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智能上料装置的数码印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0010发布日期:2019-05-07 21:0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智能上料装置的数码印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印花领域,尤其是一种有智能上料装置的数码印花机。



背景技术:

在数码印花机中机加工的面料形式主要有布卷型和片料型,现有片料加的印花工艺中,每台数码印花机旁边通常需要一个操作员把需要印染的面料对好位置后准确地放置在印花托板上,然后对面料不平坦的地方进行修正,然后托板再能把面料运送到印染工位进行印染,所以现有印花机的上料工序基本是靠人力来进行操作,人力操作会存在人为失误率和人力成本高等问题,如何提高智能机器的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是数码印花机技术发展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智能上料装置的数码印花机,通过设置距离传感器,辊压装置、夹料装置来实现把面料从面料槽准确、平坦地放置到印花托板上,再通过托板运送到印染工位、烘干工位和烫压工位进行加工,实现了数码印花机智能上料的功能,降低操作员的操作失误率和减少了人力成本。

本技术方案:一种有智能上料装置的数码印花机,其中包括辊压装置、夹料装置、储料箱、托板、托板导轨、印染装置、烘干装置和烫压装置,所述的辊压装置包括移动轨槽、移动导轨、移动装置、伸缩杆、压力辊、底座、控制中心和机架,所述的移动导轨设置在移动轨槽的内部,所述的移动装置安装在移动导轨上,所述的伸缩杆连接了移动装置和压力辊,所述的夹料装置包括旋转底盘、第一机械臂、第一关节、第二机械臂、第二关节、第三机械臂、支撑关节、支撑杆、机械夹、防滑橡胶套、距离传感器,所述的旋转底盘与所述的底座连接,所述的旋转底盘与第一机械臂连接,所述的第一机械臂与第一关节连接,所述的第一关节与第二机械臂连接,所述的第二机械臂与第二关节连接,所述的第二关节与第三机械臂连接,所述的第三机械臂与支撑关节连接,所述的支撑关节与支撑杆连接,所述的支撑杆与机械夹连接,所述的防滑橡胶套设置在机械夹的末端,所述的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机械夹上,所述的移动装置、距离传感器与控制中心电连接,所述的控制中心设置在机架的内侧,所述的印染装置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中心与印花装置中的控制面板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移动轨槽设置有两个,两个移动轨槽相互平行,移动轨槽呈倒“L”形。

进一步,所述的压力辊采用橡胶材料制造,所述的压力辊共设置有四个,每个移动轨槽上各设置两个压力辊,所述的压力辊通过伸缩杆与移动装置连接,可跟随移动装置在移动导轨上进行位移。

进一步,所述的旋转底盘、第一关节、第二关节和机械夹内部设置有电机。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和第三机械臂为长方体型,所述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为圆柱型,所述的支撑关节为球形。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杆有两条,以对称的方式设置在支撑关节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的机械夹设置有两个,每个机械夹有两个夹指,所述的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机械夹的中间。

进一步,所述的托板导轨为椭圆形,所述的托板在托板导轨上通过驱动装置进行移动,所述的托板的移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移动,所述的印染装置、烘干装置和烫压装置以顺时针顺序依次摆放。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使用夹料装置把要加工的面料准确放置到印花托板上,并且设置了辊筒对面料进行压平可以保证面料的平坦,然后托板就可以把面料运送到其他工位进行印花,烘干和烫压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料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00、辊压装置;101、移动轨槽;102、移动导轨;103、移动装置;104、伸缩杆; 105、压力辊;106、底座;108、控制中心;109、机架;200、夹料装置;201、旋转底盘; 202、第一机械臂;203、第一关节;204、第二机械臂;205、第二关节;206、第三机械臂; 207、支撑关节;208、支撑杆;209、机械夹;210、防滑橡胶套;211、距离传感器;300、储料箱;400、托板;500、托板导轨;600、印染装置;601、控制面板;700、烘干装置;800、烫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有智能上料装置的数码印花机,其中包括辊压装置100、夹料装置200、储料箱300、托板400、托板导轨500、印染装置600、烘干装置700和烫压装置800,所述的辊压装置100包括移动轨槽101、移动导轨102、移动装置103、伸缩杆104、压力辊 105、底座106、控制中心108和机架109,所述的移动导轨102设置在移动轨槽101的内部,所述的移动装置103安装在移动导轨102上,所述的伸缩杆104连接了移动装置103和压力辊105,所述的夹料装置200包括旋转底盘201、第一机械臂202、第一关节203、第二机械臂204、第二关节205、第三机械臂206、支撑关节207、支撑杆208、机械夹209、防滑橡胶套210、距离传感器211,所述的旋转底盘201与所述的底座106连接,所述的旋转底盘201 与第一机械臂202连接,所述的第一机械臂202与第一关节203连接,所述的第一关节203 与第二机械臂204连接,所述的第二机械臂204与第二关节205连接,所述的第二关节205 与第三机械臂206连接,所述的第三机械臂206与支撑关节207连接,所述的支撑关节207 与支撑杆208连接,所述的支撑杆208与机械夹209连接,所述的防滑橡胶套210设置在机械夹209的末端,所述的距离传感器211设置在机械夹209上,所述的移动装置103、距离传感器211与控制中心108电连接,所述的控制中心108设置在机架109的内侧,所述的印染装置600设置有控制面板601,所述的控制中心108与印花装置中的控制面板601电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移动轨槽101设置有两个,两个移动轨槽101相互平行,移动轨槽101呈倒“L”形。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压力辊105采用橡胶材料制造,所述的压力辊105共设置有四个,每个移动轨槽101上各设置两个压力辊105,所述的压力辊105通过伸缩杆104与移动装置103连接,可跟随移动装置103在移动导轨102上进行位移。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旋转底盘201、第一关节203、第二关节205和机械夹209内部设置有电机,电机带动旋转底盘201进行旋转,带动第二机械臂204和第三机械臂206进行上下摆动,带动机械夹209进行夹紧动作。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机械臂202、第二机械臂204和第三机械臂206为长方体型,所述的第一关节203和第二关节205为圆柱型,所述的支撑关节207为球形。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支撑杆208有两条,以对称的方式设置在支撑关节207的两侧。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机械夹209设置有两个,每个机械夹209有两个夹指,所述的距离传感器211设置在机械夹209的中间,所述的距离传感器211可以测量机械夹209与面料的距离,并且把距离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108,控制中心108根据距离信息控制关节的旋转来调节机械臂的旋转角度。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托板导轨500为椭圆形,所述的托板400在托板导轨500上通过驱动装置进行移动,所述的托板400的移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移动,所述的印染装置600、烘干装置700和烫压装置800以顺时针顺序依次摆放。

如图1至图3所示,把要进行印花加工的面料堆叠铺放在储料箱300里,夹料装置200 的第一关节203中的电机开始运作,关节开始旋转带动第二机械臂204的末端往下移动,同时第二关节205中的电机也开始运作,带动第三机械臂206的末端也往下移动,机械夹209 逐渐靠近面料,机械夹209中的距离传感器211实时检测机械夹209与面料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小于机械夹209的长度时候,机械夹209中的电机控制机械夹209进行夹紧运动,夹紧后第一关节203和第二关节205中电机开始运作,控制第二机械臂204和第三机械臂206向上运动把面料夹起来,然后旋转底盘201开始旋转把机械夹209调整位置到两个移动轨槽101 之间,压力辊105的伸缩杆104进行拉伸把四个压力辊105往中间并拢把面料夹在中间,这样布料的前后各有两个压力辊105,然后移动装置103带动压力辊105往布料方向移动,直到前后的两个压力辊105接触后,伸缩杆104进行收缩四个压力辊105同时往外移动,收缩到设定好的距离后停止收缩,这个距离可以预先根据面料尺寸在控制面板601上进行设置,然后夹料装置中的机械夹209和压力辊105一起随着移动导轨102的轨迹进行移动,把面料平坦、稳定地移送到托板400上,面料放置托板400后,移动装置103带动压力辊105进行分离,伸缩杆104收缩到最短的长度,移动装置103把压力辊105带回起始位置,然后机械臂重新进行以上的重复运动,压力辊105归位的同时托板400的驱动装置也开始运作离开上料工位,后面的托板400也接着上来,驱动装置先把托板400和面料运送到印染装置600进行印染处理,然后运送到烘干装置700进行烘干处理,最后运送到烫压装置800进行烫压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熟悉此项技术者,运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及技术特征,所作的各种变更及装饰,皆应涵盖于本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