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布、丝网布的编织方法及丝网印刷网版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84896发布日期:2020-04-07 15:54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丝网布、丝网布的编织方法及丝网印刷网版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丝网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丝网布、丝网布的编织方法及丝网印刷网版。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已经基本规范化,主要工序包括:清洗制绒、扩散、pecvd、丝网印刷和烧结。其中,丝网印刷技术是一项传统的工艺技术,例如使浆料(银浆、铝浆等)透过已制好栅线图形的网膜漏印在硅片上形成上、下电极,加热后使浆料中有机溶剂挥发,形成太阳能电池电极。丝网印刷技术因其成本低,对设备要求低,在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丝网印刷中需要用到丝网印刷网版,丝网印刷网版的主要结构为丝网布。丝网布由经纬线交错编织而成,其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编制丝网布的材料主要为丝网,丝网的材质有聚酯、尼龙、钢丝等其它新型复合材料,编织方法有平织、斜织等。目前丝网布的编织可以更据用户的需要定制卷状网布,如宽幅有1.0m、1.2m等,长度有30m、1000m等,用户可以根据产品需求将卷装网布裁剪成片状网布,裁剪角度也各有不同,如22.5°、45°、90°等,裁剪尺寸也各有不同,如20mm*20mm、28*28mm、20mm*28mm等。对于裁剪出来的片状网布,在编织过程中,对经纬原材料进行控制,在同一剪裁标准(尺寸、角度)下,不同片状网布的强度与稳定性一致、开口率与理论透墨也一致,然而,实际操作中,对于尺寸一致性和重复性是难以实现有效控制的。这种丝网布在制作网版时,印刷图形会与经纬线具备一定的夹角,导致印刷图形在经纬线交结处会有一定的网结,在实际印刷过程中,网结影响油墨透墨,从而导致印刷线条高低起伏。

随着丝网印刷技术在低宽度线条领域的应用,对印刷线条的平整性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有通过对位技术,将图形平行于网纱方向制版,同时图形位于两根相邻纱线之间,以实现图形内无网结,实际印刷获得更均匀的形貌。然而在实际制版过程中,欲将图形控制在相邻两根纱线之间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制程点。这是由于:1)主流网布相邻纱线间距在35-70um以内,图形尺寸在25-36um,理论容忍空间较小;2)网布编织加工过程中,每根纱线因松紧度等细微的变化,最终导致纱线方向垂直度变化、纱线间距离变化,进一步减小容忍度,增大对位难度;3)每一片网布都需要进行测绘以及输出一片对位模板,增加成本。为此,市场上有人通过移动、跳线方式增大相邻两根纱线间距,以增大线条预留空间,减小对位难度,提升制版过程的良率,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问题:1)网布编织的良率下降;2)对位区域强度下降,使用寿命降低;3)需要根据不同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网布开发定制,导致新旧图形切换造成材料报废、交货周期难以控制。

由此可见,对网版尺寸的一致行和重复性要求极高的se电池生产中,上述网版均不能满足se结构电池的无网结网版大批量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丝网布、丝网布的编织方法及丝网印刷网版,其能够实现无网结印刷,操作简便,容易控制,成本低。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丝网布,包括:

若干条第一线条,所述第一线条横向设置,且若干条所述第一线条沿纵向间隔设置;及

若干条第二线条,所述第二线条纵向设置,且若干条所述第二线条沿横向间隔设置;

其中,若干条所述第一线条中的部分线条设定为第一特征线条,所述第一特征线条不同于其他所述第一线条;和/或

若干条所述第二线条中的部分线条设定为第二特征线条,所述第二特征线条不同于其他所述第二线条。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特征线条的材质和/或颜色不同于其他所述第一线条。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特征线条的材质和/或颜色不同于其他所述第二线条。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特征线条和所述第二特征线条上设置有标记。

作为一种优选,相邻两条所述第一特征线条之间至少有一条其他所述第一线条。

作为一种优选,相邻两条所述第二特征线条之间至少有一条其他所述第二线条。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特征线条和所述第二特征线条均为周期设置或非周期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线条和所述第二线条的线径相同或不同。

一种用于所述丝网布的编织方法,在编织时,将若干所述第一线条和若干所述第一特征线条沿纵向间隔设置,将若干条所述第二线条沿横向间隔设置;或

在编织时,将若干条所述第一线条沿纵向间隔设置,将若干条所述第二线条和若干所述第二特征线条沿横向间隔设置;或

在编织时,若干所述第一线条和若干所述第一特征线条沿纵向间隔设置,将若干条所述第二线条和若干所述第二特征线条沿横向间隔设置。

一种丝网印刷网版,包括所述的丝网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丝网布在编织时设置第一特征线条和/或第二特征线条,从而能够有效把控线条编织走向,进而控制线条间距,从而提供理想的容忍度,在丝网印刷时能够实现无网结印刷,操作简便,容易控制,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丝网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线条;2-第二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丝网布包括若干条第一线条1及第二线条2,所述第一线条1横向设置,且若干条所述第一线条1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线条2纵向设置,且若干条所述第二线条2沿横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线条1和所述第二线条2的线径相同或不同。通过第一线条1和第二线条2纵横交错,实现丝网布的编织。该丝网布可以用于制作成丝网印刷网版,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当然,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此处并不做限定。

上述丝网布在编织过程中,由于第一线条1和第二线条2均较细较长,容易受到挤压弯曲,为保证编织质量,经常需要人工评估第一线条1、第二线条的线条编织的直线度及相互间距是否均匀(疏密变化)等,然而由于横向的第一线条1大致相同,纵向的第二线条2也大致相同,在目数较多且非常密集时,如400目,500目时,往往容易混乱,难以测绘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从而无法进行评估或评估结果难以保证,进而影响后续印刷操作。

为此,本发明的丝网布中设定有特征线条,用于和其他线条进行区分,该特征线条相当于标记,能够起到标引和参考的作用,进而在编织过程中通过特征线条来进行上述评估操作,能够有效降低评估难度。

具体地,将若干条所述第一线条1中的部分线条设定为第一特征线条,所述第一特征线条不同于其他所述第一线条1;或

将若干条所述第二线条2中的部分线条设定为第二特征线条,所述第二特征线条不同于其他所述第二线条2;或

同时将若干条所述第一线条1中的部分线条设定为第一特征线条,若干条所述第二线条2中的部分线条设定为第二特征线条,所述第一特征线条不同于其他所述第一线条1,所述第二特征线条不同于其他所述第二线条2。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所述第一特征线条的材质和/或颜色不同于其他所述第一线条1,所述第二特征线条的材质和/或颜色不同于其他所述第二线条2。因此,可以通过材质的不同能明显的观察到该第一特征线条和第二特征线条,也可以通过颜色的不同能明显的观察到该第一特征线条和第二特征线条,从而通过第一特征线条和第二特征线条实现快速测绘。进一步地,上述颜色可以通过喷砂、电镀或等离子等方式加工而成,如加工成黑色、红色或其他能够起到区分目的的颜色。

作为另一种可选优选,所述第一特征线条和所述第二特征线条上设置有标记。通过该标记能明显的观察到该第一特征线条和第二特征线条,从而通过第一特征线条和第二特征线条实现快速测绘。进一步地,上述标记为可以一些结构孔、结构槽或结构凸起等。

为了有效利用上述第一特征线条和第二特征线条,相邻两条所述第一特征线条之间至少有一条其他所述第一线条1;相邻两条所述第二特征线条之间至少有一条其他所述第二线条2。这时,通过测量相邻两条第一特征线条或相邻两条第二特征线条之间的间距,就可以大致了解编织过程中线条直线度和线条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特征线条和所述第二特征线条均为周期设置或非周期设置。

以下通过举例来说明本发明的丝网布的结构。

参照图1,假设第一线条1有20条,具体为a1,a2,……,a20,第二线条2有20条,具体为b1,b2,……,b20。

举例1

将a1-a20中的若干条设定为第一特征线条,也就是说,a1-a20中的每一条可以作为第一特征线条,但不能将a1-a20中的全部线条作为特征线条。在本例中,将a1、a3、a5、a7、a9、a11、a13、a15、a17、a19设定为第一特征线条,相邻两条第一特征线条之间有一条其他第一线条1,也即第一特征线条周期设置。

b1-b20中不设定第二特征线条。

举例2

在本例中,不同于举例1之处在于:将a1、a4、a7、a10、a13、a16、a19设定为第一特征线条,相邻两条第一特征线条之间有两条其他第一线条1,也即第一特征线条周期设置。

举例3

在本例中,不同于举例1之处在于:将a1、a9、a17设定为第一特征线条,相邻两条第一特征线条之间有七条其他第一线条1,也即第一特征线条周期设置。

举例4

在本例中,不同于举例1之处在于:将a3、a9、a19设定为第一特征线条,相邻两条第一特征线条之间有五条和九条其他第一线条1,也即第一特征线条非周期设置。

举例5

a1-a20中不设定第一特征线条。

将b1-b20中的所感条设定为第二特征线条,也就是说,b1-b20中的每一条可以作为第二特征线条,也不能将b1-b20中的全部线条作为特征线条。在本例中,将b2、b4、b6、b8、b10、b12、b14、b16、b18、b20设定为第二特征线条,相邻两条第二特征线条之间有一条其他第二线条2,也即第二特征线条周期设置。

举例6

在本例中,不同于举例5之处在于:将b4、b8、b12、b16、b20设定为第二特征线条,相邻两条第二特征线条之间有三条其他第二线条2,也即第二特征线条周期设置。

举例7

在本例中,不同于举例5之处在于:将b5、b9、b17设定为第二特征线条,相邻两条第二特征线条之间有三条、七条其他第二线条2,也即第二特征线条非周期设置。

举例8

a1-a20和b1-b20中分别设定有第一特征线条和第二特征线条。

将a6、a10、a14、a19设定为第一特征线条,相邻两条第一特征线条之间有三条其他第一线条1,也即第一特征线条周期设置。

将b2、b6、b10、b14、b18设定为第二特征线条,相邻两条第二特征线条之间有三条其他第二线条2,也即第二特征线条周期设置。

举例9

在本例中,不同于举例8之处在于:将a3、a8、a15设定为第一特征线条,相邻两条第一特征线条之间有四条、六条其他第一线条1,也即第一特征线条非周期设置。

将b6、b15设定为第二特征线条,相邻两条第二特征线条之间有八条其他第二线条2。

举例10

在本例中,不同于举例8之处在于:将a5、a16设定为第一特征线条,相邻两条第一特征线条之间有十条其他第一线条1。

将b7、b13、b20设定为第二特征线条,相邻两条第二特征线条之间有五条、六条其他第二线条2。

根据以上举例可以看出,本发明中,横向设置的所有的第一线条(包括第一特征线条在内)的间距都是同样设置,竖向设置的所有的第二线条(包括第二特征线条在内)的间距也都是同样设置,无需刻意调整第一特征线条和相邻的其他第一线条之间的间距进行编织,也无需刻意调整第二特征线条与相邻的其他第二线条之间的间距进行编织,从而使得编织过程简便。

因此,针对上述的丝网布,其在编织时,将若干所述第一线条1和若干所述第一特征线条沿纵向间隔设置,将若干条所述第二线条2沿横向间隔设置;或

在编织时,将若干条所述第一线条沿纵向间隔设置,将若干条所述第二线条和若干所述第二特征线条沿横向间隔设置;或

在编织时,若干所述第一线条和若干所述第一特征线条沿纵向间隔设置,将若干条所述第二线条和若干所述第二特征线条沿横向间隔设置。

这种编织方式简单,加之第一特征线条和第二特征线条的应用,能够很好地保证编织质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