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水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1010发布日期:2019-09-18 01:0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墨水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印耗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墨水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成像设备如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等,通常需要在打印机中安装碳粉盒、墨盒等进行打印。针对喷墨打印机,目前常用墨盒壳体,将其安装到喷墨打印机上,从而将墨盒中的墨水向打印机供给。还有一种公开的墨水容纳体,包括容纳墨水的墨水袋、墨水出口以及和打印机的固定部电连接的电子连接部,主要是通过墨水袋中的墨水给喷墨打印机供墨。

如图1所示,公开号为cn104908436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墨水容纳体,其包括容纳部10以及一个手柄部20,手柄部20的一侧设置有墨水出口21,以及设置在墨水出口21同一侧的芯片安装位22,芯片安装位22上安装有用于与打印机电连接的芯片。通过手柄部20的把持,避免使用者接触、挤压容纳部10从而使内部的墨水漏出,同时使墨水容纳体能够安装到打印机上。其中,容纳部10为软袋,由于袋体较软,容易破损,如果袋体被用户不小心用尖物碰到,容易导致墨水从软袋漏出。同时,这样的墨水容纳体结构,在生产工艺过程中需要把墨水容纳部10和手柄部20固定焊接,生产工艺较为繁琐,零部件较多,很难控制,报废率较高,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防止墨水泄漏的墨水容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墨水容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容纳腔和开口,开口连通容纳腔和壳体外侧;出墨组件,出墨组件包括主体、密封件、输墨管和导气管,主体包括出墨口;密封件与主体连接,且密封件与开口密封配合;输墨管贯穿密封件,输墨管第一端连接出墨口,输墨管第二端伸入容纳腔;导气管第一端与大气连通,导气管第二端伸入容纳腔。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墨水容器包括壳体,壳体不容易变形,不容易破损,便于用户的使用和操作,能够有效防止漏墨。通过密封件与开口配合,实现出墨组件与壳体之间的密封连接。本发明的墨水容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且当墨水使用完后可以分离出墨组件和壳体,从而便捷地向容纳腔添加墨水,实现墨水容器的再利用,因此本发明的墨水容器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壳体还包括手柄部,壳体通过吹塑一体成型。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壳体包括供用户把持用的手柄部,具有手柄部、容纳腔、开口和连接部的壳体通过吹塑工艺一体成型,手柄无需另外焊接,壳体的生产工艺更加简单,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手柄部设置在开口和连接部的上方,出墨口的方向垂直于开口的方向。

由上可见,本发明可以根据墨水容器的安装方向以及与成像设备的配合关系,设置手柄部的位置以及出墨口的方向,使墨水容器便于安装并与成像设备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主体还包括芯片安装位,芯片安装位设置在出墨口的旁边,芯片安装位上安装有用于与成像设备电连接的芯片。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出墨组件上安装有芯片,芯片与成像设备电连接,使得墨水容器和成像设备之间的各种信息例如墨水信息能够通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输墨管为柔性可变形管,输墨管第二端延伸到容纳腔底部。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输墨管优选柔性可变形管,方便安装。输墨管延伸到容纳腔底部,能够使得墨水基本全部能够通过输墨管、出墨口进入成像设备进行打印。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容纳腔底部设有凹槽,输墨管第二端延伸到凹槽。

由上可见,本发明可以在容纳腔底部设置凹槽,当墨水将近用完时,墨水集中在凹槽,输墨管能够从凹槽吸取墨水,减少墨水残留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壳体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开口附近;出墨组件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与连接部可拆卸地配合。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出墨组件通过定位部与连接部的配合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上,安装拆卸方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连接部还包括限位槽,限位槽设置有两个卡孔;主体与限位槽配合,主体在与卡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两个卡扣。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连接部通过限位槽与主体配合,便于主体定位安装。卡孔和卡扣的数目均为两个,提高了卡合连接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主体外侧设置有导气防漏件,导气管第一端与导气防漏件连通,导气防漏件由密封塞封闭。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导气管还连接有导气防漏件和密封塞,其中导气防漏件可以是被膜密封的弯曲导气通道。墨水容器未使用时,密封塞密封导气管和导气防漏件,当墨水容器使用时,打开密封塞,通过导气防漏件、导气管向墨水腔补充空气,实现内外压力的平衡。

进一步是技术方案是,密封件贯穿主体,输墨管第一端从密封件穿出后绕过主体外侧再连接到出墨口。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输墨管通过密封件安装到主体上,并在主体的外侧连接出墨口,输墨管的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墨水容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墨水容器实施例在第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墨水容器实施例在第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墨水容器实施例的出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墨水容器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墨水容器实施例中壳体被部分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墨水容器包括壳体100和出墨组件200,壳体100与出墨组件200可拆卸地配合。

壳体100包括容纳腔110、开口120、连接部130以及手柄部140,壳体100通过吹塑一体成型。开口120为孔状,开口120连通容纳腔110和壳体100的外侧。连接部130靠近开口120并向外延伸,连接部包括限位槽131,限位槽131上设置有两个卡孔132。手柄部140设置在开口120和连接部130的上方。

出墨组件200包括主体210、密封件220、输墨管230和导气管240。主体210包括定位部211、出墨口212和芯片安装位213。主体210与限位槽131配合,定位部211包括两个卡扣,卡扣能够与卡孔132可拆卸地卡合。密封件220贯穿主体210并从主体210下端凸起,能够与开口120密封配合。出墨组件200安装到壳体100上时,出墨口212的方向垂直于开口120的方向。

输墨管230为柔性可变形管,输墨管230和导气管240贯穿密封件220。输墨管230第一端从密封件220穿出后绕过主体210外侧并连接到出墨口212,输墨管230第二端伸入容纳腔110的底部的凹槽111。导气管240第一端从主体210伸出后连接导气防漏件241,导气防漏件241由密封塞封闭,导气管240第二端伸入容纳腔。芯片安装位213设置在出墨口212的旁边,芯片安装位213上安装有用于与成像设备电连接的芯片。

本实施例的墨水容器的安装使用方法是:通过壳体100的开口120添加墨水,墨水量可以按照标准重量添加;组装出墨组件200,将输墨管230、导气管240、密封塞220以及芯片安装到主体210上;将输墨管230和导气管240通过开口120插入到容纳腔110内,然后通过卡扣把出墨组件200固定到壳体100上,此时密封件220与开口120密封连接。当墨水使用完后,可分离出墨组件200和壳体100,通过开口120向容纳腔110添加墨水,可实现墨水容器的多次反复使用。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墨水容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