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塑线材配套用印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7864发布日期:2020-09-29 09:3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塑线材配套用印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塑线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塑线材配套用印字机。



背景技术:

涂塑线材在加工完成后,需要对线材的表面印上标识,然而,在印字的过程中,印字机上无法对线材进行固定,降低了线材在印字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现有对线材定位的机构通过使用多颗螺钉与印字机外壳连接固定,在对线材定位的机构进行拆卸时,增加了操作的繁琐性,进而延长了工作的时间,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涂塑线材配套用印字机。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涂塑线材配套用印字机,包括储墨箱体,所述储墨箱体的内部设有印字机构,所述储墨箱体的顶部设有压线机构,所述储墨箱体的顶部设有两个对称排列的调节机构,两个调节机构位于压线机构的两侧,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对称放置在储墨箱体的顶部,两个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之间焊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焊接有管件,所述管件的底端插接有安装杆,使得安装杆的一端沿着管件的内壁滑动,所述安装杆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管件和安装杆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安装板焊接,两个第一支撑板的底部之间焊接有定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储墨箱体的底部焊接有多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至少设有两个并对称排列,所述支撑腿呈长条状。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板和限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焊接在两个第一支撑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侧边处焊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焊接在两个第一支撑板的底部,所述限位板的侧面与储墨箱体的内壁接触,所述限位板和第一安装板平行排列,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面贯穿设有螺管,所述螺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与储墨箱体的外侧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焊接有两个对称排列的斜板,两个斜板呈倾斜状排列。

优选的,所述印字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定位板和印刷辊,两个第一定位板的底部均对称焊接在第二支撑板的底部,两个第一定位板之间设有油墨辊,所述油墨辊的两端均贯穿两个第一定位板的侧面并延伸两个第一定位板的一侧,所述印刷辊位于油墨辊的上方,所述油墨辊的表面与印刷辊的表面接触,所述印刷辊的两端均贯穿储墨箱体中两个对称的侧面,所述印刷辊的一端上套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油墨辊的一端套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连接,所述印刷辊中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焊接在储墨箱体的外侧面,所述第三支撑板位于印刷辊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端与印刷辊的端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线机构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底部至少焊接有两个支撑块,四个支撑块通过螺钉安装在储墨箱体两个对称的侧面上,两个第二支撑板的顶端之间焊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活动端贯穿第一固定板的表面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的下方,所述电动缸的活动端焊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两端焊接有第三安装板,两个第三安装板之间设有压辊,所述压辊的两端均贯穿两个第三安装板的侧面并延伸至其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机构,用于线材的两端起到定位的作用,增肌了线材在印字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线材印字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机构,用于增加了调节机构与储墨箱体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相对于拆卸螺钉需要工具,只需转动螺杆,即可方便调节机构从储墨箱体上分离,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涂塑线材配套用印字机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涂塑线材配套用印字机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涂塑线材配套用印字机的调节机构和定位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安装板1、螺杆2、螺管3、斜板4、安装杆5、压缩弹簧6、第一固定板7、电动缸8、管件9、第二固定板10、第一支撑板11、第二安装板12、第二支撑板13、支撑块14、驱动电机15、第三支撑板16、支撑腿17、储墨箱体18、第三固定板19、压辊20、第三安装板21、印刷辊22、第一定位板23、油墨辊24、传动皮带25、第一传动轮26、第二传动轮27、第二定位板28、限位板2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涂塑线材配套用印字机,包括储墨箱体18,储墨箱体18的底部焊接有多个支撑腿17,支撑腿17至少设有两个并对称排列,支撑腿17呈长条状,多个支撑腿17用于对储墨箱体18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提高储墨箱体18放置在地面上的稳定性。

储墨箱体18的内部设有印字机构,印字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定位板23和印刷辊22,两个第一定位板23的底部均对称焊接在第二支撑板13的底部,两个第一定位板23之间设有油墨辊24,油墨辊24的两端均贯穿两个第一定位板23的侧面并延伸两个第一定位板23的一侧,印刷辊22位于油墨辊24的上方,油墨辊24的表面与印刷辊22的表面接触,印刷辊22的两端均贯穿储墨箱体18中两个对称的侧面,印刷辊22的一端上套接有第二传动轮27,油墨辊24的一端套接有第一传动轮26,第一传动轮26和第二传动轮27之间通过传动皮带25连接,印刷辊22中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板16,第三支撑板16焊接在储墨箱体18的外侧面,第三支撑板16位于印刷辊22的下方,第三支撑板16的顶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驱动电机15,第三支撑板16用于对驱动电机15起到支撑的作用,驱动电机15的转动端与印刷辊22的端部连接,在对线材的表面进行印字的过程中,先将驱动电机15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连接,驱动电机15在接通电源后,驱动电机15带动印刷辊22转动,印刷辊22在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传动轮27转动,第二传动轮27通过传动皮带25带动第一传动轮26转动,第一传动轮26带动油墨辊24的转动,随着油墨辊24的转动,油墨辊24带动油墨附着在印刷辊22上,便于印刷辊22在线材的表面印字。

储墨箱体18的顶部设有压线机构,压线机构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板13,两个第二支撑板13底部至少焊接有两个支撑块14,四个支撑块14通过螺钉安装在储墨箱体18两个对称的侧面上,两个第二支撑板13的顶端之间焊接有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的顶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电动缸8,电动缸8的活动端贯穿第一固定板7的表面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7的下方,电动缸8的活动端焊接有第三固定板19,第三固定板19的两端焊接有第三安装板21,两个第三安装板21之间设有压辊20,压辊20的两端均贯穿两个第三安装板21的侧面并延伸至其一侧,在线材印字的过程之前,还需使用压线机构压在线材的表面,使得线材与印刷辊22的表面接触,在进行该操作时,先将电动缸8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连接,电动缸8通电后长度伸长,因此,电动缸8带动第三固定板19向下移动,第三固定板19带动第三安装板21向下移动,两个第三安装板21带动压辊20向下移动,压辊20的底部与线材的外部接触,同时,带动线材向下移动并与印刷辊22的顶部接触,方便粗细不同的线材与印刷辊22的表面接触。

储墨箱体18的顶部设有两个对称排列的调节机构,两个调节机构位于压线机构的两侧,调节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11,两个第一支撑板11的底部对称放置在储墨箱体18的顶部,两个第一支撑板11的顶部之间焊接有第二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0的底部焊接有管件9,管件9的底端插接有安装杆5,使得安装杆5的一端沿着管件9的内壁滑动,安装杆5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安装板12,管件9和安装杆5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6,压缩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10和第二安装板12焊接,第二安装板12的底部焊接有两个对称排列的斜板4,两个斜板4呈倾斜状排列,在对线材的位置进行定位时,两个斜板4的相对侧面与线材的外表面接触,从而对线材的位置进行固定,在对线材定位时,先向上拉动第二安装板12,第二安装板12在管件9中滑动,同时,压缩弹簧6的长度收缩,改变了第二安装板12和储墨箱体18顶部之间距离,在将线材放置在储墨箱体18顶部和第二安装板12之间时,撤销对第二安装板12的作用力,第二安装板12在压缩弹簧6的作用力下向下移动,使得第二安装板12带动两个斜板4压在线材的表面,完成对线材位置的定位。

两个第一支撑板11的底部之间焊接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板28和限位板29,第二定位板28焊接在两个第一支撑板11的底部,第二定位板28的侧边处焊接有第一安装板1,限位板29的顶部焊接在两个第一支撑板11的底部,限位板29的侧面与储墨箱体18的内壁接触,限位板29和第一安装板1平行排列,第一安装板1的侧面贯穿设有螺管3,螺管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2,螺杆2的一端与储墨箱体18的外侧面接触,在对调节机构的位置进行固定时,先转动螺杆2,螺杆2在螺管3中螺纹转动,同时,螺杆2抵在储墨箱体18的外部,随着螺杆2的继续转动,用于拉动限位板29与限位板29的内壁接触,进而提高了调节机构所处位置的稳定性,在将调节机构从储墨箱体18上拆卸时,先转动螺杆2,在螺杆2远离储墨箱体18上的外部后,向上拉动第一支撑板11,即可将调节机构和定位机构从储墨箱体18上分离,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