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全部条带贴覆到基底上的手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62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将全部条带贴覆到基底上的手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装置,用于在一个表面上贴覆一层具有贴覆面和书写面的改正条带,适合用在这种装置上的手持式改正装置的改正条带和一般的改正条带一样。
背景技术
用来在一表面上贴覆改正条带的手持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这些公知的装置包括一壳体,其中容纳两个卷盘。一个卷盘用作改正条带的供给卷盘,第二卷盘用作返回进入壳体内的条带背衬部分的缠绕卷盘。环绕贴覆头来引导改正条带,在操作中该贴覆头被压靠在贴覆表面(通常为纸)上,以便将改正条带的涂层施加到所述表面上。因此,贴覆元件将改正涂层从背衬条带上分离。改正涂层是有粘性的,比如其牢固地粘在贴覆表面上。
起初,公知的手持式装置具有很大的尺寸,因此对于使用者操作来讲,它们很不方便。因此,总是存在这样的一种趋势,即以人类工程学的方式来减小手持式装置的壳体的外部尺寸。钢笔形状被认为是个主意,因为使用者习惯于这样一种形状。用于手持式改正装置的壳体的尺寸的下限由卷盘的尺寸和条带的尺寸来确定,特别是条带的长度。对于商品来讲,需要改正条带一定的最小长度,对于尺寸即卷盘的直径来讲,有相应的下限。
另外应注意,由于根据现有技术中背衬条带用于改正条带的事实,所以改正条带的厚度难以进一步地减小。
上述的条带分配器,比如在WO97/12827中被公开。这种公知的条带分配器具有容纳条带的壳体。该条带由承载合成物涂层的承载带构成。该壳体也容纳已经除去合成物的用过的承载带。供给条带绕着一对间隔开并且可独立旋转的卷盘元件缠绕,保持在加长的后部。在公知的改正条带分配器中,通常分离的条带供给和接收卷盘设置在分配器的壳体内,并且两个卷盘由一驱动装置联系起来,以便从供给卷盘拖拉条带供使用,并转动接收卷盘来缠绕用过的承载带。还有,当卷盘的旋转速度不同时,通常需要某些形式的离合装置。离合装置的需要进一步增加了制造成本,这是不利的,特别是由于大多数分配器倾向于在最初供给的条带已经用完之后被抛弃。因为,当最初制造和用过的基本上所有的条带被供给卷盘所承载,然而最后使用的供给卷盘是空的,并且所有的承载带缠绕在接收卷盘上,在分配器主体内各个卷盘需要相当的空间,该分配器主体也用作在使用过程中分配器的手柄。结果,如果分配器主体不能变大,那么在分配器内被供给的条带的长度被限制,并且作为一个结果,使得分配器使用起来麻烦且不方便。在分配器设计为具有细长的主体或手柄,以便它能够以与一个钢笔或者标识器被握在手中相似的方式被握住情况下,该缺点尤其突出。

发明内容考虑到上面的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减小手持式改正装置壳体的尺寸的技术。
因此,本发明总的构思是省略在贴覆头处改正涂层和背衬条带的公知的分离。由于在贴覆元件处没有从改正涂层分离的背衬条带,所以不需要背衬条带返回进入壳体内,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需要的第二缠绕卷盘能够被省略。
借助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可以获得本发明的目的。从属权利要求进一步发展了本发明的中心思想。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一表面上贴覆改正条带的手持式装置。该改正条带具有一贴覆面和一书写面。该装置包括一容纳改正条带存料的壳体。一贴覆元件从壳体中的一孔伸出,以便在该装置的操作过程中,将从存料供给的改正胶结层压在贴覆表面上。该改正条带全部贴覆到贴覆表面上,而没有任何条带返回进入壳体内。
该装置可以包括接近贴覆元件的切断/分离元件,一旦完成贴覆操作,该元件就将改正条带切断/分离。
当该装置被抬离贴覆表面时,切断/分离装置是起作用的;当该装置被压靠在贴覆表面时,切断/分离装置是不起作用的。
该切断/分离装置定位在贴覆表面上贴覆元件的接触区域的稍后位置。
贴覆元件和切断/分离装置相对彼此是可以移动的,以便它们能够呈现第一个不起作用的位置,在此它们彼此离开;也能够呈现第二工作位置,在此它们和夹在中间的改正条带彼此相互接触。
也提供了一种提前改正条带的机构,并且在该装置使用之前,将改正条带从切断/分离位置提前到贴覆元件的接触区域。
该条带提前机构可以由人工操作。
该贴覆元件可以是一滚轮。
在该装置的工作位置,滚轮的支撑轴可以沿着基本上垂直于贴覆面的方向弹性地移动。
在该装置的抬离状态下,滚轮能够偏压贴靠在切断/分离装置上。
改正条带能够绕着滚轮的部分圆周被引导。
滚轮的表面可以是这样的,即改正条带以可以释放的方式粘结在其上面。
至少滚轮的表面区域能够由橡胶或者类似的材料制造。
条带的背面可以是这样的,即其能够以可释放的方式粘在贴覆表面上。
改正条带的存料能够绕在供给卷盘上,并且能够在供给卷盘上施加一制动力,从而防止出现改正条带的松弛。
供给卷盘的轴承能够这样设计,即在供给卷盘上施加制动力。
供给卷盘能够设置在壳体的后面。
按照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手持装置的改正条带,其适于用在上述的装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带有第一和第二面的用于手持式改正装置的改正条带,该第一面是粘结剂贴覆面,另一面是书写面。
另外,一加强的中间层可以夹在贴覆层和书写层之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当结合附图阅读下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时,本发明进一步的好处、目的和特点将变得清楚。

图1a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整个剖面图,图1b示出了图1a的实施例的又一剖面图,图2a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部件图,处于该装置的抬离(off-lift)状态,图2b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部件图,其中改正装置被压靠在贴覆表面上,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改正条带的一实施例的夹层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a和图1b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从图1a中可以看出,一种手持式改正装置1借助贴覆元件来贴覆改正条带4,根据图1的实施例该贴覆元件为滚轮5。改正条带4的存料缠绕在供给卷盘3上,在装置1的钢笔形壳体2内供给卷盘是唯一的条带承载卷盘。供给卷盘3通过轴承15固定在由壳体2确定的舱室的后侧。条带4从供给卷盘3越过导向辊6被引导到贴覆滚轮5,该贴覆滚轮从装置1的壳体2的一孔14伸出。通过导向元件7,改正条带4的贴覆滚轮5偏转,从而改正条带4在到达接触区域P之前,环绕贴覆滚轮5的圆周的基本部分被引导。接触区域P被限定为这样的区域,即当装置1被使用者的手以人类工程学的方式握持时,比如以和贴覆表面成45o的角,贴覆滚轮5接触的贴覆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改正条带4的存料缠绕在供给卷盘3上。作为另一替换实施例,该存料可以以任一其他的方式提供,比如象在DE4217294.2中公开的那样,具有伸长的、挤压的供给卷盘。另外,例如,改正条带4的存料可以Z字形地折叠在壳体的后部。因此,根据本发明,甚至不需要在该装置的壳体内提供任一卷盘。由于任一卷盘的彻底省略的可能性,所以该装置的尺寸可以进一步减小。
图1c示出了这样的一个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改正条带4的存料31容纳在壳体2内的舱室30中。从图1c中可以看出,改正条带4的存料31以Z字形折叠,以致供给卷盘不再必要。通过制动辊29轻轻压靠在导向辊6上,可以将制动力施加到改正条带4上。
从图1a中它变得特别清楚,即装置1和条带4被设计成这样,即改正条带4能够通过贴覆滚轮5全部贴覆到贴覆表面上。应注意,在贴覆后,没有改正条带4返回进入装置1的壳体2内。在贴覆过程中也没有利用比如贴覆器滚轮5来进行将现有技术中的背衬条带从改正涂层上分离的操作。
如图1a中可以看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一手持装置1可以被制造为一定的形状和尺寸,比如为通用的标识笔。这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再缠绕卷盘可以被省略;第二个原因是由于这样的事实通过现有技术中背衬条带的消除,改正条带4的厚度可以被相当地减小,结果导致缠绕在供给卷盘3上的改正条带4的存料的一定长度的直径可以显著地减小。
从图1b中可以看出,装置1的壳体2实质上由两部分18、19构成,这两部分在组装过程中装配在一起。用于供给卷盘3的支撑轴15可以作为壳体2的一个部件19的一体部分。
参考标号28表示在贴覆滚轮5的区域内壳体的下边缘,该部分用虚线描绘。显然,只有贴覆滚轮5的一部分暴露到壳体2的外面,从而确定了接触区域P的界线。
替代图1a中画出的导向滚轮6的是如图1b中所示的具有辐板形式的导向元件13,它可以分别由壳体2的第一半18和第二半19的合适的伸出部分16和17来提供。在根据图1b的改进中,在其到达贴覆器滚轮5之前,改正条带4也绕着导向辐板13被引导。在图1b中,另外可以看见滚轮5的圆柱形轴11。
现在参考图2a和2b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贴覆器元件的零件。
如在这些图中可以看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切断/分离元件10。在现有技术中不需要这样的一个元件,因为现有技术的背衬条带被设定返回进入该装置的壳体内。
图2a示出了装置1的抬离位置,其中贴覆器滚轮5没有压靠在贴覆表面20上。
在图2a的改进中,改正条带4通过两个导向辊8、9被引导,以便跟随贴覆滚轮5的圆周至少达到一基本的度数。
在图2a示出的装置1的抬离位置中,贴覆滚轮5偏压靠在具有锋利的分离刃的切断/分离装置10上。改正条带4被紧压在切断/分离元件10的刃口26和贴覆滚轮5之间的切断区域C。
贴覆滚轮5的支撑轴11以及由此的贴覆滚轮5自己相对切断/分离装置10的切割刃26是可以弹性地移动的。
因此,当改正条带4在贴覆表面20上贴覆之后,装置1从表面20上抬起,贴覆滚轮5被弹簧偏压在切断/分离装置10的锋利刃口26上。改正条带4紧压在贴覆滚轮5和切断/分离装置10的锋利刃口26之间,以便其被固定并且在切断区域C内减弱相关的抗张强度。依靠弹簧的偏压力,改正条带4甚至可以在切断区域C内被切断。由于在区域C内的削弱和/或切割,改正条带将最有可能在装置1的抬离过程中在区域C被分离。
由于改正条带4被紧压在切断区域C,所以在其回转部分内没有作用在改正条带4上的任何张力的危险,从而没有改正条带4进一步断裂在壳体2内的危险。
应注意,切断区域的位置10位于接触区域P的稍后位置,其中在抬离装置1之前,贴覆滚轮5被立即压靠在贴覆表面20上。
由于在切断区域C和最后接触区域P之间的存在较小的距离,当抬离后重新使用装置1时,改正条带4将必须被略微提前。由于所述的距离,切断端的改正条带4必须从切断区域C提前到接触区域P。
根据图2的实施例,由于背面22可实现地粘结在滚轮5的圆周面21上,可以得到该实施例。例如,表面区域21或者整个滚轮5可以由橡胶或者类似材料制成。作为替换实施形式,或者另外地,改正条带4的背面22可以制成这样,即该面22可实现地粘结在滚轮5的表面上。
因此,当将装置1再压靠在贴覆表面20上并且沿着正确的方向轻轻移动装置1时,致使滚轮5将转动一预定的量,改正条带4的切断刃将从切断区域C提前到接触区域P,如在图2b中所示的那样。
由于滚轮5的轴11的弹簧偏压支撑,所以当将装置1压靠在贴覆表面20过度补偿弹簧偏压力时,条带4被释放在切断/分离元件10的切断刃26和滚轮5之间。在该操作位置,滚轮5的圆周21距离切断刃26一足够大的间隙,以便让粘结在滚轮圆周上的改正条带自由地通过。
当如图2b中所示再使用装置1时,在相应于从接触区域P到切断区域C的之间距离的预定长度上,改正条带4没有被贴覆到表面20上。一旦根据滚轮5的旋转,改正条带4的切断端已经到达接触区域P,作用在贴覆表面20上的改正条带4的贴覆过程立即开始。应注意,根据本发明的贴覆元件特殊构造,在接触区域P和切断区域C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得非常小。
为了避免在壳体内改正条带4的任何松弛,一制动力被施加在改正条带4的存料和/或供给卷盘3上。例如,这能够发生在供给卷盘3的轴承15内。因此,当在表面20上贴覆改正条带4时,在条带4上总有相当的张力。然而,施加在供给卷盘3上的制动力被设定为这样,即改正条带4的张力不能过大。
根据图2的结构具有固有的好处,即当抬起贴覆表面20上的装置1时,改正条带4能够在切断/分离装置10的切割刃26被自动地切断。因此,该装置1的使用者不必采取任何措施来切断改正条带4。从而使用者能够通过在表面20上的一选定位置抬起装置1,来自然地确定贴覆的条带12的末端。
如在抬离位置,装置1的非工作状态,滚轮5被弹簧偏压靠在切断/分离装置10的切割刃26上,改正条带4被自动地保护起来,从而防止当装置1不使用时,改正条带被无意地放在壳体2的外面。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的另一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贴覆元件是一反射镜状的元件26。根据该实施例,贴覆元件26不是可旋转的贴覆器,设置一机构24来提前切断的改正条带,并且当再使用该装置时,将改正条带从切断区域C提前到接触区域P。根据图3的实施例,具有条带提前机构24,借助激活机构25其可以被手动操作。因此,在重新使用装置1之前,使用者必须操作激活机构25,从而将切断带的边缘从切断区域C提前到反射镜状贴覆条带26的接触区域P。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没有任何背衬条带从通过贴覆器元件作用的改正涂层上分离。根据本发明,改正条带4(见图4)具有两面,第一面22是书写面,另一面23是可固定地粘结到贴覆表面上的表面。通过书写面22或者粘结面23自身可以保证改正条带4的抗张强度。作为一替换实施方式,如图4中所示,一加强的中间层26可以插入书写层22和粘结层23之间。
参考标号列表1、改正装置2、壳体3、供给卷盘4、改正条带5、贴覆器元件(滚轮)6、支撑滚轮7、条带引导元件8、压辊9、压辊10、切断元件11、滚轮5的可弹性移动的轴12、贴覆的条带13、导向辐板14、壳体2上的孔
15、供给卷盘3的支撑轴16、第一配合的辐板部分17、第二配合的辐板部分18、壳体2的第一半19、壳体2的第二半20、贴覆表面21、滚轮5的表面22、条带4的背面23、条带4的贴覆面24、条带提前机构25、手动激活机构26、加强的中间层27、元件10的锋利刃口28、壳体的下边缘29、制动辊30、舱室31、改正条带4的存料P、贴覆元件的接触区域C、切断/分离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装置,用于将带有贴覆面(23)和书写面(22)的改正条带(4)贴覆于一表面上,该装置(1)包括容纳改正条带(4)的存料(3)的壳体,以及从在壳体(2)中的一孔(14)伸出的贴覆元件(5),以便在该装置(1)的操作期间,将从存料(3)供给的改正条带(4)压在贴覆表面(2)上,其特征在于,改正条带(4)完全贴覆在贴覆表面(20)上,而没有返回进入壳体(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邻近贴覆元件(5)的切断/分离元件(10),一旦完成贴覆操作,该切断/分离元件就将改正条带(4)切断/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装置被抬离贴覆表面(20)时,切断/分离装置(10)是起作用的;当该装置(1)被压靠在贴覆表面(20)时,切断/分离装置是不工作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断/分离装置(10)定位在贴覆表面(20)上贴覆元件(5)的接触区域(P)的稍后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贴覆元件(5)和切断/分离装置(10),从第一不起作用的位置和从第二工作位置,相对彼此是可以移动的,在第一不起作用的位置它们彼此离开,在第二工作位置它们和夹在中间的改正条带(4)彼此相互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机构(24)在该装置(1)被使用之前,用于将切断的改正条带末端(4)从切断/分离位置(C)提前到贴覆元件(5)的接触区域(P)。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条带提前机构(24)由人工(25)操作。
8.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贴覆元件可以是一滚轮(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装置(1)的工作位置,滚轮(5)的支撑轴(11)可沿着基本上垂直于贴覆面(20)的方向弹性地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装置(1)的抬离状态下,该滚轮(5)被偏压贴靠在切断/分离装置(1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改正条带(4)绕着滚轮(5)的一部分圆周被引导(8,9)。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滚轮(5)的表面(21)是这样的,即该改正条带(4)以可以释放的方式粘结在其上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滚轮(5)的表面区域由橡胶或者类似橡胶的材料制造。
14.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条带(4)的背面(22)是这样的,即其以可释放的方式粘在贴覆元件(5)上。
15.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制动力施加到改正条带(4)的供料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改正条带(4)的供料缠绕在卷盘(3)上,并且卷盘(3)的轴承(15)这样设计,即在卷盘(3)上施加一制动力。
17.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改正条带,其特征在于,卷盘(3)设置在壳体(2)的后面。
18.用于手持式改正装置的改正条带,其特征在于,其适于用在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所述的装置中。
19.用于手持式改正装置的改正条带,其特征在于,其一面(23)是粘结剂贴覆面,另一面是书写面(22)。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改正条带,其特征在于,一加强的中间层(26)夹在贴覆层(23)和书写层(22)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用来将改正条带(4)贴覆于贴覆表面(20)上的手持装置,其仅有用于改正条带(4)的一供给卷盘(3)。一可以是滚轮的贴覆器元件(5)将改正条带(4)完全贴覆在贴覆表面(20)上,没有背衬条带或者类似物返回重新缠绕进入壳体内。因此,可以省略第二再缠绕卷盘。邻近贴覆元件(5)设置一切断/分离元件(10),当抬起贴覆表面(20)上的装置(1)时,用来将改正条带(4)切断或者分离。
文档编号B43L19/00GK1406197SQ01805534
公开日2003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25日
发明者让-安蒂德·布弗雷斯 申请人:Bic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Bic学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