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品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4636发布日期:2021-01-24 05:1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产品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各色各样的产品,商家在生产这些产品的时候一般都会将商标或产品生产及保存期限等信息印在产品外包装上,以便人们在产品购买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产品挑选。
[0003]
现有的产品印刷方法,一般是人工流水线对产品进行印刷,人们将产品进行包装后,对印章进行染墨,随后再使用印章对产品进行逐一印刷,这种产品印刷方法,需要人工对产品进行上料并人工移动产品,操作步骤繁琐,产品印刷效率低下。
[0004]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实现自动沾墨、对产品进行自动下料并自动对产品进行传送的产品印刷设备,从而解决现有产品印刷方法存在的需要人工对产品进行上料并人工移动产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克服现有产品印刷方法存在的需要人工对产品进行上料并人工移动产品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沾墨、对产品进行自动下料并自动对产品进行传送的产品印刷设备。
[0006]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产品印刷设备,包括有:底板和伺服电机,底板顶部设有伺服电机;旋转机构,底板后侧顶部两侧之间连接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的部件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压料机构,旋转机构的部件上连接有压料机构。
[0007]
可选地,旋转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架,底板顶部靠近伺服电机的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底板后侧顶部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一转动轴,第一支撑架上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与伺服电机的后侧输出轴相连;第二转动轴,第二支撑架的下部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动轴;锥齿轮组,左侧第二转动轴和伺服电机的左侧输出轴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右侧第二转动轴和第一转动轴之间也连接有锥齿轮组;传动轴,第二支撑架中部均转动式连接有传动轴;皮带组件,同侧传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均连接有皮带组件;第一圆盘,传动轴前部均设有第一圆盘;第三转动轴,第二支撑架上部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动轴;第二圆盘,第三转动轴靠近伺服电机的一侧均设有第二圆盘;第一连接杆,第二圆盘和第一圆盘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连接杆。
[0008]
可选地,压料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架,第二支撑架后部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固定架;固定杆,第二支撑架前部上侧均设有固定杆;第一凸轮,第三转动轴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凸轮;第二连接杆,第二支撑架上靠近第一凸轮的一侧均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推杆,第二连接杆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与第一固定架相挤压配合;第一圆轮杆,第一推杆上均设有第一圆轮杆,第一圆轮杆均与同侧第一凸轮相挤压配合;第三连接杆,第二支撑架前部上侧均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二推杆,第三连接杆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推杆;第
二圆轮杆,第二推杆上均设有第二圆轮杆;第二凸轮,第三转动轴的另一侧均设有第二凸轮,第二凸轮均与同侧第二圆轮杆相挤压配合;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内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均与同侧第二推杆滑动式相连;压料杆,第二固定架下侧均设有压料杆;装墨盘,第二支撑架下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装墨盘,装墨盘均与同侧压料杆相配合;拉力弹簧,第二支撑架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拉力弹簧,拉力弹簧末端均与第一固定架相连。
[0009]
可选地,还包括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撑架,底板顶部靠近第二支撑架的一侧均设有第三支撑架;下料板,第三支撑架顶部均连接有下料板;第三圆盘,第三转动轴靠近第一凸轮的一侧均连接有第三圆盘;第四圆盘,传动轴靠近第一凸轮的一侧均连接有第四圆盘;第四连接杆,同侧第三圆盘和第四圆盘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二支撑架后部中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五连接杆;全齿轮,第五连接杆上均连接有全齿轮;第一齿条杆,第一固定架靠近全齿轮的一侧均连接有第一齿条杆,第一齿条杆均与同侧全齿轮相啮合;固定拨片,下料板下部均设有固定拨片;推料架,固定拨片内滑动式连接有推料架,推料架与下料板滑动式相连;第二齿条杆,推料架外侧下部均连接有第二齿条杆,第二齿条杆均与同侧全齿轮相啮合;第六连接杆,下料板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六连接杆;弹簧组件,第六连接杆两侧均连接有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均与第四连接杆相连。
[0010]
可选地,还包括有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包括有:第四支撑架,底板前侧顶部两侧均设有第四支撑架;第五支撑架,底板顶部远离第四支撑架的两侧均设有第五支撑架;第六支撑架,底板顶部均匀设有第六支撑架;固定板,第六支撑架顶部之间连接有固定板;第四转动轴,两侧第五支撑架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动轴;单向齿轮,第四转动轴两侧均设有单向齿轮;第三齿条杆,第六连接杆后部两侧均设有第三齿条杆,第三齿条杆均与同侧单向齿轮相啮合;第五转动轴,两侧第四支撑架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五转动轴;传送带,第五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之间连接有传送带。
[0011]
可选地,伺服电机的转速可以调节。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达到了对产品进行自动下料、对产品进行传送并对产品进行印刷的效果。
[0013]
2、在伺服电机、旋转机构和压料机构的配合下,可以实现对产品进行自动印刷的效果。
[0014]
3、在下料机构和出料机构的配合下,可以实现对产品进行自动下料并对产品进行传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底板和伺服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旋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发明压料机构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发明压料机构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为本发明出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底板,2-伺服电机,3-旋转机构,31-第一支撑架,32-第二支撑架,33-第一转动轴,34-第二转动轴,35-锥齿轮组,36-传动轴,37-皮带组件,38-第一圆盘,39-第三转动轴,310-第二圆盘,311-第一连接杆,4-压料机构,41-第一固定架,42-固定杆,43-第一凸轮,44-第二连接杆,45-第一推杆,46-第一圆轮杆,47-第三连接杆,48-第二圆轮杆,49-第二推杆,410-第二固定架,411-装墨盘,412-压料杆,413-第二凸轮,414-拉力弹簧,5-下料机构,51-第三支撑架,52-下料板,53-第三圆盘,54-第四圆盘,55-第四连接杆,56-第五连接杆,57-全齿轮,58-第一齿条杆,59-第二齿条杆,510-推料架,511-固定拨片,512-第六连接杆,513-弹簧组件,6-出料机构,61-第四支撑架,62-第五支撑架,63-第六支撑架,64-固定板,65-第四转动轴,66-单向齿轮,67-第三齿条杆,68-第五转动轴,69-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进行说明。
[0024]
实施例1一种产品印刷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底板1、伺服电机2、旋转机构3和压料机构4,底板1顶部后侧中间设有伺服电机2,底板1后侧顶部左右两侧之间连接有旋转机构3,旋转机构3的部件与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旋转机构3的部件上连接有压料机构4。
[0025]
当人们需要对产品进行印刷时,人们将墨水倒入压料机构4的部件内,将需要进行印刷的产品放置在压料机构4的部件下方,随后人们启动伺服电机2,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旋转机构3的部件转动,旋转机构3的部件转动带动压料机构4的部件转动,压料机构4的部件转动带动压料机构4的部件对产品进行印刷,随后人们即可对已完成印刷的产品进行收集,当人们不需要再对产品进行印刷时,人们关闭伺服电机2,使得整个装置停止运作。
[0026]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旋转机构3包括有第一支撑架31、第二支撑架32、第一转动轴33、第二转动轴34、锥齿轮组35、传动轴36、皮带组件37、第一圆盘38、第三转动轴39、第二圆盘310和第一连接杆311,底板1后侧顶部右侧设有第一支撑架31,底板1后侧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架32,第一支撑架31上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动轴33,第一转动轴33与伺服电机2的后侧输出轴相连,第二支撑架32的下部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动轴34,左侧第二转动轴34和伺服电机2的左侧输出轴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35,右侧第二转动轴34和第一转动轴33右部之间也连接有锥齿轮组35,第二支撑架32中部均转动式连接有传动轴36,同侧传动轴36和第二转动轴34之间均连接有皮带组件37,传动轴36前部均设有第一圆盘38,第二支撑架32上部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动轴39,第三转动轴39前部均设有第二圆盘310,第二圆盘310前部下侧和第一圆盘38前部下侧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11。
[0027]
当人们需要带动压料机构4运作时,在伺服电机2的配合下,伺服电机2输出轴转动通过第一转动轴33带动两侧锥齿轮组35转动,两侧锥齿轮组35转动分别带动两侧第二转动轴34转动,两侧第二转动轴34转动分别带动两侧皮带组件37和传动轴36转动,两侧传动轴36转动分别带动两侧第一圆盘38转动,两侧第一圆盘38转动分别通过两侧第一连接杆311带动两侧第二圆盘310转动,两侧第二圆盘310转动分别带动两侧第三转动轴39转动,第三
转动轴39转动带动压料机构4的部件转动,由此可以实现带动压料机构4运作。
[0028]
压料机构4包括有第一固定架41、固定杆42、第一凸轮43、第二连接杆44、第一推杆45、第一圆轮杆46、第三连接杆47、第二圆轮杆48、第二推杆49、第二固定架410、装墨盘411、压料杆412、第二凸轮413和拉力弹簧414,第二支撑架32后部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固定架41,第二支撑架32前部上侧均设有固定杆42,第三转动轴39后侧均设有第一凸轮43,第二支撑架32后部上侧均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4,第二连接杆44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推杆45,第一推杆45与第一固定架41相挤压配合,第一推杆45前侧中部均设有第一圆轮杆46,第一圆轮杆46均与同侧第一凸轮43相挤压配合,第二支撑架32前部上侧均设有第三连接杆47,第三连接杆47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推杆49,第二推杆49上部后侧均设有第二圆轮杆48,第三转动轴39前侧均设有第二凸轮413,第二凸轮413均与同侧第二圆轮杆48相挤压配合,第一固定架41内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固定架410,第二固定架410均与同侧第二推杆49滑动式相连,第二固定架410下侧均设有压料杆412,第二支撑架32内侧下部均设有装墨盘411,装墨盘411均与同侧压料杆412相配合,第二支撑架32上侧均连接有拉力弹簧414,拉力弹簧414末端均与第一固定架41相连。
[0029]
当人们需要对产品进行压料时,人们首先将墨水倒入装墨盘411中,使得压料杆412底部沾有墨水,在伺服电机2和旋转机构3的配合下,两侧第三转动轴39转动带动两侧第二凸轮413转动,当第二凸轮413转动到凸出部分与第二圆轮杆48相接触并挤压时,两侧第二凸轮413转动分别带动两侧第二圆轮杆48向上运动,两侧第二圆轮杆48向上运动通过两侧第二推杆49分别带动两侧第二固定架410向上运动,两侧第二固定架410向上运动分别带动两侧压料杆412向上运动,同时两侧第三转动轴39转动分别带动两侧第一凸轮43转动,当第二凸轮413转动到凸出部分与第二圆轮杆48相接触并挤压时,第一凸轮43正好转动到凸出部分与第一圆轮杆46相接触并挤压,两侧第一凸轮43转动分别带动两侧第一圆轮杆46向内侧运动,两侧第一圆轮杆46向内侧运动通过两侧第一推杆45分别带动两侧第一固定架41均向内侧运动,两侧拉力弹簧414被拉伸,两侧第一固定架41向内侧运动分别带动两侧第二固定架410和压料杆412向内侧运动,两侧压料杆412向内侧运动对产品进行印刷,随后第二凸轮413转动到凸出部分与第二圆轮杆48脱离接触,两侧拉力弹簧414复位分别带动两侧第一固定架41向外侧运动复位,两侧第一固定架41向外侧运动分别带动两侧第二固定架410和压料杆412向外侧运动复位,第一固定架41向外侧运动复位通过两侧第二连接杆44分别带动两侧第一推杆45和第一圆轮杆46向内侧运动复位,同时第二凸轮413转动到凸出部分与第二圆轮杆48脱离挤压,两侧第二固定架410和压料杆412受重力均向下运动复位,从而使得两侧第二圆轮杆48和第二推杆49均向下运动复位,由此即可完成对产品进行印刷。
[0030]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6和图7所示,还包括有下料机构5,下料机构5包括有第三支撑架51、下料板52、第三圆盘53、第四圆盘54、第四连接杆55、第五连接杆56、全齿轮57、第一齿条杆58、第二齿条杆59、推料架510、固定拨片511、第六连接杆512和弹簧组件513,底板1后侧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支撑架51,第三支撑架51均位于第二支撑架32的后侧,第三支撑架51顶部均连接有下料板52,第三转动轴39后部均连接有第三圆盘53,传动轴36后部均连接有第四圆盘54,同侧第三圆盘53和第四圆盘54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连接杆55,第二支撑架32后部中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五连接杆56,第五连接杆56后部均设有全齿轮
57,第一固定架41后部上侧连接有第一齿条杆58,第一齿条杆58与全齿轮57相啮合,下料板52前部下侧均设有固定拨片511,固定拨片511内滑动式连接有推料架510,推料架510外侧下部均连接有第二齿条杆59,第二齿条杆59均与同侧全齿轮57相啮合,下料板52后侧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六连接杆512,第六连接杆512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弹簧组件513,弹簧组件513均与第四连接杆55相连。
[0031]
当人们需要对产品进行下料时,首先人们将产品倒入两侧下料板52中,使得产品分别掉落在两侧推料架510顶部,在伺服电机2、旋转机构3和压料机构4的配合下,当两侧第一固定架41均向内侧移动时,两侧第一固定架41向内侧运动分别带动两侧第一齿条杆58向内侧运动,两侧第一齿条杆58向内侧运动通过全齿轮57和第五连接杆56分别带动两侧第二齿条杆59向外侧运动,两侧第二齿条杆59向外侧运动分别带动两侧推料架510向外侧运动,两侧推料架510向外侧运动使得推料架510顶部的产品掉落在推料架510中部,当两侧第一固定架41均向外侧移动复位时,两侧第一固定架41向外侧运动分别带动两侧第一齿条杆58向外侧运动,两侧第一齿条杆58向外侧运动通过全齿轮57和第五连接杆56分别带动两侧第二齿条杆59向内侧运动,两侧第二齿条杆59向内侧运动分别带动两侧推料架510向内侧运动,两侧推料架510向内侧运动使得推料架510中部的产品从下料板52中落出,而下一份产品掉落在推料架510顶部,由此往复即可实现对产品进行下料。
[0032]
还包括有出料机构6,出料机构6包括有第四支撑架61、第五支撑架62、第六支撑架63、固定板64、第四转动轴65、单向齿轮66、第三齿条杆67、第五转动轴68和传送带69,底板1前侧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四支撑架61,底板1后侧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五支撑架62,底板1中侧顶部左右两侧均匀设有第六支撑架63,第六支撑架63的数量为6,第六支撑架63顶部之间连接有固定板64,左右两侧第五支撑架62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动轴65,第四转动轴65左右两侧均设有单向齿轮66,第六连接杆512后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齿条杆67,第三齿条杆67均与同侧单向齿轮66相啮合,左右两侧第四支撑架61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五转动轴68,第五转动轴68和第四转动轴65之间连接有传送带69。
[0033]
当人们需要对产品进行出料时,在伺服电机2、旋转机构3、压料机构4和下料机构5的配合下,产品分别掉落在传送带69顶部左右两侧,两侧传动轴36和第三转动轴39转动分别带动同侧第三圆盘53和第四圆盘54转动,两侧第三圆盘53和第四圆盘54转动分别带动同侧第四连接杆55上下移动,两侧第四连接杆55上下移动通过两侧弹簧组件513带动第六连接杆512上下移动,当第六连接杆512向上移动时,第六连接杆512向上移动带动两侧第三齿条杆67向上运动,两侧第三齿条杆67向上运动分别带动两侧单向齿轮66转动,两侧单向齿轮66转动带动第四转动轴65转动,第四转动轴65转动带动传送带69和第五转动轴68转动,由此可以带动产品向前移动,当第六连接杆512向下移动时,第六连接杆512向下移动带动两侧第三齿条杆67向下运动,两侧单向齿轮66不再转动,第四转动轴65、传送带69和第五转动轴68停止转动,产品停止移动,由此可以间歇性对产品进行传送。
[003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