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平移动器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328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平移动器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平移动器,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增加输入电压以驱动诸如显示设备之类的电子装备的电平移动器。
背景技术
在将产生用于驱动像素的电信号的驱动器与多晶薄膜晶体管平板显示器集成的情况下,需要提供高电压用于所述驱动器的高速操作和稳定操作,因为所述驱动器的薄膜晶体管具有高阈值电压和低场效应迁移率。
平板显示器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场发射显示设备(FED)、有机物发光显示设备(OLED)和等离子体显示设备(PDP)。通常,有源面板显示设备包括设置成矩阵形式的像素,并且通过根据给定的图像信息控制每一个像素的亮度来显示图像。
所述平板显示器的驱动器从信号控制器接收控制信号和电源电压,并且产生栅极信号(gate signal)和数据信号。将所述栅极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二者提供给每一个像素。使用电平移动器将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电源电压改变到输入电压的电平。优选地,所述电平移动器低功耗高速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包括电平移动器的显示设备可以包括第一放大器,用于对第一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以产生第一已放大输入信号;第一输入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已放大输入信号来提供第二输入信号;以及第一输出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来向第一输出端子提供第一电源电压。
所述第一放大器还包括第一电容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第一晶体管,包括用于接收第二输入电压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相连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晶体管是二极管连接的晶体管,并且是n型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可以用p型晶体管来实现。
所述电平移动器还可以包括第二放大器,用于对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以产生第二已放大输入信号;第二输入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已放大输入信号来提供所述第一输入信号;以及第二输出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向第二输出端子提供所述第一电源电压。
所述第二放大器还包括第二电容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第二晶体管,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输入电压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相连的第二端。
所述电平移动器还可以包括第一输出缓冲器,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相连,用于产生第一输出;以及第二输出缓冲器,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相连,用于产生第二输出。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电平移动器可以包括第一放大器,具有第一节点,并且对第一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第二放大器,具有第二节点,并且对第二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第一输入缓冲器,接收所述第一输入电压,并且向第六节点提供第三输入电压;第二输入缓冲器,接收所述第二输入电压,并且向第五节点提供第四输入电压;第一输出晶体管,与所述第一输入缓冲器相连,并且响应于所述第四输入电压将第一电源电压传送到所述第一输入缓冲器;第二输出晶体管,与所述第二输入缓冲器相连,并且响应于所述第四输入电压将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传送到所述第二输入缓冲器;第一输出缓冲器,与所述第六节点相连,并且向第一输出端子传送所述第三输入电压作为第一输出信号;以及第二输出缓冲器,与所述第五节点相连,并且向第二输出端子传送所述第四输入电压作为第二输出信号。所述第一放大器可以包括第一放大晶体管,接收第二电源电压,并且向所述第一节点传送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并且产生第一输入电压,并且第二放大器可以包括第二放大晶体管,接收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并且向所述第二节点传送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器,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并且产生第二输入电压。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器的每一个均包括串联的第一输入晶体管和第二输入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分别由所述第一输入电压和第二输入电压共同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晶体管可以是p型晶体管。所述第二输入信号是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的反相信号。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方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的像素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号控制器的电平移动器的电路。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控制器的电平移动器的另一个电路。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3和图4的电平移动器的信号波形。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信号控制器的电平移动器的电路。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信号控制器的电平移动器的另一个电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加全面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实现为许多不同形式,并且不应该解释为局限于这里阐述的所述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该公开将是详细和完整的,并且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完全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以将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进行放大。
这里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仅是示范性的,并且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方框图,以及图2是根据本发明所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的像素的等效电路图。
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组件300、栅极驱动器400、数据驱动器500、灰度电压发生器800和信号控制器600,其中,所述栅极驱动器400和数据驱动器500与所述液晶面板组件300相连,并且所述数据驱动器500与所述灰度电压发生器800相连。所述信号控制器600控制所述液晶面板组件300、所述栅极驱动器400、所述数据驱动器500、所述灰度电压发生器800和所述信号控制器600的全部。
所述液晶面板组件300包括由按照矩阵形式的信号线(G1-Gn、D1-Dm)连接的像素。如图2所示,所示液晶面板组件300包括插入到彼此相对的下部衬底100和上部衬底200之间的液晶层3。
所述信号线(G1-Gn、D1-Dm)包括传送栅极信号(也称作注入信号)的栅极线(G1-Gn)和传送数据电压的数据线(D1-Dm)。将所述栅极线(G1-Gn)沿行方向设置,每一条栅极线实质平行。将所述数据线(D1-Dm)沿列方向设置,每一条数据线实质平行,如图1所示。
每一个像素PX,例如所述像素PX包括与第i条栅极线(i=1,2,...,n)以及第j条数据线(j=1,2,...,n)相连的开关元件Q、液晶电容器Clc和存储电容器Cst。
所述开关元件(Q)是在所述下部衬底100上形成的薄膜晶体管,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中,控制端子与所述栅极线Gi相连,输入端子与所述数据线Di相连,以及输出端子与所述液晶电容器Clc和所述存储电容器Cst两者相连。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多晶硅或无定形硅。
所述液晶电容器Clc包括两个电极,所述下部衬底100中的像素电极191和所述上部衬底200中的公共电极270,并且所述液晶层3作为所述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介质。所述像素电极191与所述开关元件Q相连,并且所述公共电极270在上部衬底2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并且接收公共电压Vcom。可以将所述公共电极270形成在所述下部衬底100上,其中所述公共电极270可以形成为条形。
所述存储电容器Cst使用位于所述下部衬底100上存储电容器信号(未示出)和像素电极191之间的绝缘体来形成。所述存储电容器信号可以接收诸如公共电压Vcom之类的预定电压。所述存储电容器Cst可以用与另一条栅极线重叠的绝缘体来形成。
存在几种方法在液晶显示器的屏幕上显示颜色。例如,每一个像素PX连续地显示其自身的三原色之一(空间划分方法),或每一个像素PX在预定时间内交替地显示其自身的原色(时间划分方法),使得通过混合红色、绿色和蓝色将所需颜色显示在所述屏幕上。图2示出了像素PX,包括面向所述像素电极191的滤色器230,并且在所述上部衬底200上显示其自身的原色。可以将其用于空间划分方法。可以将所述滤色器230形成于所述下部衬底100上所述像素电极191上方或下方。
将对光进行偏振的至少一个起偏器(未示出)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组件300的外表面上。
参考图1,所述灰度电压发生器800产生两组灰度电压(或基准电压组),用于将其施加到所述像素PX上。根据所述公共电压Vcom,一组具有正电压,并且另一组具有负电压。
栅极驱动器400与所述液晶面板组件300中的栅极线G1-Gn相连,并且向所述栅极线(G1-Gn)施加栅极导通电压Von和栅极截止电压Voff作为栅极信号。
数据驱动器500与所述液晶面板组件300中的数据线(D1-Dm)相连,从所述灰度电压发生器800中选择灰度电压,并且随后将其施加到所述数据线(D1-Dm)作为数据电压。
信号控制器600控制所述栅极驱动器400和所述数据驱动器500。所述信号控制器600包括电平移动器650,通过转换所述输入信号的所述电压电平来产生输出信号。
可以将所述栅极驱动器400、数据驱动器500、信号控制器600和灰度电压发生器800可以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组件300上。所述液晶面板组件300包括栅极信号G1-Gn、数据信号D1-Dm和薄膜晶体管开关元件Q。此外,可以按照集成电路的形式或按照附加到柔性印刷电路膜上的带载封装(TCP)(未示出)形式,将所述栅极驱动器400、数据驱动器500、信号控制器600和灰度电压发生器800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组件300上。可以将印刷电路板(未示出)用于附加所述驱动器。
可以将所述栅极驱动器400、数据驱动器500、信号控制器600和灰度电压发生器800制造为单个芯片。可以将所述栅极驱动器400、数据驱动器500、信号控制器600和灰度电压发生器800之一形成在所述芯片外部。
参考图3至图7,更加详细地解释所述电平移动器650。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控制器中的电平移动器的一种电路,以及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控制器中的电平移动器的另一种电路。
在图3中,所述电平移动器650包括一对放大器651、652,一对输入晶体管Q3、Q4,一对输出晶体管Q5、Q6,以及一对缓冲器B1、B2。接收第二电源电压VDD2的所述第一放大器651包括第一电容器C1和第一晶体管Q1。响应于第一输入信号CLK,对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输出电压进行放大。将所述已放大的输出电压提供给第三晶体管Q3。
接收所述电源电压VDD2的所述第二放大器652包括第二电容器C2和第二晶体管Q2。响应于第二输入信号CLKB,对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输出电压进行放大。将所述已放大的输出电压提供给第三晶体管Q4。所述第一输入信号CLK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CLKB两者可以均相反相位。
所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Q1和Q2是n型晶体管。每一个晶体管均包括控制端子、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控制端子和输入端子与第二电源电压VDD2相连,并且所述输出端子与第一节点n1或第二节点n2相连。将所述第一电容器C1形成于所述第一节点n1和所述第一输入信号CLK之间,以及将所述第二电容器C2形成于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CLKB之间。将第三晶体管Q3和第六晶体管Q6串联在所述第二输入信号CLKB和第一电源电压VDD1之间。将第四晶体管Q4和第六晶体管Q5串联在所述第一输入信号CLK和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DD1之间。
第三和第四晶体管Q3和Q4是n型晶体管。每一个晶体管均包括控制端子、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在第三晶体管Q3中,所述控制端子与第一节点n1相连,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CLKB相连,以及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第六晶体管Q6相连。在第四晶体管Q4中,所述控制端子与第二节点n2相连,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CLK相连,以及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五晶体管Q5相连。所述第五和第六晶体管Q5和Q6是p型晶体管。每一个晶体管均包括控制端子、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第三节点n3与第六晶体管Q6的所述控制端子以及第五晶体管Q5的所述输出端子相连。所述第四节点n4与第五晶体管Q5的所述控制端子和第六晶体管Q6的所述输出端子相连。每一个晶体管Q5、Q6的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DD1相连。
缓冲器B1和B2分别与第三节点n3和第四节点n4相连,并且产生电平移动器650的输出信号。尽管将缓冲器B1和B2用于稳定第一和第二输出信号OUT、OUTB,可以在没有缓冲器B1和B2的情形下使用所述电平移动器650。
在图4中,接收第二电源电压VDD2的所述第三放大器653包括第七晶体管Q7和第一电容器C1。接收所述第二电源电压VDD2的第四放大器654包括第八晶体管Q8和第二电容器C2。每一个晶体管均是p型晶体管,并且包括输入端子、控制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晶体管Q7的输出端子与第一节点n1相连,以及所述晶体管Q8的所述输出端子与第二节点n2相连。
因为图4的全部图片除了第三放大器653和第四放大器654之外具有与图3相同的结构,将不会详细地描述图4的其他图。
如图3和图5所示,所示电平移动器650的操作解释如下。
第一输入信号CLK是交替地具有高电压3V和低电压0V的时钟信号,并且第二输入信号CLKB是所述第一输入信号CLK的反相时钟信号。假设第一电源电压VDD1是5V,第二电源电压VDD2是3V,以及晶体管Q1或Q2的阈值电压是1V。所述阈值电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因为晶体管Q1的阈值电压是1V,所述第一放大器651的二极管连接的晶体管Q1向第一节点n1提供2V。
在第一时间段期间,所述第一输入信号CLK从0V变成3V,因此所述第二输入信号CLKB相反地从3V变成0V。因此,所述第一节点n1的电压根据具有3V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CLK改变直到5V。然后,晶体管Q3导通,并且基于具有0V的所述第二输入信号CLKB向第四节点n4传输0V。因此,晶体管Q5导通,并且向第三节点n3传输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DD1。
类似地,因为晶体管Q2的所述阈值电压是1V,所述第一放大器652的二极管连接的晶体管Q2向第二节点n2提供2V。
当所述第一输入信号CLK变成3V,并且所述第二输入信号CLKB变成0V时,所述第二放大器652的所述第二节点n2具有前面的电压电平2V。此外,因为第三节点n3具有5V并且第一输入信号CLK具有3V,所述晶体管Q4具有负的栅极-源极电压Vgs。那么,所述晶体管Q4截止。因此,第三节点n3保持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DD1相同的5V,并且晶体管Q6截止。因此,所述第四节点n4的电压稳定地保持0V。
结果,缓冲器B1和B2分别向栅极驱动器400或数据驱动器500提供5V和0V作为第一和第二输出信号OUT、OUTB。所述电平移动器形成于所述信号控制器600中,并且产生诸如输出信号OUT和OUTB之类的稳定电压。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T2期间,与第一时间段T1的操作相比,所述第一放大器651和所述第二放大器652相反地操作,因此所述第一输出信号OUT是0V,并且所述第二输出信号OUTB是5V。
通过使用输入信号CLK和CLKB,当从所述电平移动器650的放大器651和652提供的输入电压增加时,每一个晶体管Q3、Q4的电阻变低,使得可以实现高速操作。当所述晶体管Q3和Q4截止时,因为基于栅极-源极电压Vgs的负电压而在栅极和源极之间不存在泄漏电流,减小了电流消耗。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信号控制器中的电平移动器的另一个电路。
在图6中,电平移动器650分别对称地包括一对放大器651、652,一对晶体管Q3、Q4,一对晶体管Q9、Q10,一对晶体管Q5和Q6,以及一对缓冲器B1、B2。第一放大器651包括晶体管Q1和电容器C1。第二放大器652包括晶体管Q2和电容器C2。因为所述第一和第二放大器651和652具有与图3相同的结构,没有示出针对所述第一和第二放大器的详细描述。参考图6,晶体管Q3、晶体管Q9和晶体管Q6串联在第二输入信号CLKB和第一电源电压VDD1之间。类似地,晶体管Q4、晶体管Q10和晶体管Q5串联在第一输入信号CLK和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DD1之间。
所述晶体管Q3是n型晶体管,并且包括与第一节点n1相连的控制端子、与第二时钟信号CLKB相连的输入端子和与第六节点n6相连的输出端子。所述晶体管Q4也是n型晶体管,并且包括与第二节点n2相连的控制端子、与第一时钟信号CLK相连的输入端子和与第五节点n5相连的输出端子。
所述晶体管Q9是p型晶体管,并且包括与第一节点n1相连的控制端子、与所述输出晶体管Q6相连的输入端子和与第六节点n6相连的输出端子。所述晶体管Q10是p型晶体管,并且包括与第二节点n2相连的控制端子、与所述晶体管Q5相连的输入端子和与第五节点n5相连的输出端子。
所述晶体管Q6是p型晶体管,并且包括与第五节点n5相连的控制端子、与第一电源电压VDD1相连的输入端子和与晶体管Q9相连的输出端子。所述晶体管Q5是p型晶体管,并且包括与第六节点n6相连的控制端子、与第二电源电压VDD2相连的输入端子和晶体管Q10相连的输出端子。
晶体管Q3和Q9的所述控制端子共同地与第一节点n1相连。晶体管Q10和Q4的所述控制端子也共同地与第二节点n2相连。所述晶体管Q3和Q4的每一个漏极均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CLKB和第一输入信号CLK相连。所述晶体管Q9和Q3的所述源极分别与所述晶体管Q5和Q6相连。所述第六节点n6共同地与晶体管Q3的所述源极和晶体管Q9的所述漏极相连。所述第五节点n5共同地与晶体管Q4的所述源极和晶体管Q10的所述漏极相连。
缓冲器B1和B2分别于第五节点n5和第六节点n6相连。
参考图5、图6,所述电平移动器650的操作如下。假设第一电源电压VDD1是7V,并且其他部分的电压水平与图3所示相同。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T1期间,电容器C1存储从第一放大器651的二极管连接的晶体管提供的2V。当所述第一输入信号CLK上升到3V并且所述第二输入信号CLKB下降到0V时,将电容器C1从2V充电到5V。结果,基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CLKB,晶体管Q3导通并且所述第六节点n6的电平变为0V。
此外,晶体管Q5导通,并且向晶体管Q10的输入端子提供7V的第一电源电压VDD1。
在第二放大器652中,当第一输入信号CLK变成3V并且第二输入信号CLKB变成0V时,所述第二节点n2保持从二极管连接的晶体管Q2传送的电平即前面的电压2V。因此,晶体管Q10和晶体管Q4中的每一个栅极-源极电压Vgs变为-5V。因此,晶体管Q10导通,并且晶体管Q4截止。最后,将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DD1通过所述晶体管Q5和晶体管Q10传送到第五节点n5,直到7V。
然后,晶体管Q6截止,因为晶体管Q9没有流过电流,将第六节点n6稳定为从输入晶体管Q3作为所述第二输入信号CLKB传送的0V。
尽管在操作开始时晶体管Q6没有截止,使得所述晶体管Q6向晶体管Q9提供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DD1,但所述第五节点n5稳定为从晶体管Q3提供的0V。所述原因在于因为晶体管Q3和Q9的栅极-源极电压Vgs分别是5V和-2V,与晶体管Q3相比,晶体管Q9在所述沟道层中具有较弱的反型(inversion)。
缓冲器B1向栅极驱动器400和数据驱动器500传送第五节点n5的7V作为第一输出信号OUT。缓冲器B2向栅极驱动器400和数据驱动器500传送第六节点n6的0V作为第二输出信号OUTB。
在第二时间段T2期间,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相反,所述第一输出信号OUT变为0V并且所述第二输出信号OUTB变为7V。如上所述,为了增加输出信号OUT、OUTB的电平,应该增加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DD1,并且应该将晶体管Q9放置在输入晶体管Q3和输出晶体管Q6之间。
在图7中,除了没有第三放大器653和第四放大器654之外全部图片与图6相同。
所述放大器653、654的操作在图4中类似地进行了解释,所以这些放大器的操作将不再详细解释。
根据液晶显示器的操作,信号控制器600接收输入视频信号(R,G,G)和输入控制信号,其中所述输入控制信号基于外部图像控制器(未示出)来控制其显示。输入视频信号(R,G,B)包含每一个像素PX的亮度信息,并且所述亮度信息包括灰度,例如1024(=210)、256(=28)或64(=26)个灰度。输入控制信号的示例是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主时钟MCLK和数据使能信号DE。
在信号控制器600向液晶显示面板300上施加输入视频信号R、G和B、并且产生栅极控制信号CONT1和数据控制信号CONT2之后,其向栅极控制器400提供栅极控制信号CONT1,并且向数据驱动器500提供数据控制信号CONT2和图像数据DATA。
栅极控制信号CONT1包括通知操作开始的开始信号STV,和控制栅极导通电压Von的输出周期的至少一个时钟信号。栅极控制信号CONT1可以包括限制栅极导通电压Von的持续时间的输出使能信号OE。
数据控制信号CONT2包括水平同步开始信号STH、加载信号LOAD和数据时钟信号HCLK。其中,所述水平同步开始信号STH表示像素PX的数据视频信号DAT开始传输,并且加载信号LOAD和数据时钟信号HCLK两者表示模拟数据电压施加到数据线D1~Dm。所述数据控制信号CONT2还可以包括反相信号RVS,用于针对公共电压Vcom反转模拟数据电压的极性。
根据信号控制器600的所述数据控制信号CONT2,数据驱动器500接收用于一行像素的数字视频信号DAT,并且针对每一个数据视频信号DAT选择灰度电压。因此,在将数据视频信号DAT转换为模拟数据电压之后,将其施加到数据线D1~Dm。
栅极驱动器400通过响应信号控制器600的栅极控制信号CONT1施加栅极导通电压Von,将与栅极线G1~Gn相连的开关元件Q导通。
将施加到像素PX的数据电压存储在液晶电容器Clc中,作为所述数据电压和公共电压Vcom之间的电压差。根据所述像素电压的值,有差别地排列液晶分子。因此,通过液晶层3的偏振光根据液晶分子的排列而变化。所述偏振光的变化表现为光透过率的变化。通过这种变化,每一个像素PX均显示其具有视频信号DAT的灰度的辉度。
重复地操作上述过程的一个水平周期。将上述一个水平周期描述为“1H”,并且上述“1H”具有与水平同步信号Hsync和数据使能信号DE的一个时间段相同的时间段。通过向全部栅极线G1~Gn连续地施加栅极导通电压Von、并且向全部像素PX施加数据电压,将一帧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
如果一帧结束并且下一帧开始,控制施加到每一个像素PX上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以便响应施加到数据驱动器500的反相信号RVS具有前一帧的相反极性。将其称作帧反转。
根据反转信号RVS的特征,可以改变施加到一条数据线或一个像素上的电压极性,这是线(行或列)反转或点反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上述电平移动器650应用于包括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和液晶显示器之类的其他平板显示器或电子装备。
根据本发明,因为增加了栅极-源极电压Vgs,可以高速地操作上述电平移动器。这是通过使用输入信号来升高所述输入电压实现的。
尽管已经使用特定术语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这种描述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平移动器,包括第一放大器,用于对第一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以产生第一已放大输入信号;第一输入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已放大输入信号来提供第二输入信号;以及第一输出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来向第一输出端子提供第一电源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第一放大器还包括第一电容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第一晶体管,包括用于接收第二输入电压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相连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是二极管连接的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二极管连接的晶体管是n型晶体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二极管连接的晶体管是p型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移动器,所述电平移动器还包括第二放大器,用于对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以产生第二已放大输入信号;第二输入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已放大输入信号来提供所述第一输入信号;以及第二输出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向第二输出端子提供所述第一电源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第二放大器还包括第二电容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第二晶体管,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输入电压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相连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平移动器,所述电平移动器还包括第一输出缓冲器,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相连,用于产生第一输出;第二输出缓冲器,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相连,用于产生第二输出。
9.一种电平移动器,包括第一放大器,具有第一节点,并且对第一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第二放大器,具有第二节点,并且对第二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第一输入缓冲器,接收所述第一输入电压,并且向第六节点提供第三输入电压;第二输入缓冲器,接收所述第二输入电压,并且向第五节点提供第四输入电压;第一输出晶体管,与所述第一输入缓冲器相连,并且响应于所述第四输入电压,将第一电源电压传送到所述第一输入缓冲器;第二输出晶体管,与所述第二输入缓冲器相连,并且响应于所述第四输入电压,将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传送到所述第二输入缓冲器;第一输出缓冲器,与所述第六节点相连,并且向第一输出端子传送所述第三输入电压作为第一输出信号;以及第二输出缓冲器,与所述第五节点相连,并且向第二输出端子传送所述第四输入电压作为第二输出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第一放大器还包括第一放大晶体管,接收第二电源电压,并且向所述第一节点传送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以及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并且产生第一输入电压;以及其中,第二放大器还包括第二放大晶体管,接收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并且向所述第二节点传送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以及第二电容器,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并且产生第二输入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器的每一个均包括串联的第一输入晶体管和第二输入晶体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输入晶体管是p型晶体管,并且所述第二输入晶体管是n型晶体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第二输入晶体管的每一个均接收反相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缓冲器和第二输入缓冲器的所述第一输入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分别由所述第一输入电压和第二输入电压共同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晶体管是p型晶体管。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第二输入信号是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的反相信号。
17.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多个像素,与栅极线和数据线相连;栅极驱动器,用于向所述栅极线提供栅极信号;数据驱动器,用于向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以及包括电平移动器的信号发生器,用于驱动所述栅极驱动器,其中,所述电平移动器还包括第一放大器,用于对第一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以产生第一已放大输入信号;第一输入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已放大输入信号来提供第二输入信号;以及第一输出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来向第一输出端子提供第一电源电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第一放大器还包括第一电容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第一晶体管,包括用于接收第二输入电压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相连的第二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平移动器,还包括第二放大器,用于对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以产生第二已放大输入信号;第二输入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已放大输入信号来提供所述第一输入信号;以及第二输出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向第二输出端子提供所述第一电源电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平移动器,其中,所述第二放大器还包括第二电容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输入信号;以及第二晶体管,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输入电压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相连的第二端。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电平移动器,具有放大器,对第二电源电压进行放大,并且产生比所述预定信号高的输入电压;输入缓冲器,基于所述放大器的输入电压,选择性地传送输入信号;以及输出晶体管,基于所述输入缓冲器的所述输入信号,向输出端子提供第一电源电压。当所述放大器的所述晶体管导通时,所述输入缓冲器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差根据所述输入电压的增加而增加,使得可以高速操作。此外,当所述放大器的所述晶体管截止时,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差变为负,从而因为不存在泄漏电流而可以减少能耗。
文档编号G09G3/36GK101075032SQ20071010416
公开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9日
发明者朴基灿, 李相旼, 禹斗馨, 詹志锋, 朴圣日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