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21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笔记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笔记用具,特别是涉及具有多个芯部件的笔记用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笔记用具具有在轴筒内部配设有含有替换笔芯(refill)的多个芯部件的多芯型笔记用具。另外,还具有包括能够收容自动铅笔(propelling pencil)用 的芯的自动铅笔主体代替替换笔芯作为芯部件的笔记用具。通常,多芯型笔记用具具有能 够选择性地使用多个芯部件的滑动式、旋转式、按钮式等机构,具有通过使用该机构而能够 使任一个芯部件的前端(书写部)从形成于轴筒前端的开口部突出到外部的结构。但是,通常在笔记用具的轴筒设置有在前端方向缩径的锥部,在该锥部的前端部 配置有开口部。另外,即使是多芯型的笔记用具,也与单芯型(芯部件为1个)的笔记用具 相同,开口部为一个。因此,在单芯型的笔记用具中,任一芯部件错开开口部的中心轴配置。S卩,通过上述机构选择的芯部件在书写部到达开口部之前的过程以及从开口部突 出的状态下,如图13(a)所示,芯部件107通过构成锥部的倾斜面沿中心方向承受作用力而 被强制改变行进方向。换言之,为使芯部件107的前端从开口部115突出,需要使芯部件 107向与中心轴交叉的方向移动。此时,在轴筒内部,如图14所示,沿中心方向承受作用力 而相对于中心轴维持具有角度的状态的芯部件和其它芯部件为接触状态或接近状态。在从该状态将从开口部115突出的芯部件107再次收容于轴筒内部,并使其它芯 部件107从该开口部115突出时,有时该芯部件107不能顺畅(顺利)地移动。S卩,从图 13(a)所示的状态,被再次收容于轴筒内部的芯部件107因通过开口部115缘端向中心方向 作用的作用力被释放,所以仅成为在轴方向作用的作用力,在图13(b)所示的轨道上移动。 由此,在收容芯部件107的中途(主要是锥部)与其它芯部件107交叉或接触,故而芯部件 107难以顺畅地返回到轴筒内部。具体而言,在使其它芯部件107从上述状态突出的情况下,由于在先突出的芯部 件107和该其它芯部件107之间产生的摩擦,使先突出的芯部件107收容到轴筒内部为止 的时间延迟。另一方面,朝向开口部移动的其它芯部件107使用上述机构人为地向轴筒的 前端方向移动,因此,不存在芯部件107因上述摩擦而到达开口部115为止的时间延迟等的 影响。即,因为先突出的芯部件107收容在轴筒中的时刻错开,如图15所示,在轴筒收容先 突出的芯部件107之前,其它芯部件107到达开口部115附近,因此,产生双方的芯部件107 由轴筒的锥部堵塞而不能移动的现象。因此,在现有技术的笔记用具101中,在操作上述机 构时,产生芯部件107彼此间发生干涉的机会,因此,有时返回轴筒的芯部件107和从开口 部115突出的芯部件107背离交替的最佳时刻。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具有下述结构的笔记用具,在与设 置于轴筒的锥部邻接的内部侧设置有具有比锥部的基端侧的内径大的内径的大径部,使替 换笔芯容易向外侧避让。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162246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笔记用具中,在使配置于轴筒内部的芯部件的数量增加时,难以较细地维持轴筒的形状。具体地进行说明,在专利文献1的笔记用具中,通过消 减轴筒的厚度来加宽内部空间,减轻各替换笔芯接触而产生摩擦的情况。另外,在专利文献 1的笔记用具中,即使减细轴筒自身,也需要以该减细量消减轴筒的厚度来确保内部空间, 因此,在增加芯部件的情况下,必须要加粗轴筒。即,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中,在增加 芯部件的数量时,轴筒变粗,存在有损使用感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用具, 即使增加芯部件的数量,也不需要加粗轴筒,芯部件彼此不会接触而在轴筒内部产生堵塞。为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笔记用具,其包括前端具有开口部的轴筒;配 置于所述轴筒内且前端具有书写部的多个芯部件;选择性地使芯部件沿轴方向移动使该芯 部件的书写部从所述开口部突出到外部的操作单元;和容许芯部件的轴方向的动作的有孔 部件,所述有孔部件具有能够分别使所述多个芯部件插通的孔或槽,在该孔或槽内插通有 各芯部件,该笔记用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筒的内部,在比所述有孔部件更靠前端侧的位 置配置有能够对各芯部件向外部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第一方面)。本发明的笔记用具包括多个芯部件,各芯部件分别插通有孔部件所具有的孔或 槽,通过操作单元能够选择性地使任一芯部件的书写部从轴筒所具有的开口部突出到外 部。另外,由于在有孔部件的更前端侧的位置配置有对各芯部件向外部方向施力的施力机 构,因此,即使在操作操作单元使芯部件移动的情况下,芯部件彼此间也难以发生纠结(纠 缠)。即,例如从任一芯部件的书写部从开口部突出的状态开始,利用操作单元使其它 芯部件向轴筒的前端侧移动的情况下,该其它芯部件的书写部朝向轴筒的开口部在到达开 口部的中途被轴筒的内壁所引导,从开口部突出。即,芯部件在朝向开口部过程中,为通过 轴筒的内部强制地相对于轴筒的中心轴交叉的形状。在此,根据现有技术,如先说明那样,在任一芯部件已相对于轴筒的中心轴交叉并 从开口部突出的状态下,在使其它芯部件向前端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当双方的芯部件交错 (错开)时,成为接触或接近状态。由此,在现有技术的笔记用具中,在轴筒内部,芯部件彼 此间交错(错开)时,芯部件彼此擦过而产生摩擦,有时产生双方的芯部件不能移动的现象 的情况。因此,在本发明中,由于为在比有孔部件更靠前端侧的位置设置有施力机构,且施 力机构对各芯部件向外部方向施力的结构,所以在通过操作单元使芯部件向前端方向移动 时,芯部件以施力机构为支点向外侧成为凸状的圆弧形状。即,如上所述,在使任一芯部件 的书写部向开口部突出后,使其它芯部件向前端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芯部件彼此不会产生 纠结。更详细地说明,芯部件通过施力机构始终向外侧承受作用力,因此,无论是芯部件朝 向开口部移动时,还是从开口部再次向轴筒收容时,描绘出大致相同的轨道。即,在轴筒内, 芯部件分别插通有孔部件的孔或槽,通过施力机构对芯部件向外侧施力,因此,向前端移动 的芯部件和向轴筒收容的芯部件在开口部以外所共有的轨道几乎消失。由此,能够防止芯 部件在彼此间交错时产生摩擦,因此,能够防止所述双方的芯部件在移动的中途发生堵塞。
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施力机构防止芯部件彼此间的纠结,因此,即使在增加芯 部件的数量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将轴筒加粗到必要以上。因此,即使增加芯部件的数量,也 可以使轴筒的形状比现有技术的细。本发明的笔记用具优选所述有孔部件上的多个孔或槽在从所述轴筒的中心轴离 开的位置平行贯通该中心轴,所述施力机构以从被该多个孔所包围的有孔部件的中心在轴 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第二方面)。根据这样的结构,有孔部件的孔或槽在离开轴筒的中心轴的位置平行地贯通中心 轴,芯部件插通该孔或槽而设置。即,由于在被芯部件包围的中心形成空间,所以容易在该 空间设置施力机构,进而能够对配置于施力机构周围的芯部件可靠地向外侧施力。本发明的笔记用具优选所述有孔部件具有在轴方向突出的被安装部,所述施力机 构通过在所述被安装部安装筒体而形成(第三方面)。通常,在成形使用树脂的成形部件的情况下,容易对主体小的部件设置长度短的 突起。
因此,本发明中,为下述结构在小的有孔部件上设置向轴方向突出的短的被安装 部,在该安装部安装筒体,形成施力机构。由此,能够根据芯部件的数量、轴筒的粗细等条件 容易使施力机构的轴方向的长度发生变化。本发明的笔记用具优选所述有孔部件在中心具有贯通孔,所述施力机构通过在所 述贯通孔安装棒状部件而形成(第四方面)。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有孔部件的中心设置贯通孔,能够将本发明的笔记用具 所采用的施力机构用于公知的多芯型的笔记用具,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本发明的笔记用具优选所述施力机构为具有弹性的部件(第五方面)。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施力机构为具有弹性的部件,所以芯部件在与中心轴交叉 的方向被赋予若干自由度,从而能够使芯部件的移动更顺畅。本发明的笔记用具的所述施力机构也可以和有孔部件一体构成(第六方面)。本发明的笔记用具优选所述施力机构设于芯部件的局部或整体,设有施力机构的 芯部件,比所述有孔部件更靠轴方向前端侧的一部分区域比其它区域的直径大(第七方 面)°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使用施力机构使轴方向前端侧的芯部件的一部分区域的直 径比有孔部件的大,因此,在该区域对各芯部件彼此向外侧施力。由此,在比该区域更前端 侧,在芯部件彼此之间形成间隔,因此,芯部件彼此几乎不会纠结。优选所述施力机构与芯部件一体构成(第八方面)。本发明的笔记用具优选所述施力机构为卷绕于芯部件周围的螺旋状的弹簧(第 九方面)。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为在芯部件的周围安装螺旋状的弹簧的结构,因此,能够用 于公知的多芯型的笔记用具,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所述施力机构也可以为由弹性材料或合成树脂构成的筒状部件,该施力机构被安 装在芯部件的周围(第十方面)。优选该笔记用具包括四个以上的芯部件(第十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笔记用具中,由于设置有对芯部件向外部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因此,即使在轴筒内部配置有多个芯部件的情况下,芯部件彼此也不会在前端侧发生纠结(纠 缠)。由此,能够防止芯部件彼此在轴筒内部互相干扰而不能移动的不良情况的发生。由 此,在本发明的笔记用具中,由于采用对芯部件向外侧施力来防止芯部件彼此的纠结的结 构,所以即使增加内置于轴筒的芯部件的数量,也不必加粗轴筒的形状。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笔记用具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操作部件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图1的笔记用具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有孔部件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表示有孔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a)是具有贯通孔的有孔部件,(b)是具 有槽的有孔部件;图6是表示芯部件的轨迹的说明图,(a)是芯部件移动状态,(b)是可书写(可笔 记)状态;图7是使芯部件向前端方向移动的状况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笔记用具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笔记用具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笔记用具的施力机构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笔记用具的施力机构的放大立体图,(a)表示 筒体安装前,(b)表示筒体安装后;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笔记用具的施力机构的放大立体图;图13是表示使用了现有技术的笔记用具的情况的芯部件的轨迹的说明图,(a)是 芯部件移动状态(前端方向),(b)是芯部件移动状况(后端方向);图14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笔记用具的剖面图;图15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笔记用具的芯部件堵住的状况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2:笔记用具6 轴筒7:替换笔芯(芯部件)8 自动铅笔(propelling pencil)主体(芯部件)9 操作单元14、44、45、46、49、53 施力机构15:开口部16 锥部25 圆珠笔用笔尖(书写部)27 自动铅笔用笔尖(书写部)29、40、42、47、51 有孔部件30 插通孔(孔)41 槽
54 棒状部件55 筒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笔记用具1包括多种芯部件,其是容易进行操作且能 够便利地使用的笔记用具。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笔记用具1包括颜色 不同的三种替换笔芯(refill)(芯部件)7 ;能够收容自动铅笔用的芯的自动铅笔主体(芯 部件)8 ;能够选择性地操作三种替换笔芯7和自动铅笔主体8的操作单元9 ;芯部件7、8所 插通的保持部件12 ;和收容芯部件7、8、操作单元9的一部分和保持部件12的轴筒6。轴筒6大致为圆筒形状,其由主体筒10和握持(grip)筒(手握筒)11构成。即, 轴筒6是使主体筒10和握持筒11形成为一体的结构,双方的内部以连通状态连接。握持筒11具有一端部朝向该端部以窄径方式(直径变窄的方式)形成的锥部16, 在该锥部16的前端形成有开口部15,使轴筒6的内外连通。在握持筒11的另一端部侧,在 外周面形成有阳螺纹部21。(以下也将锥部16所在的方向称为前端方向)。在握持筒11 的从锥部16的基端侧至阳螺纹21的外周设置有握持部(手握部)17,其外径比其它部分的 外径粗。握持部17由摩擦系数大的橡胶等构成。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笔记用具1中,能 够期待高合适感(舒适感),并且能够防止因来自手的发汗等而带来的打滑,因此,不会对 使用感带来影响。主体筒10在一端部形成有阴螺纹部22,其能够与上述握持筒11的阳螺纹部21相 螺合(螺纹接合)。主体筒10的另一端部被闭塞,其配置有能够相对于该端部进行装卸的 盖部件18。即,主体筒10和盖部件18的内部不连通。另外,在上述另一端部,即盖部件18 的内侧安装有圆柱状的橡皮擦(橡皮)23。在主体筒10的后端侧的侧面形成有将主体筒10的内外连通的四个槽(切缝)19, 槽19具有后述的操作单元9的一部分能够突出且能够在轴方向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槽 19为在轴方向伸长规定长度的细长的形状。另外,在主体筒10的内部,沿槽19的开口缘设 置有导向件(未图示)。该导向件比槽19的轴方向长度长,且向前端方向伸出规定长度。 艮口,上述操作单元9受槽19和上述导向件的限制而移动。替换笔芯(芯部件)7与公知的替换笔芯相同,其包括墨水(ink)收容筒24、圆 珠笔用笔尖(tip)(书写部)25和防止墨水泄漏的开口栓(未图示)。S卩,替换笔芯7在墨 水收容筒24的一端部配置有书写部25,另一端部为使内外连通的开口,在替换笔芯7的内 部即该开口的附近配置有上述开口栓。即,替换笔芯7能够通过改变充填于墨水收容筒24 内部的墨水来准备多色替换笔芯7。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笔记用具1中,采用充填有黑色、红 色或蓝色任一种颜色墨水的墨水收容筒24,使用合计三个替换笔芯7。自动铅笔主体(芯部件8)具有与公知的多芯型笔记用具所采用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其包括书写用芯收容筒26、自动铅笔用笔尖(笔记用具)27和芯送出部件28。S卩,自 动铅笔主体8在书写用芯收容筒26的一端部配置有自动铅笔用笔尖27和芯送出部件28 的复合体,另一端部为使内外连通的开口。由此,从上述开口插入自动铅笔用芯,利用芯送 出部件28能够使自动铅笔用芯从自动铅笔用笔尖27的前端突出。任何芯部件7、8都从开口部15的中心轴错开配置。如图2所示,操作单元9具有操作部件31和压缩弹簧32,操作部件31为细长的矩形的板。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两种操作部件31a、31b,如图2所示,操作部件31a由直线状 的主体部33、曲线状的凸部34a、矩形的卡合部35、通过改变主体部33的大小而形成的台阶 部构成的嵌合台阶部36所构成。另外,如图1所示,操作部件31b与操作部件31a的构成 大致相同,仅凸部34b的形状不同。S卩,凸部34b为能够连接其它部件的形状,其连接安装 于公知的自动铅笔等上的同形状的夹38。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操作部件31a进行说 明,省略操作部件31b的说明。凸部34a被设置在主体部33的一端部侧的侧面。卡合部35被设置在与凸部34a对置的侧面,为第一卡合部35a和第二卡合部35b 隔开间隔配置的板形状。第一卡合部35a为卡合部35的上端(图2),第二卡合部35b被 配置于第一卡合部35a的更下方位置。具体而言,第一卡合部35a和第二卡合部35b在轴 方向具有间隔,第一卡合部35a是相对于轴方向正交方向的边,第二卡合部35b是向从主体 33离开的方向右上(图2)倾斜的边。嵌合台阶部36被设置在主体部33的另一端部(凸部34a的轴方向相反侧),是使 主体部33的大小以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图2中从下部侧朝向上方)增大的方式三阶段 变化的台阶部。即,台阶部存在两处,在前端侧配置有第一嵌合台阶部36a、在其后端侧配置 有第二嵌合台阶部36b。在此,因为压缩弹簧32的开口直径比替换笔芯7和自动铅笔主体8的开口直径 大,所以替换笔芯7和自动铅笔主体8插通到压缩弹簧32的内部。另外,压缩弹簧32的开 口直径比第一嵌合台阶部36a大,比第二嵌合台阶部36b小。即,在第一嵌合台阶部36a嵌 入替换笔芯7或自动铅笔主体8的开口,在第二嵌合台阶部36b沿轴方向嵌入压缩弹簧32 的一端部。另外,压缩弹簧32的另一端部被后述的保持部件12支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三组具有凸部34a的操作部件3la、一组夹38与凸部 34b相连接的操作部件31b、四个压缩弹簧32。如图3、4所示,保持部件I2为圆筒形状,其外径与主体部10的内径大致相同。另 夕卜,保持部件12的内部通过设于保持部件12的轴方向中间的有孔部件29而分割成两个 空间A、B。有孔部件29为由合成树脂等成形的大致圆板状的部件,具有四个圆形的插通孔 (孔)30,各插通孔30为贯通空间A、B的配置。即,形成于保持部件12内部的两个空间A、 B由插通孔30连通。另外,插通孔30被等间隔(大致90度间隔)地配置。另外,插通孔 30的开口直径比墨水收容筒24和书写用芯收容筒26的外径大,为插通到插通孔30的替换 笔芯7或自动铅笔主体8能够在轴方向移动程度的大小。另外,上述有孔部件29表示为保持部件12所具备的结构,但是,如图5(a)、(b)所 示,也可以为不依赖于保持部件12的结构。即,有孔部件40为具有一定高度的圆柱,形成 有在轴方向贯通的插通孔30或切口状的槽41。另外,即使是切口状的槽41,若安装于轴筒 6上,也可以作为芯部件7、8能够插通的孔起作用。另外,在保持部件I2的有孔部件29上,在空间A侧配置有施力机构14,在空间B 侧配置有通路形成部件37。通路形成部件37与有孔部件29设置为一体,其被设置在由插 通孔30所包围的中心且为朝向后端方向突出规定长度的突起物,形成操作部件31的一部分和压缩弹簧32移动的通路。施力机构14与有孔部件29设置为一体,在由插通孔30所包围的中心与有孔部件 29设置为一体,其为朝向前端方向突出规定长度的突起物,与替换笔芯7的侧面和自动铅 笔主体8的侧面接触,向外部方向施力。具体而言,施力机构14为圆柱状,其外径为2. 3 2. 7mm,突出长度为25 28mm。另外,优选施力机构14的外径为2. 6mm,突出长度为27mm。 而且,该施力机构14主要在替换笔芯7或自动铅笔主体8向前端方向移动时将其向外侧施 力。由此,在施力机构14的位置更前端侧的区域,因为替换笔芯7和自动铅笔主体8等的 芯部件7、8彼此难以发生干涉,所以几乎不产生纠结。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笔记用具1的组装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笔记用具1如图1所示,将主体筒10和握持筒11连接而形成轴筒 6,在轴筒6的内部配置有替换笔芯7、自动铅笔主体8、操作单元9、保持部件12。具体而言, 在主体筒10的各槽19内突出配置有操作单元9的凸部34a或凸部34b,另外,在嵌合台阶 部36a配置有替换笔芯7或自动铅笔主体8的开口侧的端部。此外,在嵌合台阶部36b配 置有操作单元9的一部分即压缩弹簧32的轴方向的一端部(图2中上端部)。
另外,将有孔部件29的插通孔30等间隔地配置,随之,四个操作部件31也被等间 隔地配置,该操作部件31的各卡合部35为彼此相向的状态(以轴筒6的中心轴为基准放 射状配置的状态),第一卡合部35a与槽19的上端抵接(待机状态)。另外,在对操作单元 9进行操作,使芯部件7、8的任一个向前端方向移动时,移动的操作部件31的第一卡合部 34a成为与另一操作部件31的第二卡合部34b卡合的状态(未图示)。而且,压缩弹簧32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图2中下端部)被配置于通过在槽19更 前端侧配置的保持部件12的通路形成部件37形成的通路,被有孔部件29支承。另外,如上所述,在有孔部件29的通路形成部件37的相反侧配置有施力机构14, 成为在插通到各插通孔30中的替换笔芯7和自动铅笔主体8移动到前端方向时,在外侧承 受作用力的配置。而且,各芯部件7、8的前端被配置于握持筒11的锥部16的基端侧附近 (待机状态)。因此,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笔记用具1为通过设置在有孔部件29中心的施力 机构14对替换笔芯7或自动铅笔主体8向外侧施力的结构。因此,在替换笔芯7或自动铅 笔主体8向前端方向移动时,该移动的芯部件7、8向相对于其它芯部件7、8离开的方向被 施力,因此,能够防止芯部件7、8彼此发生纠结。接着,参照附图对操作操作单元9时的芯部件7的动作进行具体说明。另外,因为 芯部件8的动作也相同,故而省略其说明。当操作单元9向轴方向前端移动时,与之连动,上述待机状态的芯部件7向轴筒6 的前端侧移动。而且,当芯部件7的圆珠笔用笔尖25到达锥部16时,如图6(a)所示,芯部 件7被施以向着开口部15方向的作用力,其行进方向被改变,并且通过施力机构14对芯部 件7的中间部向外侧施力。即,芯部件7以与施力机构14抵接的位置成为支点,成为在外 侧描绘成凸形状的圆弧形状。而且,如图6(b)所示,芯部件7的圆弧形状即使在圆珠笔用 笔尖25从开口部15突出时也能够维持。另外,在芯部件7被收容于轴筒6的情况下,由于 通过施力机构14而被向外侧施力,因此,如图6(a)所示,芯部件7在与向前端移动的轨迹 相同的轨道移动。因此,芯部件7始终沿锥部16移动,所以,芯部件7、8大致上彼此并不共用轨道。S卩,从图7所示的状态将其它芯部件7移动到轴筒6的前端侧的情况下,先配置于前端侧的芯部件8和后移动到前端侧的芯部件7分别在不同的轨道上移动,因此彼此不会 发生纠结。因此,芯部件彼此间在交错时不会擦过,因此不会产生摩擦,从而双方的芯部件 7、8能够顺畅地移动。由此,能够防止先配置于前端侧的芯部件8向轴筒6收容的时间延 迟,能够防止双方的芯部件7、8纠结而不能移动。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出在有孔部件29上设置有施力机构14的结构,但是 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8所示,笔记用具2也可以为加粗配置有施力机构14的位置的替换 笔芯7或自动铅笔主体8的一部分区域的外径的结构(施力机构45、46)。由此,第二实施 方式的笔记用具2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笔记用具1相同的效果。另外,作为加 粗的机构,推荐使用由橡胶等弹性体、合成树脂(图8)、螺旋状卷绕的弹簧46 (图9)构成的 筒状部件45。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出施力机构14与有孔部件29 —体设置的结构,但是 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为在有孔部件42的中央设置有贯通孔43,在该贯通 孔43安装有棒状部件54形成施力机构44的结构。另外,棒状部件54优选具备弹性的橡 胶、合成树脂(第三实施方式)。另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为在有孔部件51上一体设置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施力机 构14的尺寸小的突状的被安装部52,且在该被安装部52上安装筒体55而形成施力机构 53的结构。具体而言,被安装部52为圆柱状,其被设定成外径为1. 4 1. 7mm,突出长度为 10 15mm。而且,筒体55采用具备弹性的中空状的橡胶管。另外,该筒体55被设定成内 径为1. 4 1. 7mm,壁厚为0. 4 0. 6mm,突出长度为25 28mm。另外,优选被安装部52的 外径为1.6mm,突出长度为13mm,筒体55的内径为1.6mm,壁厚为0. 5mm,突出长度为27mm。 另外,被安装部52并不限于圆柱状,也可以为四角柱等具有角的形状(多边形状)(第四实 施方式)。S卩,通过制成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较,容易对应 芯部件7、8的个数、轴筒6的粗细等条件使施力机构53的尺寸变化。即,能够通过施力机 构14对芯部件7、8可靠地向外侧施力。另外,由于施力机构14使用具有弹性的部件,从而 容许芯部件7、8向相对于轴筒6的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位移若干,因此,芯部件7、8的轴方向 上的移动更顺畅。因此,根据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使施力机构14具有通用性, 并且能够更可靠地向外侧对芯部件7、8进行施力,能够防止芯部件7、8彼此纠结。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出施力机构14为圆柱状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 于此,如图12所示,施力机构49也可以为沿着形成于有孔部件47的插通孔30的开口缘的 形状的结构(第五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出在轴筒6内配置有合计4个芯部件7、8的结构,但是本 发明不限于该结构,芯部件7或芯部件8合计也可以不足4个或5个以上。在该情况下,若 为本发明的笔记用具1,则不需要使轴筒的粗细比现有技术的笔记用具大,能够进一步防止 在使用时芯部件7、8堵塞的情况。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出将自动铅笔主体8和替换笔芯7混合配置于轴筒6 内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将多个替换笔芯7配置于轴筒6内的结构。
权利要求
一种笔记用具,其包括前端具有开口部的轴筒;配置于所述轴筒内且前端具有书写部的多个芯部件;选择性地使芯部件沿轴方向移动使该芯部件的书写部从所述开口部突出到外部的操作单元;和容许芯部件的轴方向的动作的有孔部件,所述有孔部件具有能够分别使所述多个芯部件插通的孔或槽,在该孔或槽内插通有各芯部件,该笔记用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筒的内部,在比所述有孔部件更靠前端侧的位置配置有能够对各芯部件向外部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孔部件上的多个孔或槽在从所述轴筒的中心轴离开的位置平行贯通该中心轴, 所述施力机构以从被该多个孔所包围的有孔部件的中心在轴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孔部件具有在轴方向突出的被安装部,所述施力机构通过在所述被安装部安装筒体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孔部件在中心具有贯通孔,所述施力机构通过在所述贯通孔安装棒状部件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笔记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机构为具有弹性的部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机构和有孔部件一体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机构设于芯部件的局部或整体,设有施力机构的芯部件,比所述有孔部件更靠轴方向前端侧的一部分区域比其它区域 的直径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记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机构与芯部件一体构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记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机构为卷绕于芯部件周围的螺旋状的弹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记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为由弹性材料或合成树脂构成的筒状部件,该施力机构被安装在芯部件 的周围。
11.如权利要求1 4、6 10中任一项所述的笔记用具,其特征在于 该笔记用具包括四个以上的芯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笔记用具(1),其包括轴筒(6)、多个芯部件(7、8)、操作单元(9)、有孔部件(29)和施力机构(14),在有孔部件(29)上形成有能够分别使各芯部件(7、8)插通的孔。施力机构(14)被配置在比有孔部件(29)更靠前端侧,插通到该孔中的芯部件(7、8)通过施力机构(14)被向外部方向施力。
文档编号B43K27/02GK101811405SQ20101012146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4日
发明者中野晃伸, 安永雅博 申请人:株式会社樱花彩色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