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带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5943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修正带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修正誊写错误的修正带,尤指一种干式修正带匣。
一般常用的修正誊写错误的方式,其一是使用修正液(或称涂改液)涂布于纸张上的错误部份,但此种修正液均含有机溶剂,而这些有机溶剂或多或少皆具有毒性,故,挥发于空气中常会影响甚至伤害使用者的眼睛与呼吸器官;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近年来发展出一种干式修正带,请参照

图1所示,此种装置构造是在一可挠性的基带上披覆一层白色被膜层(例如氧化锌),并于白色被膜层上覆盖一层感压性的接著剂层,即可制成修正带90,再将该修正带90卷绕成卷后,套置于一枢设于壳体80内的供带轮81上,该供带轮81一边上设有与之同轴的驱动齿轮82,该驱动齿轮82旁啮合有一从动齿轮83,该从动齿轮83上设有一凸出且与之同轴的收带轮84,使绕设在供带轮81上的修正带90的带头可绕过壳体80开口上的滚轮85而固定在收带轮84上,此种装置在使用时,因是通过滚轮85的滚动使修正带90压贴于欲修正处,再藉由修正带90带动供带轮81下的驱动齿轮82转动,进而使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83亦作反向转动,才能使收带轮84可将使用后剩余的基带卷收在其上,故,不但使收带轮无法在供带轮81转动的同时,作卷收的动作,进而造成贴覆后所剩余的基带,无法及时移入壳体80中,进而卷收在收带轮84上,且因供带轮81与收带轮84是分别置于互相啮合的驱动齿轮82及从动齿轮83上,而造成壳体80中的空间必需非常大,才能将其全部容纳其中,不但增加制造成本,且会使壳体的面积非常大,让使用者在收藏携带上均非常不便。
为改进上述已有装置构造的各种缺点,本发明人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开发经验,经过长久努力研究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发明的修正带匣。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是针对现有装置构造的缺点加以改进,进而提供一种可节省安置的空间,且可达到自动卷收功能的修正带匣。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修正带匣,其可将修正带使用后剩余的基带完全卷收到收带轮上,不致积存在匣体外。
本发明的修正带匣,其在匣体中设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中枢设有可活动的转轮,该转轮中设有向两端延伸的轴杆,该轴杆一端嵌套有出带轮,该出带轮上卷绕有修正带,而在轴杆另一端则嵌套有直径大于出带轮的收带轮,使涂布时,出带轮可藉修正带的拉动而转动,再通过其中的轴杆带动另一端的收带轮转动,进行卷收的工作,不但可节省所占的空间,且可使收带轮与出带轮作同步转动,进而使出带轮上的修正带在向外移动的同时,使用过后剩余的基带可立即被卷收在收带轮上。
本发明其收带轮因其直径大于或等于出带轮与卷绕其上的修正带合起来的直径,故,当收带轮藉由轴杆的带动而与出带轮同时转动时,收带轮转动的角度可大于或等于出带轮移动的角度,进而对修正带使用后剩余的基带产生拉力,而将其完全卷收到收带轮上,不致积存在匣体外。
发明的修正带匣,其轴杆在套设出带轮的一端上可设有制动元件,使出带轮在转动时,不但可藉由制动元件增加其与轴杆间的摩擦力,进而可轻易带动轴杆转动,且在收带轮卷收时,出带轮亦可藉由制动元件的卡制产生刹车作用,进而产生抵消收带轮对修正带拉扯的力量,以使修正带移出的长度与卷收的长度可达到平衡。
为使能对本发明的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做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已有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发明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的断面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转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转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二。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修正带匣的结构」,其为一种收合干式修正带的装置,该装置包含有一匣体10,其可为任何形状,该匣体10中设有一适当的容纳空间11,该容纳空间11在两侧上设有相对且固置匣体10内壁上的枢接孔12,且匣体10在容纳空间11逐渐缩小的一端上设有一开口13。
一转轮20,其是枢设在匣体10的容纳空间11中,该转轴20中设有一贯穿转轮20且分别向外延伸的轴杆21,使转轮20可藉轴杆21两端分别凸伸在匣体10相对的枢接孔12中,而枢设在匣体10的容纳空间11中,且轴杆21一端周边上设有制动元件213。
一出带轮30,其恰可套合在轴杆21的制动元件213周边上。
一收带轮40,其是一设置在转轮20未设有制动元件213的一端上,该收带轮40的直径远较出带轮30的直径大。
一压块50,其是设在匣体10的开口13中,该压块50两侧各设有相对的导引槽51。
一修正带60,其是卷绕在出带轮30周边,该修正带60凸露在表面上的带头可藉由压块50一侧上的导引槽51的导引至压块50凸出开口13的一端上,再反折穿设在压块50另一侧的导引槽51上,并经由该导引槽51的导引进入匣体10中,并粘贴固定在收带轮40上。
本发明机构中的制动元件213可为与轴杆21一体成型且呈向外扩张扇叶的弹片(如图2所示),或为具有塑性的套环(如图3所示),另,亦可为与轴杆21一体成型且呈半圆形的框体,该等框体间开设有沟槽,以使各框体间具有一定空隙(如图6所示)。
本发明的收带轮40可与转轮20一体成型(如7所示),亦可为一独立的环轮,该环轮上内设有第二嵌合元件41,于本实施例为一凸体(惟熟习该项技艺人士当可以其它等效的元件来取代)。另,轴杆21在未设有制动元件213的一端上并设有一向外扩张的环框211,该环框211上设有与第二嵌合元件41配合的第一嵌合元件212,于本实施例为一凹槽(惟熟习该项技艺人士当可以其它等效的元件来取代。),使收带轮40可藉第二嵌合元件41与第一嵌合元件212互相嵌合,而嵌套在轴杆21一端的环框211上(如图2、图3所示)。
请参照图2、图3、图4、图5所示,当使用者将压块50凸露在匣体10的开口13外的一端上的修正带60压靠在欲修正处后,再予以施力同时将匣体10沿着欲修正部位移动,使在出带轮30上的修正带60不断向外移动,而带动出带轮30转动,以使穿套在出带轮30中的轴杆21可藉周边制动元件213的抵压,而随出带轮30的转动而转动,进而带动嵌套在轴杆21环框211上的收带轮40转动,而令修正带60已使用过所剩余的基带可绕过压块50凸露在开口13的一端,并反折在压块50其中一侧的导引槽51,并经由导引槽51的导引进入容纳空间11中,且以转动中的收带轮40加以卷绕收合,不但可缩减匣体10的面积,且可使套设在同一轴杆21上的收带轮40及出带轮30作同步转动,以使出带轮30上的修正带60在向外移动的同时,修正带60使用过所剩余的基带可立即被卷收在收带轮40上,再者,当收带轮40在作卷收的工作时,可因收带轮40的直径恰等于或大于出带轮30与卷绕其上的修正带60合起来的直径,且因收带轮40与出带轮30皆套设在同一轴杆21上,出带轮30转动的弧度可等于或小于收带轮40转动的弧度,以使收带轮40可对修正带60使用后剩余的基带产生拉力,而使基带在卷收时,不致有部份区段产生松驰而积存在一起的情形,进而能紧绕在收带轮40上,此外,当出带轮30上的修正带60使用一段时间后,修正带60使用后所剩余的基带会不断卷绕在收带轮40上,造成收带轮40的直径较出带轮30直径愈来愈大时,出带轮30可藉由制动元件213的卡制而产生刹车作用,进而产生抵消收带轮40对修正带60拉扯的力量,以使出带轮30上的修正带60外移的长度可与收带轮40所卷收的长度达到平衡。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一可行实施例而已,对熟悉该技术人士,是可对其细部形状进行各种等效的变化例,但其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及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修正带匣,其特征在于该修正带匣包含有一匣体,该匣体中设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一端设有开口;一转轮,其是枢设在匣体的容纳空间中,该转轮中设有贯穿转轮且分别向外延伸的轴杆;一出带轮,其是套设在轴杆其中一端上;一收带轮,该收带轮设在轴杆另一端上,且该收带轮的直径远较出带轮直径大;一压块,其是枢设在匣体开口上;一修正带,其是卷绕在出带轮周边上,且该修正带凸露在表面上的带头是绕过压块并反折进入匣体中,而粘贴固定在收带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正带匣,其特征在于转轮轴杆在套设出带轮的一端设有制动元件,该制动元件未与轴杆贴靠的一端并抵压在出带轮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正带匣,其特征在于收带轮可与轴杆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正带匣,其特征在于收带轮可为一独立的环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正带匣,其特征在于收带轮为独立的环轮时,其内设有第二嵌合元件,另,轴杆在向外扩张的环框上并设有与第二嵌合元件配合的第一嵌合元件,使收带轮可藉第二嵌合元件与第一嵌合元件互相嵌合,而嵌套在轴杆一端的环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修正带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嵌合元件可为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修正带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嵌合元件可为凸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修正带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元件可为与轴杆一体成型且呈向外扩张扇叶状的弹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修正带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元件可为具有塑性的套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修正带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元件可为与轴杆一体成型且呈半圆形的框体,该等框体间开设有沟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正带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块两侧各设有导引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修正带匣,其在匣体中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中枢设有可活动的转轮,该转轮中设有向两端延伸的轴杆,该轴杆一端周边设有制动元件,该制动元件上嵌套有卷绕有修正带的出带轮,而在轴杆另一端则设有直径远大于出带轮的收带轮,使涂布时,出带轮可藉修正带的拉动而转动,同时,穿套在出带轮中的轴杆亦可藉制动元件的卡制,而带动另一端的收带轮转动,进而使修正带使用后剩余的基带,可被完全拉移并紧绕在收带轮上,不致积存在匣体外,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文档编号B41J29/367GK1188715SQ97100510
公开日1998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23日
发明者姜竹山, 陈逢宜 申请人:姜竹山, 陈逢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