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导电油墨的连续印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80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射导电油墨的连续印刷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导电油墨的喷墨印刷头,它包括一个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盛油墨的容器,容器用弹性膜片封闭,容器上有一个喷咀,以便有选择地喷射墨滴。还包括一个与油墨接触的电极和一个靠近喷咀的对电极,由于在对电极和电极之间的电压脉冲,造成了油墨液滴的喷射。
在上述类型的现有打印机中,在机器工作期间油墨中产生蒸气或气泡。这些蒸气或气泡聚积在容器里。为了防止墨滴喷射中断,必须将蒸气或气泡从喷咀中排出。
为克服以上缺点,已经提出将印刷头内的油墨容器用弹性膜片封闭,膜片受弹簧力的作用,在容器内产生低压。这样,在使用油墨时,气泡集中到油墨和膜片之间形成的空间里。可是由于增加了上述的弹性元件而使印刷头的结构复杂了,另外,容器膨胀也需要一定的空间。
此外,还提出在印刷头内的容器上设置一个孔,使油墨保持在一定的大气压力下。这种印刷头也存在缺点,即由于印刷头倒置或者在运输过程中,例如用飞机运输过程中,油墨会从印刷头中溢出。
根据本发明的印刷头,它的特征是膜片上带有边缘,被夹紧在容器边缘和盖子边缘之间,盖子上开设一个孔口,通过膜片使油墨保持在大气压力下。
油墨保持在大气压力下,而容器只通过喷咀和外界相通。
采用结合实施例和参照附图的方法,可以更详细的描述
发明内容

图1为包括本发明的印刷头的打印机纵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印刷头局部剖面图。
图3是沿图1中Ⅲ-Ⅲ线的阶梯剖面图。
图4是沿图3中Ⅳ-Ⅳ线的阶梯剖面图。
图5是沿图2中Ⅴ-Ⅴ线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图6是沿图5中Ⅵ-Ⅵ线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图5中的局部高倍数放大图。
参照图1,图中10通常指的是用于支承纸张11的挡板,挡板进行纵向位移,以便连续地打印出单行墨点,例如用于点式模型字母打印机。
打印机包括喷墨印刷头,见图1中的12,印刷头安装在滑座13上,滑座可以以众所周知的方式断续地进行横向运动。印刷头12主要包括容器14,由于油墨是电导体,所以容器由绝缘材料制成。容器14在对着支承挡板10的地方用构件17封堵。构件17上装置了喷咀18,油墨16的微粒从喷咀中排出。油墨与连到容器14外面的电极接触。关于这个问题,将在下面详述。
打印机包括一个导频控制电路,如21所示,它可在接近喷咀18的对电极和电极之间产生电压脉冲。因此在喷咀里油墨形成的弯液面上,发生电和热的激发状态,于是墨滴通过喷咀流出。实际上,是以本申请人在欧洲申请专利的发明中所叙述的方式流出,其申请号为NO84303336.6。
滑座13用园柱形导柱22横向引导,导柱靠在滑座上的V形座23上,导柱用板簧24支承,以便消除间隙(同时参照图4)。滑座13还带有电触头26,它可沿导柱22滑动,并与控制线路的负极相连(见图1),触头26上有伸长杆27,它与上述的电极相连接,并和油墨16接触。
滑座13也靠座体28支承在第二个横向导柱29上,导柱29与座体28之间有较大的间隙。滑座上有第二个电触头31(见图3和图4),触头可沿导柱29滑动,导柱和控制线路21(见图1)的正极相连。触头31上装有伸长杆30,它与上述的对电极连接。关于这个问题将在下面详细说明。滑动触头31(见图4)上有板簧,板簧将滑座13推向图1中的反时针方向。
构件17包括铝制的第一块板32(见图5),铝是一种容易被油墨湿润的材料。板32的厚度约为0.6毫米,在板的中心部位设置园形部分33,其厚度约为板厚度的一半,例如0.35毫米。板上也有大致为正方形的凸筋34,用它将板和容器固定。板的外表面是一导电层36(见图6),它的厚度在40和50微米之间。
导电层36上有园形部分37,它与喷咀18同心,直径为2毫米。还有越过板32下边缘的38部分,这部分相当宽。在板32的外表面,除去园形部分37以外,板32的外表面上的导电层36表面上和板32的底边,都覆盖一层抗粘附层39(见图7),例如涂一层玻璃,涂层厚度在15和20微米之间。
用激光光束穿透用上述方法涂覆的板32以后,在板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喷咀18的最小宽度在25和30微米之间,最好为30微米;在板的外表面和表层37处形成的喷咀18的最大宽度在100和130微米之间,最好是120微米。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前面提到过的在欧洲申请的发明NO84303336.6中已有详尽介绍。从控制线路21中(见图1)发出的每个脉冲,在喷咀18的小截面处(见图7)使部分油墨气化,于是排出一层存留在喷咀18内的油墨。排出的这层油墨,将印出直径在0.2~0.3毫米的小点。这是高速低分辨力打印机所要求达到的。随着油墨从喷咀18中喷出,大部分蒸气也相继排出。喷咀内的气泡使油墨喷射压力波减到最小值。
构件17还包括由易被油墨湿润的材料如铝制成的第二块板41。板41的厚度与园台33的厚度相等,形状为正方形,安装在凸筋34上。在板41的四个棱边上开设4个缺口42,它们限定了油墨的通路。
构件17,连同装在板32上的凸筋34内的板41,最后粘附在容器14的机座43上,例如可采用环氧树脂涂层44进行粘附。
板41的中间实心部分形成一个抗压力波冲击的表面,同时还可以减少向内的气泡。此外,由于板41是由可湿润材料制成的,所以随油墨喷射之后,气泡暂时从这个部位消失,然后又立即覆盖上油墨。
容器(见图2)包括一个后区52和楔形前区53,后区52基本上是园形的,前区53向尾部54倾斜(见图1),尾部的形状为向下倾斜45°,构件17固定在尾部上。锥形部分53的形状是这样决定的,即要保证除少数和尾部54相重合的符号以外其它行线都能被看到。
容器14包括一个塑料的壳体或下壳56,例如由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塑料制成的下壳。下壳56有外凸缘57,边上有许多长形截面的坚固的柱形凸台58(见图2)。凸缘57上还有两个基准孔59、60。
在下壳56的中心部位(见图2),有一个孔61,金属销子62装配并焊封在孔内,销子62紧固或铆接到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板63上(见图2),板63有两个延伸到壳体56底部的翼形片,它形成与油墨接触的印刷头12的电极。
容器14还包括一个与下壳体56同样材料的上盖或上壳体64,在容器14的楔形部分上面(图2),壳体64有一段扁平部分。上壳体64上有凸缘66(图1),其形状与下壳体56上的凸缘57相同。
由异丁橡胶制成的膜片67,安装在上、下壳体64和56之间。膜片有凸缘68,其厚度大于膜片67其它部分的厚度,并与上、下壳体的两个凸缘57和66相配合。膜片凸缘68上有许多凹槽69(见图2),凸缘57上的凸台58镶配在槽69内,两个基准凸台71和72也分别镶配在凸缘57上的凹槽59和60里。
上壳体64上开了一个椭园形开口73,膜片67上的局部加厚部分74可以插进开口里。凸台75的一段向下垂直地压在下壳体56的底上,由于减少了在膜片67和壳体56之间的压力,所以膜片67的整个园周下边保证不会与壳56的底部粘附。
在凸台71和72已经插进槽59和60以后,将膜片67装在下壳体56上,容器14采用这种方法装配,可以使凸台58配进槽69中去。
上壳体64用以下方法定位,凸缘66和68配合,凸缘64采用加压和超声波焊接的方法固定在凸台58上。因此下壳体56和膜片67之间的空间是密封的。在焊接工序完成后,用注墨器将油墨16通过开口73注满空间。压在凸台75上的74部分被注墨器的针头穿孔。首先从容器14内抽出空气,然后喷出所需的油墨。喷出的油墨一般为3-4Cm3,这个数量对于打印50万符号来说已经足够用了。注墨器连接三通换向阀,用以交替地开关所连接的抽气泵和喷射油墨用的泵。
膜片67的材料是具有弹性的异丁橡胶,因此当注墨器针头退回时,凸台74上的孔自动闭合,容器14可以重复注满多次。因为有开口73,所以膜片67使油墨16经常保持在大气压力下,这样保证在打印过程中容器14内产生的气泡不会封住构件17上的喷咀18。
容器14上的54部分包括与构件17平行的间壁76(见图5),它是为了限定壳体56上的由构件17和间壁76之间形成的第一空隙77以及间壁76膜片67和壳体56之间形成的第二空隙78。空隙77的厚度和构件17的总厚度为同一量级,并且通过间壁76上的导管79和空隙78连通。
间壁用两块板80(见图2)固定在壳体56上,并且平行于容器的中心平面81,平面81通过喷咀18的轴线,并从中心平面平分成横向对称的两部分。在间壁两侧的另两块板82和板80一起构成油墨16的通道,这些通道都与平面81对称分布。在空隙78的底面上形成两条流料槽或滑槽83(参见图1和图2),两流料槽相对于平面81对称分布,其形状仿照壳体56上的凸缘57的边,在每个流料槽83和凸缘57之间安排三条凸筋84,这些凸筋的形状与流料槽83的形状相似,但是它们一直伸向54部位,并在壳体56上构成一系列的与平面81对称的管路或沟槽。最后,壳体56上还有一块横板86,横板可从壳体56底部的倾斜部分88上提升,并可横向位移,因此给两侧的油墨留下两条通道89。
流料槽83,凸筋84和板80、82和86组件是为了在油墨全部用尽之前,促使油墨16输送到空隙77中。在使用过程中,印刷头断续地横向运动,当油墨16的液面降低,低于凸筋84和流料槽83的高度时,每一次滑座反向运动,由于惯性力使油墨16向外排出,通过流料槽83油墨流进由凸筋84限定的通道里,并在这里存留。然后油墨被输送到由倾斜部分88围成的低洼处,并从那里通过板80和82之间的通道89进到79区段和空隙77中,直到喷咀18喷出最后一滴油墨。
容器14可拆卸地安装在滑座13上,为此在滑座后面带两个基本对称的台肩91(见图3),台肩内设置两个锥形座92,座92是为定位用的。滑座前面有弹性的中心凸台93,里面还有由方形零件95(见图1)和园形边缘96构成的定位元件94,螺旋弹簧97向后拉凸台93。壳体56(见图2)有两个与元件92相配的锥状后凸台98以及与元件94配合的中心锥状前凸台99(见图1)。壳体56还有向后的凸台101(图1),它与构件17按予定的间隔安置。由于滑动板簧触头31的回弹力,使凸台101靠压在纸页11上,致使喷咀18与纸张严格地保持一恒定距离,最后,在壳体56下面安装回弹电触头102(图5),一方面它靠在对电极36的38那部分上,另一方面靠在滑动触头31的凸台30那部分上。
印刷头12,采用克服弹簧97的方法,可以很容易的装配在滑座13上,也很容易从滑座13上拆卸下来。
可以看出,在不离开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对上述印刷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进,例如构件17上的两块板32和41可以在固定到容器14之前粘接在一起。此外,滑座13可以带与V形座23成一直线安置的毛毡减震元件,减震元件浸渍上润滑油,这样有利于滑座13在园柱22上滑动。
权利要求
1.用于导电油墨(16)的油墨喷射印刷头(12),包括盛油墨(16)的电绝缘容器(14),容器用弹性膜片67封闭,容器包括用于选择性地排出墨滴(16)的喷咀18;与油墨接触的电极(62)和喷咀(18)附近的对电极(36)。墨滴的喷出是由于在对电极(36)和电极(62)之间的电脉冲造成的。其特征在于膜片(67)有凸缘(68),夹在容器的凸缘(57)和盖子的凸缘(66)之间,盖子设置开口(73),以便使膜片(67)将油墨(16)保持在大气压力下。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容器(14)可以用穿透膜片(67)的方法充满油墨(16),由弹性材料制作的膜片在注满油墨之后,能够自动地封闭穿孔。
3.按照权利要求
2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是膜片材料为异丁橡胶。
4.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膜片(67)包括加厚部分(74),加厚部分可以位于盖子(64)的孔口(73)处。
5.按照权利要求
4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膜片(67)的凸缘(68)厚度加大,并安置了许多孔(69),它们能够和相应的许多凸台(58)相配合,凸台(58)位于容器(14)的壳体(56)上的凸缘(57)处。
6.按照权利要求
5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将凸台(58)用压力和超声焊接设备,焊到盖子(64)的凸缘上。
7.按照权利要求
5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膜片(67)还有一对园柱形凸台(71、72),它们嵌入位于容器(14)的壳体(56)凸缘处的两个辅助槽(59、60)中,以便于膜片(67)在容器(14)上定位。
8.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容器(14)被带喷咀(18)的绝缘板(32)封闭,在平板(32)和与该平板平行的容器(14)的壁(76)之间有第一个空隙(77),第二个空隙(78)的容积能随着膜片(67)的运动而变化,空隙(77、78)通过至少一个导管(79)连接在一起。在第二个空隙(78)处有许多槽,这些槽相对于容器(14)的中心平面对称分布,通过喷咀(18)将油墨(16)引向第一空隙(77)。
9.按照权利要求
8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容器(14)内的第二空隙(78)有大致为园形的部分(52),它通过楔形部分(53)与第一空隙(77)相连通。
10.按照权利要求
9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膜片上有加厚的部分,这部分位于盖子的孔口处,盖子(64)上的孔口(73)和膜片的加厚部分(74)被安排在容器(14)的楔形部位(53),加厚部分(74)至少有一段伸向容器(14)的壳体(56)。
11.按照权利要求
8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绝缘板(32)连到与之平行的第二块板(41)上,并且二者的间距基本等于喷咀(18)的长度。第二块板(41)是由能被油墨湿润的材料制成的,中间是实心部分(41),侧面有缺口(42),由此阻止了由于喷射油墨产生的压力波。
12.按照权利要求
8所述的印刷头,安装在相对于纸张11做横向运动的滑座(13)上,其特征是容器(14)包括三个尖头凸台(98、99),它们嵌到滑座(13)的相应座孔(92、94)中,座孔(94)安置在中心平面上,并由弹性凸台(93)局部限位,因此,在容器(14)上的相应凸台(99)依靠按扣配合安装在座孔(94)中,容器(14)被推向纸张(11)的方向。
13.按照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印刷头,其特征在于容器(14)包括一个靠压在纸上的滑动元件(101),使喷咀(18)和纸张保持予定的距离。
14.按照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印刷头,根据权利要求
9,特征为垫片(63)安置在容器(14)中的壳体(56)之底部,并延伸覆盖底面的一部分,垫片(63)有一层金属表层形成电极,金属表层与由支架悬挂的电触头(22)接触。
专利摘要
印刷头(12)包括带两个电极(36、62)和喷嘴(18)的密封容器(14),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在滑座(13)上。
文档编号G01D15/16GK85101188SQ85101188
公开日1986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皮埃兰盖洛·贝鲁提, 罗伯托·归尔弗, 亚厉山得罗·克劳蒂, 埃尼欧·安基罗·波茨欧, 罗伯托·瑞利丝·卢克 申请人:好利获得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