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纳体和盒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27760阅读:来源:国知局
从延伸部832的下端向下方延伸。延伸部833的下端的上下方向位置在将安装部80安装于带口栓70时位于比第一载置部74靠下方。
[0056]两个第一卡合爪834分别从延伸部833的下端的前端和后端向右方突起(参照图8?图10)。第一卡合爪834与支撑壁部34的外表面345的槽部362卡合。
[0057]如图8、图9所示,第二突出部85与基底部81的左端部连接。第二突出部85是朝向带口栓70向右方向弹性变形的板状构件。第二突出部85沿着突出方向即下方向延伸,并在突出方向的端部弯曲而向相反侧即上侧延伸。第二突出部85具备延伸部851、852、853、突出部854、弯曲部855、两个第二卡合爪856。延伸部851从基底部81的左端部向下方延伸。弯曲部855从延伸部851的下端呈弧状向左方弯曲。弯曲部855的下端是第二突出部85的下端的突出端部。即,第二突出部85在突出端部向远离第一突出部83的方向的左侧弯曲并向液体容纳袋13的片材13A、13B面侧延伸。第二突出部85下端的上下方向位置与第一突出部83的延伸部833上端位置大致相同(参照图8、图10)。第二突出部85的突出方向长度比第一突出部83的突出方向长度短。如图8所示,长度L2比长度LI短。长度L2是从带口栓70的顶端部713的主视中央到第二突出部85的下端的上下方向长度。长度LI是从带口栓70的顶端部713的主视中央到第一突出部83的下端的上下方向长度。
[0058]延伸部852从弯曲部855的左端向左斜上方延伸。延伸部852的上端的上下方向位置比主体部711的前表面观察的中央稍微靠上侧。延伸部853从延伸部852上端向上方延伸。延伸部853上端比基底部81的上下方向中央稍微靠上侧。突出部854从延伸部853的上端向左方突出。
[0059]如图10所示,两个第二卡合爪856分别从延伸部852的上端的前后端部向左方突出。两个第二卡合爪856分别与第二开口部391的内侧卡合(参照图10)。如图8所示,带口栓70和第一载置部74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包括第一卡合爪834和第二卡合爪856之间的中心位置的区域。即,带口栓70和第一载置部74设置于通过第一卡合爪834和第二卡合爪856之间的中心的上下方向的假想线上。此外,在第一突出部83和第二突出部85排列的方向上,第一卡合爪834距第一卡合爪834和第二卡合爪856之间的中心位置的距离为L3。第二卡合爪856距该中心位置的距离为L3。因此,带口栓70不易倾斜,液体容纳袋13不易从壳体32脱落。
[0060]如图9所示,螺钉99具备头部991和轴部992。电气基板98为俯视大致矩形状的板状。电子部件981安装于电气基板98的底面(参照图10)。电子部件981包括例如存储器等(省略图示)。存储器存储容纳于液体容纳体31的墨水种类等。多个电极(省略图示)设置于电气基板98上表面。
[0061]说明支架90。如图7所示,支架90保持电气基板98。支架90安装于安装部80的上侧。如图9、图11所示,支架90具备上壁部91、周壁部92、支架卡合部912、913、延伸部93、突起部94。上壁部91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俯视矩形状,是支架90的上表面。支架开口部911设置于上壁部9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支架开口部911是在上下方向贯通上壁部91的开口。支架开口部911露出电气基板98上表面(参照图7)。
[0062]周壁部92是从上壁部91的周围向下方延伸的壁部。如图11所示,支架卡合部912,913是各自从支架开口部911的左右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卡合部。支架爪914设置于支架卡合部912的顶端。支架爪914向右侧突出。支架爪915设置于支架卡合部913的顶端。支架爪915向左侧突出。
[0063]延伸部93是从上壁部91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板状部。贯通孔931设置于延伸部93的俯视中央部。贯通孔931呈矩形状贯通延伸部93。设置有贯通孔931的延伸部93比没有贯通孔931的情况容易弯曲。突起部94从延伸部93的后端向上侧突出。
[0064]说明带口栓单元7的组装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容纳袋13容纳彩色墨水的情况下,作业者将安装部80设定为第一姿势。在液体容纳袋13容纳白墨水的情况下,作业者将安装部80设定为第二姿势。带口栓单元7的组装在例如液体容纳体31的生产工厂进行。
[0065]参照图9、图10说明将安装部80设定为第一姿势的情况的组装方式。作业者将安装部80配置于带口栓70的支撑部72。带口栓70的平面部721支撑基底部81的底面。第二突出部85的延伸部851的上端在第一臂部731和第二臂部732之间配置于壁部733和壁部734的下侧。凸部728插通于连通部815。顶端部726插通于基底部81的卡合孔部814。作业者从基底部81的上侧将螺钉99紧固到螺纹槽725。在圆筒部724和螺钉99的头部991之间夹持基底部81,因此基底部81固定于支撑部72。
[0066]作业者将电气基板98配置于支架90的支架开口部911下侧。电气基板98保持在支架卡合部912和支架卡合部913之间(参照图11)。作业者将保持电气基板98的支架90配置于基底部81的上侧。如图10所示,支架卡合部912配置于安装部80的延伸壁部871的左侧。支架爪914与卡合开口部873卡合。支架卡合部913配置于安装部80的延伸壁部872的右侧。支架爪915与卡合开口部874卡合。上壁部91的底面和壁部87 (参照图9)的上端夹持电气基板98。
[0067]说明将安装部80设定为第二姿势的情况的组装方式。如图9、图12、图13所示,在将安装部80设定为第二姿势的情况下,作业者将安装部80在左右方向上反转并安装于带口栓70。作业者将安装部80配置于带口栓70的支撑部72。带口栓70的平面部721支撑基底部81的底面。第一突出部83的延伸部831的上端配置于第一臂部731和第二臂部732之间且壁部733和壁部734的下侧。凸部728插通于连通部816。顶端部726插通于基底部81的卡合孔部813。作业者将螺钉99从基底部81的上侧与螺纹槽725紧固。基底部81通过圆筒部724和螺钉99的头部991夹持基底部81而固定到支撑部72。由此,安装部80配置于带口栓70的支撑部72。
[0068]与第一姿势的情况同样地,作业者将保持电气基板98的支架90配置于基底部81的上侧。如图13所示,支架卡合部912配置于安装部80的延伸壁部872的左侧。支架爪914与卡合开口部874卡合。支架卡合部913配置于安装部80的延伸壁部871的右侧。支架爪915与卡合开口部873卡合。
[0069]说明壳体32。如图4、图5所示,壳体32包括第一壳体33和第二壳体40。第一壳体33支撑液体容纳体31。第二壳体40配置于第一壳体33的上侧,相对于第一壳体33可装卸。
[0070]说明第一壳体33。如图14所示,第一壳体33具备支撑壁部34、左壁部332、右壁部333、后壁部334。支撑壁部34是支撑液体容纳体31的俯视矩形状的壁部,沿着轴线X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左壁部332、右壁部333、后壁部334分别从支撑壁部34的左端部、右端部、后端部向上方延伸。第一壳体33的前端部不设置壁部而开口。
[0071]凹部341设置于支撑壁部34的前端部的左右方向中央。凹部341向后方凹陷为俯视矩形状。内表面344是支撑壁部34的配置液体容纳体31—侧的面。外表面345是支撑壁部34的与内表面344相反一侧的面。槽部361、362设置于外表面345。槽部361、362分别从支撑壁部34朝向液体容纳体31向上方向凹陷,并沿着轴线X方向延伸。槽部361设置于凹部341的左侧且沿着支撑壁部34的前后方向延伸。槽部362设置于凹部341的右侧且沿着支撑壁部34的前后方向延伸。槽部361、362的上侧的部位在外表面345设置槽部361、362,因此在内表面344向上方突出。
[0072]如图10、图15所示,第一开口部371、372分别设置于槽部361、362的轴线X方向的一端侧即前部。第一开口部371、372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支撑壁部34的俯视矩形状的开口部。第一开口部372在处于第一姿势的安装部80的第一突出部83和第二突出部85中的第一突出部83附近设置于与第一突出部83对应的位置(参照图10)。第一开口部371设置于处于第二姿势的安装部80的第一突出部83能够从第一开口部371突出的位置(参照图13)。第一突出部83在液体容纳体31安装于第一壳体33的情况下,从第一开口部371或第一开口部372突出(参照图10、图13)。
[0073]如图15所示,开口壁部381、382分别敞开相对侧并在槽部361、362的上方形成为箱状。第二开口部391设置于开口壁部381的右面侧(参照图10、图15)。第一开口部371和第二开口部391在开口壁部381内连通。第二开口部392设置于开口壁部382的左面侧。第一开口部372和第二开口部392在开口壁部382内连通。第一开口部371、372各自处于开口壁部381、382的内侧(参照图10、图15)。第二开口部391向与内表面344交叉的方向开口,该内表面344与第一开口部371的开口面平行。第二开口部392向与内表面344交叉的方向开口,该内表面344与第一开口部372的开口面平行。第二开口部391、392的开口面都与左壁部332、右壁部333平行。开口壁部381设置于与处于第一姿势的安装部80的第二突出部85卡合的位置(参照图10)。开口壁部382设置于与处于第二姿势的安装部80的第二突出部85卡合的位置(参照图13)。
[0074]第一支撑部346设置在支撑壁部34中的凹部341的后侧且在左右方向上的槽部361和槽部362之间。第一支撑部346是支撑带口栓单元7的第一载置部74的平面(参照图10、图13)。第二支撑部347设置于第一支撑部346的后侧。第二支撑部347支撑带口栓70的第二载置部75。第二支撑部347是从支撑壁部34向上方延伸的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壁部,上端向下方凹陷为主视U字状。凹部348设置于第二支撑部347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凹部348向下方凹陷为半圆状。带口栓70的第二载置部75的下端配置于凹部348,因此第二支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