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块以及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40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装块以及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有LED、其它发光元件的组装块以及使用了该组装块的显示 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5-32649号公报中示出了一种发光装置,通过以规定的发光定时 使配置于壁面等上的多个发光源点亮熄灭来进行装饰发光,该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体,其将发光元件容纳在灯箱内而成;安装底座,其能够在板状部件的一个面上安装多 个上述发光体,并且能够将另一个面固定于壁面等;以及控制器,其将与上述发光体有关的 点亮熄灭信息存储到存储装置,根据上述点亮熄灭信息向发光体发送点亮熄灭控制信号, 其中,在上述安装底座上,以固定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保持上述发光体的卡合部,从而 能够将发光体以适当间隔安装拆卸自如地安装于上述卡合部。在日本特开平10-108985号公报中示出了一种组装块,其实现构成组装式玩具所 需的多个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该组装块的特征在于,具备功能表达单元,其用于表达 该组装块的功能;控制单元,其控制该功能表达单元;以及通信单元,其用于与其它组装块 之间进行通信。在日本特表2005-510007 (国际公开W02002/098182)号公报中示出了一种照明系 统,其具备LED照明系统,其适于通过第一数据端口接收数据流,根据该数据流的至少第 一部分产生至少一个照明条件,并通过第二数据端口传递上述数据流的至少第二部分;以 及壳体,其适于保持上述LED照明系统,将第一和第二数据端口与具备电导体的数据连接 部电性地相关联,该电导体包括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电绝缘的第二侧的至少一个不连续 部,其中,上述壳体适于将第一数据端口与不连续部的第一侧电性地相关联,并且将第二数 据端口与不连续部的第二侧电性地相关联。期望一种能够配合可进行展示的空间、壁面形状等来以自由的形状进行发光的 系统。并且,期望能够对构成这种系统的发光单位分别适当地进行控制。如日本特表 2005-510007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使用与至少一个LED光源和至少另一个能够进行控制 的设备结合的、能够独立指定地址的控制器是一个解决方法。在日本特开平10-108985号 公报中公开了以下内容各组装块使用在网络上定义的网络变量来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 日本特开2005-32649号公报中记载有以下内容通过将多个发光体以固定间隔固定保持 于安装底座上,来对各个发光体进行定位。为了指定地址或使用网络变量来识别各个发光体,需要事先对各个发光体设定地 址或设定网络变量。并且,如果不将被设定了规定的地址或网络变量的发光体设置于规定 的位置,则无法得到所期望的效果。关于在规定排列的安装底座上安装多个发光体的方法, 仅能将发光体配置于安装底座上所准备的范围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配合空间、壁面形状等、并且以自由的形状进行发光的系统。例如,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将在某空间内暂时组装的显示单元分解 并在其它空间内重新组装的系统。其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重新组装时电连接不可 知的情形,即使重新组装也易于独立地控制各个发光元件的系统。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组装块,具有发光元件;控制单元,其包括对从发光元 件输出的光进行控制的功能;以及壳体,其至少保持这些发光元件和控制单元。壳体至少一 部分具有透光性,包括设置于第一侧和第二侧的机械接口用以将该壳体与外部以机械的方 式连结。控制单元具有如下的第一功能当通过与壳体的第一侧的机械接口相关联的第一 电接口接收到第一数据集以及第一命令时,将所接收到的第一数据集保存到缓冲器中,通 过与第二侧的机械接口相关联的第二电接口将缓冲器所保存的已保存的第一数据集与第 一命令一起输出,其中,上述第一数据集包含对从发光元件输出的光的颜色进行控制的数 据,上述第一命令包含第一数据集的传输指示。控制单元还具有如下的第二功能当通过第 一电接口接收到包含锁存指示的第二命令时,将已保存的第一数据集设定为该控制单元对 发光元件进行控制用的下一个数据集,并且通过第二电接口输出第二命令。在该组装块中,第一功能不是将通过第一电接口接收到的第一数据集作为数据流 直接传输到第二电接口。代之,第一功能发送已保存到数据缓冲器中的第一数据集。即,该 组装块的控制单元将传输过程中的第一数据集暂时保存在自身所管理的数据缓冲器中。并 且,控制单元首先通过第二电接口输出所接收到的第一命令,之后输出已保存的第一数据 集。因而,在该组装块中,能够超前于串行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集、或者不被串行传输过程中 的数据集干扰地从第二电接口接着输出通过第一电接口接收到的第一命令。因此,在包括以共用的串行传递电路进行了电连接的多个组装块的系统中,在传输 数据集和命令时,并非单纯的FIFO,而能够超前于传输过程中的第一数据集、或者不被传输 过程中的第一数据集阻止传输地从第二电接口接着传输命令。因而,在通过与第一数据集相 同的电接口提供(传递)指示锁存的第二命令时,第二功能能够先于第一数据集地传输第二 命令。因此,在多个组装块和/或多个控制单元被串行连接的系统中,通过在适当的定时提供 指示锁存的第二命令,能够对各个控制单元将所期望的第一数据集设定为下一个数据集。因而,即使不对各个组装块或控制单元附加网络地址等用于确定这些各个组装块 或控制单元的识别信息,也能够使所期望的第一数据集到达所期望的组装块的控制单元并 使其锁存。例如,利用多个组装块来组装显示单元,能够不对各个组装块进行地址的分配而 将用于显示所期望的图像的数据传输到各个组装块。期望控制单元还具备如下的第三功 能当通过第一电接口接收到指示对发光元件的点亮控制进行切换的第三命令时,控制发 光元件使其成为基于下一个数据集的点亮状态。第三功能还包括通过第二电接口输出第三 命令。能够使用与传输第一数据集的电接口共用的电接口发送点亮用的第三命令,并能够 使各个组装块以所期望的条件(颜色、亮度等)点亮或发光。期望控制单元还具有如下的第四功能当通过第一电接口接收到包含第二数据集 的传输指示的第四命令时,通过第二电接口输出第四命令以及接在第四命令之后通过第一 电接口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集,其中,第二数据集包含表示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 机械接口中的连结关系的信息。第四功能还包括接在所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集之后,通过第二电接口输出该组装块的第二数据集。在通过串行的传输电路连接多个组装块时、或者、在利用多个组装块形成串行的 传输电路时,能够使用串行的传输电路来发送表示机械连结关系的第二数据集。在利用 多个组装块形成显示单元时,能够通过第二数据集来收集并分析这些多个组装块的连结关 系。通过根据分析连结关系所得到的信息(连结再现数据)来发送第一数据集和第一命 令、以及第二命令,即使不预先对各个组装块附加地址,也能够对规定的组装块设置用于在 显示单元中显示图像的数据集和命令。因而,该组装块适于形成能够配合空间、壁面形状等、并且以自由的形状进行发光 的显示单元。该组装块还适于易于将在某空间内暂时组装的显示单元分解并在其它空间内 重新组装的系统。并且,该组装块能够抑制重新组装显示单元时电连接不可知的问题。由 于不需要预先对组装块设定网络地址,因此在重新组装显示单元时也能够灵活应对。期望组装块还具有信号线(回流线),该信号线(回流线)通过第一电接口直接输 出(返回、回流)通过第二电接口接收到的数据。对于包括多个组装块的串行传输电路、或 者由多个组装块形成的串行传输电路,能够从传输电路的一端提供数据集和命令,通过使 用回流线,能够从传输电路的另一端回收数据集。第一侧和第二侧的机械接口优选是如下的机械连结单元能够分别与不同的其它 组装块的壳体的机械接口连结,并且能够改变其它组装块的壳体与该组装块的壳体的连结 方向。仅用多个组装块就能组装显示单元。并且,机械连结单元优选是用于以至少两个方 向的自由度进行连结的连结单元。能够改变由多个组装块组装的显示单元的立体形状。并且,期望各个组装块具有电连接单元,当将机械连结单元与其它组装块的机械 连结单元连结时,该电连接单元与其它组装块的电连接单元电连接。当机械连结单元之间 连结时,第一电接口和/或第二电接口能够通过电连接单元与其它组装块所包含的控制单 元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的电接口)电连接。仅利用多个组装块组装显示单 元就能够使这些多个组装块电连接。典型的机械连结单元和电连接单元的配置如下。将机械连结单元设置于各自的组 装块的壳体上,使其以其它组装块的壳体的一部分与该组装块的壳体的一部分重叠的状态 (在壳体之间)进行机械连结。将电连接单元设置于各自的组装块的壳体上,使其与重叠于 该组装块而连接的其它组装块的电连接单元相连接。由此,能够对重叠的组装块进行机械 连接,还能够使这些组装块所包含的控制单元电(信号)连接,从而这些控制单元能够进行
通{曰。壳体的典型形状如下以能够相互排列或堆叠的规定的立体形状为单位,包括一 个该单位立体形状或接合多个该单位立体形状的外形形状。在壳体包括接合多个单位立体 形状的外形形状的情况下,优选除了将第一侧的机械接口和第二侧的机械接口设置于壳体 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以外,或者代之将第一侧的机械接口和第二侧的机械接口设置于互不相 同的单位立体形状部分。不仅在壳体的上下方向,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也能 够连结其它组装块。组装块也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元件。特别是在壳体包括第一单位立体形状部分和第二单位立体形状部分的情况下,期望具有如下的发光系统,该发光系统包括配置于第一单 位立体形状部分的第一发光元件和配置于第二单位立体形状部分的第二发光元件、以及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控制单元。通过一个组装块能够显示多 点、典型的是显示两个点。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第一和第二控制单元在包括印刷电路板等的 发光系统内进行连接。因而,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接口通过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一侧的上 述机械接口相关联,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接口通过第二控制单元与第二侧的机械接口相 关联。
期望发光系统包括信号线(回流线),该信号线(回流线)通过第一控制单元的第 一电接口输出(返回、回流)通过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接口接收的信号。该回流线也可 以是将对应于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接口的电连接单元与对应于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电 接口的电连接单元直接连接的信号线。期望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内部壁部,该内部壁部配置于第一单位立体形状部分与第 二单位立体形状部分之间。能够利用内部壁部光学分离这些单位立体形状,从而能够防止 产生颜色混合(串扰)。在壳体包括三个以上单位立体形状的情况下,期望在能够光学分隔 各个单位立体形状的位置设置内部壁部(隔壁)。期望电连接单元包括第一端子群,其被配置为电连接关系不根据机械连结单元 的连结方向、即壳体之间的连结方向而改变;以及第二端子群,其被配置为电连接关系根据 机械连结单元的连结方向而改变,控制单元包括根据第二端子群的电连接关系生成第二数 据集的功能,该第二数据集包含表示连结方向的信息。通过第一端子群,即使机械连接方向 改变,也能够可靠地得到数据集、命令以及点亮用的电源提供。另外,根据来自第二端子群 的信息,能够自动获取机械连结关系。第二端子群的典型类型如下电连接单元的一个第二 端子群包括提供不同电位的多个基准端子,电连接单元的另一个上述第二端子群包括多个 识别端子,该多个识别端子与多个基准端子的连接根据连结方向而改变。第一端子群包括通信用的端子以及用于提供使发光元件发光的电力的电力提供 端子。期望第一端子群和第二端子群被配置为在具备纵长方向的形状的区域中进行连接, 在第一端子群包括多个电力提供端子的组合的情况下,多个电力提供端子在纵长方向上分 散配置。由于壳体、机械连结单元以及电连接单元的机械变形等原因而存在纵长方向的一 部分电连接不充分的可能性。通过将多个电力提供端子分散在纵长方向上,即使一部分电 连接不充分,也能够抑制电力提供被切断,或负荷过于集中到一部分电力提供端子而损伤 电力提供端子的情况。本发明的其它方式之一是一种具有多个上述的组装块的显示系统。显示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发光组,该发光组包括通过机械接口与相邻的其它组装块相连接的多个组装块。 在该至少一个发光组中,多个组装块通过第一电接口和第二电接口在电性上也与其它组装 块相连接。显示单元还具有控制装置(显示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如下的发送功能 向构成至少一个发光组的一端的组装块分别发送第一数据集、第一命令以及第二命令。期望控制装置包括以下的功能获取功能,从一个或多个发光组分别获取表示连 结关系的信息;以及生成功能,对表示连结关系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生成连结再现数据,该连 结再现数据表示一个或多个发光组所分别包含的多个组装块的连结状况。发送功能根据连 结再现数据,对一个或多个发光组的各个发光组发送与各个发光组所包含的组装块分别对 应的第一数据集。典型的表示连结关系的信息包括各个组装块的种类的信息以及表示各个 组装块和与其相邻的其它组装块之间的连结方向的信息。
期望在发送功能(发送功能单元)对各个发光组发送含有第二数据集的请求的第四命令之后,获取功能(获取功能单元)在接收第四命令之后,按照一个或多个发光组各自 所包含的组装块的顺序接收一个或多个发光组各自所包含的各个组装块的第二数据集,其 中,上述第二数据集包含表示连结关系的信息。期望生成功能(生成功能单元)按照接收 到第二数据集的顺序生成连结再现数据。发送功能根据连结再现数据对用于在该显示系统 中进行显示的多个第一数据集进行重新排列并发送到一个或多个发光组的各个发光组中。本发明的另外不同的方式之一是一种包括多个上述组装块的显示单元的控制装 置。控制装置包括以下功能发送功能,向构成一个或多个发光组各自的一端的组装块发送 第一数据集、第一命令以及第二命令;获取功能,从一个或多个发光组分别获取表示连结关 系的信息;以及生成功能,对表示连结关系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生成连结再现数据,该连结再 现数据表示一个或多个发光组所分别包含的多个组装块的连结状况,发送功能根据连结再 现数据,对一个或多个发光组的各个发光组发送与各个发光组所包含的组装块分别对应的 第一数据集。本发明的另外不同的其它方式之一是一种对具有多个上述组装块的显示系统进 行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的发送步骤向构成一个或多个发光组的各自的一端的组 装块发送第一数据集、第一命令以及第二命令。优选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1.获取步骤,从一个或多个发光组分别获取表示连结关系的信息。2.生成步骤,对表示连结关系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生成连结再现数据,该连结再现 数据表示一个或多个发光组各自所包含的多个组装块的连结状况。发送步骤包括根据连结再现数据,对一个或多个发光组的各个发光组发送与各个 发光组所包含的组装块分别对应的第一数据集。获取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对各个发光组发送包含第二数据集的请求的第四命令, 该第二数据集包含表示连结关系的信息;以及之后,在接收第四命令之后,按照各个发光组 所包含的组装块的顺序接收各个发光组所包含的各个组装块的第二数据集。生成步骤包括 按照接收第二数据集的顺序生成连结再现数据。发送步骤还包括根据连结再现数据对用于在该显示系统中进行显示的多个第一 数据集进行重新排列并发送到上述各个发光组。本发明的另外不同的其它方式之一是一种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具有多个上述组装 块的显示单元的控制装置(显示控制装置)而发挥功能的程序(程序制品)。在将程序安 装到计算机中时实现的控制装置包括如下的发送功能向构成发光组的一端的组装块分别 发送上述第一数据集、第一命令以及第二命令。期望通过程序而被安装到计算机中的控制装置包括以下的功能获取功能,从一 个或多个发光组分别获取表示连结关系的信息;以及生成功能,对表示连结关系的信息进 行分析并生成表示多个组装块的连结状况的连结再现数据。发送功能根据连结再现数据, 对一个或多个发光组的各个发光组发送与各个发光组所包含的组装块分别对应的第一数 据集。优选为在发送功能对各个发光组发送含有第二数据集的请求的第四命令之后,获取 功能在接收第四命令之后,按照上述各个发光组所包含的组装块的顺序接收各个发光组所 包含的各个组装块的第二数据集,其中,上述第二数据集包含表示连结关系的信息,生成功能按照接收到第二数据集的顺序生成连结再现数据,发送功能根据连结再现数据对用于在该显示系统中进行显示的多个第一数据集进行重新排列并发送到各个发光组。典型的程序(程序制品)如下能够安装到个人计算机上来作为显示控制装置而使用,能够记录在CD-ROM等适当的记录介质上来提供。另外,能够使用因特网等计算机网 络来流通该程序(程序制品)。


图1是表示包括由组装块组装的显示单元的显示系统的概要的图。图2的㈧是单个大小的组装块的透视侧面图,图2的⑶是两个大小的组装块的透视侧面图,图2的(C)是与图2的⑶不同的两个大小的组装块的透视侧面图。图3的(A)是包括启动连接器和输入用印刷电路板的单个大小的组装块的透视侧面图,图3的(B)是包括终端盖的单个大小的组装块的透视侧面图。图4是表示单个大小的组装块的壳体构造的分解图。图5是表示单个大小的组装块中的凸型连接器的配置的图。图6是表示单个大小的组装块中的凹型连接器的配置的图。图7的㈧是表示两个标准块以90度进行连结的状态的图,图7的⑶是表示两个标准块以180度进行连结的状态的图,图7的(C)是表示两个标准块以270度进行连结 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包括由组装块组装的不同的显示单元的显示系统的概要的图。图9是表示图8的平板状的显示单元中的多个组装块(点模块)的电连接的图。图10是表示图1的塔形状的显示单元中的多个组装块(点模块)的电连接的图。图11是双组装块所搭载的发光系统(主印刷电路板)的框图。图12是表示组装块的连结方向与两位的方向检测位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图13是表示组装块的种类与DIP开关的设定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图14是表示控制单元(点控制IC)所实现的功能的框图。图15是表示命令代码和附加数据的表格。图16是表示配置文件数据的数据结构的图。图17是表示控制单元(点控制IC)的通信方式(通信协议)的时序图。图18的(A)示出由组装块组装的显示单元的不同例,图18的(B)示出其电连接,图18的(C)示出数据的传输路径串行通信环。图19是表示由显示控制装置连续执行初始化处理、熄灭处理以及点亮处理的情形的时序图。图20是表示由显示控制装置发送连结状况询问命令时的通信数据的流动的时序图。图21是表示显示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22是表示利用显示控制装置的获取功能和生成功能进行的显示单元的立体形状再现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23是表示由组装块组装的显示单元的点显示(组装块的配置)向假想三维空间的映射结果例的图。
图24是对显示单元的结构进行再现显示的例。图25是表示利用显示控制装置的发送功能来对显示单元的显示进行控制的处理 的流程的流程图。图26是表示重新排列显示数据而生成的发送数据列的一例的图。图27是表示一次显示数据发送中的通信处理的流程的时序图。图28是表示连接器的变形例(压接连接器)的图。图29是表示凸型连接器的不同排列的图。图30是表示凹型连接器的不同排列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来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 的显示系统(发光装置)1的立体图。显示系统1具有显示单元(发光体)2,其组合多个 点模块而形成为四方塔形状;以及作为控制器(控制装置)的计算机终端3,其向该显示单 元2提供电力,并且控制该显示单元2的显示输出(发光)。显示单元2与计算机终端3通 过扁平线缆4进行连接。扁平线缆4具有电源线,其用于从计算机终端3向显示单元2提 供电力;以及通信线,其在计算机终端3与显示单元2之间传输通信数据。作为控制装置而发挥功能的计算机终端(个人计算机)3由显示设备11、输入设备 12以及PC (个人计算机)主体13构成,通过执行所安装的程序13p来作为显示单元2的控 制装置发挥功能。PC主体13具备公知的硬件资源。并且,该PC主体13具有作为外部电源 的电源电路14,利用由该电源电路14生成的规定电压向显示单元2提供电力。此外,作为 向显示单元2提供电力、或控制显示单元2的发光的控制器,除了计算机终端3以外,例如 也可以是显示系统专用的控制器等。显示单元2组合各种组装块20而成,该各种组装块20作为至少一个点模块而发 挥功能。此外,如后所述,点模块是指具有至少一个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 管)元件(发光元件的一种)51,根据所接收的亮度数据等来独自控制该LED元件51的发 光。即,点模块是显示单元2中的发光控制单位(图像显示控制单位)。图2和图3是表示能够在显示单元2中使用的各种组装块(发光单元)20的几个 例子的透视侧面图。图2的㈧是作为一个点模块而发挥功能的单个块21。图2的⑶是 作为两个点模块而发挥功能的标准块22。图2的(C)是作为两个点模块而发挥功能的斜 上块23。图3的(A)是以一个点模块为基本构造、能够连接上述扁平线缆4的单个输入块 24。图3的(B)是以一个点模块为基本构造、将通信数据返回到计算机终端3的单个终端 块25。此外,虽未进行图示,但是组装块20除此以外还有以标准块22为基本构造、能够连 接扁平线缆4的标准输入块和以标准块22为基本构造、将通信数据返回到计算机终端3的 标准终端块等。图4是表示作为一个点模块而发挥功能的单个大小的组装块20的壳体30构造的 分解图。图2的(A)的单个块21、图3的(A)的单个输入块24以及图3的(B)的单个终端 块25是单个大小的组装块20。此外,用后述的两个大小的组装块20也能够形成输入块、终端块。单个大小的组装块20具有通用的单主体31。该单主体31具有立方体形状的外形,具有从单主体31的上表面贯通到下表面的截面为四边形的贯通孔。因此,单主体31为 由四个侧面部形成的框架构造。并且。图2的㈧的单个块21的壳体30具有凸裙板32、该单主体31以及凹裙板 33。凸裙板32配设于单主体31的上侧,凹裙板33配设于单主体31的下侧。此外,在单个 块21中,通过将凸裙板32和凹裙板33的四角与单主体31 —起螺纹固定来使它们与单主 体31 —体化。各组装块20的凸裙板32能够与其它组装块20的凹裙板33嵌合。由此,各 组装块20与任何种类的组装块20都能够连结。即,凸裙板32和凹裙板33是为了使该壳 体30与外部进行机械连结而设置于第一侧和第二侧的机械接口。确定这些机械接口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与下面说明的电信号的输入侧(第一电接 口)和输出侧(第二电接口)分别相关联。第一机械接口与第一电接口之间的关联包括 第一机械接口和第一电接口一起(同时)直接或间接地接通/断开与其它电接口的连接。 另外,第一机械接口与第一电接口之间的关联包括直接或者通过其它控制单元或电路与 电连接器和/或光学连接器连接,该电连接器和/或光学连接器与第一机械接口一起被连 接或分离。第二机械接口和第二电接口之间的关联也相同。另外,机械接口使用于实现伴 随电信号的输入和/或输出的机械连结。并且,本例中所示出的凸裙板32和凹裙板33可 以与电信号的输入侧和输出侧中的任一个相关联,下面的例中示出的与信号的输入输出的 关联为例示。在单个块21中,凸裙板32被设置于壳体30的上方,凹裙板33被设置于壳体 30的下方,从而能够在上下连结其它组装块20。并且,凸裙板32和凹裙板33基于立方体形状,能够以四个方向的自由度进行嵌 合。即,凸裙板32和凹裙板33是如下的机械连结单元的一例能够分别与不同的其它组装 块20的壳体30的凹裙板33和凸裙板32连结,而它们的连结方向、即其它的不同组装块20 的壳体30与该组装块20的壳体30的连结方向是分别可变的。其结果,能够自由组合多种 组装块20来形成立体的形状。如图4所示,凸裙板32具有与单主体31的外形相同尺寸的四边形的大致板状部 32a、以及从该大致板状部32a的上表面突出的凸部32b。另外,凸部32b的内侧具有孔32c, 该孔32c在上述配设状态下与单主体31的贯通孔连通。凹裙板33具有与单主体31的外形相同尺寸的四边形的大致板状部33a、以及形成 于该大致板状部33a的下表面的凹部33b。凹部33b与凸裙板32的凸部32b嵌合。另外, 凹部33b的内侧具有孔33c,该孔33c在上述配置状态下与单主体31的贯通孔连通。相对于以上的图2的㈧的单个块21,图3的㈧的单个输入块24的壳体30由 凸裙板32、单主体31、凹裙板33以及输入盖34构成。输入盖34配设于凹裙板33的下侧。 通过将凸裙板32、凹裙板33以及输入盖34的四角与单主体31 —起螺纹固定,来使它们与 单主体31 —体化。如图4的右下所示,输入盖34具有与凸裙板32大致相同的形状和构造。并且,输 入盖34内配设有输入用印刷电路板35。输入用印刷电路板35的一个端部贯通开设于输入 盖34的侧面的孔而向输入盖34之外突出。另外,在输入用印刷电路板35中,在凹部34a 内配设有两个凹型连接器36,在该凹部34a外配设有扁平线缆4用的连接器37。此外,该 两个凹型连接器36以与后述的副印刷电路板42的两个凹型连接器54相同的配置进行排 列,在输入盖34与单主体31 —体化的状态下,与后述的主印刷电路板41的凸型连接器53相连接。另外,图3的(B)的单个终端块25的壳体30由终端盖38、凸裙板32、单主体31以及凹裙板33构成。终端盖38被配设于凸裙板32的上侧。通过将终端盖38、凸裙板32 以及凹裙板33的四角与单主体31 —起螺纹固定,来使它们与单主体31 —体化。如图4的右上所示,终端盖38具有与凹裙板33大致相同的形状和构造。并且,终 端盖38内配设有终端用印刷电路板39。终端用印刷电路板39中配设有四个凸型连接器 40。此外,该四个凸型连接器40以与后述的主印刷电路板41的四个凸型连接器53相同的 配置进行排列,在终端盖38与单主体31 —体化的状态下,与后述的副印刷电路板42的凹 型连接器54相连接。另外,作为这些组装块20的壳体30而使用的单主体31、凸裙板32、凹裙板33、输 入盖34、终端盖38、后述的双主体55等由半透明的塑料材料形成。典型的是,壳体30由透 光性的乳白色的塑料部件形成。因此,作为一个或较多点模块而发挥功能的组装块20使配 设于其内部的LED元件51的发出光大致在整个面并且大致均勻地透射。即,组装块20基 于LED元件51的发出光,按每个点模块进行立体发光。另外,在单个大小的组装块20的壳体30内配设有单个大小的主印刷电路板41以 及单个大小的副印刷电路板42。该主印刷电路板41与副印刷电路板42通过四根引线43 进行电连接。该四根引线43作为后述的VCC线72的一部分、后述的接地线71的一部分、 后述的串行通信线73的一部分、后述的回流线74的一部分而被使用。在主印刷电路板41的上表面安装有LED元件51、点控制IC(Integrated Circuit 集成电路)52等,在下表面安装有四个凸型连接器53。主印刷电路板41被配设于单主体31 的下侧。此外,点控制IC 52是控制LED元件51的发光的控制手段(控制单元、点控制单 元)。即,主印刷电路板41是包括发光元件51以及控制单元(点控制IC) 52的发光系统, 被保持于透光性的壳体30中,其中,上述控制单元(点控制IC)52包括对从发光元件51输 出的光进行控制的功能。并且,在设置有凸裙板32的壳体30的上方通过副印刷电路板42而配置有凹型连 接器54,在设置有凹裙板33的壳体30的下方配置有凸型连接器53,这些凸型连接器53和 凹型连接器54与点控制IC 52的电接口 79a和79b电连接。因而,凸型连接器53和凹型 连接器54是电连接单元。在该组装块20中,作为机械连结单元的凸裙板32是中空的,在其中露出有凹型连 接器54。另外,作为机械连结单元的凹裙板33也是中空的,以纳入凸裙板32,露出有凸型 连接器53。因此,当该组装块20与其它组装块20通过凸裙板32和凹裙板33而机械连结 (连接)时,也通过凸型连接器53和凹型连接器54而电连接。即,成为如下的构造当作 为机械连结单元的凸裙板32和凹裙板33相连结时,作为电连接单元的凸型连接器53和凹 型连接器54也自动(自主)地电连接。在其它类型的组装块20中也相同。图5是表示单个大小的组装块20中的四个凸型连接器53的配置的说明图。图5 实际上是单个块21的仰视图。四个凸型连接器53沿着方框形状的单主体31的各侧面、以 相对于单主体31的中心大致点对称的位置关系进行配设。在副印刷电路板42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凹型连接器54。副印刷电路板42被配设 于单主体31的上侧。
图6是表示单个大小的组装块20中的两个凹型连接器54的配置的说明图。图6 实际上是单个块21的俯视图。两个凹型连接器54沿方框形状的单主体31的相向的一对 侧面、以相对于单主体31的中心大致点对称的位置关系进行配设。相对于以上具备单位立体形状的壳体30的单个大小的组装块20,图2的(B)和 (C)中例示的两个大小的组装块20具有将两个单主体31 —体化而得到的通用的双主体55 的壳体30。即,两个大小的组装块20的双主体55具有一个方向较长的长方体的框架形状, 具有第一单位立体形状部分和第二单位立体形状部分。另外,两个立方体之间形成有内部 壁部56,该内部壁部56与单主体31的侧部相比,具有其两倍的厚度。该内部壁部56介于 两个立方体之间,由此一个立方体(点模块)中的LED元件51的发出光难以透射到另一个 立方体(点模块)内。即,立方体(点模块)之间在双主体55的内部是光学分离的。因此, 一体化后的两个立方体(点模块)之间难以产生颜色混合,各立方体(点模块)能够根据 各自的控制颜色来以各自的明亮度进行发光。例如,能够防止发光较暗的立方体(点模块) 由于一体化的其它立方体(点模块)的光而变得明亮。在具有具备三个以上单位立体形状 部分的壳体30的组装块20中也相同。图2的(B)的标准块22的壳体30包括该双主体55、凸裙板32、凹裙板33以及两 个罩57。罩57用于封闭双主体55的贯通孔,防止灰尘等进入壳体30内。在图2的(B)的 标准块22中,凸裙板32和凹裙板33被并列配设于双主体55的下侧。另外,两个罩57被 并列配设于双主体55的上侧。S卩,在壳体30具有接合多个单位立体形状的外形形状的情 况下,优选为将作为第一侧机械接口的凸裙板32和作为第二侧机械接口的凹裙板33配置 为上下不同,并且,和/或代之而将凸裙板32和凹裙板33设置于互不相同的单位立体形状 部分。不仅是在某个组装块20的壳体30的上下方向,还能够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前后 方向)连结其它组装块20。此外,也可以将两个罩57 —体化。另外,在标准块22的壳体30内配设有两个大小的主印刷电路板58。标准块22用 的主印刷电路板58被配设于双主体55的下侧。在该标准块22用的主印刷电路板58的表 面上,按每个点模块(立方体)安装有LED元件51和点控制IC 52,从而基于主印刷电路板 58来构成发光系统。另外,标准块22用的主印刷电路板58的背面配设有四个凸型连接器 53和两个凹型连接器54。四个凸型连接器53被配设于凹裙板33内,两个凹型连接器54 被配设于凸裙板32内。S卩,标准组装块22的壳体30包括一个点模块(第一单位立体形状部分)和另一 个点模块(第二单位立体形状部分)。作为组装块22的发光系统的主印刷电路板58为两 个大小,包括配置于一个点模块的一个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51和配置于另一个点模 块的另一个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51、以及第一发光元件51的第一控制单元(点控制 IC)52和第二发光元件51的第二控制单元(点控制IC)52。并且,这两个点控制IC 52在 主印刷电路板58上相连接。 因而,在多点的组装块22中,第二控制单元52的第一电接口与主印刷电路板58 上的第一控制单元52相连接,通过第一控制单元52与作为第一侧机械接口(机械连结单 元)的凸裙板32或凹裙板33相关联。另外,第一控制单元52的第二电接口也与主印刷电 路板58上的第二控制单元52相连接,通过第二控制单元52与作为第二侧机械接口(机械 连结单元)的凹裙板33或凸裙板32相关联。
图2的(C)的斜上块23的壳体30包括双主体55、凸裙板32、凹裙板33以及两个 罩57。凸裙板32和一个罩57被并列配设于双主体55的上侧。凹裙板33与剩下的罩57 被并列配设于双主体55的下侧。另外,凸裙板32与凹裙板33被配设为与各自的贯通孔重 叠。因而,在斜上块23中,凸裙板32位于凹裙板33的斜上方。另外,在斜上块23的壳体30内配设有两个大小的主印刷电路板58以及安装有两 个凹形连接器54的单个大小的副印刷电路板42。斜上块23用的主印刷电路板58被配设 于双主体55的下侧。副印刷电路板42被配设于双主体55上侧的凸裙板32内。在斜上块23用的主印刷电路板58的表面,按照每个点模块安装LED元件51和点 控制IC 52。另外,在斜上块23用的主印刷电路板58的背面配设四个凸型连接器53。四 个凸型连接器53被配设于凹裙板33内。图2和图3所示的多种组装块20具有以上的结构。各组装块20的凸裙板32能够 与其它组装块20的凹裙板33嵌合。由此,各组装块20与任何种类的组装块20都能够连 结。另外,凸裙板32和凹裙板33基于立方体形状能够以四个方向的自由度进行嵌合。其 结果,能够自由组合多种组装块20来形成立体的形状。图7是说明两个标准块22的连结方向的自由度的图。两个标准块22的连结方向 存在三个方向的自由度。图7的(A)是表示以纵长方向互成90度的方向连结了两个标准 块22的状态的图。在该连结状态下,图中下侧的标准块22的两个凹型连接器54与图中上 侧的标准块22的排列于其短边方向的两个凸型连接器53电连接。以图中下侧的标准块22 为基准以90度的方向连结图中上侧的标准块22。图7的(B)是表示以纵长方向互为一条直线状的方向连结了两个标准块22的状 态的图。在该连结状态下,图中下侧的标准块22的两个凹型连接器54与图中上侧的标准 块22中的排列于纵长方向的两个凸型连接器53电连接。以图中下侧的标准块22为基准 以180度的方向连结图中上侧的标准块22。图7的(C)是表示以纵长方向互成与图7的㈧相反的90度的方向连结了两个 标准块22的状态的图。在该连结状态下,图中下侧的标准块22的两个凹型连接器54与图 中上侧的标准块22中的排列于短边方向的两个凸型连接器53电连接。以图中下侧的标准 块22为基准以270度的方向连结图中上侧的标准块22。如以上的连结例,图2和图3所示的多种组装块20能够在实现凸型连接器53与 凹型连接器54之间的电连接的同时,以基本上四个方向的自由度与其它组装块20进行连 结。例如,只要具有直线和90度方向至少两个方向的自由度,就能够利用组装块20来组装 立体的显示单元2。从这些图7的(A) (C)可知,在组装块20中,作为机械连结单元的凸 裙板32和凹裙板33在各自的组装块20的壳体上被设置为以相邻(在本例中为在上下方 向相邻)的其它组装块20的壳体30的一部分与该组装块20的壳体30的一部分相重叠的 状态对壳体30之间进行机械连结。因而,作为电连接单元的凸型连接器53和凹型连接器 54也在各自的组装块20的壳体30上被设置为能够与重叠于该组装块20而连接的相邻的 其它组装块20可通信地进行连接。因此,通过将图2和图3所示的组装块20进行组合,能够如图1所示那样形成四 方塔形状的显示单元(发光体)2。另外,在该塔形状的显示单元2中,能够对所有点模块进 行电连接。另外,能够将图1的塔形状的显示单元2分解,使用在该塔形状的显示单元2中使用过的多个组装块20来形成其它立体形状的显示单元2。用户仅将组装块20相互嵌合 就能够形成所期望的立体形状的显示单元2。用户不需要对组装块进行螺纹固定。显示单 元2的组装作业和分解作业较为简单。图8是表示具有平板形状的显示单元2的显示系统1的立体图。图9是省略壳体 30、以作为发光系统的主印刷电路板58为中心来示出图8的显示单元2中的多个组装块 20(点模块)的电连接的内部连接图。如图8和图9所示,通过组合一个单个输入块24、两个单个块21、一个单个终端块 25以及八个标准块22来形成该平板的显示单元2。因此,能够使用在图1的塔形状的显示 单元2中使用过的组装块20等来形成该图8的平板形状的显示单元2。此外,单个输入块24被使用于图中右端的最下级,两个单个块21被使用于从图中 左端起的第二级和第三级,单个终端块25被使用于图中右端的最上级。另外,最下级的两 个标准块22和下数第三级的两个标准块22以凹裙板33和凸裙板32为上侧的方向来使用, 与各自的上级的组装块20相连结。通过以这种堆叠两级的构造为基本的组装构造,多个组 装块20形成为平板形状,并且在该形状中所有点模块相互电连接。图10是省略壳体30、以主印刷电路板58为中心来示出图1所示的塔形状的显示单元2中的多个组装块20 (点模块)的电连接的内部连接图。使用十三个标准块22、一个 斜上块33 (下数第三级)、一个标准输入块(最下级)以及一个标准终端块(最上级)来构 成图1的塔形状的显示单元2。在构成图1的塔形状的情况下,例如将四个标准块22排列 成方框形状地构成各级。另外,从下数奇数级的标准块22以凹裙板33和凸裙板32为上侧 的方向来使用,与各自的上级的组装块20相连结。通过以这种堆叠为基本的组装构造,多 个组装块20形成为塔形状,并且在该形状中相互电连接。图11是表示图2的⑶的标准块22所搭载的主印刷电路板(发光系统)58的电 连接的布线图。在作为两个点模块而发挥功能的标准块22的主印刷电路板58的表侧上搭 载有两个LED元件51、两个点控制IC 52、两个三端子调节器59以及两个DIP开关60。各 点控制IC 52具备数据输入端子79a、数据输出端子79b、向LED元件51输出发光信号的信 号输出端子78、与DIP开关60连接的连接端子77以及方向检测端子76。另外,标准块22 的主印刷电路板58的背面侧设置有输入连接器(第一连接部)61,其配置有作为电连接 单元一种类型的多个凸型连接器53 ;以及输出连接器(第二连接部)62,其配置有作为电连 接单元另一种类型的多个凹型连接器54。组装配置有多个凸型连接器53的输入连接器61和配置有多个凹型连接器54的 输出连接器62,使它们从作为机械接口(机械连结单元)的凹裙板33和凸裙板32的内部 向外露出。如图2的(B)所示,在标准块22中,在印刷电路板58上设置有输入连接器61 和输出连接器62,将印刷电路板58安装在壳体30上,使得输入连接器61和输出连接器62 从壳体30的上下某一个方向的凹裙板33和凸裙板32的内部向外露出。如图2的(C)所 示,在斜上块23中,输入连接器61和输出连接器62中的一个被设置于主印刷电路板58,另 一个被设置于副印刷电路板42。并且,主印刷电路板58和副印刷电路板42被安装在壳体 30上,使得输入连接器61和输出连接器62被分开到壳体30的上下并从凹裙板33和凸裙 板32的内部向外露出。图11的右侧的点控制IC (第一控制单元)52的数据输入端子(第一电接口)79a通过印刷电路板58的通信电路(串行通信线)73与输入连接器61相连接。图11的左侧 的点控制IC (第二控制单元)52的数据输出端子(第二电接口)79b通过印刷电路板58的 通信电路(串行通信线)73与输出连接器62相连接。另外,图11的右侧的点控制IC(第 一控制单元)52的数据输出端子(第二电接口)79b与左侧的点控制IC (第二控制单元)52 的数据输出端子(第一电接口)79a通过印刷电路板58的通信电路(串行通信线)73相连 接。因而,对于一个LED元件51,在印刷电路板58上搭载有一个点控制IC 52、一个三端子 调节器59、一个DIP开关60作为其控制要素。并且,各点控制IC 52通过与作为第一侧机 械接口的凹裙板33相关联的数据输入端子(第一电接口)79a接收数据,并通过与作为第 二侧机械接口的凸裙板32相关联的数据输出端子(第二电接口)79b输出数据。LED元件51具有能够通过相互不同的控制(例如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脉宽调制)控制)进行发光的红色发光体、绿色发光体以及蓝色发光体,能够以全色进行发 光。此外。LED元件51也可以是能够以例如红色、蓝色等单一颜色进行发光的元件。输入连接器61由四个凸型连接器53构成,由所连接的其它组装块20的输出连接 器62提供电力,从所连接的其它组装块20的输出连接器62接收通信数据。凸型连接器53 具有十个作为连接端子的管脚63。输出连接器62由两个凹型连接器54构成,向所连接的 其它组装块20的输入连接器61提供电力、发送通信数据。另外,凹型连接器54具有十个 作为连接端子的管脚插入孔64。各凹型连接器54能够与各凸型连接器53电连接。此外,在这些凸型连接器53和凹型连接器54中,十个管脚63或者十个管脚插入 孔64被排列成两列,每列排列五个。在下面的说明中,在相互区别各连接器中的多个管脚 63或多个管脚插入孔64的情况下,使用在图11中在各连接器的周围记载的1 10的编 号(实际上在图中仅图示了 “1”、“5”、“6”和“10”)来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 在相互区别输入连接器61的四个凸型连接器53、输出连接器62的两个凹型连接器54的情 况下,使用图11的姿势中的上下左右进行区别。即,输入连接器61由上凸型连接器53、下 凸型连接器53、左凸型连接器53以及右凸型连接器53构成。另外,输出连接器62由左凹 型连接器54以及右凹型连接器54构成。另外,在相互区别标准块22内的两个点控制IC 52、两个LED元件51、两个三端子调节器59、两个DIP开关60等的情况下,对图11中的输 入连接器61侧的上述部件附加“输入侧的”或“第一”的文字,对图11中的输出连接器62 侧的上述部件附加“输出侧的”或“第二”的文字。配置于输入连接器61的四个凸型连接器53分别具备十个管脚63 (Pl P10)。配 置于输出连接器62的两个凹型连接器54具备十个管脚插入孔64 (Rl R10),管脚Pl PlO被分别插入孔Rl RlO从而电连接。实际上,一个组装块20的输入连接器61的四个 凸型连接器53中的两个插入其它组装块20的输出连接器62的两个凹型连接器54,由此被 电连接。另外,在该一个组装块20的输出连接器62的两个凹型连接器54上进一步插入不 同的其它组装块20的输入连接器61的四个凸型连接器53,由此被电连接。然而,简单起 见,设为图11所示的一个组装块(标准块)22的输入连接器61和输出连接器62被连接来 说明各管脚Pl PlO与各孔Rl RlO之间的连接。作为电连接单元的凸型连接器53的管脚(端子群)Pl PlO和凹型连接器54的 孔(端子群)Rl RlO被大致分为两组。第一端子群Gl包括管脚P1、P3 P8、P10以及与 其对应的孔Rl、R3 R8、RlO0对该端子群Gl进行排列,使得电连接关系不会根据具有四个方向的连接自由度的机械连结单元(凸裙板32和凹裙板33)的连结方向、即壳体30之 间的连结方向而改变。第二端子群G2包括管脚P2和P9以及与其对应的孔R2和R9。对该 端子群G2进行排列,使得连接关系根据具有四个方向的连接自由度的机械连结单元(凸裙 板32和凹裙板33)的连结方向、即壳体30之间的连结方向而改变,并能够识别四个方向的 连结方向。第一端子群Gl包括与作为电源线的VCC线72相连接的端子群Glv、与接地线71相连接的端子群Gle以及与信号线相连接的端子群Gls。端子群Glv由凸型连接器53的管 脚P4、P5和PlO以及它们所插入的凹型连接器54的孔R4、R5和RlO构成。这些管脚和孔 与VCC线72相连接,并与两个三端子调节器59相连接。各三端子调节器59所生成的直流 电压被提供给左右的各组点控制IC 52和LED元件51。由此,向标准块22内的各元件提供 电力。并且,电力通过输入连接器61和输出连接器62从一个组装块20提供给其它组装块 20。此外,在各点模块中,各自的LED元件51的红色控制端子、绿色控制端子以及蓝色控制 端子通过信号输出端子78与各自的点控制IC 52相连接。端子群Gle由凸型连接器53的管脚Pl、P6和P7以及它们所插入的凹型连接器54 的孔Rl、R6和R7构成。这些管脚和孔与接地线71相连接,相对于端子群Glv提供高电位 的电力,该端子群Gle提供低电位或接地电位的条件。端子群Gls由凸型连接器53的管脚P3和P8以及它们所插入的凹型连接器54的 孔R3和R8构成。端子群Gls是用于传递信号的端子群,为了防止混入噪声,四个凸型连接 器53中仅下凸型连接器和左凸型连接器与信号线相连接,从而仅与凹型连接器54中的一 个成立电连接。端子群Gls的管脚和孔中的管脚P8和孔R8与串行通信线(信号线的一种)73相 连接,该串行通信线73用于使组装块20之间能够传输通信数据。即,凸型连接器53的管 脚P 8通过通信线73与第一点控制IC 52的输入端子79a相连接。凹型连接器54的孔R8 通过通信线73与第二点控制IC 52的输出端子79b相连接。此外,第一点控制IC 52的输 出端子79b通过通信线73与第二点控制IC 52的输入端子79a相连接。通过该连接,标准 块22内的各点控制IC 52从输入连接器61接收通信数据,并且从输出连接器62发送通信 数据。即,输入侧的点控制IC 52从输入连接器61接收通信数据,并向输出侧的点控制IC 52发送所接收到的通信数据。另外,输出侧的点控制IC 52向与输出连接器62相连接的其 它组装块20的输入侧的点控制IC 52发送所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端子群Gls的管脚P3和孔R3通过回流线(信号线的一种)74直接连接。回流线 74用于将所连结的多个点控制IC 52中的最后一个点控制IC 52与计算机终端3相连接。第二端子群G2是如下类型的端子群电连接单元中的一个第二端子群包括提供 不同电位的多个基准端子,电连接单元中的另一个第二端子群包括与多个基准端子之间的 连接根据连结方向而改变的多个识别端子。因此,凸型连接器53的第二端子群G2的管脚 P2和P9分别与点控制IC 52的方向检测端子76相连接。具体地说,左右的凸型连接器53 的管脚P9与输入侧的点控制IC 52的方向检测端子76的0位的端子相连接。上和右的凸 型连接器53的管脚P2与输入侧的点控制IC 52的方向检测端子76的1位的端子相连接。 另一方面,在凹型连接器54的第二端子群G2的孔R2和R9中,右凹型连接器54的孔R2和 R9通过上拉电阻元件69与VCC线72相连接。另外,左凹型连接器54的孔R2和R9与接地线71相连接。因而,显现于方向检测端子76的数据根据所连接的凸型连接器53与凹型连接器54而不同,从而控制IC 52能够分析连结方向。图12是表示组装块20对于其它组装块20的连结方向与由输入侧的点控制IC 52 基于两个方向检测端子(0位和1位)得到的两位的方向检测位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两 位方向检测位与两个方向检测端子(1位和0位)的电平相对应,如果管脚P2和/或P9通 过孔R2和/或R9与接地侧相连接,则各位为“0”,如果与VCC侧相连接,则各位为“ 1 ”。此 夕卜,该图12的表格被存储于计算机终端3的图示以外的内置存储器,用于根据后述的配置 文件数据来判断各组装块20对于上游侧的组装块20的连接方向。图12的表格的各连结 角度(连结方向)与图7的㈧ (C)对应。图11所示的DIP开关60具有四位的开关,将在各开关中设定的值输出到各点控 制IC 52。图13是表示点控制IC 52与DIP开关60的四位的设定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 图。根据图13,例如,在与标准块22的输入侧的点控制IC 52对应的DIP开关60中设定 “0000”,在与输出侧的点控制IC 52对应的DIP开关60中设定“1111”。这样,在DIP开关 60中,根据组装块20的种类、组装块20内的各点控制IC 52的顺序(从输入向输出数的顺 序)来设定不同的值。此外,也可以使用引线43等来代替DIP开关60,将点控制IC 52的 连接DIP开关60的端子固定连接在VCC线72、接地线71。此外,图11的标准块22以外的组装块20也具有LED元件51、点控制IC 52、三端 子调节器59以及DIP开关60作为每个点模块的电路。另外,各组装块20具有输入连接器 61和输出连接器62。另外,输入连接器61和输出连接器62的构造和接线也与图11的标 准块22相同。S卩,各组装块20具备上述的块之间的电力提供功能、上述的块之间的通信数 据的传输功能、上述的对于上游侧块的连结角度的检测功能以及上述的利用DIP开关60的 对点控制IC 52的设定功能。图14是表示在图11的各点控制IC 52中实现的功能的框图。点控制IC 52作为 控制单元而进行动作,该控制单元包括对从LED元件51输出的光进行控制的功能。典型的 控制IC 52的一个类型如下具有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单元)和存储 器,通过由CPU读入并执行存储器所存储的图示以外的程序来实现所期望的功能。另外,典 型的控制IC 52的其它类型为具有实现各功能的专用电路的控制IC,还包括利用CPU与专 用电路的组合来实现所期望的功能的控制IC。该点控制IC 52具备接收部81、锁存处理部 82、三个PWM信号生成部83、三个逻辑和运算部84、配置文件生成部85以及发送部86等功 能。另外,点控制IC 52的存储器包括接通/断开控制寄存器87、红色亮度数据寄存器88、 红色亮度接收缓冲器89、绿色亮度数据寄存器90、绿色亮度接收缓冲器91、蓝色亮度数据 寄存器92、蓝色亮度接收缓冲器93、命令接收缓冲器94、配置文件寄存器95等保存区域。作为接收手段的接收部81接收被输入到点控制IC 52的串行输入端子79a的通 信数据,将其保存到各种寄存器87、89、81、93、94中。接收部81所接收的通信数据是规定 位数(例如八位)的通信数据。并且,该通信数据中含有用于点控制IC 52控制发光的命 令代码、亮度数据、配置文件数据等数据。图15示出在所连结的多个点控制IC 52以及计算机终端3之间发送接收的命令 代码和附加数据的例。将命令代码与附加数据分别作为发送数据来发送接收。命令代码从 上面起按顺序为由各点控制IC 52使各自的LED元件51熄灭的命令代码(80H:H表示16进制数。下同)、使LED元件51点亮的命令代码(81H)(第三命令)、指定LED元件51的显示颜色的数据传输用命令代码(83H)(第一命令)、开始利用新传输的显示颜色指定数据进 行点亮颜色控制的锁存命令代码(84H)(第二命令)、连结状况询问命令代码(FEH)(第四命 令)、对点控制IC 52进行初始化的命令代码(FFH)等。数据传输用命令代码(83H)是指示传输第一数据集Dl的第一命令,该第一数据集 Dl包含对从LED元件51输出的光的颜色进行控制的数据。第一数据集Dl包含红色亮度数 据(R数据)、绿色亮度数据(G数据)以及蓝色亮度数据(B数据)。各颜色的亮度数据的 最上位是0,利用剩下的七位来指定亮度值。另外,连结状况询问命令代码(FEH)是第四命 令,在该命令中附加了用于对所连接的点控制IC 52的个数进行计数的个数数据、配置文 件数据。当接收到命令代码时,接收部81将其保存到命令接收缓冲器94。当接收到规定颜 色的亮度数据集(第一数据集)D1时,接收部81将其保存到由与其对应的颜色的亮度数据 接收缓冲器89、91、93构成的数据缓冲器121中,作为已保存的数据集(已保存的第一数据 集)DSl。当接收到使LED元件51点亮的命令代码(81H)(第三命令)时,接收部81对接通 /断开控制寄存器87写入“1”。当接收到使LED元件51熄灭的命令代码(80H)时,接收部 81对接通/断开控制寄存器87写入“0”。当对命令接收缓冲器94写入锁存命令代码(84H)(第二命令)时,锁存处理部82 将包括各颜色的亮度数据接收缓冲器89、91、93的数据缓冲器121所保存的亮度数据(已 保存的第一数据集)DSl作为下一个数据集IMl写入到包括各颜色的亮度数据寄存器88、 90,92的数据寄存器122。点控制IC 52的控制发光的功能(手段)115包括PWM信号生成部83和逻辑和运 算部84。各PWM信号生成部83读入被写入到各自对应的颜色的亮度数据寄存器88、90、 92 (数据寄存器122)的亮度数据(下一个数据集1^1),生成与其值相应的PWM信号。各逻 辑和运算部84对相对应的各PWM信号生成部83所生成的PWM信号与接通/断开控制寄存 器87的值运算逻辑和。在接通/断开控制寄存器87的值是“1”时,各逻辑和运算部84输 出PWM信号,在接通/断开控制寄存器87的值是“0”时,不输出PWM信号。因而,当接收部 81接收到使LED元件51点亮的命令代码(81H)(第三命令)时,对接通/断开控制寄存器 87设定“ 1,,,将基于下一个数据集Dm生成的PWM信号作为各颜色的发光控制信号提供给 LED元件51。其结果,LED元件51的红色发光体、绿色发光体以及蓝色发光体输出与提供给它 们各自的PWM信号相应的光量。LED元件51发出与写入到红色亮度数据寄存器88、绿色亮 度数据寄存器90以及蓝色亮度数据寄存器92的亮度数据值的组合相应的颜色的光。点模 块(立方体)根据LED元件51的发光颜色进行整体发光。当连接状况询问命令代码(FEH)(第四命令)被写入到命令接收缓冲器94时,配 置文件生成部85生成自身配置文件数据。配置文件生成部85读取方向检测端子76的输入 以及DIP开关60的设定值,生成具有基于它们的值的自身的配置文件数据(第二数据集) D2。另外,配置文件生成部85将所生成的自身的配置文件数据D2保存到配置文件寄存器 95中。图16示出配置文件生成部85所生成的配置文件数据D2的数据结构。配置文件数据D2是八位的通信数据,最上位被固定为“O”。上述图15的各种命令的最上位全部是 “1”。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1中,能够根据通信数据的最上位(开头位)是“O”还是 “1”来区别命令与数据。通过图13的DIP开关60设定的值(表示上述组装块的种类等的形状设定位)被 应用至配置文件数据D2的第六位到第三位。另外,与各点控制IC 52的两个方向检测端子 的电平相应的值(1位和0位表示与其它组装块之间的连结方向的方向检测位)被应用至 数据D2的第一位和第零位。当新的通信数据被写入到点控制IC 52的命令接收缓冲器94时,作为发送手段的 发送部86将其读入,并从点控制IC 52的串行输出端子发送。例如,当将命令代码等保存 到命令接收缓冲器94中时,发送部86将其读入并从串行输出端子发送。因而,该点控制IC 52具有包括接收部81、命令接收缓冲器94以及发送部86的 第一功能(第一功能单元)111。当通过输入端子(第一电接口)79a接收到第一数据集Dl 和指示传输第一数据集Dl的第一命令(83H)时,该第一功能111将所接收到的第一数据集 Dl保存在数据缓冲器121中,其中,上述第一数据集Dl包含对从LED元件51输出的光的颜 色进行控制的数据。第一功能111还将缓冲器121所保存的已保存的第一数据集DSl与第 一命令(83H) —起从输出端子(第二电接口)79b输出。点控制IC 52还具有包括接收部81、命令接收缓冲器94、锁存处理部82以及发送 部86的第二功能(第二功能单元)112。当通过输入端子79a接收到指示锁存的第二命令 (84H)时,该第二功能112将已保存于缓冲器121的第一数据集DSl作为用于由点控制IC 52控制LED元件51的下一个数据集Dm设定到数据寄存器122中。与此同时,第二功能 112通过输出端子79b输出第二命令(84H)。第一功能111不是将通过输入端子79a接收到的数据集Dl作为数据流直接传输 给输出端子79b,而是发送已保存于数据缓冲器121的数据集DS1。因而,在多个点控制IC 52通过串行通信线73、输入连接器61以及输出连接器62而串行地电连接的系统中,传输 过程中的数据集Dl必须暂时保存于自己(点控制IC52)所管理的数据缓冲器121中。并 且,在首先从输出端子79b发送所接收到的命令、例如传输命令(83H)之后,输出已保存的 数据集DSl。因而,能够超前于已保存的数据集DSl地将通过输入端子79a接收到的命令 (83H)从输出端子79b传递给相邻的点控制IC 52。因此,由第一功能111实现的数据传输 系统并非单纯的FIFO或串行传输,而能够超前于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集Dl或者不输出传输 过程中的数据集Dl地、不被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集Dl阻止地从输出端子79b传输所期望的 命令。因而,第二功能112能够通过包括与数据集Dl相同的输入端子79a和输出端子 79b的传递系统、即相同的(共用的)信号线73、输入连接器61以及输出连接器62来传递 指示锁存的第二命令(84H)。并且,第二功能112超前于数据缓冲器121所保存的第一数据 集D1,在不被先行的数据集Dl阻止(不被干扰)并且将第一数据集Dl保持于数据缓冲器 121的状态下,将第二命令(84H)传递给相邻的点控制IC 52。因此,对于多个点控制IC 52 串行连接而得到的系统,通过在适当的定时提供指示锁存的第二命令(84H),能够将所期望 的数据集Dl作为下一个发光控制用的数据集IMl设定于各个点控制IC 52。因而,即使不对各个点控制IC 52附加(不使其记录)网络地址等用于确定各个点控制IC 52的识别信息,也能够送达所期望的发光用的数据集Dl并将其锁存。因此,即 使不对串行连接的多个点控制IC 52中的各个点控制IC 52分别进行地址设定,也能够设 定所期望的第一数据集D1,从而能够分别控制点控制IC52。其结果,不进行地址设定而能 够对所期望的LED元件51分别地进行控制。不进行地址设定意味着不需要为了对所期望 的点控制IC 52设定数据集Dl和其它命令而进行地址的设定。因而,出于其它目的也可以 对点控制IC 52进行地址设定。在图17中利用时序图示出由第一功能(第一功能单元)111传输第一数据集Dl 和传输命令(83H)、由第二功能(第二功能单元)112锁存数据集Dl的情形。本例示出如下一种系统在之后说明的十二个点控制IC 52(以后,称为控制单元Ml M12)串行连接而 得到的系统,从控制单元Ml起按顺序提供数据集和命令。该图特别地示出该系统的第七个 控制单元M7中的数据集和命令的接收(输入)与发送(输出)。此外,关于该系统的综合 的数据集和命令的发送过程在图27中示出,请参照。当控制单元M7的第一功能111的接收部81在时刻T47通过输入端子79a从前面 的控制单元M6接收到传输命令(83H)(第一命令)时,发送部86在时刻T48通过输出端子 79b向下一个控制单元M8输出该传输命令(83H)。当控制单元M7的第一功能111的接收 部81在时刻T48 T50通过输入端子79a接收到控制单元M8用的数据集DM8时,将数据 集DM8保存到数据缓冲器121中。另外,发送部86在时刻T49 51通过输出端子79b向 下一个控制单元M8输出数据缓冲器121所保存的数据集DM9。同样地,当控制单元M7的第一功能111的接收部81在时刻T51通过输入端子79a 从控制单元M6接收到传输命令(83H)时,发送部86在时刻T52通过输出端子79b向控制 单元M8输出该传输命令(83H)。当控制单元M7的第一功能111的接收部81在时刻T52 T54通过输入端子79a从控制单元M6接收到控制单元M7用的数据集DM7、即自身用的数据 集DM7时,将数据集DM7保存到数据缓冲器121中。发送部86在时刻T53 55通过输出 端子79b向下一个控制单元M8输出数据缓冲器121所保存的数据集DM8。当控制单元M7的第二功能112的接收部81在时刻T55通过输入端子79a从控制 单元M6接收到锁存命令(84H)(第二命令)时,发送部86在时刻T56通过输出端子79b向 控制单元M8输出该锁存命令(84H)。控制单元M7的第二功能112的锁存处理部82在时 刻T56根据已保存于数据缓冲器121的数据集DM7对数据寄存器122的内容进行更新。由 此,控制单元M7用的数据集DM7对于LED元件51的点亮控制有效。因而,当之后控制单元 M7接收到点亮的命令(80H)(第三命令)时,能够基于数据集DM7使LED元件51点亮。点控制IC 52还具有第三功能(第三功能单元)113,该第三功能113包括接收部 81、命令接收缓冲器94、发送部86以及接通/断开控制寄存器87。当通过第一电接口接收 到指示LED元件51的点亮控制的切换的点亮(Light On)命令(80H)(第三命令)时,该第 三功能113控制LED元件51使其成为基于在数据寄存器122中所设置的下一个数据集DNl 的点亮状态。与此同时,第三功能113通过输出端子79a输出点亮命令(80H)。点控制IC 52还具有第四功能(第四功能单元)114,该第四功能114包括接收部 81、命令接收缓冲器94、发送部86、配置文件生成部85以及配置文件寄存器95。当通过输 入端子79a接收到连结询问命令(FEH)(第四命令)时,该第四功能114通过输出端子79b 输出连结询问命令(FEH),其中,该连结询问命令(FEH)指示配置文件数据(第二数据集)D2的传输,该配置文件数据包含表示输入连接器61中的连结关系的信息。当接在连结询 问命令(FEH)之后接收到包含数据集数D3的数据时,第四功能114将对数据集数D3所包 含的数值加1而得到的数值设置为数据集数D3并从输出端子79b输出。当之后通过输入 端子79a接收到一个或多个配置文件数据D2时,第四功能114从输出端子79b按顺序输出 该一个或多个配置文件数据D2,该一个或多个配置文件数据D2的数量为接收到的数据集 数D3所包含的数量。并且,第四功能114通过输出端子79b输出配置文件寄存器95所保 存的自身的配置文件数据D2。
以图18的㈧ (C)中示出的显示系统1为例,说明由计算机终端(显示控制装 置)3进行的显示单元2的发光控制(显示控制)。图18的(A)是该显示单元2中的组装 块20的连结图。图18的(B)是表示在图18的(A)的连结状态下的多个组装块20的电连 接的内部连接图。图18的(C)是表示与各LED元件51—一对应的多个点控制IC 52以及 连接这些多个点控制IC 52的信号线(包括回流线74的串行通信用的信号线)的连接关 系的说明图。此外,该显示单元2也能够使用在图1的显示单元2中使用的组装块20来构 成。如图18的(A)所示,该显示系统1具有层叠两级组装块20而得到的显示单元2。 通过将一个单个大小的输入用组装块24、五个标准块(两个大小的组装块)22以及一个单 个大小的终端用组装块25进行组合来构成该显示单元2。并且,该显示单元2是具备两级 六列合计十二个点(点模块)的显示面板。显示单元2将组装块20排列成上下两级,但是 组装块20与在水平或左右方向上相邻的组装块20之间未直接进行机械连接和电连接。通 过配置于各个组装块20的上下的作为机械连结单元的凸裙板32和凹裙板33来机械连接 上下相邻的组装块20。与此同时,通过凸裙板32和凹裙板33的中央分别露出的输出连接 器62的凹形连接器54和输入连接器61的凸型连接器53,容纳于上下的组装块20的主印 刷电路板58在电性上也被连接,从而各个印刷电路板58所搭载的点控制IC 52以能够进 行串行通信的方式被连接。另外,用于使LED元件51点亮的电力提供电路也通过这些连接 器53和54的连接而生成。并且,配置于上下的两个大小的标准块22被排列为壳体30的一部分重叠,通过它 们在上下方向机械连接和电连接,能够组装不仅在上下方向,在水平方向上也得以扩展的 显示单元2。通过这种机械连结而被配置为矩阵状的这些两个单个大小的组装块24和25 以及五个标准块22在机械上成为一体,形成一个显示单元2。与此同时,将内置于这些合计 七个组装块20的十二个点控制IC 52 (Ml M12)进行连接使其在上下呈锯齿状但能够连 续地进行串行通信。在图18的⑶和(C)中示出机械连接和电连接的具体例。如图18的(C)所示,通过多个组装块20的串行通信线73和回流线74构成串行 通信环。计算机终端3和多个点控制IC 52使用该串行通信环对通信数据进行串行通信。 在本例中,作为控制装置的计算机终端3向图18(C)的右下的单个输入块24的点控制IC 52 (Ml)发送通信数据。单个输入块24的点控制IC 52 (Ml)向其上的标准块22的输入侧 的点控制IC 52 (M2)发送所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等。然后,图18的(C)的左下的单个终端块 25的点控制IC 52 (M12)通过所有组装块20的回流线74将所接收到的通信数据等发送到 计算机终端3。通过串行通信来从通信路径的上游侧的点控制IC 52向下游侧的点控制IC 52依次发送通信数据,从而按照多个点控制IC 52的连结顺序,在图18的(C)中的所有的点控制IC 52之间依次发送该通信数据。图19是表示连续地执行初始化处理、熄灭处理以及点亮处理的情况下的通信数 据的流动的时序图。在图19中,Tl T15是通信定时或时钟周期,被称为规定的时刻。另 夕卜,例如,图19的最上行是计算机终端3通过扁平线缆4向最初的点控制IC52(M1)发送的 通信数据,图19的最下行是被连结在最后的点控制IC 52(M12)通过回流线74和扁平线缆 4向计算机终端3发送的通信数据。计算机终端3为了使各点控制IC 52执行上述三个处理,按顺序串行发送初始化 命令代码(FFH)、熄灭命令代码(80H)以及点亮命令代码(81H)(定时Tl T3)。关于这些 命令,与图17所示的传输命令(83H)、锁存命令(84H)同样地,在各个点控制IC 52中,由第 三功能单元113在通过输入端子79a接收到这些命令的下一个定时从输出端子79b向下一 个点控制IC 52输出这些命令。在各个点控制IC 52中,这些命令被按顺序写入命令接收 缓冲器94,点控制IC 52对被写入命令接收缓冲器94的各命令代码进行解释,来按顺序执 行初始化处理、熄灭处理以及点亮处理。在本例中,在进行初始化处理之后进行熄灭处理和点亮处理,因此从各LED元件 51输出通过初始化而被设置的默认颜色的光。默认颜色例如是白色。如图17所示,在由 计算机终端3发送数据集DMl DM12之后,能够接在锁存命令(84H)之后发送点亮命令 (81H)。在这种情况下,点亮命令(81H)以一周期的延迟按顺序传递给点控制IC 52 (Ml M12)。因而,与各个点控制IC 52对应的LED元件51以由数据集DMl DM12指定的颜色 和强度并以一循环的延迟按顺序点亮或改变颜色和/或强度。串行连接的十二个点控制IC 52 (Ml M12)如图19的从上起第三行以下所示那 样重复同样的处理。每次通过一个点控制IC52,通信数据的传输定时就延迟一个。因而,最 后的点控制IC52(M12)如图19的最下行所示那样,在延迟了11个循环的定时接收计算机 终端3所发送的各命令并执行该命令。在延迟了十二个循环的定时从最后的点控制IC 52 通过回流线74向计算机终端3返回命令,计算机终端3也可以根据该返回的命令确认命令 正常到达了最后的点控制IC 52。一般地说,在连接N(N是自然数)个点控制IC 52的情况 下,第N个点控制IC 52以(N-I)个循环的延迟接收命令,以N个循环的延迟向回流线74 发送该命令。因而,计算机终端3以N个循环的延迟接收自己发送的通信数据。图20是表示计算机终端3发送连结状况询问命令代码(FEH)的情况下的通信数 据的流动的时序图。如图15所示,计算机终端3向最初的点控制IC 52 (Ml)串行发送连结 状况询问命令代码“FEH”和个数数据D3(初始设置为“00”)这两个通信数据(定时Tl、 T2)。最初的点控制IC 52 (Ml)的第四功能114通过接收部81每次一个地按顺序接收 这些通信数据,并按顺序写入到命令接收缓冲器94。当连结状况询问命令代码“FEH”被保 存到命令接收缓冲器94中时,配置文件生成部85生成自身的配置文件数据,保存到配置文 件寄存器95中。最初的点控制IC 52 (Ml)是单个输入块24。因此,配置文件生成部85生 成“ 10H”,保存到配置文件寄存器95中。点控制IC 52 (Ml)的第四功能114通过发送部86发送命令接收缓冲器94所保存 的连结状况询问命令代码“FEH”,发送使命令接收缓冲器94所保存的个数数据D3增加1的 个数数据“01”,并且读入并发送配置文件寄存器95所保存的自身配置文件数据。因而,最初的点控制IC 52 (Ml)对该三个通信数据进行串行发送(定时T2 T4)。 图18的十二个点控制IC 52(M1 M12)的第四功能114重复与接收连结状况询 问命令代码“FEH”的处理相同的处理。每次通过一个点控制IC 52,通信数据的传输定时就 延迟一个循环。另外,在每次通过点控制IC 52时,在通信数据的最后追加新的配置文件数 据。最后的点控制IC 52(M12)延迟11个循环接收由计算机终端3发送的连结状况询 问命令代码“FEH”,并能够以12个循环的延迟,不通过其它点控制IC 52而通过回流线74 向计算机终端3直接发送该连结状况询问命令代码“FEH”。点控制IC 52(M12)所输出的个 数数据D3是“ 12”,表示有12个配置文件数据PMl PM12接续(定时T13 T26)。在图21中,以控制系统为中心示出了显示装置(显示系统)1。在此所示的显示 单元2层叠三个发光组200或堆积多级(在这种情况下为三级)发光组200,如图18所示 的显示单元那样,以堆积为两级的状态连结多个组装块20得到该发光组200。一个发光组 200包括九个两个大小的组装块22、单个输入块24以及单个终端块25,能够显示2X 10个 像素。因而,该显示单元2能够显示8X10个像素。各个发光组200通过各自的线缆4与 分配单元105相连接,经由分配单元105被显示控制装置3统一管理。利用计算机终端来实现显示控制装置3,计算机主体13、例如个人计算机通过执 行所安装的程序13P来实现作为显示控制装置的功能。控制装置3具有向构成发光组200的一端的组装块(输入块)24分别发送第一数 据集D1、作为第一命令的传输命令(83H)以及作为第二命令的锁存命令(84H)的功能(发 信单元、发送功能单元、发送手段)131。控制装置3包括以下功能从多个发光组200分别 获取表示连结关系的信息(配置文件信息)D2的功能(接收单元、获取功能单元、获取手 段)132、以及基于库137对配置文件数据D2进行分析来生成表示多个组装块的连结状况的 连结再现数据136的功能(生成器、生成功能单元、生成手段)133。发送功能131基于连结 再现数据136对显示数据135进行重组,对多个发光组200的各个发光组200发送与各个 发光组200所包含的组装块20分别对应的第一数据集Dl。并且,发送功能131包括发送点 亮命令等其它命令的功能。在本例中,获取功能132通过发送功能131对各个发光组200发送请求配置文件 数据D2的第四命令即连结询问命令(FEH)。之后,接在命令(FEH)和数量数据D3之后,按 照各个发光组200所包含的组装块20的顺序接收各个发光组200所包含的各个组装块20 的配置文件数据D2。生成功能133按照接收到配置文件数据D2的顺序,对该组装块20的 类型和连结方向等进行分析并生成连结再现数据136。发送功能131基于连结再现数据136 对用于在显示单元2中进行显示的多个第一数据集Dl进行重新排列,并发送到各个发光组 200。图22利用流程图示出由使用了计算机终端的显示控制装置3再现显示单元2的 立体形状的处理的流程。控制装置3的获取功能132首先发送请求各组装块20的连结关 系的连结状况询问命令代码(FEH)和个数数据D3,开始获取处理(步骤STl)。在规定的延 迟后,接收所发送的连结状况询问命令代码(FEH)、被连结的所有组装块20的点控制IC 52 的配置文件数据D2 (步骤ST2)。在按表示多个组装块20的连结关系的配置文件数据D2的 接收顺序连接有多个组装块20的条件下,显示控制装置3的生成功能133开始分析处理。生成功能133首先获取所接收到的配置文件数据中的未处理的最初的配置文件数据(步骤 ST3)。然后,计算机终端3在假想三维空间内将点控制IC 52(组装块20)映射到由该配置 文件数据表示的位置(步骤ST4)。在紧接在接收之后的最初的处理中,生成功能133获取所接收到的配置文件数据 中的开头的配置文件数据,将与该配置文件数据对应的点控制IC 52映射为假想三维空间 的原点。直到配置文件数据D2终结为止(步骤ST5),生成功能133获取下一个配置文件 数据(步骤ST3),重复进行将点控制IC 52映射到对配置文件数据进行分析所确定的位置 (步骤ST4)的处理。当以通过图20所获取到的十二个配置文件数据D2为例时,生成功能133参照包括组装块20的类型、连结数据等的库137,根据第一个配置文件数据“10”,判断为包含第一 个点控制IC 52的组装块20是单个块21。生成功能133将该第一个点控制IC 52映射为 假想三维空间的原点。生成功能133根据第二个配置文件数据“00”,判断为第二个点控制 IC 52是标准块22的输入侧的点控制IC 52。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终端3将第二个点控 制IC 52映射到向假想三维空间的一个轴方向(例如设X轴为水平、Y轴为垂直时的Y轴 的正方向)偏离1的位置处。生成功能133根据第三个配置文件数据“78”,判断为第三个点控制IC 52是标准 块22的输出侧的点控制IC 52。生成功能133根据第二个配置文件数据“00”和第三个配 置文件数据“78”,判断为这些点控制IC 52是一个标准块22的输入侧和输出侧的点控制 IC 52,将第三个点控制IC 52映射到向与连接第一个位置和第二个位置的直线垂直的方 向、例如X轴的正方向偏离1的位置处。生成功能133根据第四个配置文件数据“00”,判断为第四个点控制IC 52是标准 块22的输入侧的点控制IC 52。根据到第三个为止的配置文件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够判断 出该标准块22是与前面的标准块22连结的下一个标准块22。生成功能133将第四个点控 制IC 52映射到向假想三维空间的Y轴负方向偏离1的位置处。另一方面,在例如通过到第三个为止的配置文件数据的分析处理判断为之前的块 是斜上块23、下一个标准块22与其连结的情况下,生成功能133在假想三维空间中将第四 个点控制IC52映射到向与之前相反的方向、即Y轴的正方向偏离1的位置处。另外,如果第 四个配置文件数据是“01”,则下一个标准块22对于前面的标准块22的连结方向为90度, 因此生成功能133在假想三维空间中将第四个点控制IC 52映射到向Y轴负方向偏离1的 位置处,并且将下一个点控制IC 52的方向设置为向Z轴的正方向偏离1的位置处。配置 文件数据中包含其它连结方向的情况也相同。通过重复这种处理,生成功能133将与所有配置文件数据对应的点控制IC 52映 射到假想三维空间。当结束所接收到的所有配置文件数据D2的分析处理时,生成功能133 将连结再现数据136记录到计算机资源所包含的适当的记录介质、例如闪存、HDD等中。并 且,生成功能133以发光体组200为单位将基于连结再现数据136的显示单元2的结构立 体地显示于显示设备11、例如液晶显示器(步骤ST6)。用户根据依照连结再现数据136而 显示于显示器11的立体图,能够在视觉上确认基于自动获取的数据的组装块20的机械连 接状态和电连接状态。并且,生成功能133具备人工输入多个发光组200的连结关系的功 能(ST7)。能够通过获取配置文件数据D2来自动分析相互电连接的多个组装块20的构形。然而,如图21所示的显示单元2那样包括多个发光组200的显示单元2包含在机械上被连结但是在电性上未被连接的连接关系。例如,上下层叠的多个发光组200之间被机械连结, 但是在电性上未被连接。因而,用户通过人工输入这种连结关系,能够进一步提高连结再现 数据136的精确度。图23示出基于图20所示的十二个配置文件数据D2的十二个点控制IC 52向假 想三维空间的映射结果。通过上述配置文件数据D2的分析/生成处理,使用了计算机终端 的控制装置3能够得到与图18的(C)的十二个点控制IC 52的实际连接关系一致的映射结果。发送功能131使用由表示映射结果的连结再现数据136确定的多个点控制IC 52 的配置,对与图2或图3的组装块20的外形相当的多边形数据(显示数据)135进行编辑, 将该数据作为显示用的数据集Dl向各发光组200发送。图24是显示单元2的再现图像的显示画面例。图24的显示单元2的再现图像是 根据图20的配置文件数据D2再现的结构,能够显示于显示设备11。图24的再现图像中的 显示单元2具有堆积两级六列组装块20而得到的形状,在第一级的左右两端配置有单个块 21,在剩下的部分配置有标准块22。此外,图中的“一输入”的文字表示通信数据的输入,意 味着从右端下的单个块21输入通信数据。这些与图18的(A) (C)所示的显示单元2的 组装块20的连结构造相对应。图25利用流程图示出由使用了计算机终端的显示控制装置3控制显示单元2的 显示(发光)的处理。接在图22所示的获取配置文件数据D2的处理以及生成连结再现数 据136的处理之后进行该处理(控制)。图22所示的获取配置文件数据D2的处理和生成 连结再现数据136的处理作为连接显示单元2与显示控制装置3时的初始处理而被执行, 之后,进行图25所示的进行显示的处理(发送显示用的数据集和命令的处理)。例如当从输入设备12输入发光指示时(步骤ST11),控制装置3的发送功能131 从存储器等读入使用于显示单元2的一次显示的显示数据135 (步骤ST12)。使用于显示单 元2的一次显示的显示数据135具有每个位模块的颜色数据,该每个位模块的颜色数据例 如在图24的再现图像中基于对每个位模块进行的着色处理等而生成。此外,颜色数据能够 由红色的亮度数据、绿色的亮度数据、蓝色的亮度数据构成。另外,在开始显示单元2的发 光时、对显示单元2的发光色进行变更时等,由输入设备12等生成发光指示。读入了使用于显示单元2的一次(一帧)显示的显示数据135的发送功能131按 照发送顺序、即点控制IC 52的连接顺序重新排列该显示数据135,生成用于指示发光的发 送数据列(步骤ST13)。多个点控制IC 52没有按照沿着图18的(A)或图23中的显示单 元2的排列方向的顺序进行连接。如上所述,在图18的㈧和图23中组装块20以横一列 的顺序排队(排列),但电性上没有以这种排列连接。发送功能131对使用于一次显示的显 示数据135的每个位模块的颜色数据(亮度数据)D1进行重新排列,使其与从被连接于最 末端的点控制IC 52 (在此为M12)用的颜色数据到被连接于最前面的点控制IC 52(在此 为Ml)用的颜色数据的顺序一致。图26是表示重新排列处理后的发送数据列的一例的图。在图26中,各单元(Cel 1) 与每个位模块(点控制IC 52)的颜色数据(亮度数据)对应。另外,各单元内的编号示出 图23的映射结果中的(X,Y)坐标值。如图26所示,发送功能131生成如下的发送数据列以末端的点控制IC 52(在此为M12)用的颜色数据(亮度数据)为开头(时间轴的开头、 最初),并且以最前面的点控制IC52(在此为Ml)用的颜色数据(亮度数据)为最后(时间 轴的最后)。在按串行通信环中的多个点控制IC 52的顺序重新排列显示数据中的每一位的颜色数据来生成发送数据列之后,发送功能131交替发送传输命令(83H)和发送数据列中 的点单位的颜色数据集D1,最后发送锁存处理命令代码(84H)(步骤ST14)。在串行连接的 各点控制IC 52中,如图14和图17所示,第一功能111对所接收到的颜色数据集Dl进行 缓冲,接在传输命令(83H)之后发送已缓冲的之前的颜色数据集DS1。然后,当接在发送数 据列之后接收到锁存命令(84H)时,点控制IC 52的第二功能112不发送已缓冲的之前的 颜色数据集DSl,而将其设置为LED元件51的下一个颜色数据集DNl,从而仅传输锁存命令 (84H)。由此,锁存命令(84H)超前于颜色数据集Dl地(不伴随颜色数据集Dl的传输地) 在串行通信电路中传播。因而,由串行通信电路按顺序连接的点控制IC 52分别锁存发送 数据列中被排列成与该点控制IC 52的顺序对应的颜色数据集Dl。并且,当发送功能131 发送点亮命令(81H)时(步骤ST15),点控制IC 52的第三功能113基于被锁存的颜色数据 集Dl使LED元件51点亮。此外,锁存命令(84H)也可以兼做点亮命令,在这种情况下,能 够在接收到锁存命令(84H)的下一个循环改变LED元件51的点亮(发光)状态。通过将 锁存命令与点亮命令分开,能够改变数据集Dl的传输时期和基于这些数据集Dl使LED元 件51点亮的时期。在步骤ST16中,直到显示于显示单元2的一系列显示数据135结束为止重复上述 处理。其结果,能够在由多个组装块20组装得到的显示单元2中显示包括运动图像、静止 图像的各种图像。图27是表示为了一次显示数据的发送而由计算机终端(显示控制装置)3和多个 点控制IC 52执行的通信处理的流程的时序图。在该显示数据的发送处理中,显示控制装 置3的发送功能131首先发送数据传输用命令代码(83H)(定时Tl),接着,发送发送数据列 的开头的一组颜色数据集Dl (点控制IC 52(M12)用的亮度数据)(定时T2 T4)。发送 功能131对发送数据列中的每个点单位的颜色数据集(包含亮度数据)重复同样的处理, 对发送数据列中的所有点单位的组(即,每个点控制IC 52)的颜色数据集Dl附加发送数 据传输用命令代码(83H)(定时Tl T48)。之后,发送功能131发送锁存命令代码(84H) (定时T49)。此外,在图27的时序图中,对每个点模块的颜色数据集Dl的发送使用三个循环 (此外,将利用串行通信发送一个通信数据的处理称为一个循环)是因为需要发送红色亮 度数据、绿色亮度数据以及蓝色亮度数据这三个亮度数据作为各点控制IC 52用的颜色数 据,而在本例中各个亮度数据的传输需要一个循环。由最初的点控制IC 52 (Ml)按顺序接收显示控制装置3的发送功能131在定时 Tl 定时T49发送的多个通信数据。当接收到新的数据传输命令“83H”时,最初的点控制 IC 52 (Ml)的发送部86在发送数据传输命令“83H”之后,将接收缓冲器89、91、93所存储的 一组亮度数据集(数据集DSl)向下一个点控制IC52(M2)串行发送(第一功能111)。即,最 初的点控制IC 52 (Ml)将被连接于连结方向上为该点控制IC 52 (Ml)的下游侧的所有点控 制IC 52 (M2 M12)所使用的颜色数据向下一个点控制IC52(M2)发送(定时T6 T49)。之后,由于代替传输命令(83H)而接收到锁存命令(84H),因此不发送最后接收到的自身的 颜色数据集(Ml用的数据),而由最初的点控制IC 52 (Ml)的发送部86发送从显示控制装 置3接收到的锁存命令代码(84H)(定时T50)(第二功能112)。因而,能够不被Ml用的数 据集阻止而使用相同的串行通信环将锁存命令(84Η)传输到下一个点控制IC 52(Μ2),从 而能够使该点控制IC 52锁存自身的Μ2用的数据集。最初的点控制IC 52 (Ml)之后顺序连接的i^一个点控制IC52(M2 M12)与最 初的点控制IC 52 (Ml)同样地,当接收到新的数据传输命令“83H”时,向下一个点控制IC 52 (M2)发送接收缓冲器121所存储的亮度数据集(DSl)(定时Tll T59)(第一功能111)。 另外,当接收到锁存命令代码(84H)时,向下一个点控制IC 52(M3 M12)发送锁存命令代 码(84H)(定时T51 T60)(第二功能112)。当接收到锁存命令代码(84H)时,各点控制IC 52将各个亮度数据接收缓冲器89、91、93所存储的亮度数据写入到(锁存到)各个亮度数 据寄存器88、90、92。当亮度数据寄存器88、90、92的值发生变更时,各PWM信号生成部83 生成与该变更后的值相应的PWM信号。之后,当接收到点亮命令(81H)时,由各点控制IC 52的第三功能113分别变更发 光被控制的各LED元件51的发光颜色。各点模块(立方体)的发光颜色按照各个LED元 件51的发光颜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以上那样,显示系统1具有多个组装块20,该多个组装块20通过相互连结来 物理地形成显示单元2,并且自动实现串行的电连接状态;以及计算机终端(显示控制装 置)3,其与该显示单元2相连接,发送在各组装块20中使用于发光控制的命令代码。显示 单元2能够根据多个组装块20的组合而以自由的形状发光和进行图像显示。而且,通过 仅连结多个组装块20的简单的手工作业,就能够制作所期望形状的发光体或进行分解。另 夕卜,由该显示单元2形成的面板、作品的形状变更、移设等较为容易。显示控制装置3基于从多个组装块20获取的表示多个连结关系的配置文件数据 D2来生成连结再现数据136,通过基于该连结再现数据136的通信控制,对多个组装块20 发送用于个别地控制各个组装块20的命令代码。因而,在使用多个组装块20形成较大的 显示单元2、复杂的显示单元2的情况下,显示控制装置3也能够与其它组装块20的发光分 开地控制各组装块20的发光。即,能够使用进行发光的多个组装块20构成展示空间等发 光装置(显示单元)2,此时,不存在多个组装块20之间的电连接不可知的情形,从而能够恰 当地控制各个组装块20的发光。典型的表示连结关系的配置文件数据D2包括表示各组装块20的种类等的形状设 定位、以及表示与其它组装块20之间的连结方向的方向检测位,基于这些信息,控制装置3 的生成功能133能够生成连结再现数据136。各组装块20具有用于控制各自的发光的控制单元(点控制IC) 52,通过连结多个 组装块20,多个控制单元52构成按顺序发送接收数据集和命令代码的一个串行通信环。并 且通过一个串行通信环能够对数据集和命令代码进行通信。显示控制装置3通过向输入端 的一个点控制IC 52发送命令代码和数据集,能够将命令代码和数据集传递给通过串行通 信环而被连结的所有组装块20的控制单元52。另外,通过使用回流线74,显示控制装置3 能够接收命令代码,由此能够获知命令代码已被发送到所有组装块20的控制单元52。因 而,即使各组装块20的控制单元52不对显示控制装置3进行命令代码接收的答复,显示控制装置3也能够获知已进行了通信。基本上不限制能够连结的组装块20的个数。然而,由于命令代码的传输会消耗一个循环,因此期望电连接的组装块的数量处于由其延迟引起的 图像显示质量的劣化不显著的范围内。显示控制装置3发送请求各组装块20的连结关系的命令代码。各控制单元(点 控制IC)52在发送所接收到的命令代码以及所接收到的由其它控制单元52生成的表示组 装块20的连结关系的一个或多个配置文件数据集D2之后,接着发送表示自身的连结关系 的配置文件数据集D2。显示控制装置3通过回流线74获取多个配置文件数据集D2,在多 个组装块20按多个配置文件数据集D2的接收顺序进行连接的条件下生成连结再现数据 136。适当利用多个控制单元52被串行连接的情况,并利用表示各组装块20的连结关系的 配置文件数据集D2,能够生成表示显示单元2中的多个组装块20的连结状况的连结再现数 据 136。显示控制装置3基于连结再现数据136,按串行通信环中的多个控制单元IC 52的 顺序对指定多个组装块20的各自的显示颜色的颜色数据集Dl进行重新排列并发送。因而, 构成显示单元2的多个组装块20能够以各自的指定颜色进行发光。显示控制装置3在对 所有组装块20发送了颜色数据之后,发送锁存命令代码。另外,各控制单元52基于锁存命 令代码的接收,将各自的显示颜色变更为由颜色数据指定的颜色。因而,锁存命令代码在命 令通信环内进行传输,由此多个控制单元52能够大致同时地切换显示颜色。在一个显示单 元2中,多个组装块20的显示颜色根据锁存命令代码的传输定时而大致同时地进行切换。 由此,在所连结的多个组装块20中,能够以颜色按照串行通信环中的连接并沿一个方向流 动以外的方式进行发光。如上所述,能够通过在通用的计算机装置中执行程序13P来实现具备这种功能的 显示控制装置3。能够将程序(程序制品)13P记录在⑶-ROM、存储器等适当的记录介质中 来提供。另外,也能够使用因特网等计算机网络来提供。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组装块20的输入连接器61是四个凸型连接器53,输出连接 器62是两个凹型连接器54。这些对应关系也可以是相反的。除此以外,例如输入连接器 61和输出连接器62也可以使用例如将多个管脚或多个管脚插入孔排列成正方形的通用的 连接器。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只要将通用的连接器配置为其中心与壳体30的中心一致即可。图28是具有可伸缩的十个管脚的压接式的凸型连接器101。十个管脚被排列成两 列。仅使用一个这种压接连接器101就能够构成输入连接器61或输出连接器62。该连接 器101的各管脚沿图28的箭头方向伸缩(缩)。图29和图30示出不同配置的电连接连接器。图29是凸型连接器101,具备将十 个管脚Pl PlO在纵长方向上排成两列的配置。图30是凹型连接器102,具备21个焊垫。 将凸型连接器101配置为包括管脚Pl P5的一列与作为机械连结单元的凸裙板32的中 央线32S成一条直线。因而,当改变凸裙板32的方向时,包括管脚P6 PlO的另一列相对 于中央线32S的位置关系改变。凸型连接器101包括第一端子群Gl和第二端子群G2,其中,上述第一端子群Gl被 排列为电连接关系不根据与凹型连接器102的连结方向而改变,上述第二端子群G2的电连 接关系根据连结方向而改变。第一端子群Gl包括管脚Pl P6、P8以及P10。第二端子群G2包括管脚P7和P9。第一端子群Gl包括与作为电源线的VCC线72相连接的端子群Glv、 与接地线71相连接的端子群Gle以及与信号线相连接的端子群Gls。端子群Gle包括沿中 央线32S在凸型连接器101的纵长方向上配置的管脚PI、P3以及P5。端子群Glv包括沿 中央线32S在凸型连接器101的纵长方向上配置的管脚P2和P4、以及沿垂直方向的中央线 32S配置的管脚P8。这些端子(管脚)在凸型连接器101的纵长方向上分散配置,因此即 使是在由于各种理由、例如由于机械连结的变形的积累、组装块的尺寸公差的累积等而凸 型连接器101与凹型连接器102之间部分接触不足的情况下,也至少有两支管脚大致可靠 地接触。因而,能够事先防止电流集中于一个管脚流动而造成损伤。
端子群Gls包括凸型连接器101的管脚P6和P10。管脚PlO是数据输入用的端 子,形成串行通信线73。管脚P6是数据输出用的端子,形成回流线74。第二端子群G2包括凸型连接器101的管脚P7和P9。根据施加给这些管脚P7和 P9的电压信号的不同(高电压或低电压(接地电压)),可知凸型连接器101对于凹型连接 器102的方向,从而能够判断组装块之间的机械连结方向。图30示出凹型连接器102的焊垫配置。这21个焊垫中的沿凹裙板33的正交的 两条中央线33S配置为十字形的焊垫Rl R3是电源提供用的焊垫。中央的焊垫R3是接 地线,R3外侧的焊垫R2是电力线(VCC线),R2外侧的焊垫Rl是接地线。焊垫Rl和R3与 凸型连接器101的端子群Gle (管脚P1、P3以及P5)对应地电连接。焊垫R2与凸型连接器 101的端子群Glv (管脚P2、P4以及P8)对应地电连接。配置于焊垫Rl的两侧的焊垫R6和 RlO与凸型连接器101的端子群Gls (管脚P6和P10)对应地电连接,由此分别构成回流线 74和串行环73。配置于焊垫R2两侧的焊垫R7/9根据凸型连接器101与凹型连接器102的连接方 法(凸裙板32与凹裙板33的连结方向)而与凸型连接器101的第二端子群G2的管脚P7 或P9接触。因而,通过将这些焊垫R7/9设定为高电压或低电压(接地电压),从第二端子 群G2的管脚P7和P9得到的信息(方向检测用的两位的信息)根据连结方向而改变,从而 能够判断连结方向。因而,控制装置3能够对多个组装块20的各自的连结方向进行判断, 根据该连接方向将显示单元2的形状再现于假想的三维空间并显示其形状。组装块20的一个典型的类型是壳体30为立方体、显示一个点的模块21。该立方 体模块上设置有一个LED元件51。发光元件不限于一个LED元件,也可以是被协调控制来 制作一个发光颜色的多个发光元件。立方体模块也可以包括用于显示多个点的多个发光元 件。除了 LED以外,还能够采用有机EL(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 有机电致发光)、无 机EUin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 无机电致发光)、等离子发光设备等各种设备作为 发光元件。组装块20的其它典型类型是壳体30为长方体、大致相当于两个上述立方体的大 小的两个大小的组装块(标准块)22。该标准块22作为显示两个点的模块而发挥功能,包 含两个LED元件51和用于分别对它们进行控制的两个控制单元52。也可以在一个IC中包 括作为两个控制单元的功能。组装块20也可以包括连接三个以上的多个单位立体形状的 外形形状。另外,组装块20的形状单位不限定于立方体(正六面体),也可以是其它多面 体,还可以是球形、筒形、柱形等。以立方体为单位的组装块20是形成无间隙的显示单元2 的较佳实施方式之一。
特别地,相当于两个点模块的标准块22、斜上块23是连接两个立方体的多个大小的外形形状的最小单位,在相互排列、重叠时有用。通过使用多个大小的组装块20,能够增 加可由多个组装块20组装出的形状的变化。例如,除了单个大小的组装块21以外,还包括 标准块22、斜上块23等相当于两个点模块的组装块20,由此能够容易地组装出中空的塔形 状的显示单元等。因而,通过组合多个组装块20,能够制作设置于展示会场、店铺等的面板、作品并 使其以所希望的点图案进行发光。另外,在多个组装块20的组装中不需要使用螺丝等,因 此能够通过手工作业简单地进行分解,从而面板、作品的形状变更、移设等较为容易。显示 单元2可以仅由多个组装块20构成。显示单元2也可以由基座部件与安装于该基座部件 的组装块20的组合构成。各组装块20具有壳体30,其具有立方体的外形形状或连结多个立方体的外形形 状;以及与立方体(点模块)的数量相同的多个LED元件51,该LED元件51按每个立方体 (点模块)配置在壳体30内。另外,输入连接器61和输出连接器62被配置于壳体30的上 表面或下表面。因而,多个组装块20能够通过以两级堆叠为基本的连结进行组合,而且,在 该堆叠状态下各组装块20的侧面能够以立方体为单位进行面发光。因而,通过使用该多个 组装块20,能够以显示单元2的露出的侧面为主体、包括上表面、底面等的大致连续的一个 面进行发光。另外,标准块22、斜上块23具有以点为单位将壳体30的内部隔开的内部壁部56。 因而,在多个大小、多点的组装块20中能够确保每个点的发光颜色的独立性,从而能够抑 制颜色混合(串扰)。例如能够抑制发光较暗的点由于与其同一组装块的其它点的光而变壳。通过输入连接器61与输出连接器62之间的电连接对多个组装块20提供来自显 示控制装置3所包含的外部电源的电力。因而,不需要在各组装块20中设置电池。电池是 遮光部件,在各组装块20中不包含电池,因此能够使各组装块20的更多的面具有透光性。 典型地,能够使各组装块20的全部面发光,并将显示单元2的侧面等作为大致连续的图像 显示用的面来使用。典型的组装块20具有一个输入连接器61和一个输出连接器62。组装块20也可 以包括具有多个输入连接器61或多个输出连接器62的类型的组装块20。组装块20还可 以包括输入连接器61和输出连接器6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器被设置两个以上的类型的组装 块20。在上述内容中,使用了通过插入能够机械连结的凸裙板32与凹裙板33的组合作 为组装块20的机械接口。机械接口例如也可以是以磁力结合或连结的接口,也能够使壳体 之间不重叠而以面与面接触的方式进行连结。各组装块20所包含的控制单元52通过串行通信线73相连接,串行通信线73通 过终端块25与回流线74相连接,从而作为整体实现环状的连接。串行通信线73和回流线 74是单线的通信线,以单相信号(高/低(1,0))传输命令和数据。也能够利用多线构成 串行通信线73和回流线74,通过以两相信号传输命令和数据,能够进一步提高通信的可靠 性。并且,在各组装块20与机械连结的其它组装块20之间也可以通过光学接口或无线通信 接口来实现电连接,在这些接口中也可以包括辨别对于其它组装块20的连结方向的功能。
上面示出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权利要求
一种组装块,具有发光元件;控制单元,其包括对从上述发光元件输出的光进行控制的功能;以及壳体,其至少保持上述发光元件和上述控制单元,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该壳体包括设置于第一侧和第二侧的机械接口用以将该壳体与外部以机械的方式连结,其中,上述控制单元包括以下功能第一功能,该第一功能为当通过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侧的上述机械接口相关联的第一电接口接收到第一数据集和第一命令时,将所接收到的上述第一数据集保存到缓冲器,通过与上述第二侧的上述机械接口相关联的第二电接口将上述缓冲器所保存的已保存的第一数据集与上述第一命令一起输出,其中,上述第一数据集包含对从上述发光元件输出的光的颜色进行控制的数据,上述第一命令包含上述第一数据集的传输指示;以及第二功能,该第二功能为当通过上述第一电接口接收到包含锁存指示的第二命令时,将上述已保存的第一数据集设定为该控制单元对上述发光元件进行控制用的下一个数据集,并且通过上述第二电接口输出上述第二命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三功能,该第三功能为当通过上述第一电接口接收到包含对上 述发光元件的点亮控制进行切换的指示的第三命令时,控制上述发光元件使其成为基于上 述下一个数据集的点亮状态,并且通过上述第二电接口输出上述第三命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四功能,该第四功能为当通过上述第一电接口接收到包含第二 数据集的传输指示的第四命令时,通过上述第二电接口输出上述第四命令以及接在上述第 四命令之后通过上述第一电接口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集,并且接在输出上述接收到 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集之后,通过上述第二电接口输出该组装块的第二数据集,其中,上述 第二数据集包含表示上述第一侧和/或上述第二侧的上述机械接口中的连结关系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信号线,该信号线通过上述第一电接口直接输出通过上述第二电接口接收到的 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侧和第二侧的机械接口是如下的机械连结单元能够分别与不同的其它组装 块的壳体的机械接口连结,并且能够改变上述不同的其它组装块的壳体与该组装块的壳体 的连结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机械连结单元是用于以至少两个方向的自由度进行连结的连结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具有电连接单元,当将上述机械连结单元与其它组装块的机械连结单元连结时,该电 连接单元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电连接单元电连接,当上述机械连结单元之间连结时,上述第一电接口和/或上述第二电接口通过上述电 连接单元与上述其它组装块所包含的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任一个控制单元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机械连结单元设置于各自的组装块的壳体上,使其以上述其它组装块的壳体的 一部分与该组装块的壳体的一部分重叠的状态进行机械连结,将上述电连接单元设置于各自的组装块的壳体上,使其与重叠于该组装块而连接的上 述其它组装块的电连接单元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发光系统,该发光系统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以及上述第一发光 元件的第一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控制单元,上述第二控制单元的上述第一电接口通过上述第一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一侧的机械接 口相关联,上述第一控制单元的上述第二电接口通过上述第二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二侧的机 械接口相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以能够相互排列或堆叠的规定的立体形状为单位,包括一个该单位立体形状 或接合多个该单位立体形状的外形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包括接合多个上述单位立体形状的外形形状,上述第一侧的机械接口和上述 第二侧的机械接口被设置于互不相同的单位立体形状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包括第一单位立体形状部分和第二单位立体形状部分,该组装块还具有发光系统,该发光系统包括配置于上述第一单位立体形状部分的第一 发光元件和配置于上述第二单位立体形状部分的第二发光元件、以及上述第一发光元件的 第一控制单元和上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控制单元,上述第二控制单元的上述第一电接口通过上述第一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一侧的机械接 口相关联,上述第一控制单元的上述第二电接口通过上述第二控制单元与上述第二侧的机 械接口相关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内部壁部,该内部壁部被配置于上述第一单位立体形状部分与 上述第二单位立体形状部分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侧的机械接口和上述第二侧的机械接口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一单位立体形状 部分和上述第二单位立体形状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侧的机械接口和上述第二侧的机械接口分别设置于各自的单位立体形状部 分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机械接口是如下的机械连结单元能够分别与不同的其它组装块的壳体的机械接 口连结,并且能够改变其它组装块的壳体与该组装块的壳体的连结方向。并且,该组装块具有如下的电连接单元当将上述机械连结单元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 机械连结单元连结时,该电连接单元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电连接单元电连接,其中,上述第 一电接口和/或上述第二电接口通过上述电连接单元与上述其它组装块所包含的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任一个控制单元电连接,并且上述电连接单元包括第一端子群,其被配置为电连接关系不根据上述机械连结单元的连结方向而改变;以及第二端子群,其被配置为电连接关系根据上述机械连结单元的连结方向而改变,上述控制单元包括根据上述第二端子群的电连接关系来生成第二数据集的功能,该第 二数据集包含表示上述连结方向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连接单元的一个上述第二端子群包括提供不同电位的多个基准端子,上述电连 接单元的另一个上述第二端子群包括多个识别端子,该多个识别端子与上述多个基准端子 的连接根据上述连结方向而改变。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端子群包括通信用的端子以及用于提供使上述发光元件发光的电力的电力 提供端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组装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端子群和上述第二端子群被配置为在具备纵长方向的形状的区域中进行连 接,上述第一端子群包括多个上述电力提供端子的组合,这些多个电力提供端子在上述纵 长方向上分散配置。
20.一种显示系统,具有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块的显示单元,上述显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组,该发光组包括通过上述机械接口与其它组装块相 连接的多个组装块,这些多个组装块通过上述第一电接口和上述第二电接口在电性上也与 上述其它组装块相连接,该显示系统还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如下的发送功能向构成上述至少一个 发光组的一端的组装块分别发送上述第一数据集、上述第一命令以及上述第二命令。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组装块具有电连接单元,当将上述机械接口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机械接口连结 时,该电连接单元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电连接单元电连接,其中,上述第一电接口和/或上 述第二电接口通过上述电连接单元与上述其它组装块所包含的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任一个 控制单元电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能够根据上述电连接单元的连接来获取表示各个组装块对于上述其它 组装块的连结关系的信息,上述控制装置包括以下的功能获取功能,从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获取表示上述连结关系的信息;以及生成功能,对表示上述连结关系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生成连结再现数据,该连结再现数 据表示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所包含的多个组装块的连结状况,上述发送功能根据上述连结再现数据,对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发送与上述至少一个发 光组所包含的组装块分别对应的第一数据集。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表示上述连结关系的信息包括各个组装块的种类信息以及表示上述各个组装块和与 其连接的其它组装块之间的连结方向的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送功能对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发送包含第二数据集的请求的第四命令之后, 上述获取功能在接收上述第四命令之后,按照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所包含的组装块的顺序 接收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所包含的组装块的各自的第二数据集,其中,上述第二数据集包 含表示上述连结关系的信息,上述生成功能按照接收到上述第二数据集的顺序生成上述连结再现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功能根据上述连结再现数据对用于在上述显示单元中进行显示的多个第一 数据集进行重新排列并发送到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
26.—种控制装置,是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块的显示单元的控制装置,构成有至少一个发光组,该至少一个发光组包含通过上述机械接口与其它组装块相连 接的多个组装块,该多个组装块通过上述第一电接口和上述第二电接口在电性上也与上述 其它组装块相连接,各个组装块具有电连接单元,当将上述机械接口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机械接口连结 时,该电连接单元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电连接单元电连接,其中,上述第一电接口和/或上 述第二电接口通过上述电连接单元与上述其它组装块所包含的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任一个 控制单元电连接,上述各个组装块的控制单元能够根据上述电连接单元的连接获取表示各 个组装块对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连结关系的信息,该控制装置包括以下功能发送功能,向构成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的一端的组装块发送上述第一数据集、上述第 一命令以及上述第二命令;获取功能,从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获取表示上述连结关系的信息;以及生成功能,对表示上述连结关系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生成连结再现数据,该连结再现数 据表示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所包含的多个组装块的连结状况,上述发送功能根据上述连结再现数据对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发送与上述至少一个发 光组所包含的组装块分别对应的第一数据集。
27.—种显示单元,具有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块。
28.一种对具有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块的显示单元进行控制的方法,构成有至少一个发光组,该至少一个发光组包括通过上述机械接口与其它组装块相连 接的多个组装块,该多个组装块通过上述第一电接口和上述第二电接口在电性上也与上述 其它组装块相连接,该方法包括如下的发送步骤向构成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的一端的组装块发送上述第 一数据集、上述第一命令以及上述第二命令。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组装块具有电连接单元,当将上述机械接口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机械接口连结 时,该电连接单元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电连接单元电连接,其中,上述第一电接口和/或上 述第二电接口通过上述电连接单元与上述其它组装块所包含的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任一个控制单元电连接,上述各个组装块的控制单元能够根据上述电连接单元的连接来获取表示 各个组装块对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连结关系的信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步骤,从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获取表示上述连结关系的信息;以及生成步骤,对表示上述连结关系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生成连结再现数据,该连结再现数 据表示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所包含的多个组装块的连结状况,上述发送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上述连结再现数据对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发送与上 述至少一个发光组所包含的组装块分别对应的第一数据集。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获取包括以下步骤对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发送包含第二数据集的请求的第四命 令,该第二数据集包含表示上述连结关系的信息;以及之后,在接收上述第四命令之后,按 照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所包含的组装块的顺序接收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所包含的各个组 装块的第二数据集,上述生成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接收到上述第二数据集的顺序生成上述连结再现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上述连结再现数据对用于在上述显示单元中进行显 示的多个第一数据集进行重新排列并发送到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
32.一种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具有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块的显示单元的控制装置 来发挥功能的程序,构成有至少一个发光组,该至少一个发光组包括通过上述机械接口与相邻的其它组装 块相连接的多个组装块,这些多个组装块通过上述第一电接口和上述第二电接口在电性上 也与相邻的其它组装块相连接,上述控制装置包括如下的发送功能向构成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的一端的组装块发送 上述第一数据集、上述第一命令以及上述第二命令。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各个组装块具有电连接单元,当将上述机械接口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机械接口连结 时,该电连接单元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电连接单元电连接,其中,上述第一电接口和/或上 述第二电接口通过上述电连接单元与上述其它组装块所包含的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任一个 控制单元电连接,上述各个组装块的控制单元能够根据上述电连接单元的连接来获取表示 各个组装块对于上述其它组装块的连结关系的信息,上述控制装置包括以下的功能获取功能,从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获取表示上述连结关系的信息;以及生成功能,对表示上述连结关系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生成表示多个组装块的连结状况的 连结再现数据,上述发送功能根据上述连结再现数据对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发送与上述至少一个发 光组所包含的组装块分别对应的第一数据集。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送功能对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发送包含第二数据集的请求的第四命令之后,上述获取功能在接收上述第四命令之后,按照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所包含的组装块的顺序接收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所包含的各个组装块的第二数据集,其中,上述第二数据集包含表示上述连结关系的信息,上述生成功能按照接收到上述第二数据集的顺序生成上述连结再现数据,上述发送功能根据上述连结再现数据对用于在上述显示单元中进行显示的多个第一数据集进行重新排列并发送到上述至少一个发光组。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包括LED元件(51)、控制LED元件(51)的控制单元(52)以及保持它们的壳体(30)的组装块(20)。壳体(30)包括用于与外部进行机械连结的机械接口(32、33),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控制单元(52)具有如下的第一功能(111)当通过与第一机械接口(32)相关联的第一电接口(79a)接收到第一数据集(D1)以及其传输命令时,将第一数据集(D1)保存到缓冲器(121)中,通过与第二侧的机械接口(33)相关联的第二电接口(79b)将已保存到缓冲器(121)中的第一数据集(DS1)与传输命令一起输出,其中,上述第一数据集包含对从LED元件(51)输出的光的颜色进行控制的数据。
文档编号G09F13/00GK101802490SQ20088010094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8日
发明者伊东郁义, 内田英幸, 村山文孝, 松岛毅 申请人:株式会社斯特拉阿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