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在电子保安系统中的、且静电保护性能增强的可激活/可解除的报警标记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63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在电子保安系统中的、且静电保护性能增强的可激活/可解除的报警标记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可激活和可解除的报警标记物,这种报警标记物与电子看守系统配套使用,用于检测对物品的无授权擅自移动,更具体来讲,本发明涉及两种静电保护增强的报警标记物。
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已经购买了带有报警标记物的物品的人员、或者被允许从公共设施中带出带有报警标记物物品的人员仍然会非正常地触发警报,所以,报警标记物必须是能被解除报警的。用于对报警标记物进行解除的一种方法涉及这样的措施使标记物短暂地接近一个解除装置,该装置以标记物的谐振频率向标记物发送一个电磁能,且该电磁能的功率足以使得振荡电路被击穿而变为短路,因而再不会对检测频率发生谐振。为了能避免对解除电磁场有太高的功率要求,可解除的报警标记物一般也要带有便于进行解除的特征,例如,对于一个或多个电容元件,至少一部分电容元件极板之间的电介质被削弱或减少,从而当电容元件暴露在一个功率水平相对较低、且在谐振频率上的电磁场中时,电容器极板就会被击穿短路。在其它方面,最近出现的报警标记物是既能被激活、又能被解除的。可激活/可解除报警标记物一般带有这样的谐振电路其具有至少两个电容器,在每个电容的极板之间,都包括一个电介质削弱或减少区,以利于将电容器击穿短路。可激活/可解除标记物中的振荡电路一般具有一个初始谐振频率,该频率一般位于与该标记物配套使用的EAS系统的频段范围之外。当标记物被暴露在该初始谐振频率的、且强度足够大的电磁场中时,其中的某个电容器就被击穿短路,由此就将报警标记物的谐振频率转移到某个频率上,该频率位于EAS系统的检测频率范围内,也就是说,这样就激活了标记物。
之后,还可通过将振荡电路暴露在一个强度足够高的电磁场中而将第二电容器击穿短路来解除该报警标记物,其中,该电磁场的频率为振荡电路新的谐振频率,这样,或者是使得振荡电路完全不能再发生谐振,或者是将振荡电路的频率移到了EAS系统的频段范围之外,也就是说,对标记物进行了解除。在名称为“与电子物品看守系统配套的、对物品进行标记的方法以及与此相应的标记物或标签”的第5081445号美国专利、以及名称为“用于电子保安系统的可激活/可解除报警标记物”的第5103210号美国专利中有对这种可激活/可解除标记物结构及工作过程的描述,这两篇文献都结合到本文中作为参考资料。
尽管上述两个已授权专利中的可激活/可解除报警标记物与EAS系统配套使用时表现得非常有效,但也发现它们受到了某些缺陷的困扰。这种类型的标记物一般是用基本为平面的柔性介电基片制成的,在该平面介电基片的一第一侧面上印制有第一导电布线图,并在其第二侧面上制有第二导电布线图,这两面的导电布线共同构成了一振荡电路,而基片就构成了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介电物质。在两面导电布线之间没有直接的电路连接。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基片的某一侧面上或两侧面上会产生静电堆积。在某些情况中,尤其是当基片一侧面上的静电堆积发生急剧减少或释放时—例如当基片的一侧面被接地而造成静电放电时,基片一侧面的电位就会与基片另一侧面的电位有非常大的差值,从而造成一个或多个电容器极板之间的介电物在先期就被击穿,这样,在先期就已将一个或多个电容器置于短路状态,或者是在先期就激活了报警标记物(在标记物为可激活/可解除标记物的情况下),或者是在先期就对报警标记物执行了解除。
在名称为“带有静电保护的报警标记物”的第5182544号美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解决上述静电放电问题的方案,该文献中的发明主题结合到本文中作为参考。5182544号专利中的报警标记物在基片的两侧面上设置了静电消散部件,该部件实际上环绕着两导电布线,并在制造过程中临时将基片两侧面保持在基本相同的静电电位上。在两导电布线中至少之一与环绕静电消散部件之间设置一易损的电路连接,当标记物被从其载体上撕下而连接到一个物品上时,易损的电路连接就被折断,从而就取消了由静电消散部件提供的静电保护。尽管第5182544号中所公开的静电保护方法能非常有效地防止处于成片网板形式的标记物中的电容器极板之间的介电物发生先期击穿—其中,当标记物处于成片网板形式时也就是指在标记物贴附到物品上之前,但是,一旦将标记物设置在要保护的物品上之后,该解决方案就再不能对标记物提供任何的静电保护。
名称为“报警标记物及其制造方法”的第5754110号美国专利中教导了另一种用于进行静电保护的可选方案,该专利的技术主题也结合到本文中作为参考。5754110号专利公开了一种不连续保护部件的设计原理,该保护部件环绕着基片一侧面或两侧面上的导电布线。但是,由于在基片第一侧面上的保护部件与基片第二侧面上的保护部件之间没有电路连接,所以该专利中公开的方法并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止堆积的静电发生放电,从而导致某个电容器出现先期击穿短路。
本发明包括一种报警标记物,其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其中的解决措施是通过设置一穿过介电基片的直通电路连线,而将基片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导电布线与第二侧面上的第二导电布线永久地连接起来,由此在任何时候都能始终保持基片两侧面基本上是在同样的静电电位上。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标记物,如果基片第一侧面上的静电电位急剧地降低一例如通过将标记物的一侧接地,则基片第二侧上的静电电位也同样降低,这样就减小了基片上相对两侧面静电电位之间的电势差,从而避免了任何电容器出现先期击穿短路。
在一第二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与电子保安系统配套使用的报警标记物,该电子保安系统工作在一第二频段范围内。标记物包括一个基本为平面的介电基片,其具有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在基片的第一侧面上制有一第一导电布线,该第一导电布线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电感元件、一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一极板以及一第二电容元件的第一极板。一第二导电布线位于基片的第二侧面上,该第二导电布线至少包括一第二电感元件、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以及第二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且各个电容元件的两极板基本上是相互正对的。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一起构成了一个振荡电路,此电路在一第一频率上发生谐振,第一频率位于一第一频段范围内,但位于第二频段之外。有一直通电路连线穿过基片而将第一导电布线与第二导电布线直接连接起来,由此能将基片两侧面始终保持在基本相同的静电电位上。
在一第三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与电子保安系统配套使用的报警标记物,该电子保安系统工作在一第二频段范围内。标记物包括一个基本为平面的介电基片,其具有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在基片的第一侧面上制有一第一导电布线,该第一导电布线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电感元件、一个第二电感元件、一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一极板以及一第二电容元件的第一极板。一第二导电布线位于基片的第二侧面上,该第二导电布线至少包括一第三电感元件、一第四电感元件、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以及第二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各电容元件的两极板基本上是相互对正的。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一起构成了一个振荡电路,此电路在一第一频率上发生谐振,第一频率位于一第一频段范围内,但位于第二频段之外。有一直通电路连线穿过基片而将第一导电布线与第二导电布线直接连接起来,由此能将基片两侧面始终保持在基本相同的静电电位上。
通过形成一短路条件—即实际上将第一电感器Lp从振荡电路10中屏蔽掉来实现振荡电路10的激活。可以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多种方法来形成这样的短路(参见上文描述的解除特性)。相应地,本实施例中形成短路的具体方法并不应看作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当前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器Cp极板的击穿电压要小于击穿第二电容器Cs极板的击穿电压,从而就形成了一个削弱区,这样,第一电容器Cp就能先于第二电容器Cs发生短路击穿。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形成较低的击穿电压,这些方法包括减弱第一电容器Cp两极板间的介电物、将第一电容器Cp两级板的全部面积或部分面积相互靠得更近、在第一电容器Cp的极板间形成一个链接、以及其它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属于公知技术的方法。作为备选方案,第一电容Cp和第二电容Cs的数值也可以这样进行选择当电路10在第一频率上发生谐振时,第一电容器Cp两端间的电压要远大于第二电容器Cs两端的电压,这样就无须对第一电容器Cp作任何物理上的改动,就能使得第一电容器Cp始终先于第二电容器Cs发生击穿短路。
不论采用了何种具体的方法来形成短路,当

图1所示振荡电路10被暴露在第一频率或激活频率的电磁场中时,如果该电磁场的最小功率等级足以造成第一电容器Cp的短路,最终的效果就是短接绕过了第一电感Lp,因而,实际上就是将第一电感Lp从振荡电路中屏蔽出去了(当然也包括第一电容Cp)。将第一电感Lp(以及第一电容Cp)除去实际上就将振荡电路改造成了一个只包含第二电感Ls和第二电容Cs的电路。第二电感Ls和第二电容Cs的数值被选择成使得振荡电路在一第二频率上发生谐振,该第二频率在一第二频段的范围内,该第二频段也即是与该振荡电路配套的EAS系统的工作检测频段。在该第二状态下,就可以说振荡电路10变为了“激活态”,从而振荡电路10就可以被EAS系统检测到,这样,此后就可以将振荡电路用来进行报警。
对振荡电路10的解除是通过将处于上述激活状态下的振荡电路10暴露在一电磁场中来实现的,该电磁场中电磁辐射的频率为振荡电路10的第二频率,且具有一个设定的最小功率等级,此功率等级足以将第二电容Cs击穿短路,从而实际上就将第二电感Ls的两端短接在一起。对第二电感Ls的短接或者会将电路10的谐振频率改到一第三频率上,该第三频率位于一第三频段内,而位于EAS系统的检测频段之外,从而降低了电路10的品质系数“Q”,使得其不再能被EAS系统检测到,或者会使得电路10再也不能发生谐振。在其中的任何一种情况下,由于振荡电路不再对EAS系统作出响应,所以实际上就对电路10进行了解除。因而,图1所示的该振荡电路10就是既可激活又可解除的。
如在第5081445号和5103210号美国专利中所公开的那样,这样的可激活/可解除振荡电路以及用在EAS系统中的、采用该可激活/可解除振荡电路的报警标记物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当该振荡电路10被设置到报警标记物中时,通过如下文详细描述的那样,在报警标记物的两导电布线之间设置一直通电路连线,就能克服在上述第5081445号和第5103210号美国专利中存在的静电放电问题。
图2是一个俯视平面图,表示了根据图1所示振荡电路10的第一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的报警标记物20。如图2-4所示,该报警标记物20是由一基本为平面的介电基片22组成的,该基片具有一个第一主表面或第一侧面24和一个与其相对的第二主表面或第二侧面26。基片22可用任何固态材料、复合结构或其它材料来制成,只要制成的基片是绝缘的、相对较薄的、且能用作介电物质即可。基片22最好是用绝缘的介电材料制成的,其中的介电材料例如为聚乙烯等聚合材料。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也可意识到也可以选用其它的介电材料来制成基片22。如图所示,基片22是透明的。但是,透明并不是基片22的必要特征。
通过在基片22的两主表面或侧面24、26上布设导电材料就制成了上述振荡电路10中的各个电子器件。也就是说,在基片22的第一侧面24上制出第一导电布线28(在图2中用较浅的颜色表示),其中第一侧面24在图2中是随意指定的,并作为标记物10的底面或背侧面。在基片22的第二侧面26上制出了第二导电布线30(图2中用较黑的色彩表示)。导电布线28、30是用已知类型的导电材料分别制在基片表面24、26上,且该制造方式对于电子物品保安系统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是公知的。导电布线的布图最好是用减料工艺(即蚀刻工艺)进行的,由此在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保护之后就能除去不需要的材料,其中对导电材料的保护通常是用抗蚀刻墨进行印刷来实现的。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导电材料为铝。但是,也可以用其它导电材料(例如为金、镍、紫铜、青铜、黄铜、高密度石墨、填银导电环氧树脂等材料)来取代铝,这不会改变振荡电路10的特性及其工作状况。类似地,也可以用其它方法(例如着色切割等方法)来在基片22上制出导电布线28、30。可以用名称为“平面电路制造方法”的第3913219号美国专利中描述的那种方法来制造标记物10,该专利文献被结合到本文中作为参考资料。但是,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制造方法。
如上所述,第一、第二导电布线28、30共同构成了上述的振荡电路10。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电感器或电感元件Lp和Ls被分别设计成导电线圈32和34的形式,这两个线圈都属于第一导电布线28。因此,两个电感Lp和Ls都位于基片22的第一侧面24上。如图所示,这两个导电线圈32、34最好是以相反的方向盘绕的,以消除或至少是减小电感耦合(自感)。此外,基片22第一侧面24上的第一导电布线28中还制出了两电容元件Cp和Cs的第一极板36、38。最后,电容器Cp和Cs的第二极板40、42被制在第二导电布线30中,因而位于基片22的第二侧面上。
如上文已简单提到的那样,在该报警标记物20中,有一直接的电路连线穿过基片22而将第一导电布线28与第二导电布线30连接起来,这样就将基片22的两侧面始终保持在同样的静电电位上。参见图2和图4,在线圈部分32最靠里面的端头处,第一导电布线28具有一个基本上为方形的焊盘44,其中的线圈部分32构成了第一电感器Lp。类似地,在第二导电布线30中制出了一个大体为正方形的焊盘48,该焊盘48通过一导电条50连接到第二导电布线30的一部分上,该部分形成了第一电容器Cp的第二极板40。如图2和图4所示,导电焊盘44、48是相互对齐的。所说的直通电路连线是通过一个通焊连接52形成的,如图4中清楚表示的那样,该连接52在第一导电布线28上的导电焊盘44与第二导电布线30上的导电焊盘48之间延伸。位于两焊盘44、48之间的直通电路连线52最好是用穿焊的方法形成的,该方法对EAS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是公知的。参见图1中的原理图,焊道或直通电路连线52被示意性地表示在以字母A指代的位置处。由于焊道或直通电路连线52构成了基片22第一侧面24和第二侧面26之间、从而第一导电布线28和第二导电布线30之间永久、可靠的低阻电路连接,所以,产生的任何静电电荷都能保持在基片22的两侧面具有相同的静电电位。这样,基片22任一侧面静电电势的急剧变化都会立即导致基片22另一侧面的静电电位也变化到同一水平上,其中静电电位的急剧变化例如是由于基片22的一侧与地电位接触而造成的。以这样的方式,就可以避免基片22的两侧面之间产生很大的电势差,从而防止将电容Cp或Cs击穿短路,进而就避免了将电感Lp或Ls短接。
图5和图6中表示了根据振荡电路10原理设计的报警标记物12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如同第一实施例的情况,该报警标记物120也是由一基本为平面的介电基片122构成的,基片具有一第一主表面或第一侧面124和一与此相对的第二主表面或第二侧面126。最好是,基片122是用与第一实施例中基片相同的材料制成的。
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相同,振荡电路10的各个电路部件是通过将导电材料布设在基片122的两主表面124、126上来制成的,其中的电路布图方式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这样,如图5所示,在基片的第一侧面124上制出了第一导电布线128,而在基片122的第二侧面上则制出了第二导电布线130。第一、第二导电布线128、130共同构成了上述的振荡电路10。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器或电感元件Lp被制为一导电线圈132的形式,其中的导电线圈132是第一导电布线128中的一部分,从而该电感元件就位于基片122的第一侧面124上。第二电感器或电感元件Ls被制成一导电线圈134的形式,该导电线圈是基片122第二侧面126上第二导电布线130中的一个部件。两导电线圈132、134最好是以相反的方向盘绕的,以消除或至少是最大程度地减小电感耦合。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电容元件或电容器Cp和Cs的第一极板136和138被制为基片122第一侧面124上第一导电布线128中的部件。最后,电容器Cp和Cs的第二极板140、142被制为基片122的第二侧面126上第二导电布线130中的部件。
第一导电布线128中还包括一个总体上为方形的焊盘144,该焊盘位于构成第一电感器Lp的线圈部分132的最内端头处。类似地,在第二导电布线130中制出了一个基本为方形的焊盘148,其通过一导电条150与第一电容器Cp的第二极板140相连接。如同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用一焊穿接线形成了一直通电路连线,该电路连接延伸在第一导电布线128的导电焊盘144和第二导电布线130的导电焊盘148之间。参见图1中的原理图,该焊道或直通电路连线被示意地表示在字母B代表的位置处。图5和图6所示报警标记物120的工作方式与图2-4中所示报警标记物20的工作方式相同。
图8和图9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报警标记物220的第三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图8和图9所示的报警标记物220类似于图5、图6所示的报警标记物120。但是,在图8和图9所示的报警标记物220中,两电感器或电感元件Lp和Ls各自都被分割成了两个元件,从而在基片的两侧面上各有一个第一电感器和一个第二电感器,这些内容将在下文进行描述。在图7中表示了该报警标记物220的原理示意。如图7所示,第一电感器被分割成了两个独立的电感器,它们示意地表示为Lp1和Lp2。类似地,第二电感器也被分割成了两个独立的电感器Ls1和Ls2。电感器Lp1和Lp2是互感耦合的,同样,电感器Ls1和Ls2也是互感的。
如上述的实施例那样,图8、9所示的报警标记物220是由一基本为平面的介电基片222构成的,其具有一第一主表面224和一第二主表面226。基片22最好是用上述的方法制成的。如同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情况,图7原理图中所示振荡电路的各个电路部件是通过用上述的方法在基片222的两主表面224、226上进行布图印刷而制出的。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在基片的第一侧面224上制出了第一导电布线228。类似地,如图9所示,在基片222的第二侧面226上制出了第二导电布线230。如上文讨论的那样,第一、第二导电布线228、230共同构成了图7所示的振荡电路,如图8所示,电感元件Lp2被制成第一导电线圈232的形式,而电感器Ls2则被制为第二导电线圈233的形式,这两个线圈都属于第一导电布线228。类似地,如图9所示,电感元件Lp1被制成一第三导电线圈234的形式,电感元件Ls1被制成第四导电线圈236的形式,第三、第四线圈属于第二导电布线230。第一、第二导电线圈232、233最好是以相反的进行缠绕的,以消除或最大程度地减小感应耦合。在图8和图9所示的报警标记物220中,电容器Cp和Cs是实际上是分布电容,这些电容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由构成导电线圈232、233、234和235的导电布线部分实现的。
如上述的报警标记物那样,图8和图9所示的报警标记物220包括一条直通电路连线,该电路连接穿过基片222而将第一导电布线228与第二导电布线230连接在一起,从而就保证了基片222的两侧面基本是在同一静电电位上。为此目的,第一导电布线228包括一个大体上为矩形的焊盘244,其位于构成电感器Lp2的第一线圈部分232的最内端头。类似地,第二导电布线228包括一基本为矩形的焊盘248,其位于构成电感器Lp1的线圈部分234的最内端。导电焊盘244与248相互对正,并用一穿焊连接形成直通电路连线而接通两导电焊盘244、248,此方面内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相同。参见图7中的原理图,焊道或直通电路连线示意地表示在图中用字母C指代的位置处。图8、9所示报警标记物的工作情况与上述报警标记物20相同。
从上文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包括一种可激活/可解除的报警标记物,其具有用于防止将报警标记物先期激活或先期解除的静电保护措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超出本发明宽泛的设计思想的前提下,可对上述的实施例进行改动。例如,对于具有另外其它电容器、其它电感器或电容/电感都增加了的可激活/可解除报警标记物,本发明的设计思想也同样是适用的。因而,可以认为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而且涵盖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和设计理念内的任何改型形式,其中,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与电子保安系统配套使用的报警标记物,其中的电子保安系统工作在一第二频段范围内,标记物包括一个基本为平面的介电基片,其具有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在基片的第一侧面上制有一第一导电布线,该第一导电布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感元件、一第二电感元件、一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一极板以及一第二电容元件的第一极板;一第二导电布线,其位于基片的第二侧面上,该第二导电布线包括至少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以及第二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各电容元件的两极板基本上是相互对正的,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组合形成了一个振荡电路,此电路在一第一频率上发生谐振,第一频率位于一第一频段范围内但位于第二频段之外;以及一直通电路连线,穿过基片而将第一导电布线与第二导电布线直接连接起来,由此能将基片两侧面始终保持在基本相同的静电电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标记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电容元件具有可被击穿短路的可解除特性,当所说振荡电路被暴露在一处于第一频段内的电磁场中、且该电磁场强度至少达到一个最小设定功率等级时,第一电容元件就被击穿从而将第一电感元件短路连接,这样就会将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动到第二频段中的一第二频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报警标记物,其特征在于第二电容元件具有可被击穿短路的可解除特性,当所说振荡电路被暴露在一处于第二频段内的电磁场中、且该电磁场强度至少达到一最小设定功率等级时,第二电容元件被击穿从而将第二电感元件短路连接,这样就会使振荡电路不再发生谐振,或者是将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动到一第三频段中的一第三频率上,该第三频率位于第二频段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直通电路连线连接在第一电感元件与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之间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标记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感元件与第二电感元件的绕线方向是相反的。
6.一种与电子保安系统配套使用的报警标记物,其中的电子保安系统工作在一第二频段范围内,标记物包括一个基本为平面的介电基片,其具有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一第一导电布线,其制在基片的第一侧面上,该第一导电布线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电感元件、一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一极板以及一第二电容元件的第一极板;一位于基片第二侧面上的第二导电布线,该第二导电布线至少包括一第二电感元件、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以及第二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各电容元件的两极板基本上是相互对正的,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共同构成了一个振荡电路,此电路在一第一频率上发生谐振,第一频率位于一第一频段范围内,但位于第二频段之外;以及一直通电路连线,其穿过基片而将第一导电布线与第二导电布线连接起来,由此能将基片两侧面始终保持在基本相同的静电电位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报警标记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电容元件具有可被击穿短路的可解除特性,当所说振荡电路被暴露在一处于第一频段内的电磁场中、且该电磁场强度至少达到一个最小设定功率等级时,第一电容元件就被击穿从而将第一电感元件短路连接,这样就会将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动到第二频段中的一第二频率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报警标记物,其特征在于第二电容元件具有可被击穿短路的可解除特性,当所说振荡电路被暴露在一处于第二频段内的电磁场中、且该电磁场强度至少达到一最小设定功率等级时,第二电容元件被击穿从而将第二电感元件短路连接,这样就会使振荡电路不再发生谐振,或者是将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动到一第三频段中的一第三频率上,该第三频率位于第二频段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报警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直通电路连线连接在第一电感元件与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报警标记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感元件与第二电感元件的绕线方向是相反的。
11.一种与电子保安系统配套使用的报警标记物,其中的电子保安系统工作在一第二频段范围内,标记物包括一个基本为平面的介电基片,其具有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一制在基片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导电布线,该第一导电布线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电感元件、一个第二电感元件、一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一极板以及一第二电容元件的第一极板;一第二导电布线,其制在基片的第二侧面上,该第二导电布线至少包括一第三电感元件、一第四电感元件、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以及第二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各电容元件的两极板基本上是相互对正的,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共同构成了一个振荡电路,此电路在一第一频率上发生谐振,第一频率位于一第一频段范围内,但位于第二频段之外;以及一直通电路连线,其穿过基片而将第一导电布线与第二导电布线连接起来,由此能将基片两侧面始终保持在基本相同的静电电位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报警标记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电容元件具有可被击穿短路的可解除特性,当所说振荡电路被暴露在一处于第一频段内的电磁场中、且该电磁场强度至少达到一个最小设定功率等级时,第一电容元件就被击穿从而将第一、第三电感元件短路连接,这样就会将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动到第二频段中的一第二频率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报警标记物,其特征在于第二电容元件具有可被击穿短路的可解除特性,当所说振荡电路被暴露在一处于第二频段内的电磁场中、且该电磁场强度至少达到一最小设定功率等级时,第二电容元件被击穿从而将第二、第四电感元件短路连接,这样就会使振荡电路不再发生谐振,或者是将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动到一第三频段中的一第三频率上,该第三频率位于第二频段之外。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报警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直通电路连线连接在第一电感元件与第三电感元件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报警标记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感元件与第三电感元件的绕线方向是相反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电子保安系统配套使用的报警标记物(20),电子保安系统工作在一第二频段范围内,报警标记物包括一基本为平面的介电基片(22),其具有一第一侧面(24)和一第二侧面(26)。在基片的第一侧面上制有一第一导电布线(28),该第一导电布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感元件(32)、一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一极板(36)以及一第二电容元件的第一极板(38)。在基片的第二侧面上制有一第二导电布线(30),其包括至少一第二电感元件、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40)以及第二电容元件的第二极板(42),各电容元件的两极板基本上是相互对正的。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组合形成了一个振荡电路,此电路在一第一频率上发生谐振,第一频率位于一第一频段范围内,但位于第二频段之外。一直通电路连线(52)穿过基片而将第一导电布线与第二导电布线直接连接起来,由此能将基片两侧面始终保持在基本相同的静电电位上。
文档编号G09F3/00GK1419682SQ01806585
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20日
发明者约翰·埃德温·Jr·戴维斯, 劳伦斯·阿帕路希, 艾伦·保罗·达彻, 加里·托马斯·马祖奇, 安东尼·弗兰克·皮科利 申请人:关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