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导电性能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6623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物体导电性能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体导电性能检测器,属于教学教具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目前,教师在讲授导体和绝缘体这门课时,为了鉴别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 体,往往是将电池、小灯泡和开关组成串联电路来演示,但对高阻抗导体就无 法判定了。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体导电性能检测器,不仅能通过听声音来 判定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而且还能通过声音的大小来判定导体的导电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路由电阻、发光二极管、振荡线圈、 喇叭、三极管、电容组成,其特征是电阻、发光二极管、振荡线圈初级和喇 叭串联后,电阻的一端通过开关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喇叭的一端接三极管的集 电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电阻和电容并联后的一端接三极管 的基极,另一端和检测端相连,振荡线圈次级的一端接喇叭,另一端和检测端 相连。将电路原件根据电路原理图的连接关系焊接在线路板上,且置于合适的 外壳中,外壳表面合适位置放有发光二极管、开关和插孔,检测棒可用万用表 使用的表棒。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灵敏度 高,趣味性强,造价低廉。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示意图。图中 K.开关 E.直流电源 R"电阻 R2.电阻 G,.发光二极管 G2.三极管 C.电容 L.喇叭 M.振荡线圈 A.检测端 B.外壳 D.声孔 F.插孔 H.检测捧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电路由电阻(R,、 R》、发光二极管(GJ、振荡线圈(M)、喇叭 (L)、三极管(G2)、电容(C)组成,其特征是电阻(R,)、发光二极管(G,)、 振荡线圈(M)初级和喇叭(L)串联后,电阻(RJ的一端通过开关(K)接直 流电源(E)的正极,喇叭(L)的一端接三极管(G2)的集电极,三极管(G2) 的发射极接直流电源(E)的负极,电阻(R2)和电容(C)并联后的一端接三极 管(G2)的基极,另一端和检测端(A)相连,振荡线圈(M)次级的一端接喇叭 (L),另一端和检测端(A)相连。在图2中,外壳(B)表面合适位置放有发光二极管(GJ、开关(K)和插 孔(F),外壳(B)内传声孔(D)位置放置喇叭(L),使用时,检测棒(H)的 一端插入插孔(F)中。
权利要求1.一种物体导电性能检测器,电路由电阻(R1、R2)、发光二极管(G1)、振荡线圈(M)、喇叭(L)、三极管(G2)、电容(C)组成,其特征是电阻(R1)、发光二极管(G1)、振荡线圈(M)初级和喇叭(L)串联后,电阻(R1)的一端通过开关(K)接直流电源(E)的正极,喇叭(L)的一端接三极管(G2)的集电极,三极管(G2)的发射极接直流电源(E)的负极,电阻(R2)和电容(C)并联后的一端接三极管(G2)的基极,另一端和检测端(A)相连,振荡线圈(M)次级的一端接喇叭(L),另一端和检测端(A)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体导电性能检测器,属于教学教具技术领域。它不仅能通过听声音来判定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而且还能通过声音的大小来判定导体的导电性能。其特征是电阻、发光二极管、振荡线圈初级和喇叭串联后,电阻的一端通过开关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喇叭的一端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电阻和电容并联后的一端接三极管的基极,另一端和检测端相连,振荡线圈次级的一端接喇叭,另一端和检测端相连。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趣味性强,造价低廉。
文档编号G09B23/18GK201111757SQ20072019363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0日
发明者潘友华 申请人:潘友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