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再生的设备和再生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5019发布日期:2019-08-20 20:5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墨盒再生的设备和再生墨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墨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墨盒再生的设备和再生墨盒。



背景技术:

近年来,喷墨打印技术日趋成熟,喷墨打印产品越来越多,打印耗材使用量不断上升,打印所使用的墨盒一般作为一次性产品使用,但大量一次性使用的废墨盒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社会大众对墨盒注墨再生的认知和认可度的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采用墨盒注墨实现墨盒再生逐渐成为打印机发展的趋势。

打印机使用墨盒时,一般是通过发热元件控制喷墨头的喷嘴进行喷墨。由于打印机和墨盒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不同版本的墨盒和打印机难以兼容,一般生成厂家在生产新一代的打印机和墨盒时,会将新一代墨盒中的发热元件适当减少,老一代的墨盒在新一代打印机上使用时,由于老一代的墨盒存在多的发热元件,新一代打印机可以检测到老一代墨盒不匹配,会进行报错提示,导致老一代墨盒无法在新一代打印机上使用,数量庞大的老一代墨盒即使采用注墨再生技术也难以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老墨盒与更新换代的打印机难以兼容,导致老墨盒无法再生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墨盒再生的设备和再生墨盒。

一种墨盒再生的设备,包括微处理器和检测装置;

微处理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待测墨盒中的各发热元件,其中,各发热元件分别位于墨盒的各喷嘴的两侧;

微处理器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目标发热元件,其中,目标发热元件与打印机不兼容;

微处理器通过检测装置烧断目标发热元件。

根据上述墨盒再生的设备,其包括微处理器和检测装置,微处理器控制检测装置检测待测墨盒的各喷嘴两侧的发热元件,微处理器得到检测结果,进而确定目标发热元件,目标发热元件与打印机不兼容,微处理器控制检测装置将目标发热元件烧断,打印机在对待测墨盒进行操作时就不会检测到目标发热元件,从而通过打印机对待测墨盒的检测,使待测墨盒与打印机兼容,实现墨盒的再生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包括电平转换装置和电压控制装置,电平转换装置用于与待测墨盒的发热元件逻辑控制装置连接,电压控制装置用于与待测墨盒的发热元件连接;

微处理器通过电平转换装置将目标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通过电压控制装置在目标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驱动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处理器通过电平转换装置发送目标选择信号,其中,发热元件逻辑控制装置根据目标选择信号导通控制管,在控制管导通时,目标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

微处理器通过电压控制装置在目标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脉冲高压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反馈信号收集装置,反馈信号收集装置用于与待测墨盒的发热元件连接;

微处理器通过电压控制装置在目标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第一检测信号,通过反馈信号收集装置获取目标发热元件的第一反馈信号;

微处理器根据第一反馈信号判断目标发热元件是否烧断,若否,通过电压控制装置在目标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驱动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反馈信号包括目标发热元件的驱动端电位,微处理器在驱动端电位与第一检测信号的电位一致时,判定目标发热元件已烧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结果包括各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

微处理器获取预设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根据检测结果中的各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和预设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确定目标发热元件,其中,预设发热元件与打印机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包括电平转换装置、电压控制装置和反馈信号收集装置;

电平转换装置用于与待测墨盒的发热元件逻辑控制装置连接,电压控制装置用于与待测墨盒的发热元件连接,反馈信号收集装置用于与待测墨盒的发热元件连接;

微处理器通过电平转换装置将任一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通过电压控制装置在该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第二检测信号;

微处理器通过反馈信号收集装置获取该发热元件的第二反馈信号,微处理器根据第二反馈信号获取该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处理器通过电平转换装置发送选择信号,其中,发热元件逻辑控制装置根据选择信号导通控制管,在控制管导通时,该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

微处理器通过电压控制装置在该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预设低压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墨盒再生的设备还包括墨盒固定座,用于固定待测墨盒,并连接待测墨盒和检测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墨盒再生的设备还包括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的按键输入装置、提示音输出装置或状态显示装置;

按键输入装置用于输入待测墨盒安装到位的信息;

提示音输出装置用于输出待测墨盒烧点是否成功的信息;

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待测墨盒烧点过程中的状态信息。

一种再生墨盒,包括应用上述的墨盒再生的设备所得到的墨盒。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墨盒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带头墨盒的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墨盒中发热元件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一个实施例中墨盒再生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一个实施例中墨盒再生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又一个实施例中墨盒再生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再一个实施例中墨盒再生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个实施例中按键输入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一个实施例中提示音输出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一个实施例中状态显示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一个实施例中选择墨盒中的发热元件的硬件示意图;

图12是一个实施例中烧断发热元件的示意图;

图13是一个实施例中烧断发热元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烧断发热元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一个实施例中墨盒再生的设备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一个实施例中墨盒再生的设备的执行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申请提供的墨盒再生的设备,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传统打印市场有一种被称为“热泡式”的打印技术,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发热元件迅速加热喷墨头,使喷墨头内的墨水气化产生气泡,气泡膨胀将墨水喷出墨嘴,墨滴将以每秒3000至6200点的速度喷射到纸上,当喷头与纸的距离很近时,便可以很精确地表现在纸上,形成所需图案。

一般带喷头墨盒的结构如图2所示,打印机的oem厂商(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在设计墨盒时,设计了n个发热元件来实现复杂图形的打印,如图3所示,发热元件分布在喷嘴的两边,并且发热元件两边还有发热元件控制逻辑,当墨盒在打印机中移动时,通过发热元件控制逻辑来控制不同的发热元件的选中和不选中,打印机就可以顺利地打印出需要的图案,发热元件的数量决定喷点的数量,有效喷点的个数决定打印的质量。

oem厂家在发布新版本的墨盒和打印机时,为了区别所使用墨盒的版本,故意设计了新一代墨盒的发热元件数量少于前一代的数量,这些喷点数的减少并不会影响打印机的打印质量;但是如果将老一代的墨盒使用在新一代的打印机上,在前述所说的发热元件检测环节,由于老的墨盒比新的墨盒多了一些发热元件,在检测环节这些多余的发热元件会被检测到,新一代打印机故意设计了当这些多余发热元件被检测到时,就会让打印机报错的机制,这样会导致老的墨盒不能使用在新一代打印机上。

在墨盒市场,存在大量的老一代的空墨盒,将这些空墨盒重新回收利用可以极大地实现环保和节能,但由于打印机oem厂商故意设计了发热元件的差异,使将这些老一代的旧墨盒回收利用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本方案的目的是解决这一问题。

参见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墨盒再生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的墨盒再生的设备包括微处理器110和检测装置120;

微处理器110通过检测装置120检测待测墨盒中的各发热元件,其中,各发热元件分别位于墨盒的各喷嘴的两侧;

微处理器110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目标发热元件,其中,目标发热元件与打印机不兼容;

微处理器110通过检测装置120烧断目标发热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墨盒再生的设备包括微处理器110和检测装置120,微处理器110控制检测装置120检测待测墨盒的各喷嘴两侧的发热元件,微处理器110得到检测结果,进而确定目标发热元件,目标发热元件与打印机不兼容,微处理器110控制检测装置120将目标发热元件烧断,打印机在对待测墨盒进行操作时就不会检测到目标发热元件,从而通过打印机对待测墨盒的检测,使待测墨盒与打印机兼容,实现墨盒的再生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发热元件位于喷嘴的两侧,发热元件的作用是激发墨盒喷墨,该发热元件可以是通过电信号控制发热的各种不同的器件,如热敏电阻等;检测待测墨盒中的各发热元件是为了确定各发热元件的具体状态,喷嘴可以有多个,发热元件与喷嘴上的喷点一一对应,与打印机不兼容的目标发热元件是与打印机兼容的墨盒不同的发热元件,目标发热元件一旦烧断,打印机对墨盒进行检测时就无法选中目标发热元件,从而消除墨盒与打印机不兼容的源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检测装置120包括电平转换装置122和电压控制装置124,电平转换装置122用于与待测墨盒的发热元件逻辑控制装置连接,电压控制装置124用于与待测墨盒的发热元件连接;

微处理器110通过电平转换装置122将目标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通过电压控制装置124在目标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驱动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10可以通过电平转换装置122对发热元件逻辑控制装置进行调控,将目标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通过电压控制装置124在目标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驱动信号,在驱动信号的作用下,目标发热元件急剧发热,并将目标发热元件烧断,使其处于损坏状态,无法实现发热功能,打印机在对待测墨盒进行操作时就不会检测到目标发热元件,从而通过打印机对墨盒的检测,使墨盒可以正常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10通过电平转换装置122发送目标选择信号,其中,发热元件逻辑控制装置根据目标选择信号导通控制管,在控制管导通时,目标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

微处理器110通过电压控制装置124在目标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脉冲高压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是通过控制管实现的,在控制管导通时,目标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而控制管的导通可以通过目标选择信号来控制,从而实现目标发热元件的状态可控,便于通过微处理器110和电平转换装置122进行控制;另外,微处理器110通过电压控制装置124在目标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脉冲高压信号,脉冲高压信号属于瞬时高压信号,可以避免发热元件急剧发热导致墨盒出墨,同时又可以烧断目标发热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检测装置120还包括反馈信号收集装置126,反馈信号收集装置126用于与待测墨盒的发热元件连接;

微处理器110通过电压控制装置124在目标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第一检测信号,通过反馈信号收集装置126获取目标发热元件的第一反馈信号;

微处理器110根据第一反馈信号判断目标发热元件是否烧断,若否,通过电压控制装置124在目标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驱动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在目标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驱动信号后,目标发热元件烧断需要一段时间,此时微处理器110可以在施加驱动信号后施加第一检测信号,通过反馈信号收集装置126获取目标发热元件的第一反馈信号来判断目标发热元件是否烧断,若根据第一反馈信号得知目标发热元件未烧断,表明驱动信号的作用时间不足,此时可以通过电压控制装置124继续在目标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驱动信号,直至目标发热元件烧断,从而保证烧断目标发热元件,通过打印机的检测。

具体的,第一检测信号可以是预设低压信号。

进一步的,第一反馈信号包括目标发热元件的驱动端电位,微处理器110在驱动端电位与驱动信号的电位一致时,判定目标发热元件已烧断。

在选中目标发热元件后,在目标发热元件上施加第一检测信号,在目标发热元件连接正常的情况下,可以使目标发热元件导通,此时目标发热元件的驱动端的电位会发生变化,与第一检测信号的电位不同,若目标发热元件损坏或者连接故障,发热元件的驱动端的电位与第一检测信号的电位一致,以此可以对发热元件是否烧断进行检测。

具体的,各发热元件的驱动端均接至电源端,在目标发热元件被选中,目标发热元件导通时,目标发热元件的驱动端电位会被拉低,与施加的第一检测信号的电位不一致,若目标发热元件不良,驱动端的电位不会被拉低,与施加的第一检测信号的电位一致,依据驱动端的电位状态可以判断目标发热元件是否正常;由于目标发热元件可以有多个,每次可以只选取一个目标发热元件,依次进行烧断和检测;驱动端是目标发热元件的另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结果包括各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

微处理器110获取预设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根据检测结果中的各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和预设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确定目标发热元件,其中,预设发热元件与打印机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发热元件进行检测时,微处理器110可以得到各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获取与打印机相匹配的预设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并与检测得到的各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相比较,就可以快速确定目标发热元件。

具体的,如检测到待测墨盒中有n个发热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与打印机相匹配的墨盒需要有m个发热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m<n),此时可以确定待测墨盒中的有(n-m)个发热元件为目标发热元件;预设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可以预先存储在微处理器110的存储单元中,微处理器110在处理时可以进行调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20包括电平转换装置122、电压控制装置124和反馈信号收集装置126;

电平转换装置122用于与待测墨盒的发热元件逻辑控制装置连接,电压控制装置124用于与待测墨盒的发热元件连接,反馈信号收集装置126用于与待测墨盒的发热元件连接;

微处理器110通过电平转换装置122将任一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通过电压控制装置124在该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第二检测信号;

微处理器110通过反馈信号收集装置126获取该发热元件的第二反馈信号,微处理器110根据第二反馈信号获取该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待测墨盒的发热元件时,微处理器110可以通过电平转换装置122将任一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通过电压控制装置124在该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第二检测信号,目标发热元件在第二检测信号的作用下,目标发热元件开始工作,此时微处理器110可以通过反馈信号收集装置126获取发热元件的第二反馈信号,进而确定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快速得到检测结果;对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的检测过程可以重复执行,以便获取所有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10通过电平转换装置122发送选择信号,其中,发热元件逻辑控制装置根据选择信号导通控制管,在控制管导通时,该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

微处理器110通过电压控制装置124在该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预设低压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是通过控制管实现的,在控制管导通时,发热元件的一端导通,而控制管的导通可以通过选择信号来控制,从而实现发热元件的状态可控,便于通过微处理器110和电平转换装置122进行控制;另外,微处理器110通过电压控制装置124在发热元件的另一端施加预设低压信号,低压信号可以避免发热元件急剧发热导致墨盒出墨,同时又可以完成对发热元件的检测。上述第二检测信号可以是预设低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发热元件的状态信息和烧断发热元件这两个过程中,可以使用同一套电平转换装置122、电压控制装置124和反馈信号收集装置126。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反馈信号包括该发热元件的驱动端电位,微处理器110在驱动端电位与第二检测信号的电位不同时,判定该发热元件状态正常。

在本实施例中,在发热元件上施加第二检测信号后,若发热元件连接正常,发热元件可以导通,发热元件的驱动端电位会产生变化,若发热元件损坏或者连接故障,导致发热元件断路,发热元件的驱动端电位与第二检测信号的电位一致,因此利用发热元件的驱动端电位可以进行发热元件的状态的判断。

具体的,各发热元件的驱动端均接至电源端,在发热元件导通时,发热元件的驱动端电位会被拉低,与施加的第二检测信号的电位不一致,若发热元件不良,驱动端的电位不会被拉低,与施加的第一检测信号的电位一致,依据驱动端的电位状态可以判断发热元件是否正常;由于发热元件可以有多个,每次可以只选取一个发热元件,依次进行检测;驱动端是发热元件的另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墨盒再生的设备还包括墨盒固定座130,用于固定待测墨盒,并连接待测墨盒和检测装置12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墨盒固定架将墨盒固定,并且起到连接待测墨盒和检测装置120的作用,提高墨盒再生的设备在烧点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10所示,墨盒再生的设备还包括分别与微处理器110连接的按键输入装置140、提示音输出装置150或状态显示装置160;

按键输入装置140用于输入待测墨盒安装到位的信息;

提示音输出装置150用于输出待测墨盒烧点是否成功的信息;

状态显示装置160用于显示待测墨盒烧点过程中的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输入装置140用于输入待测墨盒安装到位的信息,微处理器110得到该信息后,可以执行墨盒烧点的操作;提示音输出装置150用于输出待测墨盒烧点是否成功的信息,提示墨盒烧点的结果;状态显示装置160用于显示待测墨盒烧点过程中的状态信息,便于用户了解烧点的执行过程。

根据上述墨盒再生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再生墨盒。

一种再生墨盒,包括应用上述的墨盒再生的设备所得到的墨盒。

在本实施例中,再生墨盒可以是应用上述墨盒再生的设备所得到的墨盒,通过上述设备可以使得到的再生墨盒与打印机兼容,实现墨盒的再生使用。

在具体应用中,打印机的oem厂商为了检测墨盒中发热元件的好坏,会在打印机刚上电时优先检测打印机墨盒的质量和类型;当打印机发送喷点检测信号以后,通过发热元件控制逻辑选中相应的发热元件,并且该发热元件会给打印机相应的反馈信号,当检测到该反馈信号,表明该发热元件存在并且无损坏,当检测不到该反馈信号时,则表明相应的发热元件不存在或者发热元件已经损坏;打印机通过这种检测来保证墨盒中发热元件的质量,进而保证打印的质量;

如图11所示,打印机对墨盒中的发热元件的选择是通过发热元件控制逻辑实现的,发热元件控制逻辑输出n个控制信号vcn,控制信号vcn接入到控制管mnn的栅极,控制管mnn的源级和衬底接地,mnn的漏级接发热元件rn的负极端,发热元件rn的正极端接高压信号vhv,墨盒中包括n组这样的发热元件;

打印时,当受发热元件控制逻辑控制的控制管mnn的栅极电压vcn拉高,控制管mnn导通,这时vhv给出20-30v的高压信号,导致发热元件rn急速发热,从而使墨盒喷嘴内产生气泡,从而导致墨盒出墨;当vcn拉低时,控制管mnn不导通,发热元件rn不会发热,从而不会导致墨盒出墨。检测发热元件好坏时,墨盒中的发热元件被依次选中,当受发热元件控制逻辑控制的控制管mnn的栅极电压vcn拉高,控制管mnn导通,这时vhv只给出3v的低压信号,发热元件不会急剧发热,墨盒并不会出墨,但这时vhv端的电压会由于发热元件的下拉而被拉低,当打印机检测到该拉低的反馈信号时,说明该发热元件存在并且无损坏;相应的,当打印机通过发热元件控制逻辑选中对应的发热元件,但是该反馈信号为高时,说明该发热元件不存在或者损坏。

新一代墨盒的发热元件个数少于老一代墨盒的发热元件个数,并且新一代打印机会检测墨盒是否有老一代墨盒相应位置的发热元件,当新一代打印机检测到墨盒中存在老一代墨盒中的发热元件时,就会提示墨盒错误,导致老一代的墨盒不能使用在新一代的打印机中,这样会导致老一代墨盒将会被废弃,导致了环境的大量污染。

如图12所示,打印机会对发热元件进行检测,并且新的墨盒发热元件个数少于老的墨盒,本方案通过将多余喷点的发热元件烧坏的方式来使老的墨盒通过新打印机的检测,在图12中,发热元件rn上加一斜杠表示发热元件已烧坏;

通过外部发送发热元件选择信号,在vhv端频繁地加高压信号来实现发热元件rn的烧断损坏,从而导致在vcn被选中时,mnn与输入信号vhv之间的电流通路因为发热元件rn的损坏而断开,在发热元件检测时,该发热元件不会被检测到,从而通过打印机的检测,具体的流程如图13所示;

首先对墨盒发送发热元件选择信号,然后在vhv加入脉冲形式的高压信号,然后检测墨盒对应的反馈信号,当墨盒产生发热元件在高压信号下的下拉反馈时,表明该发热元件仍然存在并且未损坏,需要重新发送发热元件的选择信号,并且在vhv加入高压脉冲信号,直至检测到该墨盒无相应的下拉反馈时,针对发热元件的烧点过程才结束。

进一步的,检测到墨盒有相应的反馈信号以后,可以不再重发发热元件的选择信号,而只重复发送vhv的高压脉冲信号,直至检测到该墨盒无相应的下拉反馈,如图14所示;

经过烧断后的墨盒,其发热元件受到了永久性的破坏,在新打印机的检测中,这些发热元件不会被检测到,从而可以将老的墨盒应用于新的打印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墨盒再生的设备可以包括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处理器)、按键输入装置、提示音输出装置、状态显示装置、电平转换电路、反馈信号收集装置和高低压控制装置等。

mcu是烧点设备的控制核心,按键输入装置属于外部的输入设备,用于提示墨盒是否安装到位;提示音输出装置用于输出提示音,提示烧点操作是否成功;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烧点操作开始、过程、成功、失败信息等;电平转换电路用于将mcu的低压信号转换成墨盒所需的9v或15v控制信号;发热元件逻辑控制装置是墨盒内部的发热元件选择控制单元;反馈信号收集装置用于将发热元件反馈的信号转换成mcu能够识别的信号;高低压控制装置用于在读取发热元件状态时,输出低压小电流信号,在烧断发热元件时输出高压大电流信号;rn是墨盒内部的发热元件,mnn是控制rn导通的控制管。

如图16所示,墨盒再生的设备在烧点时的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1、在墨盒安装到墨盒再生的设备上的预设位置后,按键输入装置输入墨盒已安装到位的信息,将开始执行烧断操作的指令发送至给mcu;

2、mcu更新“状态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显示代表“开始执行烧断操作”的信息;

3、mcu通过电平转换电路发送选择发热元件的命令,再通过“高低压控制装置”输出低压小电流信号,通过反馈信号收集装置读取当前发热元件的状态;

4、mcu通过重复上述与电平转换电路、高低压控制装置、反馈信号收集装置的交互,完成所有发热元件状态的检测;

5、mcu通过内部已存储的发热元件的状态,判断当前墨盒是老版本还是新版本;

6、如果是老版本的墨盒,mcu通过电平转换电路控制选中需烧断的发热元件,并控制高低压控制装置输出高压大电流,对发热元件进行烧断操作;

7、mcu通过电平转换电路控制选中需烧断的发热元件,并控制高低压控制装置输出低压小电流,对发热元件的状态进行检测;

8、当检测到发热元件成功烧断后,当前发热元件的烧断操作完成;

9、当检测到发热元件未烧断后,重复6和7的操作,直到发热元件烧断为止;

10、当需要进行多个发热元件的烧断操作时,重复6-9的操作。

11、当所有的需要烧断的发热元件均烧断后,通过“提示音输出装置”输出成功的提示音,并通过“状态显示装置”输出成功的指示信息。

12、上述6的操作中,如果检测到墨盒为新版本墨盒,则直接执行11的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所述的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