缓和部40的状态切换控制。

如上所述,控制部27根据记录后的纸张p输送到第一排出用路径13、第二排出用路径24和转向路径15(分别参照图1以及图2)中哪一条路径来切换缓和部40的状态。

具体地,控制部27在记录后的纸张被输送到的“记录后输送路径”包括使纸张p弯曲来进行输送的弯曲路径时,使缓和部40为所述缓和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出用路径13以及转向路径15是包括弯曲路径的路径(图1以及图2)。

即、控制部27在纸张p输送到第一排出用路径13或转向路径15时,使缓和部40为所述缓和配置(图5的下图)。

当在具有弯曲的第一排出用路径13、转向路径15中输送时,带有所述波形的纸张p容易在路径内卡住,有时会发生卡纸(堵塞)。

因此,当将记录后的纸张p输送到包括弯曲路径的第一排出用路径13或转向路径15时,使缓和部40为所述缓和配置来缓和纸张p的波形,从而能够抑制在弯曲的路径内发生起因于纸张p的波形的卡纸。

并且,当纸张p输送到第二排出用路径24时,使缓和部40为所述维持配置(图5的上图)。

如果纸张p上形成有波形,则排出后的排出托盘(第二介质载置部4)上的纸张的整齐性好。因此,当纸张p被送到大致形成为直线状而不易发生起因于纸张p的波形的卡纸的第二排出用路径24时,使缓和部40为所述维持配置,保留纸张p的波形地将纸张p从第二排出部9排出。由此,能够提高堆叠于第二介质载置部4的纸张p的整齐性。

如上所述,缓和部40设于行式头10与“记录后输送路径”的分支位置s1、分支位置s2之间,控制部27根据记录后的纸张的输送目的地来切换缓和部40的状态,从而可以得到如下作用效果。

针对多个“记录后输送路径”(第一排出用路径13、转向路径15以及第二排出用路径24)设置一个缓和部40足矣,构成简单且容易,能够形成与各“记录后输送路径”的形状、输送目的地相应的纸张p的波纹状态。

实施例1的缓和部的变形例

图2中的缓和部40还可以兼作下游侧输送辊对21。

图6示出的缓和部40a是兼作图2中的下游侧输送辊对21(下游侧输送部)的“缓和部”的一例。缓和部40a具有与缓和部40(图2、图5)相同的构成,在作为“下游侧输送部(图2中的下游侧输送辊对21)”发挥作用时,采取所述维持配置。

即、采取所有的缓和部从动辊42(42a、42b)与缓和部驱动辊41接触的状态。

通过设置兼作“缓和部”和“下游侧输送部”的缓和部40a,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节省空间。

当设置兼作“缓和部”和“下游侧输送部”的缓和部40a时,控制部27将缓和部40a从所述维持配置向所述缓和配置切换是在行式头10结束对于纸张p的记录后执行的。

缓和部40a(图6)在对纸张p进行记录的过程中从所述维持配置变成所述缓和配置时,位于记录区域k的纸张p的波形发生变化,有时会影响在纸张p上的记录画质。

通过在结束记录后控制部27进行从缓和部40a的所述维持配置到所述缓和配置的切换,从而能够减少兼作“下游侧输送部”的缓和部40a变为所述缓和配置所带来的对记录画质的影响。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基于图7,说明“缓和部”的其它例子。图7是根据实施例2的缓和部的zx平面的截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包括本实施例在内的后述的实施例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构成的说明。

根据实施例2的缓和部50(图7)构成为在所述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缓和部辊对55,缓和部辊对55具备缓和部驱动辊51以及与缓和部驱动辊51接触而从动旋转的缓和部从动辊52而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缓和部驱动辊51由单独的旋转轴53轴支承。并且,多个缓和部从动辊52也同样地由单独的旋转轴54轴支承。

进而,缓和部50还构成为可以变更缓和部辊对55之间的间隔宽度。

图7的上图是缓和部50的维持配置,图7的下图是缓和配置。缓和部50的维持配置下的缓和部辊对55之间的间隔是a1,构成为该间隔可扩大至更宽的间隔a2。

通过控制部27进行缓和部辊对55的间隔的变更。

于是,控制部27在使缓和部50从所述维持配置(图7的上图)成为所述缓和配置(图7的下图)时进行控制,以使夹着纸张p的缓和部辊对55的所述间隔的宽度从a1扩大至a2。

需要说明的是,中央部的缓和部辊对55a是固定的,通过其两侧的缓和部辊对55b、55b和更外侧的缓和部辊对55c、55c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图7的下图中白色箭头方向)移动,从而扩大缓和部辊对55的所述间隔。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缓和部50的所述维持配置(图7的上图)下的缓和部驱动辊51配置在与通过波形形成部30(图3)形成于纸张p的波形的山部t对应的位置。即、缓和部辊对55构成为夹着纸张p的山部t的部分。

在通过缓和部辊对55夹着纸张p的山部t的状态下从所述维持配置(图7的上图)变为所述缓和配置(图7的下图)时,纸张p的谷部v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伸展,其结果,能够缓和纸张p的波形。

需要说明的是,与实施例1的变形例同样地,也可以采用缓和部50兼作下游侧输送辊对21(图2)的构成。这种情况下,希望的是,兼作下游侧输送辊对21的缓和部50从所述维持配置向所述缓和配置的切换在行式头10结束对于纸张p的记录之后执行。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主要基于图8说明“缓和部”的进一步的其它例子。图8是设有根据实施例3的缓和部的记录部周边的简要平面图。

根据实施例3的缓和部60(图8)构成为在所述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缓和部辊对65,缓和部辊对65构成为具备缓和部驱动辊61以及与缓和部驱动辊61接触而从动旋转的缓和部从动辊62。另外,如图8所示,多个缓和部辊对65设置成配置于越靠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侧的位置,旋转轴越往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缓和部从动辊62由图8中向上凸出地弯曲的旋转轴63轴支承。多个缓和部驱动辊61也同样地由弯曲的旋转轴(图8中与旋转轴63重叠而看不到)轴支承。

缓和部从动辊62是可以采取与缓和部驱动辊61接触的状态和与缓和部驱动辊61分离的状态的构成,切换缓和部60的所述缓和配置和所述维持配置的控制部27(图1)在使缓和部60为所述维持配置时,为缓和部从动辊62与缓和部驱动辊61分离的状态,在使缓和部60为所述缓和配置时,为缓和部从动辊62与缓和部驱动辊61接触的状态。图8示出了缓和部从动辊62与缓和部驱动辊61接触的状态、即缓和部60的缓和配置。

在构成缓和部60的多个缓和部辊对65中,若设置成配置于越靠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侧的位置,旋转轴越往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则在为使缓和部从动辊62与缓和部驱动辊61接触的缓和配置时,纸张p以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展的方式被输送(图8中白色箭头的方向)。因此,能够缓和形成于纸张p的波形。

在使缓和部60为所述维持配置时,通过使缓和部从动辊62为从缓和部驱动辊61分离的状态,从而不对纸张p施加缓和作用,能够保留波纹。

实施例3的缓和部的变形例

也可以改变图8所示的缓和部60而构成为图9所示的缓和部70。图9是说明根据实施例3的缓和部的变形例的图。

在图9所示的缓和部70中,多个缓和部从动辊72由单独的旋转轴73轴支承。多个缓和部驱动辊71由一根弯曲的旋转轴74轴支承。

通过使缓和部从动辊72由单独的旋转轴73轴支承,从而在缓和部70的维持配置中,能够在各缓和部辊对75中改变缓和部从动辊72从缓和部驱动辊71分离的距离。例如,能够使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缓和部从动辊72比中央部的缓和部从动辊72分离更多。由此,能够形成为纸张p的波形容易向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侧释放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缓和部驱动辊71也可以构成为由单独的旋转轴轴支承。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主要基于图10~图12说明“缓和部”的进一步的其它例子。图10是设有根据实施例4的缓和部的记录部周边的简要平面图。图11是根据实施例4的缓和部的立体图。图12是根据实施例4的缓和部的yz平面的截面图。

如图12所示,根据实施例4的缓和部80为如下构成:在所述缓和配置时,缓和部80从纸张p的记录面的相反侧(图12中下方)向笔直路径12(输送路径)突出而与纸张p接触(图12的下图),在所述维持配置时,缓和部80从笔直路径12避让(图12的上图)。下面,说明缓和部80的具体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和部80(图12)是在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具备摇摆轴82的摇摆部件81,如图11所示,摇摆部件81具有从摇摆轴82侧朝着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扩宽、且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升高的形状。在图11中,摇摆部件81呈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顶点的山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没有顶点的平滑的山形状。

并且,如图10所示,缓和部80构成为,在与纸张p的波形的山部t对应的位置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摇摆部件81。由此,在使缓和部80为所述缓和配置(图12的下图)时,能够更加有效地缓和介质的波形。

在图12中,将笔直路径12的上侧的面设为上侧路径形成面12a,将下侧的面设为下侧路径形成面12b。

在缓和部80为维持配置(图12的上图)时,纸张p在摇摆部件81未向路径内突出的状态的笔直路径12、即宽的路径中输送,所以以纸张p的波形保持原样的状态(例如,在图12的上图中,从山部t至谷部v的宽度为d1的状态)进行输送。

另一方面,在缓和部80为缓和配置(图12的下图)时,摇摆部件81从下方向笔直路径12突出而与纸张p接触。带有波形的纸张p在上侧路径形成面12a与摇摆部件81之间、即高度方向的幅度变窄的路径中输送。通过纸张p在高度方向的幅度窄的路径中输送,从而成为从山部t到谷部v的距离是比d1窄的d2的状态。因此,能够缓和纸张p的波形。

并且,所述维持配置与所述缓和配置的切换仅仅是使摇摆部件81摇摆,能够构成简单地设置缓和部80。

希望的是,构成缓和部80的多个摇摆部件81中靠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摇摆部件81配置在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靠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侧的摇摆部件81配置在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在排列有五个摇摆部件81的本实施例中,中央的摇摆部件81a位于最上游侧,其两侧的摇摆部件81b、81b位于比摇摆部件81a更靠下游侧的位置,摇摆部件81b、81b的外侧(端部侧)的摇摆部件81c、81c配置在更下游侧。通过这样配置多个摇摆部件81,纸张p的波形的波从靠中央部向端部侧释放,所以效果更加明显。

当然,多个摇摆部件81(81a、81b、81b、81c、81c)还可以在介质输送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实施例4的缓和部的变形例

图10所示的缓和部80在宽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小的摇摆部件81,但也可以用一个部件构成摇摆部件(图13以及图14)。图13是根据实施例4的缓和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4是根据实施例4的缓和部的变形例的yz平面的截面图。

图13及图14所示的缓和部90具备在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具有摇摆轴92的摇摆部件91。摇摆部件91可采取从笔直路径12的路径内避让的维持配置(图14的上图)和向笔直路径12突出的缓和配置(图14的下图)。摇摆部件91(图13)在从上方的俯视观察时大致呈矩形,在其上表面侧具有山形部93,山形部93从摇摆轴92侧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扩宽、且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朝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升高。

在从上方的俯视观察时,山形部93呈切掉圆形或椭圆形的一部分样的弓形(也包括半圆形),形成为朝着所述弓形的弓弦的中央部(在图13中用附图标记e指示的部分)升高。

通过使一张板状的摇摆部件91具有这样的山形部93,从而在摇摆部件91采取缓和配置(图14的下图)时,纸张p从中央部碰到山形部93,所以波形的波从中央部向端部侧释放,得到缓和所述波形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当然可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且这些变形也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